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流感的季节性和爆发的生物力学机制,在收集、分析、计算全球各地流感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流感传播的多元激发理论及相应的数值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对全球各大洲不同气候带的季节性流感和周际流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预报尝试。模式近似解的数学表达式以及模式输出与实况高度吻合的模拟结果证明:流感的发病率呈高度自相关,同时受生物、气象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支配;流感的爆发是各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动力共振、太阳辐射、降水、露点温度变化、行为和干预效应以及人群对优势流行毒株的免疫力是支配流感季节性和每周活动变化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对于所有气候区,流感发病率都是降水日数的指数函数,日照时数的1/4次方的负指数函数。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季节性流感的发病率是露点温度的负指数函数。在热带地区,则是露点与其年平均值绝对偏差的指数函数。研究提示:早期干预(例如适时和广泛接种疫苗、迅速隔离病例、停学、遏制早期病例总数等)是控制和预防季节性流感的关键;适量的日光照射或在雨季和日照短的季节补充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发布高危天气预警、设定适中的室内露点温度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预防策略。模式的模拟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流感季节性的机理和证明了著名医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EdgaR Hope-Simpson在上世纪提出的流感季节性成因的猜想。模拟结果还表明,模式对每周流感发病率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该理论和模型很可能适用于当前的甲型流感大流行和其它传染性疾病,可被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6,(1):16-18
小麦锈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因素,即寄主、菌源、气象条件。在种植较大面积感病品种和存在一定数量菌源的情况下,气象条件是决定锈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气象条件与锈病流行之间的关系,利用气象参数预测锈病的流行,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下面我们试以北京地区的锈病(主要是条、叶锈)的预报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深圳市2003-2007年5年的流感样病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深圳市夏季流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统计。研究发现深圳市流感高峰期发生在春季和夏季,且存在向夏季转移的趋势,这种流感流行的季节差异与天气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受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显著,在平均气温处于25-30℃之间,相对湿度较高的天气条件下易出现流感高峰。用最低气温、最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深圳市夏季流感就诊率的等级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
引言 流行性感冒(FLU)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流感传播迅速,常导致世界性大流行,在较大的流行中死亡人数往往超过千万,如果我们事先能预测流感的行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显然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流感流行期大气环境特征及流感分级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8和2001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流感大流行期的大气环境特征,得出冬季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次数偏少且降温幅度增大;降水比上一年明显偏少且年际变化大、时间分布不均以及大气中烟尘含量高等大气环境特征与流感流行有密切关系。用1991~2001年的流感住院人数,气温、降水和能见度为因子,建立流感发生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6.
识别影响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有助于提高流感疫情预警、预测能力。基于2010—2018年上海市冬、春季周流感样病例数(ILI)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广义相加回归模型(GAM)系统分析了ILI与多种气象因子的关联,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识别调控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与ILI呈反向关系,低温和低湿效应的滞后持续时间较长,5℃和50%环境下滞后3周的累积风险分别为2.16(95%CI:1.18—3.95)和2.51(95%CI:1.96—3.23),且气温与相对湿度对ILI存在交互影响,干燥环境会显著加强冷效应。此外,与气温有关的不稳定天气要素也与ILI具有显著关联,其中气温日较差对ILI的影响在当周最大,每升高1℃,ILI风险增加1.8%(95%CI:0.2%—3.4%), ILI流行早期的冷空气活动频次与ILI呈单调递增线性关系,冷空气活动频次每增加1次,ILI风险增大6.8%(95%CI:2.1%—11.7%)。其中,流行早期阶段的频繁冷空气活动和流行期内的干燥环境为严重流感事件的爆发提供了合适的外界环...  相似文献   

7.
流感爆发与气候的剧烈变化有关。本文揭示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太阳黑子极值年、厄尔尼诺、低温冷害、沙尘暴、潮汐南北震荡异常与流行性感冒世界大流行相互对应的关系及其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面对日益增大的全球灾害,长期气候预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警惕流脑     
专家预测我国流脑在近年内可能流行。其理由是,由于我国流感一直处于低流行,因而易感人群积累数增加;随易感人群增多带菌者也会增多;人群抗体水平较低;流行菌群发生了新的变化。 美国哈佛医学专家就心脏保健提出了新的见解: △运动可预防心脏病。步行对心脏保健有效,以较快速度步行20至30分钟,就可达到预想效果,但必须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9.
李怡  陈仲榆  柳艳香  鲁亮 《气象学报》2022,80(3):375-384
基于2014—2016年京津冀地区学龄前儿童流感发病人数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学龄前儿童流感发病与单个气象要素以及综合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学龄前儿童流感发病人数与一周以内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综合气象条件指标—大气环境人体感知度(BPWI)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大气环境人体感知度与学龄前儿童流感具有更稳定的暴露-反应关系:当BPWI≤?11或0≤BPWI<10 时,随着BPWI减小,流感发病风险增大。气压是另一个显著影响流感发病的气象要素:当本站气压>905 hPa,随着气压的升高,流感发病人数增多;当本站气压达到1007 hPa时,流感发病风险达到峰值。在厘清暴露-反应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预报建模,发现超前3天的BPWI对流感发病人数贡献最大。通过历史回报检验,得到了较好的学龄前儿童流感发病回报效果,为流感的分类人群干预提供了预报依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天气因素的我国登革热流行风险地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和不断增加的输入病例被认为是登革热在中国重新出现而且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通过对一些登革热流行地区的天气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天气因素与登革热之间的关系。广州、福州和宁波的天气因素被用于交叉相关分析,根据天气和登革热疫情的时间关系,构建了我国登革热流行的气象风险地图。结果显示天气因素对登革热疫情都存在8~10周的延迟影响。我国登革热的高风险地区主要在华南和华东的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经常暴发登革热,华东沿海地区的南部近年来也多次暴发登革热。虽然有些地区还没有登革热流行的记录,但应该加强对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出现本地流行。  相似文献   

