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们通常把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与地壳加厚地区、岛弧环境及消灭地带的板块会聚作用相联系,而且形成的岩石显示了变质作用与构造岩组构演化之间的密切对应关系。洋底及埋藏变质作用也在区域范围内出现,但许多工作者认为这些类型变质作用与上面那些类型有区别。Coombs(1961)定义了埋藏变质作用,并主要据其缺乏构造岩组构,把它从区域变质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变质岩的原岩建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哀牢山变质岩划分为三个建造类型,描述了它们的矿物成分及组构特征;选择代表性变质岩石种类,进行了岩石化学全分析及恢复原岩的研究;并根据同位素年龄和区域地质情况,对哀牢山深断裂带自晚元古代至中、新生代以来的发展演化历史,以及与其相伴随的不同期次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相分布、侵入岩浆活动及混合岩化、区域地质构造性质等,均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对冀东地区太古代变质辉绿岩的分布规模和产状、矿物成分、岩石组构和岩石化学特征。在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变质成石榴透辉斜长角闪岩,但仍保留原岩的冷凝边,具细粒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没有受到混合岩化作用的影响。据此推测辉绿岩经受新太古代最后一次变质作用,是在完全封闭的变质条件下变质的,并根据围岩的同位素年龄数值,论证了该变质辉绿岩是新太古代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陈能松  夏彬  游振东 《地球科学》2021,46(9):3049-3056
为建立一个较严密、系统的常见变质岩石的岩相学分类,采用既反映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又蕴含岩石基本组成的变质岩组构组分作为岩石分类的一级分类指标,以岩石结构、构造和组构组分的成分依次作为二、三和四级指标,划分了归属于造山区域变质岩、接触热变质岩、断层动力变质岩、蚀变交代变质岩和混合岩这5个大类变质成因的基本岩石.如岩石的地质产状已知,可用对应于地质产状的成因类型变质岩替换组构组分,升级为一级分类指标,然后用同样程序进行划分.本分类方案中,造山区域变质岩与接触热变质岩因具有相同组构组分,因此,大部分基本岩石名称相同,但可借助其地质产状和一些特征变质矿物的特殊显微构造的有无将它们区分开来.本分类方案的分类效果优于国内外现有的岩相学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5.
辽吉东部层状混合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启 《吉林地质》1990,9(1):42-49
辽吉东部的层状混合岩与上、下围岩始终保持整合接触,反映它的体系基本上是封闭的,没有外来组份的加入。其组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资料等表明层状混合岩不足岩浆型的,而是重熔岩浆型的,其原岩是沉积变质岩。  相似文献   

6.
四川攀西康定群混合杂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康滇地轴分布的前震旦系变质——混合杂岩为一套深变质的结晶岩石。据对混合岩及其中残留体的岩石化学、岩相学和显微结构的研究,这类混合岩是由区域变质岩原地部分熔融——重结晶方式形成的。各类混合岩及其中残留体在稀土配分型式上比较协调一致。用Shan的平衡部分熔融的方程估算,实际存在的熔体相为11~16%。混合岩成因模式:地壳深处岩石长期处于初熔温压条件下,以部分熔融的流体相为媒介,以重结晶方式转化成混合岩。  相似文献   

7.
在地壳的增厚地区,岛弧和俯冲带,区域动热变质作用通常与板块的聚合作用有关,这些地区的岩石类型表明变质作用与构造岩组构的发育过程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洋底和埋深变质作用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但许多研究者认为这类变质作用与上述动热变质作用截然不同,主要由于缺少构造岩组构方面的资料,Coombs(1961)提出了埋深变质作用并将其从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中划分出来,对埋深变质作用期间控制矿物转变的有关因素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对变质作用发展的地球动力环境问题则很少给予重视,在正常的地热梯度影响下埋深变质作用通常认为与埋深作用有关,但这种解释不能令人信服,本文则提出扩张环境中形成的埋深变质作用的新模式。埋深变质作用发生于巨厚的碎屑和火山碎屑岩系列中,岩石圈的变动是产生这一巨  相似文献   

