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成虎  马廷  杨辽  覃彪 《中国科学D辑》2006,36(Z2):164-168
提出一种以中央经线和纬线直接展开为基础的新的全球投影方式——纬平面投影.该投影以赤道展开为横轴,中央经线展开长度的一半为纵轴,纬线圈在纬平面投影上为一系列平行的直线段,经线圈的投影为正弦曲线.纬平面投影是一个等面积投影,纬线投影无长度变形,经线投影长度和经纬线夹角的投影变形随着距中央经线以及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纬平面投影可以为全球离散网格系统的建立提供很好的投影变换基础.  相似文献   

2.
郝晓光主编的《系列世界地图》于2002年4月由湖北省地图院在武汉编制完成。现行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其投影方法采用经线分割地球仪,是一种“经线世界地图”。新设计的“纬线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其投影方法采用纬线分割地球仪。《系列世界地图》实施了“双经双纬”的设计方案:“东半球版”与“西半球版”为“经线世界地图”,“北半球版”与“南半球版”为“纬线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3.
《系列世界地图》简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晓光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3):F0003-F0003
郝晓光主编的《系列世界地图》于2002年4月由湖北省地图院在武汉编制完成。现行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其投影方法采用经线分割地球仪,是一种“经线世界地图”。新设计的“纬线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其投影方法采用纬线分割地球仪。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9)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地球表面如何采用微分弧段法建立等面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用虚拟经线投影的方式叙述了此模型的方向和长度变形,举例说明了在此坐标系下大圆航线方位角和航程计算。  相似文献   

5.
南半球减速膨胀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长期观测资料,得出南半球纬线圈纬线长变化率和全球活动板块边缘扩张与汇聚运动速率,并与3Ma平均地质地磁模型NUVEL1A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1)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测得南半球纬线圈纬线变化率均为正值;(2)南半球测站的垂向运动除了赤道附近几个测站下沉,其余91髎的台站全上升;(3)南半球相邻板块的现今汇聚和扩张运动速率均比3Ma平均地质模型NUVEL1A估值小,而北半球相邻板块的汇聚和扩张运动速率没有系统性的变化. 这些实测结果反映了南半球纬线圈方向在减速伸展,南北方向在减速拉伸,即南半球在减速膨胀.  相似文献   

6.
新疆M_S≥7地震时空对称性及未来趋势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晶  延军平  苏坤慧 《内陆地震》2010,24(4):323-329
在时间对称性方面,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和蝴蝶结构法对新疆MS≥7地震的可能时间进行分析,认为新疆在2015年发生MS≥7地震的信号较强。在空间对称性方面,对新疆MS≥7地震信息统计分析,发现形成的4个四边形存在关于80°E经线及40°N纬线对称的规律,即"钟摆四边形结构"。经向上,"三点同侧,往返迁移"。纬向上存在"三北一南"与"两南两北"相互转换的空间迁移规律。由此判断2015年新疆MS≥7地震的震中位置大致位于80°E经线以东,40°N纬线以北。在信息预测方面更加逼近地震三要素的趋势预测内容,为今后新疆地震统计趋势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GIS拓扑关系中广义Euler公式的理论导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GIS专业, 引入了可以包括复连通区域的群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 使用数学方法推导并证明出GIS拓扑关系中的广义Euler公式, 证明了该公式的性质, 阐述了利用Euler公式和广义Euler公式进行多边形图拓扑信息自动生成的数学原理及拓扑信息正确性检验的方法, 给出真节点-链-岛-群之间的定量关系, 同时把全球赤平极射投影引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定义了“海”的概念, 将赤平极射投影中球面的极射点代替GIS中平面上的无穷远点, 在广义下建立了球面与平面的一一对应关系. GIS拓扑关系中的广义Euler公式的推出和全球GIS赤平极射投影的引入, 为GIS拓扑模型描述从平面推广至球面、甚至三维立体拓扑模型的建立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地球非对称变形的最新观测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01年3月IERS公布的全球近600个GPS站、SLR 站及VLBI站的站坐标、速度及它们的误差估计,研究了地球的现今非对称变形.结果表明,以赤道为界,北半球目前仍处于挤压变形中,而南半球则处于扩张变形中.若以90E 和90W 经线为界,则以180经线为中心线的太平洋半球处于挤压变形中,而以0经线为中心线的大西洋半球,则处于拉张变形中.这种变形再次证明地球处于双重非对称变形之中,而且,如果以6366740.0m作为理想地球平均曲率半径,根据空间大地测量结果算得的体积变化率达到0.6651012 m3/a.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的全球板块分布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绘制出一套四种全球板块分布图,具体分为,“东半球版”、“西半球版”、“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其中,“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线全球板块分布图”,适用于反映东、西半球的板块构造分布;“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为“纬线全球板块分布图”,适用于反映南、北半球的板块构造分布.基于《系列世界地图》的全球板块分布图以东、西、南、北四种视角,从经度、纬度两种方向,将全球板块构造以多元化的形式地表达出来,为深入研究板块相互作用和运动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图形工具.  相似文献   

