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卫东 《地理教学》2013,(15):30-31,17
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大致东升西落。太阳周日视运动,就是太阳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绕地轴并随着天球(以观察者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球面,由于人的视角对远近的分辨能力有限,看起来好像天体都投影在同一个球面上,即天球上)旋转,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自东向西运动。太阳东升西落运动在天球上形成的轨迹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通过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表任何地点任意一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以及它们随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一、太阳周日运动形成的原理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而使得地球上的人观测到太阳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太阳周日运动。我们可以利用地心天球(见图1)来得到太阳周日运动形成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朱毅 《地理教学》2014,(1):42-43
正一、相关知识背景1.太阳视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中,最明显的是天体的周日运动。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对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地外的天体以相反的方向、相同的周期旋转。天体的周日运动中最典型的就是太阳的周日运动,也叫做太阳的视运动。2.天球  相似文献   

4.
天球绕天轴旋转,每日一周,天球上的所有天体都跟着天球一起旋转,也是每日一周,叫周日视运动,周日视运动的轨迹与天赤道平行。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其周日视运动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不同纬度看到日出日落时的方位。笔者认为,讨论不同纬度看日出日落时的方位时,必须认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瑞 《地理教学》2023,(2):48-51+33
本文通过自制太阳周日视运动仪,开展“地球的公转”一节中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在观测中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观测数据,验证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当实测数据与已知规律矛盾时,学生产生新疑惑,并通过思索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6.
罗华明  金春 《地理教学》2011,(7):33-37,42
一、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s小题,每小题2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表示南极点附近太阳周日视运动方向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当某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如丙图所示时( ) A.我国北方常受寒潮侵袭 B.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C.地中海沿岸正在西风带控制之下 D.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7.
雷鸣 《地理教学》2012,(22):54-56
由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在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部分的高考复习课中,经常发现一些地理老师认为“赤道上太阳终年正东升正西落”,并利用赤道上全年周日视运动图示(如图1)加以解析,甚至一些地理刊物也曾刊登有这样观点的文章。笔者认为这是他们对赤道上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的判断依据存在重大疏漏,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赵国锋 《地理教学》2012,(16):26-29
由于太阳在天球上的周日视运动,导致同一日期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产生纬度差异,同一纬度地区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产生季节变化。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其它日期均偏离正东、正西方位,纬度越高的地区偏角就越大;对于同一纬度地区,越接近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日期,日出、日落方位的偏角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虚拟天文馆软件Stellarium,列举了软件的主要操作按键,介绍了用软件演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9年第9期发表了王永民老师“从海南高考试题看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一文。王老师认为,海南卷第7小题是有问题的,指出东南亚“‘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问LMON接近直角’的说法是极为不准确的”(见第40页倒2行),并强调“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其余地区同一天的日出、日落太阳方位都是一样的”(见第40页倒一段第1行)。  相似文献   

11.
正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涉及的知识内容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12.
正某地的日出时间为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所以当两地地理位置确定之后日出时间差值的变化主要由晨线的运动决定。晨线的运动又主要有日运动和年运动两种形式:日运动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晨线以每小时15个经度的速度自东向西运动;年运动受地球公转的影响,晨线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其两个端点的纬度位置在南北纬66°34′-90°范围内做回归运动。由此推出两地日出时间的差值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次试卷讲评课上,学生们"控诉"有一道题目"完全看不懂"。这是一道经过改编的选择题。题目如下。下图为一摄影师在南极某科考站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太阳从右向左运动,并且是每两小时拍摄一次。照片拍摄地点位于科考站的  相似文献   

14.
吴济廉 《地理教学》2011,(10):57-58
一、研究背景 杆影端点移动轨迹是周日视运动的结果,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不同。同样,通过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也可以推测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以及昼夜长短状况等。结合“当地经纬度的测量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16.
王迪江 《地理教学》2009,(11):38-40
本刊在第9期“问题讨论”栏目中发表了“从海南高考试题看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一文,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分别对该文中“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其余地区同一天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都相等,且为直射点的纬度”观点和赤道上日出的方位角的数值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否有道理,欢迎各位读者、作者发表自己意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梁璐 《地理教学》2012,(10):41-42
一、准备阶段1.实验项目选择理由一:高一地理的第一篇内容就是宇宙与地球,其中地球运动是重点和难点。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开展"利用太阳光线测算地理坐标"的实验,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落实相关的地理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陆建设 《地理教学》2012,(21):50-52
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不存在极昼极夜现象,学生没有直观感受,难以体验,学习此内容,学生理解困难,尤其是对极地地区太阳高度、太阳视运动等内容,几乎达到讳疾忌医的程度。本文将常见考点汇总,题理结合,精选试题,讲练同步,效果显著。极昼极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两极地区极昼范围不断发生变化。极昼、极夜分布纬度范  相似文献   

19.
李金国 《地理教学》2010,(17):50-52,49
【题目】 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 【选择理由及评价】 本题组设计新颖,构思精妙,在图象类型的选择和设计上,一改往年考查地球运动内容常用的日照示意图及其各种变式日照图,设计了柱状统计图来考查有关地球运动这一经典高考考点。  相似文献   

20.
在宇宙中的各个天体中,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月球作为绕地球运转(实际上是地月绕它们的公共质心运动,这个公共质心并不是地球中心,而在地球内部,距地球中心有一定距离,近似的认为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系极密切。例如夜晚月光的自然照明、潮汐现象的产生、根据月相出现的空间位置可以大致判断方向、农历历法及星期的由来等。月球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是月亮的圆缺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