8.
张艳飞 《地质与勘探》2009,45(5):549-557
辽东硼矿区层状混合岩为含硼岩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种变粒岩和浅粒岩呈整合接触而呈层状展布,在岩性上有过度现象。岩石中交代结构发育;与变质围岩相比,混合岩的SiO2、K2O、Na2O等组分均明显增加,而Fe2O3+FeO、CaO、MgO、MnO等组分明显减少,K2O/Na2O变化较复杂,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与交代作用有关;微量元素具有与围岩相似的特征,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变粒岩一致,具有典型的重熔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层状混合岩是变质围岩经选择重熔交代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省构造学--以东冲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英山县东冲河地区大比例尺(1∶1万)地质制图和详细构造解析指出,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省最明显的构造特征,是叠加在先期挤压组构上的伸展组构,区域上表现为古老变质核杂岩几何学型式及多层低缓角度伸展拆离带,因此,局部地区在平面和横过超高压变质省的地质剖面上看到的是由不同岩片组成的构造柱或堆垛,呈现出“假单斜”。野外和显微构造观察也表明,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判别中朝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碰撞过程(240~210Ma)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初期产生的挤压组构、折返及抬升过程中形成的伸展组构、以及伴随超高压岩石减压退变质作用的硅铝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东冲河地区超高压岩石构造学特征为深入研究整个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一个窗口,并证实了“原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封闭压力下实验变形白云岩的显微构造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通过天然变形岩石的岩组分析,恢复岩石变形时的应力状态,结合地质观察,确定构造运动的来向和性质(较小的区域內),对构造地质学、矿田构造学和岩石学研究都有裨益。从岩石的实验变形出发,在给定的应力条件下研究变形岩石的组构变化,作为天然变形岩石组构分析的依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不少地质学者愈来愈注意到天然变形的碳酸盐岩石的岩组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对碳酸盐岩石(如变质白云岩)的岩组分析和动力学解释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变质岩区由于经历了多次强烈的褶皱作用、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使岩石改变了面貌,因而在变质岩区,尤其高级变质区开展1/5万填图,也就增加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欧美的地质工作者多强调不宜进行地层划分,而应以变质杂岩对待。基于以上原因,在采用的方法上有其不同于沉积区的各种特点。尤其进入七十年代后,国内外强调了由岩石地层法转入构造地层法。当然,为了搞清地层层序,除了加强构造研究外,对变质岩石的工作,包  相似文献   

12.
丰宁变质磷矿产于华北地台北部基底变质岩系之中。含磷灰石的角闪岩类似层状矿层已被卷入基底塑性褶皱之内,并且经历了角闪岩相至角闪石麻粒岩亚相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局部熔融)作用。从其角闪岩类岩石含V、Ti、P、Fe元素推测磷质矿源是与基底基性岩浆岩经变质成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云龙铁厂锡矿的含矿岩石(围岩)为一套变晶碎裂岩,其原岩应是岩浆花岗岩。岩石具有较强的碎裂变形。主要矿物钾长石、斜长石在岩石中呈碎裂斑晶;石英少数为压碎残留,多数重结晶,形成微粒状的结合体,充填于碎斑的裂隙和粒间。黑云母、白云母及多硅白云母的鳞片集合体在岩石中成条纹及条带,与重结晶的石英集合体和长石碎斑相间分布,形成条纹或条带状变晶碎裂岩;在条纹条带不发育的部位,成为角砾状变晶碎裂岩。以岩石碎斑中较多的残留结构及矿物成分、岩化特点、硫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特征等作为恢复原岩的依据,认为原岩是岩浆花岗岩;它在特定的构造环境中,经断裂变质作用形成变晶碎裂岩,也可称变晶花岗碎裂岩。  相似文献   

