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地球表面质量负荷的静态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单位点质量负荷作用在球状成层地球模型上的解。对较新的G-D1066A地球模型求出了n直到10000阶的负荷勒夫数,并利用这组负荷勒夫数计算了格林函数的值。简述了如何利用格林函数计算地球对表面任何负荷的响应。讨论了负荷潮研究在地球物理和海洋学方面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液核地球对日月引潮力位球谐函数项的变形响应,即周日固体潮。作为数值结果,计算了1066A地球模型的周日潮汐勒夫数。所建立的周日固体潮理论模型改进了Molodensky液核动力学理论模型。为了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根据Molodensky理论模型计算了1066A地球模型的周日潮汐勒夫数。  相似文献   

3.
周江存  潘尔年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521-3531
地表质量负荷引起的地球变形问题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负荷勒夫数的计算和收敛的负荷格林函数的构建是模拟地球负荷形变的基础,其中当球谐阶数趋于无穷大时负荷勒夫数的渐近值,在格林函数计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表质量负荷的边值问题,然后简要回顾了目前已有的计算负荷勒夫数渐近值三种方法的推导过程,最后给出推导渐近值解析表达式的一种新方法.新方法运用求解地球变形边值问题的解析解方法,以及一种高效传播矩阵方法,建立地表边界条件与高阶负荷勒夫数之间的直接联系,解出了负荷勒夫数渐近值解析表达式.本文的解析表达式更准确地描述了负荷勒夫数的渐近特征.新方法仅涉及常系数常微分方程组的基解矩阵及基础的矩阵运算,原理简单易懂.  相似文献   

4.
上地幔各向异性介质对固体潮及负荷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上地幔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潮汐运动方程,根据Deiewonski提供的地球模型参数,利用经典的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固体潮勒夫数和负荷勒夫数.结果表明,考虑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与否对固体潮勒夫数的影响较小(约为0.06%),而对负荷勒夫数的影响较大(2.5%),进一步说明了中低阶负荷勒大数对上地慢介质特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Love函数与地球内部的潮汐形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地球表面潮汐形变问题扩展到地球内部.定义了Love函数和几种潮汐形变因子,并对两个实际地球模型(1066A和PREM)进行数值计算和讨论,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潮汐形变特征,专门讨论了Love函数导数以及应力固体潮张量的计算问题.本工作对了解全地球潮汐场以及潮汐触发地震等问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研究固体潮应力场时,需要考虑负荷潮应力场的影响,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在地球的表层负荷潮应力场的大小甚至接近或超过固体潮应力场.根据Alterman方法,本文给出计算球状径向不均匀弹性地球模型对点源负荷的应力响应(负荷潮应力格林函数)的方法;作为计算实例,计算出GB地球模型的负荷潮应力格林函数.只要给出全球海潮模型,在球面上完成海潮潮高与负荷潮应力格林函数的褶积,即可计算出海潮负荷在地球模型表面上和内部任意点产生的负荷潮应力.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海潮负荷影响的计算理论,基于PREM地球模型计算了地球内部的负荷勒夫数及负荷格林函数;并以上海台和武汉台为例,计算了海潮负荷对不同深度处的应力和应变潮汐的影响. 结果表明:深度是影响海潮负荷应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靠近计算点的区域,应力负荷的影响随深度增大而减小;而对于远离计算点的区域,应力负荷的影响却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另外,深度会影响某些应力和应变潮汐分量时间变化的相位. 在沿海地区,海潮负荷对应力和应变的影响超过了应力和应变固体潮的影响,因此该影响在应力和应变测量中必须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前进行质量负荷位移建模时通常使用的是全球或区域平均的一维地球模型,这类地球模型无法反映地壳结构的局部差异,如地壳厚度、地震波波速等.本文利用地表气压再分析数据产品NCEP/NCAR Reanalysis 1(NCEP R-1)和不同地球模型(Preliminary reference Earth model(PREM)、AK135、STW105和CRUST1.0)计算的负荷格林函数计算中国陆区的大气负荷垂向形变,结合GPS实测位移数据,评估基于不同地球模型计算得到的地表形变的差异.通过比较PREM与不同地球模型的建模结果发现,一维地球模型之间的建模差异较小,主要集中在气压变化较大的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气压变化较小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建模差异则更小.相反,PREM与CRUST1.0模型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建模差异最大,在东部地区的建模差异最小.PREM与STW105、AK135和CRUST1.0在中国陆区的最大位移建模差异分别为0.05、0.34和0.44 mm.不同地球模型的建模差异是由负荷格林函数不同产生的,而负荷格林函数在近场受上地壳厚度的影响较大.对于局部地壳结构差异明显的青藏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谱元法计算SNREI地球的表面负荷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谱元法作为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数值方法,已经成为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对Martinec(2000)正演模拟表面负荷问题的谱-有限元方法进行改进.简单地介绍了谱元法计算负荷边值问题的相关理论,并推导了中性分层液体中的平衡方程以及其对应的弱形式解.在地球半径方向上,采取高阶样条函数作为负荷解的基函数,并利用高斯-勒让德方法进行数值积分.均质地球模型数值试验表明,相较于Martinec的方法,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加快数值解的收敛速度.最后,利用PREM模型计算了SNREI地球的负荷勒夫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都非常好.本文方法获得的负荷勒夫数与采用传统龙格-库塔积分方法获得的结果相对误差在0.01%的量级.  相似文献   

