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气候生态棉区化学调控适宜期的试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东省气候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主要受热量条件制约.由积温推算出在不同气候生态棉区以及不同品种、种植方式、密度和产量水平下的棉田物候期,由此得到相应棉田各次化调期,可改变田间小气候,提高成铃率10%~15%,单铃重增加0.3~0.9g,使棉田因蕾期缩短而改变播期及种植品种,扩大麦棉两熟种植区域,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降低棉花种植密度,改宽膜4行为3行种植,拉大行距,形成稀植的田间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以稀植代替“矮密早”栽培技术,充分提高光热水资源利用率,使棉花生产达到高产优势高效。  相似文献   

3.
张邦琨  陈官文 《贵州气象》1998,22(5):13-16,25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索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分析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在采用岗优22组合,密用2.25万窝/hm^2的稻田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能形成更为合理的田间小气候,水温,地温和气温配合较优,光照较好,有利于CO2的输送,增强了光合2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而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能达到10410kg/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6,(8):5-8
近年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华北平原地区,耕作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小麦,玉米间作套种面积迅速扩大。我们在1974、1975两年中着重研究了在中等肥水条件下,不同田间结构套作玉米的生育特点、产量形成以及与田间小气候条件的关系。试验地套作玉米的畦埂,按埂宽分一尺窄埂与2尺宽埂二组,在一尺埂宽类型中又按不同畦宽分2.2尺,3.4尺,4.6尺畦宽三种,埂上套种一行玉米;在2尺埂宽类型中分5.0尺,6.2尺,7.4尺,8.6尺,9.8尺畦宽五种,埂上套种两行玉米,各种畦宽均按2500株/亩密度套种玉米。1974年试验地为冬麦套种玉米,1975年为春麦套种玉米。具体试验小区配置见表1。  相似文献   

5.
龚绍先 《气象》1978,4(7):32-33
密植作物的丰产栽培实践表明,为夺取每亩千斤左右的高产,其主要矛盾是发展群体结构引起田间通风透光不良,造成抽穗后的倒伏问题。因此,研究密植作物群体内的光分布规律和确定农田光条件的适宜指标,对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以充分地利用光照条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农田小气候观测和服务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米采取6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不同的栽培方式下田间小气候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寻适合贵州的合理的栽培方式,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贵州省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关于水稻栽植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对于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的农田小气候生态效应及其由此而形成的水稻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而这类研究正是确定最优密度、提高单产和品质的理论依据。为了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并揭示在这种条件下的农田小气候特征,为其高产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于1991~1992年进行了水稻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农学、气象对比试验,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资料,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压力中心法确定农田空气动力参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覃文汉 《气象学报》1994,52(1):99-106
利用小麦、水稻、大豆及玉米作物叶面积密度和冠层内外风廓线等的实测资料,作者首先在大田条件下根据压力中心法计算了上述农田的空气动力参数,并导出了一个计算零平面位移(d)的物理模式。通过与实测资料的比较得出,压力中心法不仅完全可以用于野外的大田作物,而且结果的稳定性基本上不受大气层结的影响,精度在非中性层结下通常高于常用的对数廓线法和拽力系数法。本文结果还表明,通常情况下d,Z0与作物高度(h)之比值是随作物群体结构和大气层结、湍流状况等的不同而变化的,而不是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常数值。随群体中最大密度层的相对分布高度和风速递减指数的增大,d/h增大。只有对于矮杆的大田作物,在其群体处于中等密度时,以下关系d≈0.64h,Z0≈0.08h才较稳定。对于高杆作物或密度稀疏的群体,土壤表面湍流通量的增加以及叶子的拽力系数随风速的变化指数的选取都对压力中心法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温度梯度观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梯度是小气候观测的突出特点,为研究矮杆作物和高杆作物农田小气候合理的梯度观测设计标准,以小麦和玉米为例,对2012年郑州和泰安两地麦田和玉米田气温和裸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气温与裸温的垂直梯度变化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利用裸温不同层次间垂直梯度变化特征确定气温传感器合理的安装高度;根据麦田和玉米田裸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考虑到温度防辐射罩高度限制,矮杆作物田小气候气温应在距离地表面25 cm、50 cm和150 cm高度附近分别设置观测层次,高杆作物田小气候气温应在距离地表面25 cm、50 cm、150 cm和300 cm高度附近设置观测层次。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水稻栽插密度及方式是否合理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合理”的直接表现为高产、高效、优质。因而在表现上则为这种栽插方式及密度形成了良好的供水稻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生态条件。在相同的播期和管理水平下,由于不同栽插方式的小气候条件不同,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也有较大差异。为了研究不同栽插方式条件下的农田小气候生态效应及其由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田间小气候特征与生产潜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索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分析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在采用岗优22组合,密度2.25万窝/hm~2的稻田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能形成更为合理的田间小气候,水温、地温和气温配合较优,光照较好,有利于CO_2的输送,增强了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而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能达到10410kg/hm~2的产量。但根据当年的光、热、水条件和生产水平要素估算,生产潜力可达13558.5kg/hm~2。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群体混合长模式在内的描述冠层流结构的一阶闭合模式。冠层内空气运动方程的无量纲形式表明,冠层流的结构决定于冠层拖曳力系数BT=1.4和描述冠层几何结构的无量纲叶面积密度a_n和叶面积指数LAI。将常用的群体叶片角分布函数用于推导方程和估计模式的系数。文中利用文献[1]的玉米群体实验资料作了检验。通过推广计算讨论了无量纲数BT、LAI和a_n对解的影响,给出了拟合的风速指数衰减系数的列线图。  相似文献   

