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各岩性段精细井震标定与构造解释,厘定出各岩性段在车排子地区的尖灭线位置和尖灭线类型,分析古地貌差异程度对尖灭线形成的控制作用。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研究八道湾组各段沉积古地貌特征,分析断裂对古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分析古地貌演化和被改造后的特征,开展地震属性、储集层地震反演和沉积相分析,重点分析古地貌对沉积和岩性的控制作用,再现了该地区沉积相及储集层段岩性分布特征。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沉积古地貌起伏明显,呈坡—隆—凹组合特征,斜坡的陡缓程度对沉积相的类型和岩性及其沉积物的粗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八道湾组不同沉积时期低隆起的形态和隆起幅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且隆起幅度越高其聚砂特点越明显,沟谷既是输砂通道,也是聚砂的重要场所,现今砂体的分布与沟谷展布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从渤海A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的地层发育特征入手,以砂体发育特征与地震资料响应的匹配关系为研究思路,探究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沙二段储层预测的适用性。通过开展最大振幅之和的地震属性计算、已钻井砂体厚度趋势约束、古地貌联合校正的储层预测,表明在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沟谷与洼地被两凸起分隔的古地貌格局,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西南及东北古地貌低洼处,东北部是后期开发调整的潜力区。基于该储层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得到了5口设计井实钻结果的检验,证实了该成果不仅有助于油田下步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而且储层预测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供海上类似中深层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3.
古地貌对渤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沙一、二段所发育的扇三角洲储层,在沉积演化过程中由于古地貌特征的不同,造成储集砂体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的不同,储层认识困难。通过分析断裂活动对古地貌格局的控制作用进行古地貌恢复,研究不同地貌单元与沉积体系的匹配关系,阐明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发育类型和沉积特征的控制作用,揭示了扇三角洲的沉积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精细描述了各沉积期次扇体的展布特征,并对沉积演化过程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的差异性进行了解析。最终明确了盆地边缘沟谷和古地形发育特征对物源的控制作用,形成了"大沟对大扇,小沟对小扇"的沉积模式指导依据;同时确定了斜坡带上扇三角洲的沉积规律和砂体分布的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4.
秦祎  朱世发  朱筱敏  贾光华  唐东  陈涛  张维  高子颉 《地球科学》2017,42(11):2081-2094
源-汇系统研究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热点.东营凹陷南缓坡沙二段沉积时期是构造稳定的斜坡带,与其物源区广饶凸起构成完整的源-汇系统.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研究区古地貌形态及沉积物搬运通道,明确沙二段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通过地震属性与钻井岩性标定,明确沉积体系分布及时空演化关系,探讨沉积主控因素及源-汇体系配置关系.结果表明,物源区自西向东发育i~iii三个汇水单元,及V1~V4四个古沟谷,碎屑沉积物通过古沟谷搬运输送,向滨-浅湖沉积环境的缓坡(0.52°~1.29°)沉积区供源,形成平面上河道频繁分叉改道、垂向上多个正韵律叠置、岩性以分选中等、磨圆较好的含砾砂岩为主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自沙二下亚段沉积期到沙二上亚段沉积期,沉积体向前推进,规模增大,沉积体系垂向演化主要受控于古气候变化导致的湖平面升降.平面上,Ⅰ~Ⅲ沉积区内朵叶体形态及规模受控于源区汇水单元面积、垂向高差及通道形态与规模,朵叶体面积与垂向高差及汇水单元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渤海X油田生产与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且因钻井少、井距大和储层埋藏深,储层认识及"甜点"预测难度很大。文章综合利用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等,以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下地层发育特征为切入点,采用"地震分析定性、层序格架定时、地层厚度定量、三维可视成图"的思路,重点经过去压实恢复、古水深校正,精细恢复沙二段6个沉积时期古地貌。其结果表明,渤海X油田主要发育沟谷、凹陷、斜坡和凸起四种地貌类型。不同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差异明显:沉积早期以隆起为主,沟谷-凹陷组合仅在西南部发育,沉积范围局限;沉积中后期隆起向西北收缩,沟谷-凹陷组合向东北延伸,沉积范围扩大;沉积晚期全区大范围以沟谷-凹陷组合为特征,地形坡度变化小,砂体连片分布。此外,结合生产动态及薄片资料等,从砂岩厚度、水动力条件、单井产能等方面,以E3S2-1—E3S2-2小层古地貌分布图为基础,综合选择砂岩厚度大于15m、古水深小于7m、比采指数大于0.6等参数作为边界约束,预测出有利储层分布区域3个。