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余斌  朱云波  刘秧 《水科学进展》2017,28(6):839-848
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多以坡面泥石流的形式发生,预测预报坡面泥石流的发生对于开展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地形、地质和降雨三大条件是影响坡面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通过选择同样地质条件和基本相同降雨条件的区域,研究影响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地形条件,并得出可以用于坡面泥石流预报的坡面泥石流地形条件。结果表明:地形条件由坡面坡度因子、泥石流上部因子、泥石流侧面因子和临空面因子组成;较大的地形条件T对应较大的泥石流发生可能性;降雨条件由泥石流发生前的降雨量与1 h降雨量组成;得出了由地形条件T和降雨条件R组成的坡面泥石流预报条件P,P值越大,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预报条件P可以预报坡面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坡面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入手,结合重庆北碚地区地质地貌和气象条件,分析了该地区从1962-2003年发生的坡面泥石流的数据及降雨资料,认为在该区域,降水是诱发坡面泥石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具体坡面泥石流事例的分析,认为坡面泥石流的发生与前期降雨量和短历时雨强关系密切,前期降雨量对泥石流形成的贡献比较大,短历时雨强主要起到激发作用,当短历时雨强指数〉550时,应发出泥石流危险警报。最后利用发生坡面泥石流前3日累计降雨量和当日前期降雨量,得出了该区域降水诱发坡面泥石流的临界雨量方程。  相似文献   

3.
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及预警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1)"苏罗迪"台风诱发的600余处崩滑流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滑坡、崩塌、泥石流数量比例约为6∶2∶1,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当日降雨当日崩滑,具有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小时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往往比平均小时大雨强滞后,滞后时间约1~2h,具有大雨强小时滞后性。因此,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大雨强小时滞后性三大特征。(2)提出了基于"命中率、漏报率和空报率"三指标的地质灾害预警校验方法,建立完善了各指标的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苏罗迪"台风地质灾害预警校验结果显示,本次过程中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总体较好,保证了较高的命中率,较低的漏报率,但预警区空报率偏高。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本身的技术难度外,降雨预报准确率偏低特别是极端降雨预报不足的现状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空报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0引言坡面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地区,其发生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水源条件以及地貌条件三方面条件。由于坡面泥石流与沟谷泥石流发生源地不同,坡面泥石流的发生对三大条件的要求更高,如需要更大的降雨量,更陡峭的地形,因此,坡面泥石流爆发的突然性大大增加,造成的破坏也难以预料。重庆北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坡面很不稳定、崩塌、滑坡活动强烈,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物质补给,坡面泥石流是其发生的主要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在坡面泥石流中,坡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大小直接影响坡面泥石流的发生。1研究区地质地貌条件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由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协同作用诱发,降雨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激发因子,气象预报预警可有效预警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商城县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以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为基础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预警区。充分考虑降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对重点预警区及次重点预警区采用临界日综合有效过程降雨量模型判据法,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6.
坡面泥石流是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类型,据不完全统计,2004—2020年,共发生坡面泥石流11起,占已发生泥石流灾害总数的31.43%,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房山区霞云岭乡是坡面泥石流集中发生的区域,发生坡面泥石流7起,占北京市已发生的坡面泥石流的63.64%.以"7·20"典型坡面泥石流为例,初步分析了坡面泥石流的特点及激发雨量.分析认为北京市坡面泥石流发生在坡面陡长且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的坡体,具有规模小、暴发快、破坏力强、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等特点.坡面泥石流均由暴雨激发,激发雨量为大暴雨或以上级别.  相似文献   

7.
