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金属络合物通式模型,在IBM-PC计算机上计算了不同pH(7.5~9.5)、碱度(2.3~2.5mmol dm~(-3))和加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1.0×10~(-4)~1.0mg dm~(-3))条件下,海水培养液中铜的主要化学存在形式分配的百分数。还给出了计算机程序框图和主要化学存在形式含量的百分数随pH、碱度和铜浓度变化图。  相似文献   

2.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关键调蓄湖,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调水水质安全。考虑到冬季是调水的主要季节,课题组特于2011年12月份采集了东平湖33个点的水样,测定了营养盐的浓度以及主要水化学指标,以了解东平湖水体营养盐的污染特征和水质状况。研究表明,东平湖TN、TP平均含量分别为0~3.7mg/L、0.009~0.269mg/L,无机氮的含量大小依次为NO_3~--NNH_4~+-NNO_2~--N;东平湖湖泊的矿化度等水化学指标浓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离子是Mg~(2+)-Ca~(2+)-Na~+-SO_4~(2+)-Cl~--HCO_3~-,水型为硫酸盐类-镁组-II型水;根据单因子法水质评价结果,东平湖水质情况已不容乐观,33处样点中有10个水质属于劣V类,7个样点的水质属于V类,主要是因为TN、TP含量超标,因此为了确保调水水质安全,需进一步加大区域及东平湖水质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长江干流悬浮物中元素相态组成与环境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水库内悬浮物地球化学组成如何变化是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相态分析表明,在长江重庆至南通段干流悬浮沉积物中,不同元素在酸不溶相和酸溶相所占比例不同,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变化,Ca和Mg在酸溶相中比例相当高,而Al、Fe、K、Na等元素主要赋存于酸不溶相中。长江悬浮沉积物元素组成的空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流域风化物质的来源、风化程度和水动力环境控制。重金属元素组成研究显示,在三峡库区及下游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Pb、Zn、Co、Cu等在悬浮沉积物中呈现明显的累积趋势。三峡水库内沉积动力环境的不均一性导致水体中元素组成的垂向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原湖泊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要近年来,荧光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天然水体中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物理化学特性。为了理解高原湖泊中DOM的组成、荧光光谱特性及其在湖泊水体中的垂直分布情况,作者利用荧光发射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云贵高原湖泊红枫湖和百花湖中的DOM。结果显示,高原湖泊DOM主要表现为类富里酸荧光,包括可见区和紫外区两种类型的荧光峰,各种天然水体中都有报道的类蛋白荧光在红枫湖DOM中并不明显,而在百花湖DOM中则有较强的类蛋白荧光。溶解有机质所含三种类型荧光峰(PeakA: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PeakB: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峰;PeakC:类蛋白荧光峰)的荧光强度与溶解有机碳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可能与高原湖泊水体pH值、DOM在湖泊不同深度由于受到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存在差异等因素有关。与有机质结构和成熟度有关的荧光峰比值r(A,C)在1.40—2.09范围内,红枫湖南湖、百花湖DOM样品的r(A,C)值随着水体深度有下降的趋势,而红枫湖北湖DOM的r(A,C)值则随着水体深度有较大起伏,揭示了高原湖泊水体中DOM的结构以及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另外,r(A,C)值与pH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红枫湖南湖DOM为0.95,百花湖两个采样点DOM分别为0.67、0.75,而红枫湖北湖DOM则显示出一定的负相关性(R2=0.45)。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不同季节水体δ18O分析,对湖泊水体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体δ18O主要反映了湖泊水源变化及湖泊水体与长江洪水期/枯水期交替演变的特征关系。受江湖关系随季节变化影响,处于长江中下游中段安徽省境内的巢湖、石塘湖等湖泊各季节水体δ18O都相对较高,处于上段和下段的鄱阳湖群和太湖湖群湖泊水体δ18O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下游上段和下段湖泊水体交换受长江影响较大,中段较小。对不同季节湖泊水体δ18O比较分析表明,长江对湖泊水体的影响主要在夏季,秋、冬季节湖泊水体稳定。黄盖湖、大冶湖等湖泊夏、秋两季水体δ18O大幅度变化与长江的水位波动直接有关,在长江洪水期,湖泊与长江相连;在长江枯水期,湖泊与长江分离。玄武湖水体δ18O的大变幅是人为换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部分元素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氧化还原条件往往决定着这些元素的迁移或富集,这些元素被称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除Fe、Mn外大部分RSE在氧化环境条件下以溶解态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洋水体而发生迁移,在还原环境条件下则容易从海洋水体中析出向沉积物中迁移并发生富集.RSE的这种特性常被用来判断现代或地质历史中的沉积环境.本文在总结RSE与沉积氧化还原环境判别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RSE地球化学行为的因素,进而探讨了RSE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RSE及相关指标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状态的识别、指示海洋水体生产力变化、指示海洋水体的局限程度、指示沉积物物源等.影响或控制RSE迁移、转化、沉积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成岩作用、陆源物质加入、粒控效应、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吸附、有机质含量、水体局限、人类活动等.迄今对部分RSE的迁移富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元素指标的应用较粗略.近期在RSE的应用中应重视样品的选取与保存、测量分析技术的提升以及多指标的互相印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更接近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腐植酸(HA)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生物聚合体之一,存在于土壤、泥炭、褐煤、风化煤、天然水及海水中,是一组具有芳香结构,对重金属离子有很强吸附能力的多聚酚羧酸类物质,可与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或不溶性络合物。它与植物体内某些矿物质和元素的储存、传递及自然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沉积和迁移都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根据天然腐植酸的结构特点,在中国对虾人工育苗中作水质改良剂,结果发现,它不仅可将水环境中游离的金属离子络合成稳定的整合物,消除其对生物的毒害,起到净化和调节水质的作用;还发现施加HA后,能促进水体中单细胞藻繁殖,增加了基础饵料,从而提高亲虾的产卵量、孵化率、变态率等。现将作者于  相似文献   

8.
