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0,(7):62-62
4亿公顷—— 草原是我国国土的主体,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占我国陆地面积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草原是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水系的发源地。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50%以上的水量直接来自草原。  相似文献   

2.
“长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河流与湖泊”专题中的一节。教材在介绍长江概况之后,重点介绍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本课设计力求将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掌握本课主要内容,并通过视频和音乐等展示的长江之美油然而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赵瑞明 《地理教学》2000,(11):30-31
“长江”一节是在上一节所讲的有关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长江”这一特定区域为对象,研究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长江既能为我们提供水能、航运、灌溉之利,又可以使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生产活动遭受巨大损失。实际教学中。就应把握这条人地关系主线,向学生讲明既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又要加强对它的综合治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4.
姜烨 《地理教学》2012,(6):20-21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各个河段的概括特征、开发利用和保护。其中,特征受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特征又决定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是我们的“水能宝库,鱼米之乡”和“黄金水道”。特别是中游的“九曲回肠”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出了很多新知识,也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在此我们以一首“长诗”来结束我们的“母亲河之行”(学生齐声朗读):  相似文献   

5.
姜桂林 《地理教学》2006,(12):38-39
课外观察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课堂”,能取得课堂上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前不久,笔者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了一次课外观察活动,地点选在县城郊区的“大石坝”,此地位于长江中游起点——宜昌附近,在长江与清江交汇点的拐弯处,因江水流速变缓泥沙淤积而形成一面积约0.1平方千米的江滩,现在已值枯水期,江边的江滩外露,满滩的碎石头,是较理想的“实地观察学习长江”的地理学习“第二课堂”。抵达目的地后,立刻组织学生开始了“关于长江知识”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时,可以安排地理兴趣小组的两名学生排演一个相声节目,一位扮演“南美洲”,一位扮演“非洲”。有机会时可在班级或学校演出,对于学生学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提高教材可理解性的重要教学技术。它常被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新旧学习材料的连结上。在地理教学中,恰当根据学习课题的特点.设计与呈现“先行组织者”.可在已知与未知、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实际与理论之间为学生架设“认知桥梁”,提供同化新知识的“认知停靠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迁移,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数字黄河”科学工程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作为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框架,并依次论述了框架所包括的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设计,数字黄河的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更新能力,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工程的网络以及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字黄河”基础研究,建立“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示范和科学工程阶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教学重点.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为了便于地理教师讲授和组织学生复习,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特将“美国”一节知识要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相似文献   

10.
王清霞 《地理教学》2008,(12):18-19
学习目标 掌握黄河的自然概况(发源地、长度、注人海洋、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主要水电站)——(知识目标) 理解“地上河”的成因以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重点),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般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学的过程。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来看,课堂,应该是学生不断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地方;也是学生从获取、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获取、处理能力的地方。而在地理课的课堂上,学生还要学会用地理科学的原理,去分析、处理信息。以下以初中地理“长江”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于上述认识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朱燕 《地理教学》2011,(9):17-18
教学设计思路“长江”一节教材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两大部分内容。“我国的第一大河”介绍了长江源远流长、水系庞大、流域广阔、水量丰富的自然特点。描述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治理。“黄金水道”介绍了长江具有优越的天然航道和巨大的航运价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0,(9):63-63
3月14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通过验收。长92.2公里、深12.5米的深水航道,犹如水上高速路,引领“长三角”跨入“大船大港”新时代,引领长江两岸奔向又一个发展黄金机遇期。  相似文献   

14.
讲授高中地理第五章“生物与地理环境”一节,我采取多种媒体“四化”教学法,旨在改传统教法,让学生借助导读提纲、有关图表、收录机、电视录像等多种媒体,通过自学、思考、练习、讨论、交流等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表达、想象、分析、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刘瑜章 《地理教学》2011,(11):35-36
地理新课标强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会知识”的被动体到“会学知识”的主动体的转变。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主导性作用,激活地理课堂教学,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凌汛”是一种“河流在水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它的成因是:冬季封冻,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纬度较高处的水面封冻,纬度较低处的水流挟带冰块不断涌来,以致冰堤越涌越高,阻塞水流,抬高水位,而使河流泛滥成灾。学生阅读课,弄懂黄河“凌汛”的成因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为什么黄河的“凌汛”主要出现在上游的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  相似文献   

17.
邹丛阳 《地理教学》2011,(24):32-34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这里的江便是长江。从2008年3月至今,从长江头到入海口,已有5万多中小学生及社区群众参与到保护长江的行动中来。我校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的“碧水.蓝天环保协会”也是这众多队伍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参考,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针对人教版必修上册“大气”这一单元的内容,笔者尝试以教材知识为基础,打破固有知识体系,以“风”为节点,结合学生身边常见的地理现象,梳理教材中与“风”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知识前后的联系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苏燕萍 《地理教学》2011,(1):22-24,21
【学情分析】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已在高二《区域地理》的相关章节中讲解过。考虑到学生文理分科不久,且高一必修1对这部分教学仅仅停留在会考要求层面,当时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哪些要素;掌握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哪些要素;了解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学会分析长江和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之后的阶段性测试反馈显示:学生要求容易混淆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这在主观题答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长江”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学生:“同学们,大家会唱《长江之歌》吗?回答是:“会”。于是由我指挥全班唱了起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