上述认识对该区后期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地貌恢复是盆地沉积体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准噶尔盆地春光探区井位分布不均,无法有效地对白垩系凹陷区的储集层潜力进行评估。首先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采用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方法,在建立全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压实校正、剥蚀量恢复和古水深恢复,按砂组恢复出春光探区白垩纪古地貌特征,识别出了下切谷、坡折带和局部凸起等地貌单元。结果表明春光探区白垩系沉积经历了扩张—收缩—逐渐填平补齐的过程,沉积体系继承性较好;精确的古地貌恢复反映了盆地的沉积过程,有助于储集层预测和微相划分,对白垩系沉积特征研究有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地貌单元对砂体分布和沉积相展布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古地貌对砂体控制作用明显,其中局部凸起对砂体有分隔作用,坡折带控制着砂体展布和成因类型,下切谷作为搬运通道控制着砂体发育位置和规模。最后,对沟谷体系进行了精细刻画,总结了古沟谷的V-U-W型发育模式,并定量分析其搬运能力。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对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为阐明岩溶古地貌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域,根据收集的工区内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采用了寒武系底-沧浪铺组顶的"印模厚度"同时依据地层厚度的组合关系来准确地恢复震旦系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以及岩溶洼地3个地貌单元,根据恢复的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发现研究区西部发育岩溶洼地,中部发育岩溶斜坡,而东部发育岩溶高地,灯四段整体地貌形态特征为西部凹、中部高、东部低;同时发现具有优质储层的岩溶斜坡为油气最主要的储集区,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源汇耦合控砂原理在渤海油田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使得渤海古近系储层预测的成功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80%。在对渤南低凸起中段沙一、二段储层研究中,以源汇耦合控砂原理为指导,利用渤南低凸起及围区的钻测井、地震资料,识别物源区的母岩类型,刻画物源区范围,分析供源能力,研究沉积物搬运过程中的沟谷、坡折带类型及分布特征。将沉积体系形成的关键要素相结合,构建物源-沟谷-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分析渤南低凸起中北段BZ22/23构造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展布特征,预测该区沙一、二段优质储层的分布,为BZ22/23构造区沙一、二段油气勘探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物源问题一度成为制约歧口凹陷歧南低斜坡沙三段油气勘探的焦点。在综合分析沉积期古地貌及沟谷展布特征、地震属性特征、碎屑颗粒组分、重矿物组合特征、砂体展布特征等资料基础上,探讨歧南低斜坡沙三段沉积时期物源体系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歧南低斜坡沙三段存在3大物源体系,其中,西部歧南水道物源体系延伸距离远,波及范围大,控制了歧南低斜坡沙三段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与分布。进一步研究表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具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受歧南水道主物源体系控制,低斜坡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分布具"埕宁隆起物源供砂,歧南水道沟槽输砂,物源体系-坡折带联合控砂"的内在机制。物源方向的确定对研究沉积体系展布、砂体分布及有利勘探区预测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诸单元及其组合样式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级次的物源体系导致沉积体类型和规模存在差异;物源区沟谷的分布及其赋存时期制约着砂体的主要分布位置、时期及规模;坡折带样式决定砂体的类型、规模及分布;古地貌组合样式控制储集体的成因、富集位置和规模大小。因此,古地貌分析对储层的预测和识别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勘探实践证明,将其与常规储层预测方法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12.
辽西低凸起北段源-汇系统精细描述与油气勘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西低凸起北段现存物源区范围小,长期被认为供源能力不足缺乏优质储层而成为勘探"禁区".为理清辽西低凸起北段物源面貌及沉积储层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古物源区面貌、古沟谷与坡折体系等源-汇要素精细描述,预测了富砂沉积体平面分布,并探讨了砂体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自南向北发育多个孤立的"链状岛"状隐性物源区,并发育半充填型和侵蚀型两类古沟谷及8种坡折带组合类型,多个近源沉积体环物源分布.源-汇耦合关系决定了砂体的富集程度,其中物源区大小及持续发育时间是影响砂体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断裂活动及坡折带类型进一步决定了不同位置砂体富集程度的差异性.上述新认识指导发现了锦州25-1、锦州20-2北两个油气田.   相似文献   

13.
