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的古城门之多,恐怕与南京古城墙之长一样,要数“世界之最”了。明代有“里十三、外十八”计31座城门,近代以来又陆续增辟几座,总计达到43座。而这其中,就包括玄武湖公园的大部分出入口。 作为南京著名游览胜地的玄武湖,面积有473公顷,水面有368公顷,周长约10公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通过它的五座大门涌入园内。而这五座大门,细细考究起来,又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玄武湖历史名胜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6000多年前玄武湖出现的原始村落为南京雏形 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没会陵邑为南京古名金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县是南京又一别称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是近年湿地景观研究的热门话题。南京市地处长江下游,市内河湖众多。以南京主要城市湿地如玄武湖、秦淮河等的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护岸、植物构图等方面的特征,以期探索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滨水空间模式,为南京及其它城市的城市湿地滨水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的景点景物,大体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中国的风景园林,在构造中,似乎更注意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建造一些诸如佛寺、楼阁、陵墓、亭廊、台榭、雕刻等建筑,以增添它的人文内涵。 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变化,很多古代的景点消失了。以致游人只能在古籍的记载中知道它们。这真是一种遗憾。近日报载:南京各家园林都在发掘一批有历史典故的古代景观,以凸现公园的文化内涵。这里面除古林、清凉山、燕子矶、栖霞山外,自然也包括全国著名的城市湖泊风景区──玄武湖。 玄武湖的古代景点十分丰富。这些古景点有的至今尚存,…  相似文献   

5.
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为例,分析了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在分析了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保护和恢复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为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南京,历史上曾有十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素称十朝都会。南京城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在玄武湖湖畔,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这个村落便是名城南京的雏形。到了春秋时代,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现今朝天宫后山上建立冶铁作坊铸造兵器取名冶城,这是最早出现于南京的一座土城。公元前306年,楚  相似文献   

7.
七大洲命名的由来人们把地球上的陆地划分为七个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各洲名称的由来是这样的:“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洲”。远在古代,人们就把亚洲这块大陆看作是日出之处,用古代闪米特语来说,就是“亚细亚”。后来,人们就把...  相似文献   

8.
玄武湖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湖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区,位于钟山与长江间的一座大湖,原来直通长江,后来几经变迁,湖面逐渐缩小,现在全湖面积472公顷,其中水面368公顷,陆地104公顷,平均水深1.5米左右,环湖周长10余公里,是南京市区的第一大湖。 玄武湖古名桑泊,秦汉时比较荒凉,湖边的山麓地带都是丛葬地,如南朝时曾在湖滨发掘出一座王莽时期高级官吏大司徒鄄邯的墓葬(距今约2000年前)。东吴定都  相似文献   

9.
南京城市旅游形象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通过结构法和非结构法相结合,对南京城市旅游形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游客对南京形象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古老”、“绿化好”和“文化底蕴深厚”方面。南京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事件、娱乐项目和文化氛围方面与游客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今后需通过城市景观管理促进旅游形象建设;通过强化系列旅游活动的开发塑造旅游形象;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促销强化旅游形象,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独特魅力的“六朝古都,文化南京”。  相似文献   

10.
七大洲是全球最大的一级陆地自然地理区域。和其它地理区域一样,每个大洲的范围和界线是应当首先明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许多地理著作都是这样说明的:亚欧两洲一般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为界。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在说明各个大洲的范围时,除了用该洲最东、最西、最南和最北点说明它的经纬度范围外,还列举该洲的主要岛屿。如“非洲的范围除大陆部分外,还列举该洲的主要岛屿。如“非洲的范围除大陆部分外,还包括印度洋中的索科特…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八卦洲是典型的长江江心岛,拥有独特的立地条件。以南京八卦洲湿地公园为例,重点阐述了长江江心岛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中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方法,遵循生态原则的指导,制定出适宜公园各功能区的配置方案,以期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八卦洲是典型的长江江心岛,拥有独特的立地条件。以南京八卦洲湿地公园为例,重点阐述了长江江心岛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中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方法,遵循生态原则的指导,制定出适宜公园各功能区的配置方案,以期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0,(23):60-60
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汇处的叙利亚堪称“世界的心脏”,众多王朝在这块土地上先后更迭,因此,叙利亚拥有许多文明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薛光 《中国方域》2004,(2):35-37
近来,南京的《金陵晚报》登载了关于“拯救南京老地名”的系列报道,称15年来有180多条“老地名”从地图上消失;从2001年以来,新地名则以每年200条左右的速度直线递增。紧接着,又适时将报道转移到开展“评选十大遗憾消失地名”的活动上来。由于关系老百姓身边的事,引起不少市民极大关注,产生了热烈反响,很多地名  相似文献   

