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连峰  龚晓南  崔诗才  刘吉福 《岩土力学》2009,30(4):1057-1062
桩-网复合地基是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它能通过变形协调,充分发挥桩、网、土的各自作用,有效地控制工后沉降或差异沉降。为了解路堤荷载下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机制,深入分析其沉降变形、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和网的受力等性状,接桩体种类设计了两个试验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少沉降量;土工格栅的荷载传递能力强于土拱;土工格栅的最大应变出现在桩帽边缘,仅为1 %,最小应变则出现在桩间。试验结果为桩网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基于弹性理论和合理假定,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法,建立了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沉降及其轴向应力、桩帽下土体竖向位移及其竖向应力、桩帽间土体竖向位移及其竖向应力、桩身侧摩阻力、桩帽边缘土体之间的侧摩阻力与荷载水平、深度之间的控制微分方程。采用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推导出相应地解析表达式。利用桩体荷载沉降关系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的一般力学性状规律。  相似文献   

3.
当前复合地基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以优化为目的的新的生长点,长短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处理形式,其优化设计即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基础上实现最佳经济性的优化目标。本文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以长短桩桩体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全部约束条件均按相应规范要求给出,建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同时给出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此算法能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对工程设计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章定文  谢伟  郑晓国 《岩土力学》2014,35(Z2):68-74
为全面考虑路堤荷载下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非等应变特性,将路堤、桩体、桩间土及下卧土层整体考虑,在总结前人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简化的桩土应力比和桩土差异沉降两阶段模型,改进了现有的桩顶平面处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根据实际的应力状态计算桩侧摩阻力,计算桩土荷载分担,进而得到桩体和桩间土沉降。通过各子系统界面处的位移和应力边界条件考虑其相互作用,得到了路堤荷载下搅拌桩复合地基总沉降计算模型。对比淮盐高速公路试验段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实测沉降、文中模型以及传统复合模量法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沉降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常规的复合模量法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5.
雷金波  陈从新 《岩土力学》2010,31(11):3385-3391
假定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传递函数为双曲线模型,对其荷载传递机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根据文献[1]的方法,建立了桩体、桩帽下土体及桩帽间土体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界面侧摩阻力与深度之间的控制微分方程。利用微分方程近似解法,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表达式。直接把桩顶沉降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能反映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规律,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复合粒子群优化(HPSO)算法是一类随机全局优化技术,具有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搜索精度高的优点。针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中的优化问题,利用FLAC软件自带的fish语言实现了HPSO算法对CFG桩复合地基多个设计参数的优化辨识。该方法从设计参数的随机值出发,以CFG桩施工时所需混合料方量作为目标函数来评价参数的品质,利用HPSO算法规则实现设计参数的进化,搜索出全局最优的设计参数值,从而实现了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的自适应辨识。利用该方法对某工程CFG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多参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HPSO算法用于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是有效的,能在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岩溶区复合地基的形成机理,并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岩溶区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相关资料对岩溶区CFG桩复合地基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岩溶区CFG桩复合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有效控制沉降的能力;支承于基岩面的桩体属于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桩,倾斜基岩面对单桩承载力具有较大影响,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摩擦桩进行单桩承载力计算;岩溶区上覆土层土性变化大,地基处理规范中第9.2.5条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公式尚值得商榷,且规范中第9.2.8条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模量计算公式亦值得商榷,建议采用桩长范围内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加权平均值fsk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   相似文献   

8.
郭超  闫澍旺  肖世伟  陈则连 《岩土力学》2010,31(Z2):155-159
从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模式出发,建立了一组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应力-应变协调方程。推导方程过程中,考虑了桩-土-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了桩土应力比和等沉面深度的解析解,并且进一步得到了桩和桩间土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压缩变形量、桩体上刺入垫层和下刺入下卧土层的刺入量。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复合地基下卧土层的压缩变形量求和,最终推导出了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计算公式,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阎群英 《华北地质》2004,27(Z1):51-54
本文对压灌桩地基设计中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复合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及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二种规范中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另外,对于下卧层验算应考虑桩形成的实体基础的侧摩阻力,并且必须将桩端放在较好的土层上,且无太差的软弱下卧层,以保证复合地基的安全.对于沉降要求严格的复合地基,仅靠增大置换率,提高桩体模量效果不明显,应采取适当加大桩长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地震引起的土体液化和地基失效对岩土工程师而言仍是一个热点问题。地震液化及地基变形可以采用多种地基加固方法防治,碎石桩技术是常用方法之一。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用主要是增加桩周土体的密度、桩体的排水以及桩体分担地震水平剪应力作用(桩体减震作用)。目前,以抗液化为主的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以及效果评价方法仍只考虑加密作用。首先通过3个模型(1个饱和砂土地基模型、2个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抗液化碎石桩的减震作用。然后以试验记录的模型动力反应以及建立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分析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桩体减震作用。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的碎石桩可以明显地降低作用在桩间可液化土上的地震剪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