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上一切生命都需要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海洋生物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依赖于海洋中浮游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因此,海洋浮游植物是能量的原初转换者,在海洋食物链中是初级生产者,即原初营养阶。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我国海域辽阔,漫长的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在这辽阔的海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波动,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资源,而这种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高频波动的海浪,潮频的潮位和潮流,它们的能量有的已经被利用,有的正在被利用.而在海洋中还存在一系列其它波动,如低频水位的波动,它仍含有自己的能量,这也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本文用能量谱分析的方法给出该海区低频水位能量的分布并分析能量的来源.因为"谱"系指能量相对于各组成波的频率的分布,水位具有的能量是由各组成波动贡献而得.所以谱是于整个频率范围内实行积分的结果,是水位变化总能量的量度.而  相似文献   

3.
研究建立渤海海域三维斜压场的湍流能量模型。对计算网格无法分辩的湍流运动,引入湍流能量求得垂向动量、质量及能量交换系统,从而形成封闭的湍流运动方程组。定量地计算了湍流能量、湍流速度及有风、无风状况下湍流能量的垂直分布等,探讨了湍流运动对潮波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军 《海洋科学集刊》1997,(38):155-161
生物体的含能量及比能值(Q,指单位体重的含能量)是能量学研究的重要参数,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含能量的主要物质载体。在鱼体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占0.5%,在鱼类能量学研究中一般忽略不计,生化组分决定鱼体的能量含量。在自然界中,鱼体的生化组成是变化的(Craig,1977),精确估计鱼体的含能量及生化组成是建立鱼类能量收支方程的必要条件,但同时也是深入开展能量学研究的主要困难之一。研究者发现,在各种条件下,鱼体各组分之间都有比较恒定的比例关系( Elliott,1976; Weatherly et al,1983),因此提出,如果以鱼体某个易于测定的指标(如含水量、体重等)作为自变量,建立起与含能量及化学组成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则可较方便地对有关指标进行间接估计。 1994年8-11月,作者在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进行能量学研究的同时,对其比能值及化学组成亦进行了测定,探讨了日粮水平(RI)对鱼体比能值及生化组成的影响,建立了干物质含量和比能值的预测模式以及含水量与比能值、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回归关系,以便对实验鱼类的比能值及化学组成进行间接估计。  相似文献   

