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区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苏家店乡大窝铺——金秀营子一带,通过对矿区的野外地质施工,确定以下三个找矿标志和两个找矿方向。找矿标志:(1)地质标志:大窝铺区找矿标志为北东向断裂带,铁锰染、硅化、黄铁矿化发育地段;金秀营子区找矿标志为绿泥石化——高岭土——裂隙构造破碎带,地表具有褐铁矿化;(2)地球物理标志:金秀营子区内进行了1∶5000激电扫面测量,圈出一条走向为南北向的异常带IP1。该激电异常的规模、形态与矿化蚀变带吻合,依据异常特征,认为该异常可能是由深部含Ag、Pb、Zn等金属硫化物的极化体引起;(3)地球化学标志:综合两个钻孔化探原生晕异常情况,成矿元素垂直分带大致为:上部Au、Ag,中部Ag、Pb、Zn,下部Zn。从相关系数矩阵表分析,Mn元素与Sb和Hg元素相关性较强,认为本区地表的Mn矿化和Mn染对找矿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找矿方向:(1)矿区各蚀变带矿化的强弱顺序:强绿泥石化带→绿泥石化带→硅化绢云母角砾岩带→石英网脉带→糜棱岩化带,因此在本区以寻找绿泥石化带与硅化绢云母角砾岩带为主要找矿方向;(2)主要针对研究区圈出的激电异常IP1,进行深部钻探验证,该异常处于矿化蚀变带上,可能是由深部含Ag、Pb、Zn等金属硫化物的极化体引起。  相似文献   

2.
根据依列克德地区1∶5万土壤测量结果,矿区土壤异常面积较大,异常值较高,各元素异常套合程度高,浓集中心较明显,且具明显分带性.根据异常的元素组合特点和分布特征认为,该异常形成至少有两期以上热液活动,反映为:As、Sb、Ag、Pb等中低温元素,到Cu、Zn、Mo、等中高温元素组合特征.推测额尔古纳河组、满克头鄂博组、塔木兰沟组地层为多金属元素的富集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中酸性火山岩浆热液为元素的富集创造了条件.多金属元素的富集主要是构造和岩浆活动引起.地表绿泥绿帘石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蚀变强烈,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楚纯洁  周金风 《地理研究》2014,33(7):1383-1392
对平顶山矿区周边丘陵坡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了Cu、Zn、Cr、Ni、Pb 在不同海拔与矿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① 矿区丘陵坡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以Ni、Cr、Cu累积较重。② 五种元素均在矿区、坡底附近及近坡顶含量较高,而在矿区下风向以50 m内含量最高,之后呈递减趋势。③ Cu、Cr、Pb 随坡度减小而含量增大,Zn、Ni 在坡度5°~15°时含量最大;土地利用对坡面土壤重金属的分布不产生明显影响,林地、草地、坡耕地之间重金属含量也无显著差别。④ 五种元素均在矿区附近产生污染,矿区以下存在Cu、Ni、Pb污染,而矿区以上只有Ni 出现轻度污染;矿区下风向Cu、Ni 污染且迁移距离较远,Cr、Pb 仅在100 m内出现轻度污染,Zn 尚未达到污染水平。⑤ Ni、Cu、Pb 以人为活动源为主,Cr 和Zn以自然源为主。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质等综合工作,分析了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分别论述了4个磁异常特征以及各化学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圈定了两个有形成Cu、Pb、Zn等热液型矿床的有利条件靶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吉源地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处理发现,土壤中Ag、As、Au、Bi、Cd、Mo、Nb、Ni、Pb、Sb的变异系数均1.0,La、U、Zn、Sn、Y、W、Co、Cu的变异系数均1.0,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所分析的18种元素分为4个组合:Zn、Ni、Co、Cd、Cu组合为一套与中基性岩或Cu、Zn矿化有关的元素组合;W、Mo、Pb、Ag、Bi组合为一套与Pb、Ag、W、Mo等矿化有关的元素组合;Nb、Y、Sn、U、La组合为一套与Nb、Y、Sn等矿化有关的元素组合;As、Sb、Au组合为一套与Au等元素矿化有关的元素组合。分布在吉源地区的综合异常显示Nb、Y、Sn、U、La组合与W、Mo、Pb、Ag、Bi组合及Cu、Zn组合元素浓集中心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且Nb、Y、Mo等元素三级浓度分带明显,且高值点较多,异常规模、异常强度、异常面积均较大,同时异常所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也较为优越,虽然区内未发现Nb、Y等稀有、稀土元素矿化点,但地质背景和土壤化探异常特征都显示出吉源地区具有很大的找寻Nb、Y稀有、稀土元素矿产的潜力,同时找寻Pb、Zn等多金属矿产也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五福堂铅锌矿位于内蒙古台隆之阴山断隆及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凹陷北部,区域内岩浆热液活动频繁,北东向断裂构造较发育,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已知铅锌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且与地表Pb、Zn、Ag等异常元素吻合,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石坑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中东部,铜官山—戴家汇近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矿区地表出露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层发育,地表分布有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及花岗斑岩岩脉。蚀变主要有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沿花岗斑岩脉接触带部位主要发育硅化。成因上属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铜陵矿集区外围为相对高温元素成矿系列,内部以Pb、Zn、Au、Ag等低温成矿系列为主。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岩浆通道,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8.