黄俊宝 《福建地质》2013,32(1):65-69
德化县位于闽东南地区,是台风强降雨三大高值区之一,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以浅层土质滑坡为主,具有群发性、多频发性.根据德化县滑坡发育特点和气象雨量数据,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滑坡临界降雨量的表达式,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地震扰动区存在大量震裂松散坡体,在持续或者密集的降雨条件下极易转化为滑坡灾害。同时,滑坡又会给泥石流提供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增加泥石流的危险性。因此,在震区,灾害通常以"链"的形式出现,比单一灾种危害性大。为了更有效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笔者将滑坡、泥石流作为灾害链,综合地加以分析和研究。选择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白沙河流域的17条泥石流沟作为研究区,建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耦合模型,研究24 h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危险性的变化。耦合模型包括了坡体稳定性评价模型,水文模型及以泥石流规模、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高差、切割密度、不稳定斜坡比为评价因子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物质方量持续增加,但当24 h降雨量超过200 mm后,泥石流沟的危险度等级不再发生变化;17条泥石流沟中4条为中危险度,12条为高危险度,1条为极高危险度。这说明研究区地质灾害问题相当严峻,在多雨季节存在泥石流群发的可能性,直接威胁到居住在泥石流沟附近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有直接危害对象的高危险度及其以上的泥石流沟,应该按照高等级设防标准进行工程治理及发布预警报。同时也说明,将滑坡、泥石流作为灾害链研究具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与不同尺度降雨时空分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是地质灾害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开展地质灾害与不同尺度降雨的时空分布研究,分析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规律,对于提升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水平和防灾减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6~2007年汛期地质灾害的实际发生情况为例,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与年降雨量、月降雨量、月暴雨日数、典型降雨过程之间的时空分布关系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降雨是群发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与年均雨量成正比,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最大的区域,其年均雨量最大;地质灾害分布与月降雨量、月暴雨日数的分布总体上具备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并不是完全对应的,主要受到典型强降雨过程的落区控制;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出现典型强降雨过程时,地质灾害群发。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与降雨雨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及降雨雨型有密切的关系,不同雨型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诱发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收集的降雨实况与地质灾害反馈资料,将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雨型分为3种类型:台风降雨、持续强降雨和局地暴雨。研究表明,台风降雨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即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质灾害发生空间位置与台风运移轨迹也基本一致。多为群发型地质灾害,灾害规模较小,一般为表层或浅层滑坡、崩塌。持续强降雨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在强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有同步发生的特点;在降雨强度不大但连续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在地质灾害大规模发生后,诱发新的地质灾害雨量阈值提高。局地暴雨型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往往集中发生在出现局地暴雨的当日当地。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泥石流灾害以其数量大,爆发集中,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山区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山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统计数据,对危害较重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阐明了泥石流灾害与自然背景地质环境以及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龙江流域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区。2020年8月由于强降雨激发,白龙江流域武都段发生了大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损失。文章以白龙江流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段(宕昌县两河口乡—武都区桔柑镇)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选取流域面积、流域形状系数、平均坡度、沟谷密度、物源参照值(HI)、岩性、流域中心距活动断层距离、一小时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度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基于灾害熵理论,分别以泥石流单沟和小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泥石流沟大多数都属于中、高危险性。致灾因子中岩性、物源参照值(HI)、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度及平均坡度的权重最大,与实际考察结果一致。且以小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更符合研究区的泥石流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3.