11.
感冒与气象     
一、前言:流感严重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预防流感,至为重要。预防感冒除使人群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方法外,还可以从感冒与天气关系方面进行研究,追踪流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二、资料来源:我们根据1977年12月至1979年11月地面气象资料及每日02、08、14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及杭州市第四医院内科、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7,(3):13-16
一、从“三暖一寒”说起“三暖一寒”或“奇暖三日必有一寒”,说的是内蒙地区冷暖交替的天气规律。意思是:暖几天,特别是“奇”暖几天之后,就要变冷。换句话说,一个突出的升温过程是寒潮降温天气的前奏。这条经验在内蒙颇为流行,广大气象人员对此也都有体会。本文围绕着“三暖一寒”列举大量现象,人对大量现象的概括、归纳与可能的解释中提出寒潮天气形成过程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丽江机场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HYSPLIT轨迹模式,对丽江机场2019年8月8~9日出现的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江机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孟湾低压和南海台风提供充沛的暖湿水汽,与青藏高压引导南下的冷平流形成不稳定层结,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发生的动力因素。此次暴雨过程水汽输送通道主要有三条,其中两条是由孟湾低压及南海台风带来洋面上的西南水汽输送和东北水汽输送,第三条是来自云南中部的云南本地水汽输送。三支通道中,来自洋面上的两支通道对暴雨的水汽贡献最大,分别为46%和30%,本地通道水汽贡献率最小;在500hPa高度层上,3条通道的水汽贡献率基本相当,600hPa高度层上西南通道和东北通道水汽贡献率均比较大,而700hPa高度层上西南通道水汽贡献率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记者崩溃式台风现场出镜是否合适的基础上,从知识储备、以人为本、追求典型、团队保障4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台风现场报道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武功县位于关中川道平原的渭河一、二级阶地。历史上没有小麦赤霉病的记载。六十年代后,随着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变及复种指数的提高,全县已发生了三次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周期大致为十年一次。一九六四年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流行,造成减产两成以上;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连续两年流行,矮丰四号等品种因病严重减产。一九八五年发生第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损失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流行仍较重。目前,赤霉病已成为小麦增产的一  相似文献   

16.
从病菌越夏、侵染秋苗的一般途径、潜伏越冬的有利因素、春季条锈病早发流行的基本条件四个方面,分析了条锈病侵染流行的基本特点,进而建立了秋、春季小麦条锈病预测的气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预审日照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万俊 《气象》2003,29(10):56-57
关于日照记录的预审 ,《地面气象观测》规定 :“1 复查逐日逐时日照时数有无错算、漏算日照迹线 ,合计是否对 ,尤其要注意上、下午感光迹线有无搞错 ,迹线辨认是否有误。2 对照该日云和天气现象记录 ,审查日照时数是否合理。 3 选若干张晴天、春秋分日附近、冬半年、夏半年来检查日照计的感光迹线是否正确。”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错误 ,现分析如下。1 对于《地面气象观测》规定之第 1条 ,比较简单 ,只要稍加仔细即可。2 对于上述第 3条 ,也较为简单 ,因《观测》上已有明确规定 (参见图 1 ) :若天气晴朗 ,春、秋分时感光迹…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感冒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邵县卫生防疫站所收集的1970-1995年流行性感冒病例资料,分析流感发病与同期气象条件关系。结果表明:冬季是流感发病的高峰期,夏季为低值期。  相似文献   

19.
病虫害每年平均造成我国棉花产量损失15%-20%,严重年份可达30%-50%。新疆过去棉花虫害较轻,但随着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害虫食料日益丰富,再加上冬季气候变暖及化学防治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棉花虫害面积及受害程度加重,虫害已成为限制我区棉花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害虫生存环境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因亲、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后三个因素在一定区域内相对稳定或可人为控制,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影响害虫是否发生发展及发生危害的关键是气候条件。在了解害虫发生发展与天气气候关系的基础上,做好棉花害虫气象预…  相似文献   

20.
作物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作物在一地种植的有利程度,将该地区划分为若干地带。当然,确定一地是否种植某作物,不仅取决于气候条件,而且取决于土壤和经济这两个因素。尽管这三个因素都是很重要的,但在不同情况下,考虑的侧重点往往有所不同。农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的资料和结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在种有一定农作物的地区,农田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