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钦州湾水下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湾水下动力地貌主要有潮间浅滩、河口沙坝、潮沟、潮流沙脊、潮流冲刷深槽、水下拦门浅滩、水下斜坡。该文阐述钦州湾的入海河流、潮汐、潮流、波浪等水动力的基本特征 ,分析水下地貌类型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物组成 ,并探讨动力地貌形成原因与机理及海岸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鹏半岛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和生物海岸3大类型。文章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结果论述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分布和成因,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演化过程:由于大鹏半岛处在构造隆升区,海岸类型以基岩海岸为主。多处基岩海岸保留了完好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槽穴、海蚀柱等各类典型的海蚀地貌。该半岛的堆积海岸主要发育于岩石岬角间的海湾内,在有河流流入的海湾处形成岬湾沙坝―澙湖海岸,在无河流的海岸处则形成湾顶海滩。半岛中段狭窄的呈哑铃状腰部的东岸,因深入内凹、波浪减弱,有淤泥质海岸发育;红树林发育于淤泥质海岸以及各澙湖内,而半岛周边浅海区有珊瑚群落生长。大鹏半岛以及邻近地区海岸地貌特征和海岸沉积物年代数据显示:1)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是塑造该半岛海岸地貌的主要因素;2)该半岛的海岸地貌是在中全新世早期以后才开始发育的;3)该半岛全新世以来不存在强烈的地壳抬升;4)该半岛海岸中全新世出现过高于现代海平面的高海面。  相似文献   

3.
大鹏半岛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和生物海岸3大类型。文章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结果论述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分布和成因,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演化过程:由于大鹏半岛处在构造隆升区,海岸类型以基岩海岸为主。多处基岩海岸保留了完好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槽穴、海蚀柱等各类典型的海蚀地貌。该半岛的堆积海岸主要发育于岩石岬角间的海湾内,在有河流流入的海湾处形成岬湾沙坝―澙湖海岸,在无河流的海岸处则形成湾顶海滩。半岛中段狭窄的呈哑铃状腰部的东岸,因深入内凹、波浪减弱,有淤泥质海岸发育;红树林发育于淤泥质海岸以及各澙湖内,而半岛周边浅海区有珊瑚群落生长。大鹏半岛以及邻近地区海岸地貌特征和海岸沉积物年代数据显示:1)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是塑造该半岛海岸地貌的主要因素;2)该半岛的海岸地貌是在中全新世早期以后才开始发育的;3)该半岛全新世以来不存在强烈的地壳抬升;4)该半岛海岸中全新世出现过高于现代海平面的高海面。  相似文献   