13.
芦苇湿地与玉米旱地近地层小气候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大气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并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区域小气候特征,本文采用小气候梯度观测法对比分析了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与同纬度锦州地区玉米旱地的近地层(0—30 m)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年平均气温为9.91℃,比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低0.58℃,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保温作用。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7.50—12.92℃、6.16—15.59℃,芦苇湿地平均气温振幅和层次间气温差小于玉米旱地,玉米旱地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芦苇湿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58%,比玉米旱地年平均相对湿度高7.97%,芦苇湿地月相对湿度主要受水文和植被蒸腾作用的综合影响,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平均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51.78%—74.38%、41.00%—73.00%,二者均存在逆湿现象但高度不同;芦苇湿地春季风速为玉米旱地的两倍以上,风速随高度升高呈指数增大,芦苇生长季湿地具有较高的粗糙度,随高度降低风速下降明显,挡风作用明显好于玉米旱地。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湍流是玉米旱地风速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芦苇湿地风速日变化体现了海陆热力差异的特点。芦苇湿地由于地表有水层覆盖,植被蒸散能力较强,叶面积指数较高,减小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速率,可有效降低风速,调节区域小气候的生态功能比玉米旱地强,本文研究可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对区域气候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低温冷害对玉米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不同品种玉米热量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熟度与籽粒百粒重的关系以及成熟度对玉米籽粒含水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玉米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成熟度及其概率,从而为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形成是通过绿色叶面积的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群体的绿色叶面积与种植密度有关。为了探索紧凑型夏玉米光合叶面积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找出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确定玉米高产的最佳密度和在高密度下便于管理的种植方式,1991年我们进行了夏玉米光能利用和合理密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泰安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探讨了当前气候背景下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冬小麦品种“山农8355”发育状况、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播量处理对“山农8355”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山农8355”在泰安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适宜播种量为150.0kg/hm2,晚播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来获得较适宜的群体水平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影响莫高窟小气候的环境因子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时空尺度对莫高窟的小气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莫高窟的地形地貌、水系统、植被等环境因子对其小气候有重要影响。莫高窟的小地形结构和水系统对其风速、湿度、太阳辐射等有显著影响。2005年4—12月窟前与窟顶月平均相比,太阳辐射总量降低411.21MJ/m^2,地表温度降低2.7℃,相对湿度增大9%,风速降低3.7m/s。窟前月较差小于戈壁0.9℃。但对于气温而言,主要受较大尺度因素的控制,窟前、窟顶、戈壁均处于同一温度层。2004年莫高窟日较差比敦煌小4.8℃。莫高窟的环境因子使莫高窟周边形成了更为稳定的小气候,非常有利于文物保护,这也是千年莫高窟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内乡县丘陵粘土地面积约1.7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由于地力较脊薄,十年九旱,农作物多以玉米、红薯为主,且产量低而不稳。1986年以来,我们致力于丘陵粘土地种植花生的课题研究,总结探索出丘陵粘土地花生高产的种植技术。1 选好优良品种过去种植以花37号、海花1号等品种为主。1996年以来,我们推广白沙1016号为当家品种,该产品具有品质优、增产明显、出油率高的特点,是内乡县对外出口的主要品种。2 适宜播期春播花生适宜播种温度指标是5cm地温稳定通过14℃,土壤含水率为18%~20%。播期一…  相似文献   

19.
红壤旱地棉田间作小气候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棉田间作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共设置4个处理:棉花单作、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不同间作棉田群体对不同层次的光强、土壤温度以及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棉花单作系统相比,间作系统可通过改变受光结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利于棉花种植获得高产;棉花间作大豆模式是较适宜在红壤旱地推广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气象》1977,3(1):11-11
采取不同的间作套种方式以及相应的栽培措施,科学地协调作物共生期间的遮荫和窝风的矛盾,是提高农作物复合群体光合作用,创造高产的重要途径。据我们对农田小气候的调查,间作套种与光、气、热的关系如下: 一、小麦预留行宽窄与通风透光的关系。 小麦抽穗后,麦林构成屏障,预留行宽窄不同,行间通风透光差异也不同。 一般预留行在50—100厘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