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6日至7日在哈尔滨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日本、美国的地震工程学者近30名,来自朝鲜半岛的1名专家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方主席、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教授,日方主席、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渡部丹博士和美方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刘师琦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2.
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第8届现代地壳运动国际会议于1993年12月6-11日在日本神户举行,有23个国家的近16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共有12位学者参加。本文综合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3.
第12届国际地潮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3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共87人。其中国外学者52人,分别来自比利时、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芬兰、丹麦、波兰、匈牙利、西班牙和埃及等国;国內学者35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与国家地震局系统。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Torge教授、IAG第5分部主席Dicky博士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学会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两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1980年的秋季大会于10月14日至16日在仙台市召开,共有三百多人出席,包括日本著名地震学家萩原尊礼、铃木次郎、力武常次、浅田敏、字津德治和茂木清夫等。六名中国地震学者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受到日本同行们的欢迎和关注,此外未邀请其他国家的地震学者参加。会上共宣读论文237篇,其中包括中国学者或与日本学者合作的论文3篇。论文中有不少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讨论会鼓励年青地震学者提交报告。整个会议比较紧凑,学术讨论气氛较浓,基本上反映出近年来日本地震研究工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朝日新闻》1977年2月9日报道,挖掘日本周围的深海底以解释日本列岛的形成历史,这一考察项目工作预定于今年6月开始进行。这项工作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克雷普斯海洋研究所为中心,并有日、苏、英、法、西德五国学者参加的国际深海底挖掘计划(IPOD)的一环,对夏威夷到连接堪察加半岛的天皇海山脉、日本、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学术讨论会暨IAG 成立125周年纪念大会于1989年8月2—12日在英国的爱丁堡举行。这次会议是国际大地测量学界的一次盛会,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代表参加。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米勒(Mueller)、副主席托尔格(Torge)和 Kautzle-ben、秘书长路易斯(Louis)以及国际上的许多著名大地测量学者参加了大会。中国代表共6  相似文献   

7.
国际海面变化及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7日至14日在青岛和烟台两地举行。来自二十三个国家,近百名中外有关的学者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我国的刘东生、叶连俊、杨怀仁、林观得等教授,法国的皮拉佐教授(P.A.Pirazzori),瑞典的摩纳教授(N.A.Morner),荷兰的捷尔格斯玛教授(S.Jelgersma),日本的大田洋子教授(Yoko Ota)等。会议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进行专题学术讨论,另一是在山东半岛东部沿海进行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8.
1.会议概况及背景 为交流全国地震区划科研新成果,增进国际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新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地震工程学家发起,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周锐副局长和广东省黄清渠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外国学者和  相似文献   

9.
IGCP 第206项目(全球主要活断层特性的对比研究)终结会议于1989年6月28日至7月8日在美国举行。会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总结会议,在加州的马默斯(Mamm-oth)湖城举行;二是在美国西部活断层典型地段的野外考察。IGCP-206项目自1984年开始工作以来共召开过三次会议,此次会议是这一项目的最后一次会议。共有十几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的研究工作。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加拿大、日本、美国、英国、新西兰、希腊、土耳其、意大利  相似文献   

10.
国际活断层对比(IGCP)工作会议,于1985年11月5日—12日在我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美国、日本、新西兰、土耳其、英国、印度、尼泊尔、秘鲁9个国家的25位活断层研究者。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先在北京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讨论今后2—3年内的工作安排,然后各国代表到山东实地考察了郯庐断裂。决定了下次会议将于1987年在新西兰召开。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海峡两岸地震科技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5日至 1 6日在台湾召开。会议由台湾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大陆方面由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海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为团长 ,代表团由中国地震局系统、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 2 2人组成。台湾方面参加会议的有气象局、中研院地球科学所、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地震工程中心等单位约 5 0余人参加了会议。旅美著名学者邓大量、吴大铭、邱哲明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共交流论文 49篇。其中 ,大会演讲四篇 ,陈章…  相似文献   

12.
为庆祝徐家汇-佘山地磁台建台116周年而举办的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19日至20日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由上海市地震局、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联合发起。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美国、日本、芬兰、苏联、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香港的地磁专家、学者共95人。还有美国、法国、印度、智利、哥斯达黎加及捷克等国的有些专家因故不能参加会议,也寄来了论文或资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顾功叙致开幕词,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章立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夏克强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石油大学 (北京 )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承办的 2 1世纪中国地球物理发展战略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2 6日至 2 7日在位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北京昌平区的石油大学翠宫举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石油大学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集团、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等 9个单位 2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石油大学 (北京 )副校长金之钧教授以及在校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 2 0余人列席了会议。会议上有…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1年7月国际测地学及地球物理学协会(IUGG)通过的倡议,由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內部物理学会(IASPE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CO)资助的历史地震图区域会议于1982年12月20—2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除来自亚洲、大洋洲以外、设在北美洲和欧洲的一些主要机构也派了代表、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于1980年5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科学讨论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组织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我国科学工作者有一百八十多名,还邀请有澳大利亚、孟加拉、加拿大、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荷兰、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南斯拉夫等十七个国家的近八十名专家、学者,其中有九名地球物理学家,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学会、日本科学委员会内部物理学和地震国家委员会联合发起召开的1993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1993 Joint Conference of Seismology in East Asia)于1993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日本鸟取市隆重举行,国家地震局组成以陈章立副局长为团长、由22名地震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中国和日本外,还有来自俄罗斯、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蒙古及澳大利亚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所国际地震工程学部宛如一所为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讲授地震学及地震工程学知识的学校。其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eismology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IISEE)在海外已被很多人知晓。到目前为止,该学部已为50多个国家输送了近70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对IISEE 感情深厚,在参加 IASPEI 等会议时,常围着日本学者举行盛大校友会。1960年7月,在日本学者的热心倡导下,开办了第一期课程。1962年,设立了继续进行这种课程的专门机构——国际地震工程学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7-12日,美国地震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Monterey)召开。会议共包括287个口头学术报告和200个展板(Poster)展示,参加者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人数近千人。其中,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学者分别来自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台湾地区的中央大学等多家单位。  相似文献   

19.
从1981年9月28至30日在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举行了全苏可控震源研究方法讨论会。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计算中心组织的,大会有论文约80篇,共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非爆炸性地震源、记录可控震源振动的方法和技术、处理可控震源资料的方法和结果。有一半以上的报告是西伯利亚的学者们提出的,而如莫斯科(提交了8篇)和列宁格勒这样一些著名研究中心提出的学术报告却很少。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来自高尔基市和哈尔科夫市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1992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大会12月7—11日在旧金山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约5000名地球物理学家参加了会议.中国没有派团参加,但少数学者,如地质科学院赵文津等参加了会议.笔者估计,中国大陆和台湾留学生与会者有三、四百人.会议分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