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对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前云南地区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大姚地震前云南地区水氡中短临异常分布范围、数量及其与发震时间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这对未来强震水氡异常的识别和分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对长时间平静后的强震中短期预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大姚6.2,6.1级间歇性双震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地震活动变化,以类比方法分析了同震型的1976年盐源-宁蒗6.7,6.4级地震序列,1971年普洱6.7,6.2级地震序列,寻求第二主震的前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大姚6.2级与盐源-宁蒗6.7级序列中均出现一组P,S波振幅比为直线的前震;双震序列在第一主震后20~60d内,出现3,4级地震频度增高与b值、h值偏离余震衰减准同步异常的现象,第二主震临震前数天出现3,4级地震平静,与第二主震时间间隔仅2~9h,相距震中8km内发生3级显著地震。为预测预报间歇性双震序列的第二主震提供了一定判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前,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云南出现的613d无M≥5.0地震的罕见平静、2003年2~6月出现的显著能量预释放过程、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M≥4.0地震深度分布异常,2003年5~6月水汞群体异常及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形成的强震孕震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给出了云南大姚6.2级地震三要素预测的具体方法和实际预测过程。探讨这一强震前的认识过程对于未来地震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中短期地震学特征的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大姚地震孕育过程中的短期阶段,震中附近的地震学异常以中小地震活动增强为主,表现为震区附近中小地震频度增加,4级震群活动、A值、GL值出现异常,同时震源深度加深等;在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过程中,震源区异常消失相对平静,使多种地震学异常收缩至震源区附近;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震中附近地区再次出现了3~4级小震活动增强的特征,云南省地震活动出现向震中附近迁移的趋势。整个孕震过程,地震活动体现了活动-平静-活动的动态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前电磁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前云南磁电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地磁Z、D分量及地电阻率、自然电位出现明显异常。6.1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比6.2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更为显著,两次地震发生前均出现多组相对速率变化超差异常。6.1级地震前一周,元谋自然电位NS、EW向同时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临震异常。分析总结这些异常特征,对云南地区未来中强地震的震情分析和短临跟踪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6.
1 研究背景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 6.4地震的发生,打破了云南地区5级地震368天的平静和6级地震6.6年的平静.此次地震平静被打破后,相继于6月10日、6月12日发生双柏5.1级和盈江5.0级地震,云南地区中强地震呈连发态势.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研究结果(钱晓东等,2007)表明,在1/3连发震例中均有6级地震参与.因此,为了分析云南地区下一次6级地震的优势发生地点,文中统计了该区中强地震长期平静被打破后首发6级地震的优势空间分布,以期从统计角度,判断未来6级地震发生的可能区域.  相似文献   

7.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艳  刘杰  梅世蓉  宋治平 《地震学报》2009,31(6):606-619
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38a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形成5级地震背景空区,震前6.5a形成ML4.0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a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4.0—5.0地震,空区缩小;②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2001年以来处于大震活跃时段,而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水平非常低,出现非常显著的7级、6级和5级地震平静;③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准周期特征,空间上存在由南向北迁移的特点,汶川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④1998年以来南北地震带中段为7级地震空段,汶川地震就发生该空段内;⑤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且在中、南段形成4.6级以上地震环形分布,四川及其附近表现为异常平静,同时震群活动显著,且在4.6级地震平静区内形成震群空区,汶川地震就发生震群空区的边缘,震前8个月,震群频度出现高值异常;⑥汶川地震前7个月,青藏块体大范围ML≥4.0地震平静103d,2008年1月13日以后平静区逐渐解体,至汶川地震前4级地震平静区缩小到巴颜喀拉地块,汶川地震就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的东边界带上,汶川地震前3 个多月,孕震空区内部出现NW走向的3级地震条带,与龙门山断裂带斜交.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16日大姚发生6.1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双柏发生5.0级地震。震前2个月,易门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据此,笔者向上级业务部门作了短期及临震预报。震后对这2次地震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探讨,并对易门水位异常与300km内M≥5.0级地震作了研究分析,给出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震动态》2004,(12):46-48
20 0 4年第 1期对我国地震学未来发展的思考王椿镛 吴庆举 吴建平 俞言祥 许力生 (1)………………………………………发展钻孔应变观测的战略构想邱泽华 谢富仁 苏恺之 欧阳祖熙 (7)………………………………………………甘肃省民乐 6 1级地震短期预报的简要回顾与启示杨立明 (15 )………………………………………………………2 0 0 3年 7月 2 1日、10月 16日云南大姚 6 2级和 6 1级地震  预测预报回顾与讨论苏有锦 (18)………………………“强地震短期预测及救灾技术研究”项目概述张晓东 张永仙 (2 2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1920年以来间隔时间大于500天的8组中强震的时-空-强特征分析,发现后一地震的发震 时间、地点和震级都有很强的规律性,610±20天为发震的优势时间,地点多集中在云南省的中北部,震级则可 用关联性公式计算。详细介绍了2003年大姚6.2级地震短临预报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并指出大姚地震短临预报 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讨论了地震"三要素"准确与偏差产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姚安地震序列与大姚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丽芳  刘杰  苏有锦 《地震》2006,26(1):10-18
2000年1月15日在云南省姚安县发生了MS6.5地震, 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发生了MS6.2、 MS6.1地震。 这两个地震序列均发生在滇中块体, 震中位置相距42.5 km, 构造、 应力背景相似, 但序列类型不同, 时间间隔短。 为深入研究姚安地震和大姚地震序列的特征, 根据昆明区域数字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 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2000年姚安地震和2003年大姚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姚安地震序列和大姚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和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它们的地震矩M0均在1012~1014 N·m, 地震矩与震源半径之间呈线性关系。 应力降随震级变化不明显。 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拐角频率和地震矩的关系式, 利用此关系式可计算出给定地震矩的拐角频率估计值fa, 进而可分析实际计算的拐角频率与估计值之差(fc-fa)的时间变化曲线。 姚安地震序列和大姚地震序列实际计算的拐角频率与估计值之差(fc-fa)及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姚安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差值在4.3级和4.6级强余震前均有一个上升-下降过程, 反映余震区应力场有一个增高-下降过程; 大姚地震序列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差值在MS≥4.6强余震发生之前均会出现高值异常, 但在MS4.6~4.7地震之前出现的高值异常持续时间短, 在MS6.1地震前出现的高值异常持续较长。 文中结合两个地震的发震构造, 序列类型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Using the maximum amplitude ratios of vertical component of P and S waves recorded by a regional network, 921 focal mechanisms of Dayao earthquake doublet sequence a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ynthetic seismograms of a point source of dislocation in a plane layered medium.Among them,389 focal mechanisms are in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M6.2 earthquake occurred on 21 July,2003 and the other 532 focal mechanisms are in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M6.1 earthquake occurred on 16 October,2003 in Dayao,Yunnan.The ...  相似文献   