结合广东省惠来县青南径矿区土壤地球花花测量工作成果,系统总结了青南径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且对矿区内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证明:微量元素含量统计特征显示,Au、Ag、Pb、Sb、Bi、W、Mo等元素含量最高,大部分是克拉克值的2倍~9倍,其中Bi元素是克拉克值的662倍,As、Sn元素则分别是克拉克值51.15倍,表明花岗斑岩是本区含矿元素的重要来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5个综合异常(AP1~AP5),并对每个综合异常都进行了了解及评价,进而圈定出了找矿的重要区域,且进一步提出了找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古东乌旗霍布林查干楚鲁特银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进行评价,研究区圈定了综合异常3处,其中Ap2、Ap3号为矿致异常,与矿带S1、S2、S3套合较好,同时所做的地化剖面Ag、Pb、Zn、Mo等元素异常特征与矿带亦套合较好,显示出较明显的带状分布,与矿带展布一致。为该地区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焦作矿区演马矿煤矸石堆放场地为靶区,分析煤矸石场地及其周边地区土壤环境中Pb、Cr、Cu、Zn、As、Cd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煤矸石风化过程同时也是重金属元素富集的过程,其迁移主要靠大气扬尘扩散。以矸石山为中心,明显影响范围在长轴方向即矿区常年性盛行风方向达到1000m左右,短轴方向即大气降水、地表水等径流方向约400m左右;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开展评价,表明研究区重金属Cr、Cu、Zn、As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区域生态危害主要来自于重金属Cd,其次为Pb。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萧县前欧盘地区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的测量,圈定出该地区Au、As、Ag、Cu、Pb、Zn等元素的组合异常,分析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的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伟 《西部资源》2014,(5):134-135
本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于二叠系于家北沟组安山岩中。区内发现的2个视极化率异常均见到铜矿体,地球化学异常由Cu、Ag、Pb、Zn、W、Sn等元素组成,浓集中心明显。矿脉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方解石化及绿泥石化,具有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分析浦沟矿区铅锌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Pn、Zn、Ag、Au等元素为区内具有一定潜力的找矿指标;通过探讨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化体的关系,认为该区的化探异常成果对找矿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广场及校园表土(灰尘)中重金属水平与健康风险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广场和学校表层土壤与相应的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含量调查,探讨土壤与灰尘之间元素分布的差异及来源,评估青少年在校期间通过灰尘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城市广场和校园土壤中Cu、Pb和Zn、灰尘中As、Cu、Pb、Zn和Cd显著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土壤(灰尘)中As、Ni、Cu、Pb、Zn和Cd超过背景值的样本比率分别为67%(27%)、13%(63%)、83%(100%)、73%(100%)、83%(100%)和53%(100%)。土壤中Cu、Pb和Zn存在一定积累,灰尘中Cd、Cu、Pb和Zn积累较重。灰尘中Cu、Pb和Zn显著高于土壤。校园土壤中Ni显著高于城市广场土壤,其他元素两者之间差异不大;校园灰尘中Ni、Pb和Zn显著高于城市广场。中学生通过校园灰尘摄入没有导致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闹牛山铜矿床是与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矿床。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的的陆相沉积—火山岩,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是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矿区处于北北东向深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合火山构造地块中,断裂构造发育,赋矿围岩为安山玢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闪长玢岩等。成矿岩体为弱酸性斜长花岗斑岩、霏细斑岩。矿体受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近矿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工业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有益元素为Pb、Zn、Ag、Au等。矿石结构有半自形粒状和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胶状结构、固溶体分解及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脉状和块状构造等。成矿期可分为4个阶段,矿床属高中温岩浆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6.