4.
深圳海岸壶穴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为  许刘兵  吴正  黄山 《地理学报》2010,65(3):320-330
对广东深圳西冲湾海滩东侧基岩海岸上壶穴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并对其位置和高程做三角高程测量。结合野外观测结果从经典统计学和空间统计学的角度定量地描述壶穴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基岩海岸发育过程中的地貌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西冲海岸壶穴趋向形成于节理、断裂、层面等岩体软弱带,壶穴的形态和分布受这些软弱带控制,但形成于软弱带的具体位置却是随机的;西冲海岸壶穴的形成、扩大和加深实际上是对二级平台产生破坏,但壶穴以现代低潮线为下蚀极限;海岸壶穴是现代海岸动力侵蚀过程的产物,只要动力、岩石条件适合,壶穴随时都可形成;海岸壶穴的形态不仅与流水动力有关,而且与岩石硬度及壶穴发育过程有关;海岸壶穴与河流壶穴一样,可以在形成于各种类型的岩石,起源于各种各样的凹坑;海岸与河流的水动力差异导致了海岸壶穴和河流壶穴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5.
华南岬间弧形海岸平面形态影响因素及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华南47个典型弧形海岸,选取表征海岸平面形态特征、海岸水动力等10个地貌动力要素,利用主成分、分层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华南弧形海岸的主要因素及海岸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华南弧形海岸平面形态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水动力、海陆供沙等要素共同作用;(2)华南弧形海岸可以分成4个大类。第一类型是中、强潮型海岸;第二类型主要为强浪型海岸;第三类型是地质构造控制的大型弧形海岸;第四类型只有洋浦湾与铺前湾,是比较独特的弧形海岸类型;(3)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探究地貌动力要素及海岸形态与类型的关系,说明华南弧形海岸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研究以沉积学和地貌学的方法侧重静态描述,动力地貌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不多,与缺少动力地貌模型技术有关。本文介绍了中长时间尺度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模型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讨论了决定动力地貌演变的泥沙余输运及引起泥沙余输运的主要动力因子,介绍了动力地貌模型的应用进展,进而分析了河口海岸地貌过程的机制和地貌平衡系统。本文指出对淤泥质及复杂动力条件下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以及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海岸发育具有构造内动力、波浪、水流等外动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多项作用影响。火山岩岩性与时代反映出北部湾湾底现代拉张构造活动。夏威夷火山造陆与板块移动形成岛链,近期熔岩流喷溢改变地貌与大气质量等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海岸沉积物是记录海-陆-气相互作用下区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因短历时古气候事件发生时间短、各物质载体和代用指标都存在一定不足,对华南海岸带沉积物研究多探讨其与海平面波动等长时间尺度上的关系,限制了对粒度信息中可能记录的短期气候事件的深入研究,不利于解译古气候与古人类历史。本研究选取福建霞浦福宁湾FN1钻孔0~8 m部分,以光释光年代标尺为基础,使用粒度作为主要环境代用指标,并通过端元分析、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方法,阐明福建东北沿海地区沉积物粒度特征;再结合TOC/TN含量变化,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钻孔0~8 m沉积物以粉砂为主,不同沉积相中各粒级百分比含量波动较大,根据粒径变化趋势和各粒度参数变化曲线分为U1、U2、U3三层。(2)根据BasEMMA方法选取3个端元进行分析。其中,EM1代表低能沉积条件,以粉砂为主,是受冬季风影响的敏感组分,可指示冬季风强度变化;EM2代表中能沉积条件,出现粒级、TOC/TN及沉积速率的突变。受东亚冬季风影响,陆源物质含量增加;EM3代表高能沉积条件,区域水动力增强,沉积物粗颗粒含量增加;高能与低能条件的频繁变化使沉积过程变得复杂,形成...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物质输运与生态环境受海域沉积动力特征和物质来源影响。本文利用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的粒度、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等分析资料,采用Pejrup M等提出的三角图分类法对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将研究区分为8个沉积环境分区:二个强动力河口现代沉积区,二个近岸水团交汇作用区,一个陆架水团锋面区,二个残留沉积区,一个冷涡旋的现代沉积区。对比分析了各沉积动力环境区的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条件,揭示各种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特征,以及各种沉积环境的物源输入特征,为长江、黄河与东海间的物质输运和交换等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物源、搬运介质、沉积条件等因素对海岸—陆架沉积体系的影响,为河口沉积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生物海岸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花米草盐沼可显著改变潮滩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特征和地貌演化过程。分析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滩内外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互花米草生物海岸沉积物包括粘土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4类,由东向西各断面草滩内、外沉积物中值粒径逐渐变粗,分选性变好;从低潮滩向高潮滩沉积物的中值粒径Φ值增大,分选性变差。互花米草滩外边界处形成沉积物中值粒径及分选系数的突变点。杭州湾南岸生物海岸表层沉积物以跃移质为主,悬移质次之,推移质最少;由海向岸悬移质、跃移质和推移质均有变细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苏北部开敞淤泥质海岸的侵蚀过程及防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虞志英  张勇 《地理学报》1994,49(2):149-157
开敞淤泥质海岸是淤泥质海岸的主要类型,其自然演变过程,主要受沿海河流泥沙供应条件的制约,一旦泥沙供应消失,海岸往往进入不可逆转的侵蚀过程。江苏北部淤泥质海岸的侵蚀过程,起自1855年黄河入海口北归利津入海以后,主要是在近岸破波对岸滩物质的冲刷和潮流的输移扩散作用下进行的。通过对淤泥质海岸动力和沉积物性质的认识和概化,对海岸侵蚀过程作出定量模拟,并对该地区海岸防护工程作出评价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胶东半岛北部沿海现代风沙灾害特点,成因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胶东半岛北岸以基岩岬湾海岸为主,港湾顶部的滨海平原上全新统风积砂层广泛分布,滨岸沙坝(滩)发育,为现代风沙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本文分析了胶东半岛北岸现代风沙灾害的特点,成因,提出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局地工程固沙及控制沙源等综合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濒临渤海湾,海岸线北起山海关与辽宁省接壤,南至大口河与山东省为邻,中间被天津市隔开,全长421公里,计有岛屿107个。 河北省海岸带地处北中纬地区,气候、陆地水文和海洋水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海岸类型多样,其中基岩海岸长20.5公里,沙砾质海岸180.3公里,淤泥质海岸220.2公里。 鉴于河北省海岸带背靠京、津两大城市和广阔的华北,西北腹地,加上独特的海陆环境,因而历来是我国的重要对外门户,海洋渔业、盐业基地和旅游休养基地。  相似文献   