15.
传承与嬗变:广州市小洲村的空间转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远平  易颖  毕斗斗 《地理研究》2018,37(11):2318-2330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广州市小洲村因从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逐步演化为创意艺术与旅游空间而成为关注热点。空间生产理论为揭示小洲村的空间转换与重构提供了理论工具。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围绕“空间转换的过程”“空间生产主体及作用”“空间生产的结果及机制”等问题,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各空间主体对小洲村的建构过程以及结果,构建“时间—空间主体—空间”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 小洲村经历了岭南水乡古村落的自然发育阶段、艺术精英自发集聚阶段、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三个空间转换阶段,并分别形成了对应水乡古寨的生产生活空间、艺术创意空间、创意旅游商业空间三种空间形态。② 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游客等空间主体的加入,使小洲村由单一空间主体(村民)转变为多元主体。③ 在资本城乡不平衡发展机制下,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村民、游客等空间主体为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小洲村的空间转换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当地村民、创意阶层和游客发挥着自下而上的能动作用;政府起到自上而下的管治作用,但在村民的空间抵抗下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全社会的地名意识,弘扬南京优秀历史文化,宣传地名管理法规,提高南京城市形象,反映该市建设新成就,南京市地名委办公室、南京市区划地名学会和《南京日报》社于1月5日至16日联合举办了2004年“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是继“2002、2003年南京十佳新地名”后的又一次全市性的地名评选活动。2004年南京11个市辖区内依法新诞生了道路、居民区、高层建筑、综合性建筑、广场等地名358条,此次评选就是在这些新增的地名中选出十个最佳地名,其中选出5条道路名称和5个高层建筑、住宅区名称,组成2004年“南京…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八卦洲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系统分析,文章认为八卦洲具有发展旅游的多方面内在优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更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建议:八卦洲的旅游开发应以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凸现“绿”、“水”、“野’’三大特点,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旅游岛形象,重点开发休闲度假、观光旅览、康体娱乐、美食保健、野营修学、文化旅游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献资料与文化符号,老地名往往特别值得品味。对于有着悠久历史、复杂变迁、丰富文化的城市,老地名更是蕴涵着回味无穷的信息。南京,具有2470多年的建城史, 450多年的建都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004年,经南京市民评出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十佳老地名”:乌衣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笔者在寒冬因事路经祖国的三朝古都——南京,本想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拜访一下我尊敬的姐姐——江苏省京剧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德艺双馨的两度梅花奖得主“骆驼祥子”一剧中虎妞扮演者——黄孝慈。没想到,姐姐接到电话后告诉我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江苏省京剧院当晚在南京市紫荆大戏院上演一台“元旦京剧名家、新秀演唱会”。我不禁欢欣鼓舞,当晚就早早地来到了这里。紫荆大戏院是南京新近落成的专为表演戏剧艺术的专业剧场,其外观之美,内部设备之先进早有耳闻,广大戏曲爱好者都认为这里是欣赏戏曲艺术的天堂。…  相似文献   

20.
薛德升 《地理学报》2007,62(12):1336-1336
2007年8月6-14日,国际地理联合会“跟踪明日的城市”委员会(Commission of Monitoring Citiesof Tomorrow)2007年年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继1999年在南京举办年会以来,国际地理联合会“跟踪明日的城市”委员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年会。会议由国际地理联合会“跟踪明日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