10.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首区地壳垂直变形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不同力学参数地球模型对三峡库首区地壳垂直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PREM比Gutenberg-Bullen模型更接近基于三峡地壳分层结构和弹性参数改化的PREM模型的结果,并与之相差很小,但要获得高精度的模拟结果,地球模型中必须利用三峡地壳的弹性参数;利用了地球物理学中较完善的负荷格林函数法,结合精密的蓄水荷载模型和合适的地球模型,其垂直变形模拟结果对监测与地震关系密切的断层运动有重要意义;通过GPS观测和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2003年蓄水在香溪出现最大幅值约20mm的残差沉降,我们合理地解释为该地段的岩溶渗水荷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海洋潮汐对重力潮汐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海潮对重力固体潮观测的影响,把整个褶积计算分为近洋区及远洋区两部分,其中近洋区采用格林函数进行数值积分的方法,远洋区则利用全球海潮潮高的球函数展开式。着重讨论了远洋区的实施方案,导出了必要的工作公式,并就加速远洋区级数收敛问题作了探讨。利用导得的公式,计算了M2海洋潮波对中国境内重力观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气重力信号的理论计算及其检测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标准大气定律和大气圆柱体分布模型,本文引进了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用离散格积方法求得了大气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对台站高程、周围地形和地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说明台站近区气压变化是大气重力信号的主要贡献者,考虑大气质量负荷引起的弹性地球形变效应后,对距台站0.5°的区域积分获得的大气重力导纳值为-0.3603μGal/hPa,占全球大气变化引起的总信号的90%以上,这一理论模型结果与超导重力仪实测结果相吻合,并能较有效地用于消除重力观测中的气压干扰成分.  相似文献   

14.
对二滩水电站坝区场地地面运动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二滩地区为例,介绍如何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采用理论模拟方法估计工作地区近场强地面运动情况,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必需的地面运动动力学参数。 文中采用理论方法计算剪切位错点源的格林函数;根据断裂动力学模型、近场地面峰值加速度衰减曲线和场地附近的加速度谱来标定震源模型;计算了若在坝区附近发生Ms=6.2级地震时场地的综合地震图、加速度傅氏谱和反应谱等。由理论模拟计算的峰值加速度衰减曲线和观测结果符合较好。在震中距为20km处的加速度谱的截止频率fmax与观测值相吻合(约为8 Hz左右),相应的峰值加速度为211cm/s2,振动持续时间为3.4秒。  相似文献   

15.
地球物理场观测中的大气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用在地表的大气质量不仅产生引力位的扰动,而且会引起各种地球物理场的附加效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在研究地表位移、重力、倾斜和应变固体潮观测中实施的大气效应改正问题,包括利用台站气压资料建立的实测模型,建立大气重力格林函数,利用全球和区域气象数据计算大气效应,建立大气改正的误差模型等,最后文章讨论了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首先用格林公式将二维大地电磁的边值问题转变成积分方程,然后用边界单元法解积分方程,得到地形上的大地电磁场和它的法向导数,由此可计算电阻率.与有限单元法相比,本方法剖分后的地形与实际地形的拟合程度高,向计算机输入原始数据的工作简单,可以在微机上计算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本方法适合于在野外生产现场进行大地电磁法的地形改正.计算表明,地形对H_x型波的影响比对E_x型波严重得多;随着周期的增长,地形对H_x型波的影响变得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反演地震位错Love数及格林函数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根据地震位错理论建立理论同震变化和大地测量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式;其次,以2011年Tohoku-Oki地震(M_W9.0)为例,反演体现局部构造特征的地震位错Love数和格林函数.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位错Love数与PREM模型下的位错Love数随深度和阶数变化不同,反映出局部三维地球模型的构造差异,由此计算的同震变化跟实际大地测量观测值的吻合度提高了~60%~~80%.通过大地测量观测数据反演的地震位错Love数能体现局部地球真实的构造信息,为该地区地震研究提供更加精确的地震位错格林函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固体潮向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比合作和我们独立获得的共10个台站17个仪器架次2890天的固体潮观测资料采用卡特莱特(Cartwright)的完全展开和维尼迪可夫(Venedikov)方法统一地进行了调和分析,并用中井(Nakai)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拟合预处理以提高分析结果的信噪比,同时用线性内插方法处理了仪器灵敏度以资对比.本文着重讨论了分析结果所提供的我国大陆固体潮矢量空间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及其与海洋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固体潮空间分布受到海洋负荷的明显控制.O1波尤为显着.文中讨论了仪器流变模型对观测矢量的影响.根据流变模型改正后的结果,所得到的地球对引潮力的实际响应的相位滞后,大多数发站都接近于-1,它论证了理论原则的正确性.文中还讨论了残差矢量与海洋负荷矢量的关系,它们的一致性最概括地说明了海洋负荷对固体潮的影响.文中用误差矢量的方法研究了分析结果的精度,它说明目前海潮改正的精度仍然是不够的.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文中最后得到了经海潮改正后的 M2波和 O1波的观测矢量.   相似文献   

19.
渗透率场敏感系数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渗流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利用格林互易定理从理论上导出了渗透率场敏感系数 的计算公式,并借助于数值积分和差分方法给出了渗透率场敏感系数的离散形式. 由Peacem an方程建立了井压渗透率场敏感系数与网格压力渗透率场敏感系数的关系. 对理论模型利用 三维不均匀非稳定渗流场的压强数值解计算了井压对渗透率场的敏感系数,并用敏感系数的 直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与直接计算方法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沈育疆等编绘的海潮图,用Farrell给出的地倾斜负荷格林函数褶积积分法,计算了海潮O1和K1分潮对我国北京等12个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海潮效应。对泰安等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观测值进行了海潮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