基于XRF岩心扫描的中国西部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西部地区典型山地、高原及荒漠绿洲湖泊沉积物岩心采用高分辨率XRF元素扫描进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挑选其中XRF信号强度较高且信号相对稳定的Al、Si、Cl、K、Ca、Ti、Mn、Fe、Rb、Sr、Y、Zr等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泊元素组成与区域环境和湖泊类型密切相关;在我国西部湖泊中,沉积物元素组成主要以湖泊流水补给所带来的Al、Si、K、Ti、Rb等外源碎屑元素为主,外源碎屑元素的含量和组成受流域基岩状况、风化状况、植被覆盖程度以及以降水为主导的流域侵蚀作用强弱的控制,可用来指示流域降水量和相应的生态环境状况;Ca、Sr等强烈迁移元素的变化受湖泊水位、湖泊水化学特征和湖泊类型影响,可用来指示湖泊水文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哈纳斯湖天然水体化学成份的分析,确定了水化学类型及基本特征。湖水具矿化度低、硬度小、pH值适中、溶解氧丰富、还原性物质少等优点,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钠组Ⅰ型水(C_I~(Na))。本文还对该湖水质及营养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了以Ⅱ类水体为主、营养程度适中的评价结论。湖泊水质能符合生活饮用、渔业、旅游等多种用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北翼海滨地区海水入侵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2月和8月两次在长江口北部滨海地区地下水调查取得水化学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法、Piper三线图法,分析长江口北翼滨海平原海水入侵区浅层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特征,识别不同季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渗透补给,季节变化对区域内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变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硒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庆祯  张经  简慧敏 《海洋学报》2006,28(1):152-157
硒属于硫族元素,在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上,硒与硫、碲相似.它和砷一样也是一种类金属物质.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岩石、土壤、沉积物、水体、生物体以及大气环境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硒.硒是生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一方面表现出重要的生物功能,另一方面在较高浓度下也表现出毒性,摄入过多可导致动物和人硒中毒[1].在陆源硒向海洋的输送中河流占重要贡献,河流可能是溶解硒输入海洋的主要来源[2,3].河口区是陆地径流与海水相互混合的地带,其中发生的反应直接影响元素的入海通量,因此研究河口化学元素的行为对估计河流向海洋的输入及建立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沿岸是中国海(咸)水入侵典型区域之一,受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下含水系统。为探究其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比分析白浪河地区内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分区的水化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内陆的咸水主要由淡水/卤水混合形成,滨海的咸水主要由淡水/海水混合形成。现存卤水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淡水的混入,水岩相互作用和阳离子交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卤水的水化学组成。矿物饱和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分区的地下水体中,方解石和白云石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岩盐均未达到饱和状态,石膏仅在卤水中达到饱和状态。从陆到海,地下水系统中发生的阳离子交换过程不同,淡水区和微咸水区浅层的地下水主要是水中的Ca2+与含水介质吸附的Na+交换,而其他分区的阳离子交换过程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张正斌 《海洋与湖沼》1987,18(5):509-514
本文对近十年来海洋化学的若干新进展作了总结,主要包括下述7方面:(1)海洋调查,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和南极等;(2)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3)有机物对液-固界面交换的影响和S-型曲线左右移动规律;(4)海水化学模型发展的三个新趋势;(5)海水中金属的络合容量和金属-天然有机配位体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6)海洋有机化学和海洋生物化学;(7)结论,对海洋化学发展的四个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海水中的锌等微量元素,尚未进行过较为广泛而可靠的分布研究。极为零星的资料,还是近几年来在沿岸进行污染调查时,用陈旧的方法测定的。 世界海洋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文献报道的数据,常有一定的差别。这是自然变化,抑方法误差(包括所测形态),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采用单池示差反向极谱法,比较广泛而可靠地研究了中国近海海水中,锌等微量,元素的离子(和不稳定络合物)的地球化学分布。测定锌、铅、铜、镉时,样品不加任何试剂,因而避免了元素存在形态的转移及被测离子的带入或损失。  相似文献   

15.