10.
扇束滤波反投影(Fan-beam 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FBP)算法理论公式中,投影成像平面位于旋转中心;而实际CT扫描系统中,投影成像平面与旋转中心都存在一定距离.考虑到实际投影成像平面位置,本文推导了它的FFBP算法(即IFFBP-Improved Fan-beam Filtered Back Projection算法),比较了此两种情况下(即忽略成像平面与旋转中心距离)FFBP、IFFBP算法重建质量.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IFFBP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热带半地转适应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热带地区,当纬圈或经圈方向上的地转平衡遭到破坏后,非地转运动将激发出重力惯性波,随着重力惯性波的频散,纬圈或经圈方向的地转平衡将重新建立,且遵循半位势涡度不变式.对半位势涡度不变式的讨论指出,纬圈或经圈半地转适应过程的方向主要依赖于初始扰动的经圈特征尺度.对于纬(经)圈半地转适应运动来说,只要初始扰动的纬圈特征尺度足够大(小),则适应场的特点总是压力场和纬(经)圈流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2.
多视角投影重建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多视角投影重建的主要方法和思路.多视角问题是不完全投影数据重建的一个特例,也就是投影角度数远小于正常投影角度数的重建问题,比如正常投影数的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所以也被称作稀松投影或者少量投影重建问题.由于问题的相似性,一些多视角投影重建的方法和思路来源于有限角度投影重建问题.多视角投影重建断层图像的算法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基于投影数据恢复的方法,如通过插值、空间变换迭代等方法补全投影数据,另一种是通过在迭代过程对重建的图像加以限制,如先验条件、TV约束等.  相似文献   

13.
用GPS和VLBI数据检测固体地球的体积和形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03年GPS和VLBI组合的站坐标、站速度及它们的误差估计,采用Delaunay算法生成的三角形来逼近地形表面,研究了地球的表面积、体积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并利用板块运动模型插值方法得到的全球分布均匀的台站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核.结果表明,实测的和插值后的数据给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若以赤道为界,北半球在压缩,南半球在膨胀;若以0°~180°经线为界,东半球处于挤压变形中,西半球处于扩张变形中;若以90°~270°经线为界,包含太平洋的半球处于压缩状态,而包含大西洋的半球则处于扩张变形中.这种变形证明地球仍处于非对称变形中.根据GPS和VLBI组合的数据解算的体积变化率达到 -15937×1012?m3·a-1,相当于地球半径每年大约缩短3~4 mm,表明地球整体上处于压缩变形中.  相似文献   

14.
纬线世界地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绘制世界地图的设想,建立了“广义子午线”和“广义平行圈”以及“广义经度”和“广义纬度”的概念,推导出球面广义经纬度与球面常规经纬度的数学关系式,并给出了“纬线世界地图”的简图。  相似文献   