5.
<正>传说亚特兰蒂斯人拥有亚特兰蒂斯水晶球,他们以前用它来接收来源各异的能量,包括太阳、地球能量场或来自对方的能量。亚特兰蒂斯人利用这种能量,和水晶相结合,将能量从一座金字塔转移至另一座,或者像外星人那样,进入或离开地球。在1970年,一个名叫罗伊的人发现了一个亚特兰蒂斯水晶球。他当时正在巴哈马的巴里群岛潜水,他与他的朋友走散,当他搜寻朋友的时候,他来到了一个奇怪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体体积(VOF)方法捕捉自由表面,结合有限差分方法求解N-S(Navier-Stokes)方程、k-ε模型封闭,建立数值模型,并使用该模型模拟非平底地形条件下畸形波的生成。采用小波分析方法计算模拟结果的时频能量谱,基于计算结果分析非平底地形对畸形波能量集中程度和高频能量的影响。主要结论为:坡度小于1∶10的斜坡地形和无量纲水深变化小于0.333的曲线地形对畸形波时频能量谱的影响不显著;坡度大于1∶10的斜坡地形和无量纲水深变化大于0.333的曲线地形会显著影响畸形波的时频能量谱,随着坡度和无量纲水深变化的增加,时频能量谱中畸形波发生时刻附近,能量向高频方向移动,使得能量在高频端的分布范围增大,时频谱密度峰值减小;斜坡和曲线地形的特征变化对于畸形波能量集中度参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凡 《海洋与湖沼》2000,31(6):671-675
以子波变换分析高频组成波周期信息并对超射现象进行动力学研究。高频波相位相互耦合,其能量变化以主频波周期为特征时间尺度。主频波对高频波有调制作用并可导致高频波的混沌运动。高频波在混沌海中破碎机会较多,始终不能积累较高的能量,其能量低于其作为主频波时具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8.
文凡 《海洋与湖沼》2000,31(6):671-675
以子波变换分析高频组成波周期信息并对超射现象动力学研究,高频波相低相互耦合,其能量变化以主频波周期为特征时间尺度,主频波对高频波有调制作用并可导致高频波的混沌运动。高频波在混沌海中破碎机会较我,始终不能积累较高的能量,其能量低于其作为主频波时具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国外海流发电的新方式,论述了如何充分利用海流运动能量、能量开发的经济性和技术上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能量耗散是海岸带沉积地貌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地貌系统中的能量耗散往往存在极值,但是关于地貌演化的能量耗散趋向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试图从文献梳理入手,回顾海岸带地貌过程中的能量耗散问题,并用阻抗匹配概念来解释能量耗散的极值问题:当地貌系统的机械储能效率最大而热力学耗散最小时,表现为“共振阻抗匹配”,反之则表现为“梯度阻抗匹配”。基于无量纲沉降速度Ω的海滩地貌分类体系,正是表现从“共振阻抗匹配”到“梯度阻抗匹配”的典型谱系。在此基础上,从能量耗散的视角,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沉积地貌过程进行了文献综述,总结了潮沟-潮滩-红树林界面上的阻抗匹配和能量耗散问题,讨论了界面能量耗散行为如何通过水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反馈到红树林的生长过程,指出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潮沟-潮滩三维地形结构的重要性,并建议在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中应用这种结构来更好地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在随机海浪条件下,基于修正的四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m NLS)能够有效地模拟畸形波的非线性演化,文中利用小波变换对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时频谱特征参数(能量集中区域在时域和频域的分布范围)以及能量集中度进行了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当畸形波出现时,能量可以由低频向高频扩散且能量集中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非线性能量阱(NES)以其宽频减振、鲁棒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隔振抗冲领域。 针对船舶隔振装置受到冲击载荷作用,建立了具有非线性能量阱的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三折线冲击谱来模拟基座受到的冲击波,并通过 Runge-Kutta 法计算系统的瞬态响应。通过能量分析法讨论了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附加质量对设备的抗冲击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非线性能量阱性能良好,在最优参数范围内,可显著降低设备的冲击能量,控制残余振动。  相似文献   