下切谷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寻找地层、岩性等圈闭的有利地区。综合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资料以及地震平面属性信息,在车排子凸起至红—车断裂带区域识别出下切谷沉积体系,对下切谷的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振幅绝对值之和属性体显示研究区发育4条近东西流向的下切谷,主要表现为分支型和单一型的平面形态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几何形态以V形和U形为主,谷内沉积物充填样式有双向上超充填型和侧向加积充填型,同时具有加积、前积和上超等地震反射特征,属于“顺源堆积”与“溯源堆积”的交互沉积。结合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代构造及气候演化特征分析认为,凸起东缘下切谷形成于晚侏罗世。该时期车排子凸起强烈隆升,相对湖平面急剧下降,河流侵蚀下伏地层导致下切谷形成。下切谷内沉积充填阶段发生在白垩纪。该时期车排子凸起剧烈下沉,相对湖平面上升,下切谷持续性的接受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14.
下切谷是陆地上一种常见的侵蚀地貌,古今均十分发育,但是不同盆地、不同时代发育的下切谷,无论是在沉积充填特征还是平面展布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大相径庭。为此,作者依据曼宁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再结合分析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发育的典型下切谷实例以及前人进行的相关水槽实验结果总结认为: 地形坡度、基准面下降速率及幅度与下切谷所侵蚀地层的岩性是影响下切谷发育模式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控制了: (1)下切谷的弯度指数及宽深比,(2)下切谷平面上发育密度及其规模,(3)与下切谷伴生的陆棚三角洲、陆棚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及展布范围。海侵过程中下切谷的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受平均基准面上升速率及沉积物供应量的共同控制,根据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富砂型陆棚三角洲充填及富泥型河口湾充填两类。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探讨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浅层生物气成藏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发育3期下切河谷,形成了3套沉积层序;因后期河流的强烈下切破坏,早期沉积层序往往被剥蚀殆尽,仅残留下部的河床相粗粒沉积,造成不同期河床相的叠置;相对而言,末次冰期以来形成的下切河谷沉积层序以相对完整的沉积相组合被保存下来。长江三角洲浅层天然气是未经运移的原生生物气,其主要富集于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层序内,气藏为自生自储同生型的岩性圈闭。河口湾—河漫滩和浅海相泥质沉积物既是气源岩,又是盖层,后者可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河口湾—河漫滩和河床相砂质沉积物为主要储集层。因此,研究区晚第四纪多期下切河谷沉积层序有利于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特别是晚期下切河谷内河口湾—河漫滩相砂质透镜体以及河床相砂体可作为优先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渤海西部海域沙东南构造带处于沙垒田凸起向沙南凹陷的过渡部位,受继承性凸起、 不同时期同沉积断裂和古沟谷多种因素影响,沉积相的发育较为复杂,制约了下步油气勘探.为此,通过分析由地层厚度法恢复的沙东南构造带东营组各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明确了研究区发育凸起区、斜坡区、古沟谷、断槽、浅洼和深洼陷区等多种地貌单元.同时,以...  相似文献   

17.
叶茂松  解习农 《地球科学》2014,39(5):577-586
下切谷作为一种特殊的层序内部组成要素,其侵蚀-充填演化模式对于层序划分和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古生物等资料,展开了对下切谷下切-充填的演化过程分析.研究表明地震相干切片识别出东西、南东、南北3类不同流向的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下切谷表现为以V型为主的形态特征,内部充填样式以前积、发散、上超等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海西-燕山运动期车排子凸起强烈隆升,基准面快速下降导致对下伏地层产生侵蚀,下切谷由此产生.古近系之后开始沉降,基准面重新上升使得下切谷开始接受沉积充填,充填时限与古岸线位置有关.对下切谷的演化控制因素讨论认为,下切谷的下切-充填演化受到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及物源供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Quaternary buried ancient river channel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hallow-level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mainly of fluvial deposits compris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and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plannar variation and spatial associ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such as incised valley fillings, deltaic foreset wedges and block slides of shelf-marginal fans reflect the pala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 fall of the regional sea leve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gelogical data from boreholes,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aternary ancient river channels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of the study area,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hannels such as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seismic facies reflection indicator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and -body types, and discusses thei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Quaternary buried ancient river channel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hallow-level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mainly of fluvial deposits compris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and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plannar variation and spatial associ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such as incised valley fillings, deltaic foreset wedges and block slides of shelf-marginal fans reflect the pala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 fall of the regional sea leve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gelogical data from boreholes,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aternary ancient river channels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of the study area,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hannels such as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seismic facies reflection indicator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and-body types, and discusses their formational setting and evolutionary model, with the main purpose to render a service to the hydrocarbon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marine engineering in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