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能量密度高、具有极高资源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因而成为油气勘探界长期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ICGH-9(第九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会),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方法及其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海底地震仪(OBS)、地球物理测井、海洋电磁法、地质雷达以及室内声学研究在水合物相关的地质构造(麻坑、泥火山、底辟构造、气烟囱、大型海底滑坡及地质体)、地震识别和处理、地震属性分析与提取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及游离气饱和度计算、水合物模拟实验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目前在水合物地球物理勘探中具有勘探精度高、分辨率高等优势,海洋电磁技术因对烃类气体、薄层及薄互层识别困难而逐渐成为了辅助手段,建议在下一步勘探中:①在当前集中于近海底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海底表面、海水甚至海面都进行有效的系统性调查;②建立海洋地震勘探、可控源电磁法、地球物理测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值模拟、异常分析、成像技术等一体化系统;③结合地震、地质、岩性等资料对水合物生产动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带入储层岩性及地质结构特征参数、储层温压状态参数、水合物藏的储量等参数,结合岩石物理模型、地温梯度参数、水合物相平衡条件以及常规产气速率等,对不同开采方式或者多种方式联合使用情况下,模拟生产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物性影响、引起的环境效应以及最高产气量等多种响应.  相似文献   

2.
南中国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地区,钻井取芯表明此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以细颗粒状分布于水合物稳定带内.以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讨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关键技术,综合利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阻抗反演、属性聚类分析及神经网络方法等),以钻井结果为约束分析不同方法对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的适用性,确定利用属性聚类方法来获得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将钻井取芯结果与地质条件相结合,综合多方面地球物理信息,分析产生这一分布特征的地质原因,指出断层与裂缝是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水合物、游离气的分布模式及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动态演化研究(Ⅱ):海底滑坡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大陆边缘沉积物强度变弱的一个因子,从而能解释大陆边缘海底滑坡的一些观测现象。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使沉积物强度增加,而其分解则使沉积物强度变弱。虽然无法直接观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活动过程与相应的海底滑坡,大量的背景资料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崩解常常有助于触发海底沉积物块体的运动。此外,大型滑塌可以释放大量的固态天然气水合物,水合物在水柱中上浮。大块天然气水合物可以在分解前到达海洋的上部层,一些甲烷可以直接进入大气中。本文综述与天然气水合物体系演化有关的海底滑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探测高新技术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在资源环境、灾害方面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探测高新技术一蕴藏量估算技术、深水区高分辩率地震技术、井中地球物理技术、海洋电滋法探测技术,准确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与蕴藏量,对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产业的建立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资讯     
《地球》2017,(7)
<正>我国建成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体系6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开发"主题项目通过科学技术部组织的项目技术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与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形成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技术体系。项目突破形成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冷泉声学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受甲烷供给及埋藏的控制.根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甲烷的质量守恒,建立了海洋环境沉积物孔隙水溶解甲烷对流和扩散作用及微生物原位产甲烷作用供给甲烷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数值模型,对水合物脊ODP1247站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站位孔隙水溶解甲烷的对流和扩散作用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中最主要的甲烷供给方式,微生物原位生成甲烷供给的比例很小,并且在1.67 Ma以来天然气水合物藏受沉积速率变化而动态变化,但幅度不大,至今形成的水合物饱和度约0~3%,与钻探确定的饱和度接近.  相似文献   

