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魏敬伟  石定朴  罗争  濮群 《气象》1987,13(6):33-37
风场分析是天气分析和预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常用的风场分析方法分为流线分析和等风速线分析两种,其中,流线分析通过绘制流线图实现,流线图可以表示出某个区域内空气运动的瞬时图象。目前,我国气象预报部门对流线的绘制大多是手工完成的,不但效率低、繁琐,而且还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不利于实现预报的客观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以搜寻正方形网格边上之流线值点为计算函数的流线客观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计算量小。用此方法分析的流线图,同日常预报业务中手工分析的流线图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分析2013年5月15日发生在广西广东地区的一次强飑线过程,着重分析了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由平行型(PS)模态到拖尾型(TS)模态的转变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发生于高层弱辐散区,500 hPa有明显短波槽东移发展,850 hPa有切变线和低空暖湿急流,地面有冷锋和低压倒槽。西侧初始对流发展为PS型MCS模态,成熟期无雷暴高压。东侧减弱的初始对流再次加强发展后与西侧PS型MCS合并发展成为TS型MCS模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PS型模态具有平行于对流线的气压梯度力和加速度分量,该分量产生了平行于对流线的风分量。TS型模态中,平行于对流线的气压梯度力和加速度很小,而垂直于对流线的气压梯度力和加速度很大,正是由于平行于对流线的加速度分量的消失和垂直于对流线的加速度分量的增强促使对流线内部相对系统流场由平行向转变为垂直向,导致MCS模态由PS型转为TS型。  相似文献   

4.
风廓线雷达中风切变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明宝  肖文建 《气象科学》2010,30(4):510-515
在风廓线雷达连续输出的风场时间高度显示图上,尝试进行风场的流线分析和风切变值等值线分析,以便用于识别强烈风切变区。在风场变化比较均匀时,分析出的线形分布比较平缓,而在风场变化比较剧烈的区域,风向等值线、垂直风切变等值线和流线三者一致表现出了汇聚特点,线形的分布也异常地密集,分析结果直观地反映出了风场分布的特征和危险性风切变区域,该结果有助于风切变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晓芳 《气象学报》2012,70(5):924-935
利用2010年6-7月长江流域雷达拼图、各种观测资料和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合成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境特征及典型个例.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环境风相对对流线分量的垂直分布是决定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组织模型的重要因子.尾随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邻接层状单向发展中尺度对流系统垂直对流线的风分量在对流层是从前向后,而前导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垂直对流线的风分量在对流层中低层为从前向后,至中高层转为从后向前,这3类中尺度对流系统平行对流线的风分量都随高度明显增加;尾随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和前导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层风垂直切变主要是垂直于对流线,邻接层状单向发展中尺度对流系统则主要是平行于对流线方向.平行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和准静止后向建立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层平行于对流线的风分量占绝对优势,且随高度增大,前者增大得更显著,垂直于对流线的风分量较小.7月8日邻接层状单向发展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于地面冷锋北侧的高湿、不稳定的环境中;6月7日准静止后向建立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于一个变化的高温高湿的地面环境场中.高温高湿环境是各类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环境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管兆勇 《气象科学》1993,13(4):384-391
本文采用自然坐标系,在绝热无摩擦的假定下,对大气波扰能量的频散路径进行了探讨。指出:波扰能量的频散方向与流线方向有关。在一定的急流结构和流线有散合的条件下可以存在穿越流线的能量频散,波数愈小,愈是如此。急流的“入”、“出”口区的存在,对这种现象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流场背景。  相似文献   

7.
大尺度环境场对热带气旋影响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雷小途  陈联寿 《气象学报》2001,59(4):429-439
文中基于正压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把大气运动场分解为大尺度环境场和热带气旋环流 ,采用动力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有 /无大尺度环境场作用的热带气旋运动特征。结果表明 :无环境场时 ,热带气旋的运动遵循位涡守恒原理、热带气旋的定常运动满足相当地转风平衡关系 (f 平面近似 ) ,其等位涡线和等压能线均与流线重合 ;有环境场时 ,热带气旋的运动不再遵循位涡守恒原理、其定常运动的等位涡线和等压能线也均与流线不再重合 ,但热带气旋的定常运动满足准相当地转风平衡关系 (f 平面近似 )、等相当压能线与流线重合。最后还能过建立有 /无大尺度环境场作用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及移动速度的方程式 ,定性地分析了大尺度环境场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及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台风"泰利"影响庐山连续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05年9月初庐山连续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因北方高压脊的阻挡,“泰利“低压在赣西北停滞,导致庐山出现持续强降雨.强降雨期间,高层流线散开,低层流线汇合;“泰利“登陆后西北行时,低压西部有冷空气补充;庐山低层并未直接受冷平流影响;对应2次暴雨极值的出现,庐山高、低空的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降雨加大,高山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从而导致这次庐山降雨加强.  相似文献   

