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疆幅员辽阔,高空探测站点数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59~701雷达探测系统在新疆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中仍占居主导地位。随着“全国大气监测项目”的推进,新型GFE(L)Ⅰ型测风雷达和电子探空仪以及GPS测风系统等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正在逐步取代59~701系统。我们在期待装备更新的同时,仍不可忽视对现有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近年来我区部分高空台站技术保障人员处在新老交替阶段。测风雷达技术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7,(4):18-19
“B型”(又称莫氏)和“701型”测风计算盘是计算高空风的两种常用工具。使用这两种计算盘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遇到高仰角时点绘很困难,并且影响测风精度,尤其是对风向的影响更为严重。目前台站在使用这两种计算盘进行测风点绘中遇到高仰角时,一般都采用两种办法来处理,第一种办法是将高度(用“B型”计算盘点绘)或斜距(用“701型”计算盘点绘)换算成水平距离,再用方位角和水平距离改用“A型”计算盘点绘;第二种办法是不顾误差大小用估计方法强行在“B型”或“701型”上继续点绘。前者由于要更换计算盘手续繁多,影响时效,后者则影响测风的精度。根据“B型”、“701型”计算盘的制造原理和使用实践,我们发现这两种计算盘不需要在高仰角时改换计算盘,也可以点绘高仰角记录。  相似文献   

3.
李白佳 《气象》1979,5(12):37-37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由于北极星与地轴约有1°左右的偏差,因此,一天之内,北极星位置发生变化的最大偏差(从东大距到西大距)约为2°。 如何利用北极星标定701雷达及测风经纬仪的方位?《高空气象观测手册》规定可在“不同的几个时间……,如21、24、3、6点钟等时间,观测北极星与固定目标物之间的夹角(方位角),取其平均值较为准确。”这样做,实际比较麻烦,而且并不准确(误差0.5°左右)。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根据测站观测北极星时的地方恒星时及纬度,按附表(天文年历)查取北极星的实际方位,来标定701雷达或测风经纬仪。 在高空气象观测中,观测北极星方位及仰角的一些天文订正值可以略去,如:由于大气折射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李守寅 《气象》1982,8(6):32-32
701雷达测风仰角较高或斜距读数较大时,必须放大或缩小斜距读数再行点绘。若将97、590…缩小5或20倍的话,往往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无误地心算出来。现介绍一种改变螺线斜距数标,以取代放大、缩小斜距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占春 《气象》1988,14(12):39-40
一、前言 高空风的探测方法尽管较多(8DZF-82YTG测风程序中共有6种),但就其计算原理讲却只有3种。一种是方位、斜距、高度计算法(简称斜距与高度算法);另一种是仰角、方位、斜距计算法(简称斜距算法);还有一种是仰角、方位、高度计算法(简称高度算法)。这3种计算方法,哪一种精确  相似文献   

6.
L波段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高空探测业务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空探测系统获得了长足发展,业务应用的探空仪从苏式49型探空仪等比较杂乱的型号,发展到我国1958年开始自行研制、生产的59型探空仪和80年代的电子探空仪;地面接收测风系统从短波收报机、光学经纬仪、200MHZ无线电经纬仪迅速发展到60年代初期的400MHZ701型二次测风雷达,并建成120个站的业务探测网,成为全球探空站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气象事业的发展,59—701高空探测系统已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1)技术体制落后。59型探空仪是机械式仪器,探测灵敏度低、辐射…  相似文献   

7.
测风雷达是目前进行高空观测的主要设备,雷达运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测风和探空工作。我站是1986年建立的全疆第一部701B型测风二次雷达探空站。这部改进型的雷达在近几年的运行中,情况基本良好,性能较701雷达有一定的优越性。我通过几年的机务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维修经验,现举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701B雷达与701雷达有什么不同呢?701B雷达是701雷达的改进型,二者的主要区别是:①由于天线系统与主机脱离(相距最大为50m)因而增加了天线控制系统;②  相似文献   

8.
李白佳 《气象》1982,8(4):25-25
有时当701雷达发射机开启高压后,接收机的灵敏度立即大幅度下跌,待工作15分钟左右后,四条测角亮线便无法对齐了。这时若把发射机高压切断,测角信号又恢复正常,并一直到球炸都无异常现象。发生这种故障的台站,就常常把701雷达当无线电经纬仪使用,影响了高空风的质量与时效。 在排除这种故障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判断是由于  相似文献   

9.
冬季来临,07和19时施放探空气球,由于天色已暗必须使用灯笼,才能确知气球在空中的方位。而原来灯笼用的腊烛是为经纬仪测风时准备的,我区的探空站已全部使用701雷达测风,现在灯笼的用处仅是在701雷达开始定位时便于地面指挥,而不再作观测的目标物使用,一般一两分钟即可抓到球(雷达天线对准回达器),所以701雷达测风使用灯笼时,腊烛不用原来的那么长,只用原来的一半即可(在空中可燃10分钟以上)。具体的办法就是把原来的腊烛用刀从中间切断,上部稍短,下部稍长,再用小刀将下半部腊烛的烛心削出来,这样一根腊烛即可做两次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空气象观测站一般采用三角形基线法求算雷达阵地至回答器之间的距离,进行701测风雷达距离另点标定。如示意图1,A表示雷达阵地,B表示回答器,C表示基线目标物。用经纬仪测量∠A、∠C,丈量基线AC,根据正弦定理,雷达阵地至回答器之间的距离AB为:  相似文献   