1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o-temporal seismicity evolution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mainly involve in the trend abnormal feature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western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adjacent area has been in the seismically active period since 2001, while the seismic activity shows the obvious quiescence of M≥?7.0, M≥?6.0 and M?≥5.0 earthquakes in Chinese mainland. A quiescence area with M?≥7.0 has been formed in the middle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since 1988,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just within this area. There are a background seismicity gap of M?≥5.0 earthquakes and a seismogenic gap of ML?≥4.0 earthquakes in the area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its vicinity prior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seismic activity obviously strengthened and a doughnut-shape pattern of M?≥4.6 earthquakes is formed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after the 2003 Dayao, Yunnan, earthquake. Sichuan and its vicinity in the middle of the doughnut-shape pattern show abnormal quiesc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eismicity of earthquake swarms is significant and shows heterogeneity i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cess. A swarm gap appears in the M4.6 seismically quiet area,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just on the margin of the gap. In addition, in the short term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quiescence of earthquake with ML≥?4.0 appears in Qinghai-Tibet block and a seismic belt of ML?≥3.0 earthquakes, with NW striking and oblique with Longmenshan fault zone, is formed.  相似文献   

14.
薛艳  姜祥华  刘桂萍 《地震》2020,40(2):1-17
华北地区历史强震活动频繁, 但自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至今6级以上地震平静近22年。 大家对该区域未来6级以上地震危险趋势非常关注, 且有不同观点。 本文分析了该区6级以上地震活跃—平静周期性, 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周期成分进行了定量计算; 对比研究了活跃期与平静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本文称其为过渡幕)地震活动特点及其持续时间; 从1999—2018年地震应变释放率与第Ⅲ、 第Ⅳ活跃期、 第3平静期和第Ⅳ活跃期内第3、 第4平静幕的对比、 平静幕持续时间的统计特征、 当前华北地区显著的5级地震平静以及该区6级和7级以上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活动状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支持当前华北地区进入平静期的依据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云南省大姚县7月21日6.2级地震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所收集的地震震害资料,阐述了小城镇和村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技术措施,最后对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和村镇建筑在抗御地震方面存在的紧迫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强震前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研究,发现若以特定地震带的时序数据为样本集,在强震前无标度区的跨度会相应地变长,反映出自组织程度的变化,以川滇地震带历史记录数据分析为例,若无标度区出现持续增长的征兆,则标志着地震活跃期的到来,同时可能伴有7级左右的地震,对于有的地震带关联维数出现变化不平缓的情况,也预示着地震活跃期的到来。但如果以地理区域划分如台湾省及全国的发震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则无此规律。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一个强震发生中期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甘肃礼县盐关井水位20多年来的异常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就18年来井水位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负异常与相距1000 km多的云南禄劝1985年6.1级地震和云南大姚2003年6.2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井很可能是滇北两个震区强震的“穴位”和灵敏点。  相似文献   

18.
Serial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have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ity in southwestern of China. The Ludian M_s 6.5 earthquake and the Jinggu M_s6.6 earthquake occurred in Yunnan province in 2014. There is a question of why the two events with almost the same level of magnitude caused differences in earthquake damage.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phenomen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motions and post-earthquake field investigation for the two events.Firstly,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residuals between the Ludian earthquake and the Jinggu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YW06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GMPE), and explain the unusual destructiveness of the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n we analyze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at selected typical station, based on the strong motion parameters: equivalent predominant frequency and Arias intensity. The result exhibit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hinese seismic intensity scale. This study would be helpful to gain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bility of ground motions for M_S6 class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to future earthquakes with similar focal mechanism and lo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7级地震活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时间非平稳性认识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活动状态划分为三类, 分别为少发时段(平静期)、 增多时段、 丛发时段(活跃期), 将这三类时段简称为: Ⅰ类时段、 Ⅱ类时段和Ⅲ类时段。 并利用显著性检验对相应划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中国大陆可能以Ⅱ类时段为其基本状态, Ⅲ类时段和Ⅰ类时段均是在Ⅱ类时段状态上的上下偏离; 中国大陆自1901年以来的前后50余年的强震活动基本状态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 今后一段时期内的7级以上强震活动可能仍将重复20世纪的活动规律; 1901年以来的百年资料显示, 每一个Ⅲ类时段前都存在一个Ⅱ类时段, 强震活动增强需要一个过程, 没有Ⅰ类时段直接进入Ⅲ类时段的先例;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的发生, 可能意味着中国大陆已进入Ⅱ类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