9.
田淑珍 《贵州气象》1994,18(1):8-10
本文从高空流线和矢量场,红外云图等值线及。方程入手分析5.31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75个地面测站的地理位置、地形及几种气象要素的分析,找出了这些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参考卫星云图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到00时的资料比06时和12时资料好用。最后提出了地面流线分析中如何考虑风的资料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1972和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大面积持久性干旱和1969、1980年该地区夏季大面积持久性洪涝现象,利用上述各年2、4、6、7月850毫巴流线图对这两对旱涝年冬、春、夏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半球(特别是澳洲地区)向北半球跨赤道气流强弱和范围大小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大面积持久性旱涝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夏季北半球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跨赤道气流的特点在冬春季就有一定的反映,其明显差异从春季开始。这一持续性的环流特征为预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趋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期环流特征。 另外,由旱涝月的干旱时段和降水时段的平均流线图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发生大面积持久性旱涝时,其环流特征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迈阿密附近热带气旋的调查,Sen和Hi-ser(1957)发现热带气旋的云螺旋通常符合等角螺旋。我们发现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特征也是如此。所画的平均轨迹和流线非常近似等角螺旋。在本文中,已得出具有象等角螺旋流线的一般轴对称风场,并指出散度和涡度的比值等于在这种情况下的螺旋角余切。用这个结果已证明,在热带气旋中潜热的产生速率正比于螺旋角的余切,并已确定出比较清楚的关于云螺旋的卫星和雷达特征。 1.引言对热带海洋上气旋风暴的分析一直因缺乏资料,尤其是印度洋区域的分析,则更为困难,更具任  相似文献   

13.
Windows下二维气象绘图软件——客观分析诊断图形系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郑永光  王洪庆  陶祖钰  陈敏 《气象》2002,28(3):42-45
客观分析诊断图形系统是一款操作界面友好的二维气象绘图软件,它运行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下,具有多种数据接口,能够绘制等值线、流线、矢量、多种投影地图及不规则数据分布图等多种图形。客观分析诊断图形系统还能够对气象地面、探空数据进行客观分析诊断,并能根据用户所选择气压层、变量由客观分析诊断的结果绘制相应图形。  相似文献   

14.
桑建国 《大气科学》1989,13(4):441-451
本文利用二层模式,分别得到低层大气稳定和不稳定时的大气波动方程表达式,并在特定的斜坡地形上,求出流线扰动的分析解。进一步讨论了不同上游大气条件下,地形造成的流场、温度场和湿度场分布,以及产生地形急流和地形云的判据。  相似文献   

15.
第四讲 NCARGKS绘图软件包的应用程序(二)李菁(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上一讲我们介绍了NCARGKS绘图软件包应用程序中如何画等值线、流线流场、地图等等,这一讲我们将接着介绍等值线或流线、流场如何与地图叠加,以及绘自动曲线和绘汉字及各种气...  相似文献   

16.
梅雨期一个伴有前导层状降水对流线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ERSL实验室LAPS系统融合NCEP 1°×1°逐日再分析资料、业务观测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6月18日发生在湖北中部的一个伴有前导层状降水对流线发生、发展及消亡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系统在雷达回波上主要分为两部分:后方回波强而窄的对流带和前方回波相对弱的宽层状降水区,在对流带和层状降水区之间有一条回...  相似文献   

17.
鉴于罗斯贝长波理论无辐散假定与物理学波动概念之间的矛盾,文章讨论了牵连涡度和相对涡度之间的相互转换实际上都需要通过散度才能实现。从地转适应理论的角度看,罗斯贝无辐散的假定实际上是假定地转适应过程无限快,和物理学的波动概念并不抵触。最后从流线和轨迹的区别分析了长波中散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长波移速在物理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微下击暴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建立了一个具有极高分辨率的二维面对称微下击暴流数值模式,对干、湿两类微下击暴流线在云下的生成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取得较理想结果。模拟湿微下击暴流线的各种主要结构和演变特征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干型微下击暴流由冰晶降水元在干绝热气层中下落时的蒸发致冷驱动,只产生了很小的地面降水和降温。 几百米厚的弱稳定层对干微下击暴流有明显阻挡和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雷达数据处理显示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多普勒天气雷达目前已经成为对短时强烈天气进行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方便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将科研成果向业务应用转化 ,提高观测资料软件和资料处理能力 ,为预报员和科研人员提供方便 ,我们开发了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显示系统。该软件是兼原始数据处理、反演、显示功能于一体的雷达数据处理系统 ,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其交互式、多线程、多窗口、多任务的汉化操作界面 ,灵活、简便 ,容易使用。根据用户需要 ,水平风场可用风矢量、风羽、流线或等值线等不同方式表达 ,多种水平变量也可以任意叠加  相似文献   

20.
利用武汉站风廓线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获取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结合雷达回波和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6月9日武汉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果表明:引起短时强降水的是一个尾随层云类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开始前15 min,对流层中低层有显著倾斜上升气流,并在其前后形成两个小尺度涡旋,与冷池和风切变抗衡下新单体的生成模型相一致。强降水开始前,地面气压迅速降低,地面风速迅速增大,云底高度波动降低;降水发生后,成熟单体前部边界层和高层为相对"对流线"前进方向由后向前的水平运动,对流层低层为由前向后的水平运动,成熟单体后部边界层、对流层低层和高层为相对"对流线"由前向后的水平运动,中层为由后向前的水平运动,这些特征与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成熟阶段模型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