7.
日本南海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介绍日本在其周围海域特别是南海海槽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首先介绍其研究简史,研究计划,研究队伍及早期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西南海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研究状况,然后,介绍了五年计划实施的东南海海槽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状况,最后指出,南海海槽的一些新资料深入的综合研究无疑会给世界水合物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研究是在岩石物性分析成果的指导下,用地震技术进行真假BSR的识别和含水合物沉积层物性预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物性分析理论模型由简单模型发展到最大程度模拟实际情况的复杂模型;地震勘探方法已由常规的单道、多道地震发展到多频地震、高分辨率二维、三维地震和海底多分量地震;地震资料处理由常规处理发展到突出BSR特征的“三高”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从利用速度、振幅结构研究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发展到AVO、多属性判别、多弹性参数和多物性参数反演识别天然气水合物、预测其物性参数.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加快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进度,提高了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南海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可能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水合物是当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南中国海是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改变了沉积地层的声学特征,这一性质使多道地震勘探成为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根据地震成像结果定性分析南海可能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初步确定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并指出地震成像关键技术。在无井条件下,构建虚拟井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定量的地层速度参数进一步证实这一可能性,最后将反演获得的速度场与ODP184 航次在此区域获得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此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及其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水合物因能源资源潜力、环境效应问题和对地质灾害影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科学研究热点.目前,探测天然气水合物最有效的当属地震勘探,但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只能探测水合物的底界、无法估算水合物浓度、BSR特征与水合物储层不一一对应等,而电磁方法则成为其有益的补充,可降低勘探成本和钻探风险.本文综述了海域与陆域冻土区电磁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的发展历程、电磁探测水合物的物性基础和电磁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在海域水合物电磁勘探方面,重点阐述了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法的原理、电磁法数值模拟、装备研发和应用研究的相关进展;在陆域水合物电磁勘探方面,论述了电磁法在探测冻土层、水合物成藏要素以及水合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电磁勘探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海底热流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用德国产的微型温度传感器和自行研制的重力取样器组装成海底热流探针,并用该设备在中国南海北部开展了海底热流测量,这是国内首次独立开展此项工作,也是我国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方法的新尝试.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以及与1985年中美合作获得的西沙海域地热流测量剖面数据对比,表明测量数据可靠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此项工作的成功,将有助于地热流测量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提高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海洋地质基础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到目前为止,已经探明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要远小于预测的水合物储量.这种现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我们对天然气水合物赋存规律认识不足,和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方法认识不足.本文根据作者多次参加水合物地球物理调查国际航次的认识及文献资料,综述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方面一些有效的地球物理技术方法,以利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工作以及勘探方法的创新.本文指出,地震勘探是目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地震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单道、多道地震方法、高分辨地震方法、深拖多道地震探测方法、海底地震仪方法、多道-多分量海底地震电缆方法、海底地震检波器方法等.此外,根据水合物发育区特有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和水体异常特征,根据水合物发育所需要的温度-压力场特征、电磁特征和含水合物地层的剪切模量特征发展的多波束方法、旁扫声纳方法、海底热流探测方法、海底电磁方法以及海底重力测量方法等都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有着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文博  邓明  谭捍东  金胜 《地震地质》2001,23(2):131-137
几年以前 ,我国尚未独立开展过海洋电磁探测 ,没有获取海洋岩石层电性资料的技术手段。然而 ,地下岩层的电性参数较之其他物性参数能更好地反映岩石的性质以及岩石所处的物理状态 ,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是把仪器布置在海底 ,采集海底大地电磁场数据 ,从而研究海底以下不同深度上介质导电性的分布规律 ,达到了解地下不同深度地质情况的目的。经过两年的努力 ,我们已基本实现了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测试我国自主设计与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仪器性能及其在水合物探测中的适用性,本文从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基本原理出发,首先根据试验海域水合物地质特征,建立简化地电模型开展理论研究,确定海洋可控源电磁试验的技术方案;利用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仪器,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开展探测试验,首次获得了我国深水海域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与反演,获得了试验剖面的海底电性结构模型,揭示了4号测点下方存在一个50m厚的高阻层,其电阻率为25Ωm、顶部埋深为181m,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提供了有价值的电性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仪器性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指标,这标志着我国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向实用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5.
Amplitude versus offset (AVO) analysis is a convent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ique in geophysical and lit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nshore and offshore exploration. Its use in marine gas hydrate research, however,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s. In this study, AVO analysis is applied to seismic profiles at drilling sites where hydrate samples have been recovered. The AVO responses of free gas,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 (BSRs), and gas hydrat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AVO attributes in relation to gas hydrates a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in intercept, gradient, fluid factor and Poisson’s ratio clearly reflect: (i) location of free gas and the BSR, and (ii) spatial relations between blank zone, BSR, gas hydrate, and free gas.  相似文献   

16.
地球物理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of geophysical response to gas hydrates contained in sediments, we studied the prediction of gas hydrates with seismic techniques, including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AVO, inverted velocity field construction for dipping formations, and pseudo-well constrained impedance inversion. We used an optimal integration of geophysical techniques results in a set of reliable and effective workflows to predict gas hydr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reflectivity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interval velocity, relative impedance, absolute impedance, and AVO intercept is a valid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s for identifying the BSR (Bottom Simulated Reflector) from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gas hydrates. Integration of seismic sections, relative and absolute impedance sections, and interval velocity sections can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gas hydrates determin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energy half attenuation time, interval velocity, AVO intercept, AVO product, and AVO fluid factor accurately locates the escaped gas beneath the BSR. With these 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successfully predict the gas hydrates in the Dongsha Sea area.  相似文献   

17.
W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CSEM)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for prospecting marine gas hydrates. Based on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 (ODP) Leg 164 log data, we have established several 1-D resistivity models which have different gas hydrate concentrations. Meanwhile, we analyzed th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of marine gas hydrat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based on these models. We also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al field magnitude or phase and parameters such as receiver-transmitter distance and frequency. Our numerical modeling results provide us with a quantitative reference for exploration and resource evaluation of marine gas hydrates.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球物理导航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在水下航行器应用研发中的重要价值,总结了地球物理导航的理论方法,指出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发展方向,阐明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与惯导系统的组合是实现实时、连续、精确、安全隐蔽、完全自主水下导航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