泥岩的元素特征能够较好地保存于原始沉积记录。为了明确恩平21洼文昌组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选择YJ-1井文昌组10个泥岩岩屑样品,开展有机碳、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在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分析洼陷文昌期古气候、古水深、古氧相和古生产力等古环境指标。文昌组泥岩元素平均含量对UCC(Upper Continental Crust)做标准化处理,恩平21洼文昌组泥岩具有富集Al2O3、K2O和MnO,贫CaO、MgO和Na2O;富Li、Be、Zn、Rb、Cs、Ba、Pb、Th和U,贫Sr、V和Cr的特征。古环境指标显示恩平21洼文昌期气候属于温暖湿润-温热潮湿,湖泊水深相对较深,纵向水深变化小,水体分布稳定,水体以还原环境为主,古生产力相对较高,但纵向差异大。泥岩有机碳含量与古生产力参数相关性较差,而与水体还原性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富集受控于水体的氧化还原程度,水体还原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有机质富集属于“保存模式”。进一步分析显示,古气候条件是文昌组有机质富集的关键性因素,温热潮湿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日益受到环境化学家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有机物会影响天然水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及其毒性。对水生物来说,与有机物络合的铜,其毒性较铜离子小得多;且有机铜络合物愈稳定,毒性愈小。所以研究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对环境化学和生态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是用阳极溶出伏安法跟随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的络合滴定,以确定水体中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并用该络合滴定的数据估算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松嫩平原之上广泛发育湖泊,导致其生长的藻类群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现代湖泊藻类群落结构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是研究藻类群落与不同类型湖泊之间关系的重点。对松嫩平原西侧地区的察尔森水库、尼尔基水库、中内泡藻类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水体金属离子含量、矿化度、pH值、温度等理化性质的测试结果发现:察尔森水库的藻类群落特征为硅藻——蓝藻、绿藻型,其中硅藻含量占比较大,尼尔基水库藻类群落结构特征为硅藻——蓝藻、绿藻型,其蓝藻和绿藻含量占比较察尔森水库上升,中内泡藻类群落特征为蓝藻、绿藻——硅藻型;平原湖泊蓝藻生长旺盛而硅藻生长受抑制,山地湖泊硅藻生长旺盛而蓝藻生长受抑制;矿化度高的湖泊蓝藻生长旺盛;水体中金属离子锶含量较高的湖泊,蓝藻生长相对旺盛,硅藻生长受到抑制;水体中金属离子铜和钡含量较高的湖泊可以促进绿藻的生长。这可能与湖泊的地理特征和水体特征不同,导致藻类植物生长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沽河下游地区存在大面积咸水体,为了查明咸水体盐分的来源,揭示地下水咸化机理,于2017年4、8和10月在大沽河下游地区采集地下水样品,对其进行研究。现场原位监测地下水的水位、水温、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等,并采集水样进行主要水化学离子测定。用数理统计法、吉布斯图解法、主要水化学离子比值法以及卤族元素比值法对地下水样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识别出地下咸水的盐分来源;并结合古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研究其咸水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TDS和Cl浓度均逐渐升高,水质由淡水逐渐向盐水转化,地下水的优势阴离子类型沿着HCO_3型→HCO_3·Cl型→Cl·HCO_3型→Cl型变化,大部分地区的阳离子以Na^+占主导地位。(2)研究区内地下淡水受到岩石风化-溶滤和蒸发浓缩的共同影响,地下咸水的形成主要受到与海水的混合作用控制,还受到阳离子的交换吸附和矿物溶解作用的影响。(3)综合Br/Cl和I含量,证实了研究区存在着海相沉积地层的溶解作用,这是研究区东南部地下咸水的重要盐分来源。  相似文献   

19.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如重金属,一旦进入湖泊水体,由于重力、离子代换、表面吸附等作用,很快累积到水底沉积物中。同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通过扩散、溶解、氧化还原、生物吸收等途径,产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衡转化,向水体释放污染物,沉积物又成为水体的潜在污染源。因此,在一个水生生态系统中,沉积物可以看成是水环境条件的反应。了解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类型,对考察湖泊的污染现状和历史,进而对湖泊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河口地球化学研究近10年来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完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反映在对我国一些大的河口体系进行了水体、悬浮体和沉积物中元素、同位素的分布和迁移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