11.
机载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风场反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出机载全固态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并成功进行了试验飞行。本文介绍了机载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的基本参数和探测三维风场的工作原理,并对利用激光回波信号和机载辅助数据反演三维风场的详细算法进行了研究,获得了3 000 m以下高度具有较高精度的三维风场,同时用经纬仪气球测风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验证了机载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罗雄光  梁国锋  杨超 《气象科技》2015,43(6):1025-1029
根据广东阳江探空站L波段雷达系统观测的测风资料分析,测风记录用综合探测雷达测风方法与无斜距(或高度替代)测风方法计算的测风量得风层的结果,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与理论值不相符的现象,两种测风方法计算的结果,有时会超出高空气象观测仪器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在雷达的仰角小于30°时,量得风层的风速小于3 m/s时,两种测风方法计算量得风层的风速基本相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但风向有的相差较大,超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当雷达仰角小于15°,量得风层的风速大于30 m/s时,两种测风方法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比较接近,但量得风层的风速有的却相差较大,超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13.
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探空高度的计算方法和采用相邻测风高度内插的计算方法,计算高空综合探测测风记录1~5分钟的模拟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分析采用测风高度内插计算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空探测自动化水平和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气象探测数据也越来越精确,为了提高高空风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解决实际工作中因计算方法不适合、数据平滑误差等原因引起的数据错误或量得风层缺测等问题,提出利用L波段雷达测风秒数据进行风向判断弥补缺测数据,利用内插方法计算斜距减小人为误差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减少数据缺测和误差偏大现象,提高了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701测风雷达测角精度的高低,除与机器本身的性能、架设、校准标定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有关外,场地条件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探测效果。《高空气象观测手册》对雷达场地条件有明文要求,其中第二条就是关于高压源的。“高空盛行风的下风方向,场地半径40米范围内要求平坦,此方向500米范围内,应无高大障碍物,特别是钢筋结构的建筑物和高压线等……”为了求得高压源影响雷达测角精度的确切数据,最近,因电力部门建设变电站的需要,在我们的提议下,做了一次变电站对701测风雷达干扰情况的实地摸拟试验。  相似文献   

16.
王世红  陈长和 《气象》1982,8(2):28-29
在一些气象研究课题和业务工作中,边界层内风场的详尽资料是不可缺少的,获取这项资料的基本手段是进行双经纬仪基线测风。我们在进行有关空气污染的气象观测中,为取得大气边界层内风的资料而经常使用双经纬仪测风法。 过去进行双经纬仪测风的一大麻烦是数据处理问题,数据处理的步骤是:选择适当的投影面,由经纬仪读数和基线长度算出各时刻的气球高度,用测风绘图板求得量得风层风向风速,最后内插得规定层风向风速。这种手算方法一是工作量大,二是计算过程繁杂,容易出错,三是计算精度差,只能分辨到1米/秒。国外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用计算机处理双经纬仪测风资料,国内在近几年的大规模试验工作中也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随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部门和省市进行了双经纬仪测风,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适用于电子计算机的双经纬仪数据计算方案。这种方案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并得到较好评价,  相似文献   

17.
探空观测终止时间早于测风终止时间的技术处理魏玉娟(陇南地区气象局武都746000)在探空观测中,因人为或非人为原因会使其终止时间早于测风终止时间。按规范要求,只将探空终止以后的测风记录,改用雷达单独测风方法整理即可。具体方法是:先用雷达综合测风或斜距...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空测风是根据气球每分钟的仰角、方位角、水平距离(斜距),即气球每分钟的运动轨迹,用国产A型或701型测风绘图板点绘求取平均风向风速的。用绘图板求算平均风向风速,在一般情况下问题不大。但是,当风速很小近似静稳时,则前后两计算分钟的投影点几乎重合而又不重合时,风向很难点绘,每点绘一次就有一个风向,究竟那个是正确的风向,决定不了。下面介绍风速近似静稳的风向点绘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测风气球净举力的计算和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国梁 《气象学报》1988,46(1):120-126
目前在气象和环保部门测量高空风向风速,常采用光学经纬仪跟踪气球的方法。单经纬仪测风或双经纬仪测风同时测垂直气流,以及气球进云后定低空探空仪的高度,均应采用升速已知的气球。气球上升速度W(m/min)取决于气球净举力大小,可由下式确定:  相似文献   

20.
史久恒 《气象》1980,6(5):21-22
一、前言 1979年6月16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沙岭子使用3.2厘米“711”天气雷达对一次雹云进行了观测,同时用“701”测风雷达(在“711”北面15公里处)配合取得了一些探空资料。 这次过程雷达回波的特点是:维持时间长,发展旺盛。在第一回波带形成并产生降雹后逐渐削弱,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