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有一条山塘街,它从闹市阊门通向名胜虎丘,苏州人有句俗语叫“七里山塘到虎丘”。就是这条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2.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而下入东海。在长江的入海处,湖泊星列,清流潆洄,形成了秀丽的江南平原。苏州这座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便坐落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自古以来,苏州就被人们誉为鱼米之乡,人间天堂。苏州也因其园林之美,山水之胜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到此修心养性,吟诗作词。苏州的名字也不断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综合历史的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苏州一名及其别称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据文献记载,约在商代末期,有泰伯、仲雍为避让君位而“奔荆蛮”一事。相传周太王有三子:长子泰伯、次…  相似文献   

3.
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实现所谓”一龙治砂”后,今年七月份出台的南方某省政府规章《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将“一龙治砂”制度从长江范围推广到省内非长江水域,并且增加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河砂开采权”拍卖权及拍卖收益使用方向的规定,从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取代了矿政部门的采矿权出让权、采矿许可权,以及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出让金、采矿权价款的征收权。更为严重的是,根据这个办法的规定,河道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收益的使用方向将不是矿产资源勘查,而是河道养护,国家失去了河道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收益。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长江”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学生:“同学们,大家会唱《长江之歌》吗?回答是:“会”。于是由我指挥全班唱了起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朱燕 《地理教学》2011,(9):17-18
教学设计思路“长江”一节教材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两大部分内容。“我国的第一大河”介绍了长江源远流长、水系庞大、流域广阔、水量丰富的自然特点。描述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治理。“黄金水道”介绍了长江具有优越的天然航道和巨大的航运价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潘晓云 《地理教学》2011,(20):31-32
七月的一天,新苏师附小40多名“环保志愿者”聚集在校多功能报告厅,拉开了“长江水学校”活动的序幕。这天,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到场的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志愿者们都兴致勃勃的,华东师范大学的余国培教授和梁艳博士也专程从上海赶来参加此次启动仪式。在专家和领导的指点下,我校确立了围绕“江南水乡水质性缺水”这一主题,开展“长江水学校”的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7.
姜烨 《地理教学》2012,(6):20-21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各个河段的概括特征、开发利用和保护。其中,特征受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特征又决定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是我们的“水能宝库,鱼米之乡”和“黄金水道”。特别是中游的“九曲回肠”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出了很多新知识,也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在此我们以一首“长诗”来结束我们的“母亲河之行”(学生齐声朗读):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从提出到上升为国家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着大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客观存在性与历史必然性。大河流域经济带往往都经历了“逐水而居的居住地—资源轴带(农牧业、矿业、水能)—交通轴带—工业产业带—城市密集轴带”的发展演变历程,其空间发展表现为“增长点”至“增长轴”,进而向“经济带”的转变,这种流域经济带的地理形态变化,蕴含着作为流域这一特殊而基本地理单元区域发展与空间演变的规律。由点至轴到带的空间演变,也推动着流域经济带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空间上由点到面的演变过程。该演变不仅存在资源与区位等优势驱动,更有着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的刚性约束,深刻反映出经济带发展中的地理环境载体的重要性。对长江经济带形成演变科学内涵与地理基础展开探讨,以期为新时期大河流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以歌词、乐曲导入:这类方法适用于导人著名河漉及其沿岸国家和地区。因为许多大江大河孕育了人类文化,艺术家们为此留下了许多篇章.如以《长江之歌》导入“长江”一节(引用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等引入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地形区等);播放一段脍炙人口的《蓝色的多瑙河》导入该河的故乡——欧洲。  相似文献   

10.
王志旺 《地理教学》2000,(11):32-33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常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方式引起观众发笑而深受大众的喜爱,将“长江”与“黄河”两节的知识编成相声,让学生分别扮演长江与黄河,以相互“吹牛”为线索,把长江与黄河的有关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和深化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赵瑞明 《地理教学》2000,(11):30-31
“长江”一节是在上一节所讲的有关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长江”这一特定区域为对象,研究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长江既能为我们提供水能、航运、灌溉之利,又可以使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生产活动遭受巨大损失。实际教学中。就应把握这条人地关系主线,向学生讲明既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又要加强对它的综合治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12.
“长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河流与湖泊”专题中的一节。教材在介绍长江概况之后,重点介绍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本课设计力求将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掌握本课主要内容,并通过视频和音乐等展示的长江之美油然而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境内的“云梯街”,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称,以其独特的古韵,安然无恙地幸存于长江三峡库区175米水位以上,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云梯街”,座落于长江南岸  相似文献   