14.
太古界太华群为华北地台南缘出露的最深“结构层”。阜平期是影响深刻的变质作用期,使太华群矿物成分、岩石组构均发生了强烈的改造,达到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混合岩化较为强烈,属低压相系的变质作用。由于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壳早期的演化特征,加之其中产有金、铁、铅、锌等多种矿产,历来为地质工作者们所重视。本文从地质学、岩相学(或矿物、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其原岩性质进行恢复。有错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部早元古代造山事件中麻粒岩相低压变质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喜山  金巍 《地质学报》1992,66(3):244-256
内蒙古中部早元古代麻粒岩相低压变质地壳,根据富铝片麻岩中的长石种类和岩石组合,可划分为南北2个带、6个岩石组合。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变质层状岩系序列及其所经历的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和构造背景。矿物的包裹结构和反应边组构,记录了高温低压矿物组合取代了中温高压矿物组合:石榴子石+石英→紫苏辉石+斜长石,蓝晶石→矽线石及石榴子石+蓝晶石/矽线石+石英→堇青石。岩石的变形组构、矿物组合的转变关系和变质作用的PTt轨迹表明:本区与变质作用同期的高温正滑韧性剪切作用,是麻粒岩相低压变质地壳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中温高压变质环境转入高温低压变质环境是造山事件中推覆作用与拉伸作用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其中的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多期次变质结晶的特征,保留了岩石多期次变质的信息。结合岩石组构特征,最终确定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3期次的变质作用。第一、二期均为绿片岩相,当时岩石不具定向构造且未达到高压;第三期为低温高压蓝片岩相变质作用,与区域上蓝片岩的形成及榴辉岩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大体同时,该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岩石的片理,最终成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时代为218Ma左右。  相似文献   

17.
云开地区构造演化的岩石组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研究测试云开地区岩石组构的基础上,初步划分出云开地区至少有5期变形组构;晋宁期的组构表现为深层次NNE(N)-SSW(S)近水平伸展体制下的流变剪切滑脱,并发生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加里东期的组构表现为NNE(N)-SSW(S)挤压体制下的流变剪切,并在滑脱带形成大量同构造重熔型花岗岩;海西-印支期的组构反映了NNW→SSE的挤压逆冲推覆;燕山早期的组构反映了NNW-SEE挤压应力场作用了的专  相似文献   

18.
部分熔融作用与高级变质岩变形作用是相互制约,变形作用能够提高岩石部分熔融程度,降低熔融温度。熔体存在影响和制约岩石强度和变形机制。大青山高级岩经历了下部地壳构造层次变质变形和深熔作用改造,形成了复杂构造要素组合。宏观与微观构造特点表明:高级变质岩变形机制主要为熔体增强颗粒边界扩散和颗粒流动,使岩石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动。在宏观上形成了不对称流动组构、熔融线理、岩石和矿物条带、层内底辟褶皱和大型穹窿构造。但是,在微观上矿物颗粒变形不明显,晶内变形组构不发育,表现为三边平衡结构,与静态结晶变质岩结构相似,形成了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变质构造岩-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太古宙岩石,地层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北方市密云、怀柔、平保和昌平地区太古宙岩石可划分为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和非层状岩系两大类岩石、地层单元。前者包括大漕-沙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和四合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后者主要为TTG(A)-M-Me杂岩,它包括苇子峪、阳坡地、马圈子、对角沟门和冯家峪等杂岩。太古宙表壳岩系的原岩建造有杂砂岩+英安质、安山质炎山岩及其碎屑岩+铁硅质沉积岩建造,含铁硅质岩的绿岩建造和绿岩建造三类。表壳岩系区域变质作用和太古宙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特征进行系统总结,从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分析了新资断裂带各类岩石组构成因,并建立了其活动演化期次。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构造岩主要包括定向组构系列岩石和块状系列岩石,主要是由早期的韧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和晚期的脆性破碎作用阶段先后作用形成。越城岭岩体西侧规模巨大的花岗片麻岩带应属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的一部分,属早期活动的产物,其原岩为越城岭岩体,为断裂变质和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韧性剪切系列岩石按变形变质强度可分为高温高压韧性剪切带和中温高压韧性剪切带,表明韧性剪切作用具有多期性。新资断裂带活动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始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均有活动,现在的新资断裂带是经过多个阶段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由东向西不断迁移和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