中三叠世孟恩套勒盖复式岩体含有较高的中高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Pb、Sn、Ag等成矿元素。Pb、Zn和Ag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体现了矿物间的共生关系。Zn多以闪锌矿形式出现,且多数与方铅矿共生;Ag多进入方铅矿中,并常与Pb、Zn一起迁移,揭示了同期、同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东莞市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东莞市采集118 个农田土壤样品和43 个蔬菜样品, 测试其中Cu、Zn、Ni、Cr、Pb、 Cd、As 和Hg 等8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并结合GIS 制图和数据统计, 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 的空间分布和来源、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土壤中Cu、Zn、Ni、Pb、Cd 和Hg 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广东省土壤背景值, 其中, Pb (65.38 mg kg-1) 和Hg (0.24 mg kg-1) 含量分别为其对应背景值的1.82 和2.82 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II 级标准(pH < 6.5) 相比, 土壤中Cu、Ni、Cd 和Hg 含量样本超标率分别为3.4%、5.9%、1.7%和28%, 表现为以Hg 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土壤 中8 种重金属中Cu、Zn、Ni、Cr 和As 等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Pb、Hg 和Cd 等元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空间分布上, Cu、Zn、Ni、Cr、Pb、As 和Hg 等7 种重金属含量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 Cd 含量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 西南部较低。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 等相关标准比较, 蔬菜中Ni、Pb 和As 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7%、16.3%和48.8%。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的顺序为: Cd > Zn > Cu > As > Ni > Hg > Cr > Pb。  相似文献   

18.
首次对托素湖沉积岩芯上部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Cr、Cd、Cu、Zn和Pb的含量进行分析测试。精确测得沉积物中Cr,Cd,Cu,Zn和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2.9 mg.kg-1,2.2 mg.kg-1,19.5 mg.kg-1,188.5 mg.kg-1和32.3 mg.kg-1。与区域背景值和标准值相比,托素湖沉积物样品中Cd和Zn都偏高。研究结果表明除了Cd污染程度比较严重,托素湖当前的Cr、Cu、Zn和Pb污染程度相对较轻。各元素经Ti校正后的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含量在沉积剖面的10cm处出现波动性增大的明显转折,表明托素湖沉积物中Cd、Cr、Cu、Zn和Pb主要来源于流域侵蚀的造岩矿物元素,Cd污染可能源于人类活动所致。 关键词:托素湖;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湖南锡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累积指数等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对锡矿山土壤及其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 (1)土壤中以Sb、Hg、Cd污染最为严重,其污染程度达强度以上;Zn、Cu、As、Pb次之,Cr未受到污染. (2)萝卜中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顺序为Zn>Cd>Pb=As>Cu>Sb>Hg>Cr,其吸收程度与土壤污染程度并不一致,除与土壤中元素的浓度有关外,且受元素的生物吸收能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榕江县觉细锑矿矿区控矿规律及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矿区内主要发育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显示Au、As、Sb、Hg、Cu、Pb、Zn、Ag、Se综合异常总体呈北东向分布。根据控矿规律模式、成矿因子分析,初步认为北北东向断裂为矿区主断裂,该断裂本身不含矿,是区内主要导矿构造,而次生的北东向断裂是区内重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