15.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与区域尺度大气扰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太平洋-北美型(PNA)等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可以用大气位势高度的物理分解扰动分量解释.结果发现,AO反映的是北极地区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分量的变化,PNA与持续性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相联系,NAO是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与天气尺度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分量和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不但可以证实人们已经命名的区域性大气涛动,还新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两对偶极涛动、欧亚涛动(EAO)和"大西洋-欧亚型"(AEA)波列.这些涛动连接了相邻地区的异常天气和异常气候.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发展的全球大气环流的三型分解理论,主要包括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及全球大尺度水平型环流、经圈型环流和纬圈型环流的动力学方程组理论.与传统二维环流分解方法的对比表明: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将垂直涡度中由水平涡旋运动与辐合辐散运动引起的垂直涡度分量有效地分解开来,也将垂直速度中的经向垂直环流与纬向垂直环流分量分解开来,为研究辐合辐散过程对垂直涡度场的演变作用及局地垂直环流的准确描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全球大气环流的三型分解是一种基于实际大气运动特征的三维环流分解方法,其分解后的水平型、经圈型以及纬圈型环流可分别看作是中高纬度Rossby波及低纬度Hadley和Walker环流在全球的推广.因此,新的环流分解模型及其动力学方程组为中高纬度大气环流与低纬度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研究以及全球变暖背景下大尺度环流异常演变的物理机制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状地形剖面是以高程为纵向参考,以距剖面起始端点的距离为横向参考进行制图表达。由于其可真实地反映地表形态,是新构造和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基本参考和研究对象。随着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的普及,很多GIS软件可实现地形剖面的自动化提取。但以往方法的位置信息均是建立在剖面投影平面的基础上,当研究区域范围过大,会引入非构造变形,为消除该影响,提出基于球面坐标系统的带状地形剖面图制作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型地质构造,也适用于喜马拉雅弧形造山带等大型地质构造,可提取出更接近真实地形的地形剖面。  相似文献   

18.
锥束微型CT图像重建中射线源位置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针对利用锥束光X射线机构建的微型CT系统,对射线源的微小偏差进行校准。方法:以FAXITRONMR_20型cone-beam数字X射线机为实验对象,利用金属球模型的二维投影图像计算出射线源垂直投影位于探测板平面相对坐标。对常用的锥束CT滤波逆投影算法,给出了在非标准位置扫描时的锥束CT的修正公式。结果:通过投影测量法发现所使用仪器的射线源和探测器中心存在1.056mm的偏差,并进行了修正;以模型实验显示了修正前后的结果。结论:该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射线源的相对位置,通过软件修正,重建清晰的CT图像。  相似文献   

19.
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依据新的计算分析和空间观测数据,进一步论述了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 全球热散失量的计算得出,南半球高出北半球33髎;南半球地幔热散失量是北半球的2倍. 比较南北半球S波速度分布,得出南半球的上地幔为低速、高温,北半球的上地幔为高速、低温. 计算地幔各层的质心位置发现,地球的质心偏于北半球. 计算地球经、纬圈长度的年变化率表明,南半球在扩张,北半球在收缩. 用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的检测结果证实,南半球处于扩张状态,北半球处于压缩状态. 对地球的非对称性作了初步的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电离层TEC与月均值偏差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璐  张学民  余涛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600-3610
本文利用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JPL)提供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地图网格产品,计算了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TEC与月均值偏差及其空间相关系数矩阵,从而分析了TEC与月均值偏差空间相关性的分布特征,根据统计学中定义的相关距离提取了这种偏差在经、纬度方向上的空间特征尺度.并以2008年和2011年为例,着重考察了TEC月偏差的空间特征尺度与太阳活动水平、地磁条件和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TEC与月均值偏差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椭圆形高斯分布的特征,沿纬线方向的特征尺度大于沿经线方向,不同纬度区域偏差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差异明显,高纬的特征尺度在两个方向上均小于低纬,而不同经度区域在相同地方时条件下表现差异不大;两个方向的特征尺度在白天、太阳活动水平高和地磁活动剧烈时均存在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