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道整治工程是利用整治建筑物调整和控制水流,具有稳定有利河势、增加航道水深以及改善水流流态的功能。在长江下游,一般采用新建导堤、潜堤、丁坝、锁坝等结构,实现“导流、挡沙、减淤、护滩”的作用。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开端。历经20余a的建设和发展,深水航道施工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解决了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面临的诸多施工难题,形成了包括水下基础处理、深水砂被铺设、40 m深水软体排护底施工、水下基床抛石整平和半圆体预制、出运及安装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和船机装备,填补了我国航道整治施工领域的技术空白。本文主要介绍在五大国家重点深水航道整治项目中5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发展历程、工艺简介以及取得的施工成果,供同行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航道疏浚的多波束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中 ,用SimradEM30 0 0D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对一段约 5 0 0 0m× 90 0m的疏浚航道试验段做了 5次重复水深地形测量 ,目的是为研究该工程的疏浚效果、边坡稳定性及泥沙冲淤等问题。讨论了在多波束系统需要临时安装的重复测量中 ,系统的安装校准及质量控制问题 ;分析了测量中主要误差源及由交叉测线获得的精度评估。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 ,多波束测量的水深数据在反映水下微地形和分析局部沉积物运移趋势中 ,具有传统单波束测深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水下爆破施工对鱼类影响的估算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涛  张秀梅 《海洋科学》2003,27(11):20-2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 ,我国对外贸易量逐年增加。为使我国沿海码头数量及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量的需求 ,我国原有的一些港口都正在进行改建、扩建。因此 ,港口及航道施工建设项目逐年增加。与此同时 ,沿岸一些修造船厂的建设施工、其他沿岸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海洋石油勘探、钻井以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建设施工、拆除等作业也日益增多。在这些工程项目中 ,水下爆破施工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从内陆江河航道中的浅滩挖掘、港口航道建设 ,到沿海港口、航道的施工 ,水下爆破无不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水中的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长江水道是一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运输结构正在形成。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的价值正在逐步体现。当前,长江航道建设状况还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没有真正做到“先行”。其主要原因:一是航道养护经费严重不足;二是航道养护手段比较落后。因此,只有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5.
进港航道水下地形的空间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建明 《海洋测绘》2005,25(5):43-45
阐述了利用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对进港航道水下地形进行空间监测分析的方法,及其对制定航道水深监测周期的意义,主要介绍了等高线图示法、三维图示法和断面图示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水下地形、碍航物的搜寻方式已由过去的单一设备探测向多种设备复合探测转变。介绍了多种复合探测的基本方法和特点。通过沉船、飞机残骸和航道扫测实例,证明复合探测可大幅度增强水下地形测量结论和水下失落物搜寻判别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缩短了搜寻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地磁测量在水下工程前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工程前期调查广泛采用各种地球物理手段来解决工程问题,我们利用海洋地磁测量装备对工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了尝试,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 福州电厂系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其引水管道系统设计置于闽江江底,需进行水下炸礁作业。为保证水下施工的安全和作业方案经济合理,上海打捞局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进行前期环境调查,地磁调查着重解决水下障碍物、爆炸物和基岩性质、断裂构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相干声纳条带测深系统采用船舷安装时,连接系统水下单元的钢管在水流作用下可能发生共振和频率锁定而剧烈振动,其下端的以换能器为主的系统水下单元也会随之摆动,使数据质量和测量精度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现:连接系统水下单元的钢管越长,钢管越容易在低流速条件下发生共振现象;换能器剧烈摆动会造成大量噪音信号;换能器摆动幅度较大时系统的安装校准会失效。本文通过解析计算得出了在现场操作中不同悬挂长度的钢管发生频率锁定时的控制流速以及换能器最大摆动幅度,认为实际工作中换能器距固定点在1.0m以内是可靠的,并对现场操作中如何减弱和避免涡激振动对系统精度的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海域进行水深测量时,由于波浪、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测量船只或大或小的存在着上下、横纵摇摆运动。这种运动在测深点位和测深值两个方面影响着测深数据的稳定性、准确性,导致所描述的水下地形与实际的水下地形严重脱节,影响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利用瑞士徕卡公司生产的DMC数字罗盘仪实时记录测深换能器的姿态,并实施换能器姿态纠正,可有效地削弱测深数据的误差,更好地满足各类工程建设对测深成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海岸性质的界定,是港口航道减淤措施合理布置的关键。