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路径导引是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传统Turn-by-Turn的方式能够给予人们在陌生环境下的导引信息,但不符合人们的对于熟悉环境下的认知和日常沟通习惯。基于地标的描述方式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尤其对熟悉周边环境的本地人而言(如出租车司机)。通过按照地标的显著度进行分层,建立多粒度的路径导引描述信息,符合人们由概略到详细的空间认知规律,能有效提高人们寻路反馈、处理和知识共享的能力。以面向导航为目的,针对不同尺度的地标认知空间完成了多粒度的地标形式化建模,设计了更为符合人们认知习惯的、多粒度的路径导引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2.
路径导引是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传统依次转弯的方式能够提供陌生环境下的导引信息,但不符合人们的对于熟悉环境下的认知和日常沟通习惯。通过按照地标的显著度进行分层,建立多粒度的路径导引描述信息,则更符合由概略到详细的空间认知规律。本文提出基于分层地标的多粒度路径导引描述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导航地标显著度构建多层加权Voronoi图,结合路径计算结果生成多粒度的路径导引描述信息。设计试验表明基于分层地标的多粒度路径导引描述与行走试验及本地人(出租车司机)行进体验抽样问答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电子地图显示范围以及人眼视觉分辨能力的限制,该文提出了符合视觉认知规律的自适应多级岛屿群空间模式,基于动态邻近图、最小生成树、最小面积外接矩形等概念设计了岛屿群多级空间模式提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顾及了岛屿群显示的空间尺度,能够自适应地生成符合显示尺度要求的岛屿群多级空间模式,提高了空间模式识别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位置服务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的重要领域,GIS提供关于空间位置的坐标描述,但这不符合人们的认知和日常习惯。地理空间中人们日常的交流通常使用方位描述。基于自然语言的空间方位的描述对移动目标(如驾驶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规范的地点描述语言进行快速的地理定位,可提高人的空间反应和处理能力。本文依据人的多尺度空间认知,分析空间参考和定位习惯,结合自然语言描述知识,利用GIS分析功能,给出多尺度环境下空间方位的自然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城市POI数据提取分层地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获取能够用于智能化路径引导的层次性空间知识,提出了一种依据显著度的差异从城市POI数据中提取出分层地标的方法。首先,通过从公众认知、空间分布和个体特征3个方面分析影响POI显著性的因素,构造了包括公众认知度、城市中心度和特征属性值3个指标向量的POI显著性度量模型;然后,分别讨论了利用问卷调查、多密度空间聚类和数据规格化的方法计算POI对象的各项显著性指标值的过程;最后,选择武汉市武昌地区的POI数据进行显著度计算,从中提取显著度较高的对象构成若干层地标,并以各层地标为种子生成加权的Voronoi图,用来反映各地标的空间影响范围并建立了同层和上下层地标之间蕴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理特征的地理空间建模方式是为了解决传统分层模式存在一系列不足而提出的。本文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发展了基于地理特征语义单元的地理空间建模方式,它是完全建立在地理空间认知之上的,能够实现地理空间认知与表达的一致性,能够比较完备地保持地理空间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可认知性;并提出了3种特征语义对象用于承载特征语义单元在信息世界中的映射,通过实践证明:这3种特征语义对象能够实现任何复杂地理实体的对象化表达。  相似文献   

7.
多粒度的GIS数据不确定性粗集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邓敏  李志林  程涛 《测绘学报》2006,35(1):64-70
粗集是一种处理地理信息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的新型数学工具,在揭示和表达多层次(或粒度)的空间知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为此,从空间信息观测或表达的粒度角度来探讨空间数据所蕴含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粗集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来系统地描述和表达空间目标位置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空间关系数据的不确定性,旨在建立一种多粒度的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8.