14.
石丽  胡玉华 《地理教学》2010,(12):29-30
上海市宝山区位于上海市的东北部,濒临长江和黄浦江交汇处的入海口,扼上海之门户。宝山区共有12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81万余人。2009年初,在上海区域项目协调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和宝山区环保局宣教中心的支持下,友谊街道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团队,加入到“长江水学校”的项目活动中来。他们以“水环境保护进宝山社区”作为友谊街道2009年项目活动的主题,目标是帮助社区广大居民树立起关注长江水污染的忧患意识,使居民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方法,切实保护好身边的母亲河——长江。  相似文献   

15.
姜桂林 《地理教学》2006,(12):38-39
课外观察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课堂”,能取得课堂上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前不久,笔者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了一次课外观察活动,地点选在县城郊区的“大石坝”,此地位于长江中游起点——宜昌附近,在长江与清江交汇点的拐弯处,因江水流速变缓泥沙淤积而形成一面积约0.1平方千米的江滩,现在已值枯水期,江边的江滩外露,满滩的碎石头,是较理想的“实地观察学习长江”的地理学习“第二课堂”。抵达目的地后,立刻组织学生开始了“关于长江知识”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10,(8):29-31
本期的“长江之窗”栏目将带领大家探访长江上游的三江并流奇观,并推荐长江水学校在三江并流腹地的香格里拉地区开展的一个新行动——建成“长江水学校”纳帕海社区学习中心。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10,(6):29-31
200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波恩召开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作为全球25个示范项目之一,“长江水学校”项目应邀在会上展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即将来临之际,本刊与香格里拉学会合作,推介“长江水学校”这一创新性中小学水教育项目,与读者分享参与学校的成果和心得。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长江的上游。从青藏高原奔入云南境内的金沙江,到了丽江石鼓突然来了个折回又奔回的“N”字形大转折,形成了长江第一湾的美景。接着闯出了地球上最深最险的虎跳峡。虎跳峡位于丽江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金沙劈流”在最深的大峡谷出现了上、中、下虎跳峡,落差213米,有险滩18处。传说虎能跳过,最窄处30余米。金沙江江水闯峡而过,涛声如雷,浪花飞溅,惊心动魄,险峻奇绝,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那时候,万里长江自宜宾以下至人海口的江面上不见一桥,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7年建起了长江上第一座现代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此后,又于1959年、1969年和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历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政  朱翔  李霜霜 《地理学报》2021,76(4):799-817
城市群空间结构反映了城市群中城市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联系形态,代表了城市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扩张模式与发展特征。本文选取中国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1990—2019年的LULC、Landsat等图像资料以及城镇人口等数据,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方格网系统建立、城镇扩张程度计算、扩张玫瑰图构建,从宏观、微观层面研究了长江中游城市群1990—2019年的空间结构演变历程及特征,并按照历史发展特征及规律,对2025年、2030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① 199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经历了“三中心”到“一核双心多组团”,再到“双核多心多组团”模式的历程。作为“双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已发展为巨型核心,在2020—2030年期间将继续扩张,成为面积达2000 km2和1500 km2的超巨型核心。而南昌规模相对较小,将继续作为辐射江西的区域发展中心。目前已形成了襄阳、宜昌、荆州、常德、衡阳、九江、上饶等7个发展次中心,在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加。② 在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长江沿线、武汉—长沙、武汉—南昌、南昌—长沙4条城镇化发展主轴和多条发展次轴,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边界枢纽和桥头堡,轴线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③ 城市群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极化作用过强并出现连绵发展趋势、江西缺乏强有力发展核心、城镇建成区过度集中导致环境问题等。亟待从控制核心扩张速度、培育新的区域中心、强化轴线功能等方面进行调控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