13.
贝类生物能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贝类生物能量学研究源于本世纪60年代,是研究能量在贝类体内转换的一门学科。其中心是研究贝类体内能量收支各组份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影响。贝类的能量收支模型可用如下模型表示[14,21]:其中,C为总摄取食物能,P为生长能,R为代谢耗能,U为排泄能,F为粪便能,单位均为焦耳(J)。目前,贝类能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生态能量学,即种群水平的能量学;(2)生理能量学,即个体水平的能量学,即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生物个体为对象,探讨生物体的摄食、生长、代谢等各能量组份之间的定量关系和…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风浪水槽中进行纯风浪和混合浪波面位移观测,研究波长较长的规则波对风浪能量的影响.本文用混合浪和纯风浪中的风浪显著波的零阶谱矩之比代表混合浪中的风浪与纯风浪能量之比,并以此表征涌浪对风浪能量的影响.研究了该能量比随涌浪波陡S、风区x、波龄倒数u/C、涌浪频率与纯风浪谱峰频率之比fs/fw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涌浪对风浪能量的抑制作用随涌浪波陡的增加、波龄倒数的增大及涌浪频率与纯风浪谱峰频率之比的增大而增强.发现该能量比依赖于无因次量R=(1+80(πS)2)1.9(fs/fwp)0.9(u/C)0.27,并拟合得到2者的经验关系.此外,本文实验还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涌浪的存在使风浪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是波浪能发电装置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能量转换方式。本文针对波浪能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展开了模型仿真研究,建立了带有蓄能稳压环节和液压自治控制器的波浪能装置液压能量转换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搭建了波浪能装置液压转换系统的MATLAB and Simulink仿真框图,对系统进行仿真,并利用实海况实验得到的发电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对误差较小,验证了该系统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此外,还分别模拟了规则波和随机波输入情况下液压能量转换系统的发电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规则波还是随机波,经过液压能量转换系统之后,输出的发电特性都比较稳定,也即是利用该能量转换系统实现将不稳定的波浪能转换成稳定的电能,提高了发电质量,为后续的电力输送及并网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舰船地震波信号的非平稳性,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应用于舰船地震波信号处理中, 并基于 Hilbert 能量谱提出舰船地震波信号实时检测算法。首先,对实测地震波信号进行 HHT 分析,获得信号的时频谱、边际谱、瞬时能量谱以及 Hilbert 能量谱。然后,基于舰船地震波信号 Hilbert 能量谱的特点,选取 Hilbert 能量谱中特定频带内的能量作为检测特征量,利用滑动窗截取数据更新特征量和相应的自适应阈值。 最终,根据一定的检测规则,提出了舰船地震波信号的实时检测算法。实测数据和仿真数据表明:该检测算法能够实时地完成对目标信号的检测,具有较远的检测距离,且在信噪比为–10 dB 时,检测概率达到 100%。  相似文献   

17.
海,淡水鱼类能量收支的比较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鱼类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作用是鱼类生物能量学的主要内容,1967年Warren和Davis提出了鱼类生物能量学的基本方程:C=F+U+SDA4RS+RS+G式中的C,F,U,SDARs,Ra,G分别指援食、排粪、排泄、特殊动力作用、标准代谢、活动代谢和生长。此后,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迅速开展起来,国外学者以各种鱼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它们的能量收支方程,但国内的研究多限于淡水鱼类,海水鱼类仅有李军‘1)对真鲷进行过研究。本文对海、淡水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盐度对鱼类代谢率…  相似文献   

18.
越洋海啸会受大洋海脊的引导以俘获波的形式沿其传播上万千米,其携带的巨大能量会严重影响远场地区、威胁海岸地区的安全。本文基于MIKE21-BW模型,分别模拟0°(直海脊)至90°(直角弯曲海脊)不同弯曲角度海脊上俘获波的传播变形过程,并定量比较其能量分配。结果表明,海脊俘获波传至海脊转弯处,少部分能量会泄露出海脊重新以自由波的形式扩散至整个海域;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与初始海啸波相反方向的俘获波沿海脊传播,反射的能量会随着海脊弯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还有一部分能量继续沿着弯曲的海脊向前传播,其随着海脊弯曲的角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在海浪研究中,非线性能量传输Snl的概念虽早在60年代提出,但其重要性直至JONSWAP研究成果发表以后才得到证实.某些特征谱的非线性能量传输的数值计算结果,定性地描述了非线性能量传输Snl的主要特征:(1)由给定谱可得到非线性能量传输Snl的理论值.(2)非线性能量传输Snl有三个耳,两侧为正耳,中间为负耳;对充分成长的PM谱,低频正耳位于峰频率,对成长的JONSWAP谱,低频正耳位于峰频率左侧.(3)高频正耳较其它二个耳有较宽的方向分布.(4)低频正耳集中在窄的频带内,有比较窄的方向分布.(5)相互作用发生在波数空间的一个比较短的范围内,最强的能量传输速率相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带有分数阶p拉普拉斯算子和对数非线性项的一类抛物方程齐次Dirichlet初边值问题解的爆破性质.利用位势阱理论和凹凸性方法,讨论了负初始能量、次临界初始能量和任意正初始能量下解的有限爆破.此外,本文还得到了适当假设条件下爆破时间的上下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