空间认知是地理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人们知识表达和推理的特点。借助Protégé工具文章介绍了认知科学被引入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并以首都师范大学校园为研究范围,在空间认知试验基础上,以本体理论作为依据,选择OWL作为建模语言,借助Protégé工具,探讨了知识库的建立方式、地理语义的表达、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对知识的形式化表达进行了简单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定向运动地图,作为定向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用图者进行空间认知的手段。本文以空间认知理论为指导,从地图符号、表达内容和使用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定向地图的内容设计与表达特性。定向运动中的识图用图是一种亲历与阅读相结合的过程,用图者使用定向地图是一种基于最佳路径选择的空间认知方式,本文分析了运动状态下用户使用定向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最后给出了定向地图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图的扩展和延伸,为人们进行空间认知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文章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方式,分析了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认知过程,得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认知的一般规律。为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信息表达和认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空间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的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提出了空间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的理论技术框架,包括空间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的定义与描述、理论框架、从空间数据库中可发现的知识类型及其应用、数据发掘与知识发现方法、空间知识发现系统的结构及开发方法等,最后探讨了空间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One goal of cartographic research is to improve the usefulness of maps. To do so, we must consider the process of spati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e role of maps in that process, and the content of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derived. Research from psychology, geography, and other disciplines related to these issues is reviewed. This review is used to suggest potential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spatial problem solving and geographic instruction. A classroom experiment related to these issues is then described. The experiment highlights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that a concern for the process of spati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will have on questions and methods of cartographic research as well as on the use of maps in geographic instruction. It also provides evidence of independent but interrelated verbal and spatial components of regional images that can be altered by directed map work.  相似文献   

13.
以开放性问题的方式调查大学新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通过让被试者绘制其从家乡入学的路线,并在经过简短的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理解后再进行同一问题的路线描述,试图发掘基础地理知识对路线理解的前后变化、揭示空间认知能力如何体现在绘制路线上。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会选择文字、示意简图、方位图方式绘制心像地图,具有较强的空间记忆能力;经过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介绍后,被试者的描述方式发生改变,增强了空间感知能力和知识叠加能力;选择交通方式的不同对路线描述、途经要素的选择及途经地点数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的介绍对途经地点的数量和行政等级几乎没有影响;山川河流及知名建筑等地理要素对人认知记忆产生重要影响,是路线描绘过程中的重要标志;远距离路线描绘会出现等级空间思维而“详-略”结合的地图刻画。实验揭示了路线描述的个体差异和上述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面向对象知识表达的空间推理决策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宗尧  边馥苓 《遥感学报》2004,8(2):165-171
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知识表达的空间推理决策方法 ,该方法扩展了常规的GIS空间分析功能 ,使其建立在GIS空间分析与领域知识基础上。认为GIS空间分析与领域知识利用的结合需要建立统一的知识表达概念模型 ,通过将常规决策知识设计为决策知识类 ,将决策事实作为事实知识类处理 ,并由知识类的消息机制进行内部通讯 ,实现空间推理决策的智能化。在进行领域知识分析与知识分类的基础上 ,给出了领域知识类的层次结构组织图和知识类定义以及决策知识及事实知识的面向对象表达 ,最后给出了空间知识类的形成及空间推理决策过程。方法的实用性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空间知识网格体系架构及其实现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丽  王平  刘湘南 《测绘科学》2007,32(1):43-46
空间知识网格是以网格GIS的基础设施、空间数据网格、空间信息网格(狭义)为基础,运用基本的网格服务建立的智能、高效、协作的决策支持平台。空间知识网格具有以服务为核心、基于开放的技术标准和协议、智能化的知识挖掘过程和完整的结构体系等特点,主要完成空间知识的管理与分析应用,如空间数据管理与操作、空间分析与计算、地图编制和遥感图像处理等。本文系统论述了空间知识网格的体系结构,并以实例阐述了空间知识网格的实现流程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室内地标在室内位置信息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室外地标提取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更为复杂的室内环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显著度定量评价模型用于在室内环境中提取地标。以大型商场的室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视觉、认知、空间3个方面分析影响室内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显著性的主要因素,并用这些因素构建了室内POI整体显著度评价模型。选择武汉市群光购物中心室内的POI数据进行显著度计算,依据显著度的差异性提取了多层地标,反映不同粒度的室内区域空间知识。提取的多层地标可以作为室内智能导航系统中的重要标识,为在复杂的大型商场内实现快速寻路、多粒度路径导引提供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模糊推理的空间聚类方法,给出了其实现步骤,并以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地图综合中目标空间关系维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吴静  程朋根  毛建华  陈斐 《测绘科学》2006,31(1):106-108
在地图综合的过程中,比例尺的变化以及各种综合算子都可能导致目标产生空间关系冲突。以往在对空间关系进行维护时,通常只是对拓扑关系变化进行探测与控制。由于方向关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途最为广泛的空间关系,研究在地图综合中如何有效维护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定性空间推理的方法,建立考虑目标方向关系的移位安全区,从而可以综合检测与控制拓扑关系与方向关系的冲突及其传播,并就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般空间推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空间推理扩展 ,即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该方法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继承并发展了空间推理的方法学 ,其推理过程建立在空间知识与模型集成的基础上 ,以规则知识为推理控制 ,因而更符合实际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