通过地形资料和现场测量资料对京唐港区的水下地形地貌特征、泥沙特性以及沿岸输沙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京唐港区泥沙中值粒径大于0.06 mm、沉积物中黏土含量小于15%、岸滩坡度通常大于1/1 000;泥沙运动具有沿岸泥沙运动特征,但与沙质海岸又有所不同,存在复合沿岸输沙,尤其在风暴潮期间,大浪产生的破波沿岸流与风暴潮潮流叠加,产生更为强烈的沿岸输沙能力。在粉沙质海岸定义基础上,将京唐港区海岸界定为细沙粉沙质海岸。在京唐港区航道防波挡沙堤布置上考虑复合沿岸输沙,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海洋水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水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对策李士明任平马洪年(交通部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1)1水下工程技术的基本专业范畴和特点水下工程技术通常是指海洋工程中围绕海底油气及其它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和救助打捞工程所需要的设备、设施的设计、建造以及施工工...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海洋测绘成果在港口与航道疏浚工程水下挖槽量、回淤量和航道边坡土方量及超宽量计算中的应用,探讨了维护疏浚工程效益分析方法,提出了扩大海洋测绘成果在港口与航道通航保障应用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运工程测量是直接为港口、航道及其配套设施等水运工程建设的发展规划、科研、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管理、航行安全监督及工程变形观测等服务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事业在当今电子技术的带动下,始终处于国民经济的前沿阵地,它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多波束探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多波束探测技术在港口、航道测量和水下物体搜寻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实例,进一步说明多波束探测技术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密度和全覆盖的特点,展望多波束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为三峡工程水下探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序号论文称作者单水面加压舱技术条件(部标)编制说明COEsS一1041水下氧—弧割条研制总结水下照明灯具光学特性初探关于水下安全用电的一些探讨高压氧舱防爆风机的设计深水高压试验筒及其在水下工程中的应用提高潜水器耐压圆柱壳总稳定性的有效方法2000米深海环境模拟舱的温度控制探讨深潜加压舱的除湿及空气净化鹭江海峡的水文气象对过海管道施工的影响厦鼓过海管道施工工艺与方法厦鼓过海管道工程水下爆破技术厦门一鼓浪屿过海自来水管道工程概况水面减压法在厦鼓工程中的应用厦鼓工程的施工管理厦鼓工程中减压病四例诊治体会“厦鼓”过…  相似文献   

16.
王兆华  杜景龙 《海洋通报》2006,25(6):55-62,84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下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北槽拦门沙河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工程使得河道平均水深增加,河床上下平顺相接,河床横断面形态趋于均匀,河势趋于稳定。至2005年初,北槽河道上段水深比工程前的1998年初平均增加了1.34m,中段则淤浅0.63m,下段刷深0.81m,河床纵向上变得和缓、平顺;丁坝段的冲刷南侧的强度较北侧大,中下段河槽北偏,深泓从原来的东南-西北走向改呈东西向,全槽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相接的微弯自然深泓线,河槽的形态也从工程前的宽缓或陡峭形变为均匀的“V”字形;下游河段没有产生新的航道拦门沙。  相似文献   

17.
苏联造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开发技术丛书之——《水下工艺学》一书,已由交通部广州海上援救装备研究所和《救捞科技通讯》编辑部联合出版。该书由 B·A·科罗布科夫等编著,由上海交通大学黄根余等同志翻译,全书约23万字,书中附有《水下工艺学》方面的许多插图,内容新颖。《水下工艺学》是一门新技术,近年来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各种水下施工作业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本书叙述了水下工程的各种施工工艺,重点放在水下工程勘探、水下基础施工、水下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要求,填海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海域使用动态监测。填海工程界址和面积以及岸线变迁监测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GPS测量、水深测量和水下侧扫等。文章结合Google Earth海量免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优势且支持二次开发特点,探讨Google Earth在填海工程动态监测内、外业工作中的应用;基于Google Earth开发一套外业数据采集及Google影像下载软件,为其在填海工程动态监测中的常规化应用提供便捷工具。应用结果表明,Google Earth可为填海工程动态监测外业测量工作提供实时定位及快速叠加分析,Google影像可为填海过程分析提供参考数据并为成果图件制作提供底图数据,Google Earth可作为填海工程动态监测工作中高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9.
陈纯  孙连成  张娜 《海岸工程》2010,29(2):10-16
根据规划永定新河河口拟建一条通海航道,利用了该海域的现场实测资料对水动力条件、地质分布、泥沙特性以及淤积等水动力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浪、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对该航道开挖后的年淤积情况进行计算预测。通过与其临近港口的比较,提出了该航道形成可行性依据,为该航道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GPS-RTK技术进行2016年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测量,绘制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云图,并与2014年和2015年滩涂水下地形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金山三岛连线左右1km之内的地形起伏变化大,小金山岛南北侧各有一条深坑,大小金山岛之间有一条贯穿东西向的深槽,它的形成与涨落潮流不一致以及人为活动有关,大金山岛与浮山岛之间有一类似山脊样的地形,浮山岛南侧也有一深坑存在。近3年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变化不大,局部小范围内有淤积和冲刷。定期对三岛滩涂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可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