14.
珠江河口磨刀门的整治与地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排洪通道、航运通道、排水通道的形成以及浅滩围垦等方面阐述磨刀门10 a综合整治的效 果.口门延伸、平原扩展及地貌类型、沉积构造及冲淤变化反映了近20多年来磨刀门从浅海 湾演变为三角洲的过程.“磨刀门外水下三角洲”未来的发展趋势受沉积基础、水动力条件 、泥沙运动和沉积作用的影响.由于水动力从径流优势型转变为径流-潮流优势型,沿岸流 、风暴潮、波浪的作用增强,使得口外海域的滩槽向西南方向延伸.未来“磨刀门外水下三角洲”治导线的布设应为南偏西,并保持大喇叭口态势.  相似文献   

15.
沙岬(沙嘴)是一种海岸动力地貌类型。通过区域地貌背景、海底地貌-浅地层、海洋动力条件、相关的海岸沙坝和现代海滩的分析,认为灯楼角沙岬是来自琼州海峡的东向波浪和来自北部湾的西向波浪两种相向波浪动力平衡、灯楼角东沿岸存在逆时针环流和灯楼角西沿岸存在顺时针环流两者于此辐合,并把带来的砂子沉积下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独库公路三岔河道班沟等处泥石流扇形地上不同形态的泥石流堆积、冰川堆积和岩屑坡的沉积砾石组构对比研究,发现在不同沉积相中,砾石ab面的组构特点互不相同,都随其不同的沉积动力和地形等沉积条件的差别而有别,所以利用砾石组构这一研究方法,不但可划分不同的沉积相,而且在第四纪地质与沉积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锦州湾滩地动力地貌特征及其冲淤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锦州湾滩地动力地貌特征,海滩剖面形变,潮滩微地貌类型与横向分带性;并采用潮滩剖面重复水准测量、新老海图对比和210pb沉积速率测定等方法着重讨论了潮间浅滩和水下浅滩的冲淤变化。新老海图对比值为4-6mm/a,210pb沉积速率测定为1-5mm/a,湾内泥沙输沙量估算为2-4mm/a,三个量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DEM为基础,并参照卫星影像,提取了不同比例尺下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海岸地质构造特征和海岸类型角度出发,对我国大陆海岸线整体、沉降隆起岸段和不同类型海岸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尺度效应差异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1) 中国大陆海岸线整体分形维数为1.195,岸线长度受测量尺度影响显著,定量刻画海岸线长度不可忽略相应测量尺度;(2)岸线分形受地质构造特征和水动力因素控制明显,隆起段和沉降段海岸线分形维数有着显著差异:辽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53,辽河-华北平原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16,山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48,苏北-杭州湾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77,浙东-桂南隆起段分形维数则达1.239;(3) 海岸线尺度效应同时随海岸类型不同有着显著差异,位于冀北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平原岸段的砂质岸线分形维数为1.109;位于苏北平原的淤泥质岸线分维数为1.056,位于闽东南山地丘陵的基岩海岸线分形维数达1.293。海岸线是陆、海和气界面的交汇线,其分形性质的定量刻画,可为多尺度研究海气、陆气和海陆相互作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于吉涛  陈子燊 《热带地理》2011,31(1):107-112
海滩状态是一个地形与水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地形动力问题.国外对海滩状态的地形动力分类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既包括波控、小潮、开阔海岸海滩状态的研究,也包括波控、不同潮差海岸海滩类型的研究和岬间海岸海滩类型的研究.文中回顾并概括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外在砂质海滩地形动力分类方面代表性的研究工作,这些对于我国的...  相似文献   

20.
香港吐露港汀角砂砾质海岸红树林生物地貌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吐露港汀角砂砾质海岸硬底型红树林面积877hm2,由窄条状密集灌丛与小乔木组成,其分布与群落结构受地貌、底质和潮汐浸淹频率的显著控制,其捕沙促淤生物地貌功能对红树林潮滩沉积和地貌过程有显著影响。硬底型红树林生物地貌功能比软底型红树林弱,但同属于海岸生态关键区而应加以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