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七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的一部分。2003年的地质灾害调查显示,县域内有地质灾害236处,其中滑坡181处,不稳定斜坡9处,泥石流34处,地面塌陷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综合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除地质地理环境(地形地貌、降雨集中、岩溶作用、新构造运动强烈)等自然因素外,人类工程活动中的切坡过陡和采矿活动形成的巨大采空区也是主要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把彝良县划分为洛泽河—小米溪河高易发区、发达—洛旺中等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含小草坝亚区和龙街-奎香亚区)三个地质灾害区,并在灾害防治、协调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Relationships between typhoon types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in Taiwa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requent debris flow disasters caused by heavy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annual typhoon season are some of the most serious disasters in Taiwan. This study is on the debris flow disas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typhoons that hit Taiwan between 1986 and 2004. Typhoon data and records of debris flow disasters available for Nantou and Hualien counties in Taiwan were analyzed. The paths and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s were found to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debris flows at these locations. Accordingly, the typhoons were grouped into four major types based on their paths and related disaster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ainfall intensity and accumulation and debris flow are discussed for the four major typhoon types. The information may form the basis for providing useful indicator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温州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暴雨频繁,山区遍布村落民居,人类活动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或出现泥石流隐患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对温州目前存在的泥石流隐患进行分析,发现如下特征:一是相对高差小、沟床比降大、流域面积小、流域形态独特、两侧山体坡度大;二是大部分泥石流发育在风化强烈的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岩、沉积相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和侵入岩中;三是多数泥石流多分布在断裂交汇处,其形态与地质构造、地貌格局相一致,主要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四是温州大部分泥石流属于低易发,但是危害大,具有群发性、低频性、猛烈性等活动特征。本文初步总结了温州泥石流的特征,为泥石流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多发。调查面积共计3487km2,发现地质灾害点共计319处,其中滑坡286处,泥石流12处,崩塌17处,地面塌陷4处,且主要分布于乾佑河流域、冷水河流域与达仁河流域。研究认为,多雨年份和每年6~10月份是地质灾害多发季节,其中强降雨、河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灾害点的现状与潜在发展趋势,结合不同因素单元,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别为2个高危险区、5个中危险区和4个低危险区。调查区内以小型地质灾害居多,威胁口人多,治理费用高,因此灾害防治以"监测预防"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加强民众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7.
浅层滑坡诱发沟谷泥石流的地形和降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斌  王涛  朱渊 《水科学进展》2016,27(4):542-550
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打易镇的大范围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泥石流提供了研究这类泥石流地形和降雨条件的机会。在地质条件一致和小区域内的降雨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地形条件就是这些泥石流暴发与否的唯一决定因素。对比一些重要的地形因素与泥石流暴发的关系,得出了由流域面积、沟床纵比降和25°~45°山坡坡度面积比组成的泥石流综合地形因子T。在地形因子T的基础上,研究获得了由前期降雨量、1 h降雨强度、年平均降雨量等组成的降雨因子R。由地形因子T和降雨因子R获得的临界条件P可以判断该区域的泥石流暴发。由于研究工作部分基于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成果还可用于其他区域的泥石流形成预测,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肖进  李辉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532-539
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山区,震后内外地质营力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文通过研究灾区地貌变化、地表破坏、山体震裂、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震后斜坡演化过程、地表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外界因素的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转化关系,总结了地质环境变迁过...  相似文献   

19.
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2008年9月24日汶川震区的北川县暴雨导致区域性泥石流发生,这次9.24暴雨泥石流灾害导致了42人死亡,对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毁。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方法分析地震与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泥石流特征,获取的气象数据用于分析泥石流起动的临界雨量条件。本文探讨了研究区泥石流起动和输移过程,并根据野外调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降雨、岩石和断层作用,特别是强降雨过程与物源区对泥石流发生的作用。根据应急调查发现北川县境内暴雨诱发的泥石流72处,其分布受岩石类型、发震断层和河流等因素控制。根据对研究区震前和震后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和雨强的初步分析,汶川地震后,该区域泥石流起动的前期累积雨量降低了14.8%~22.1%,小时雨强降低25.4 %~31.6%。震区泥石流起动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由于暴雨过程形成的斜坡表层径流导致悬挂于斜坡上的滑坡体表面和前缘松散物质向下输移,进入沟道后转为泥石流过程;二是消防水管效应使沟道水流快速集中,并强烈冲刷沟床中松散固体物质,导致沟床物质起动并形成泥石流过程。调查和分析发现沟内堆积的滑坡坝对泥石流的阻塞明显,溃决后可导致瞬时洪峰流量特别大。研究结果表明了汶川震区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因此,应该开展对汶川地震区的泥石流风险评估和监测、早期预警,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