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根据IPCC的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世界各地极端、恶劣气候事件频发、程度趋重,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51年宁强县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宁强县1957--2007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雾日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近51a来宁强县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宁强县年平均气温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2。C/10a,其变化具有波动性;年降水量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60.92mm/10a,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且年内降水量分配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和夏季,降水量主要分布在800~1500mm之间,降水量高于601mm的保证率达到10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89.0h;年雾日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9.92d/10a,从1980年开始年雾日数急剧增加.雾日数的增加对农业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图里河测站1961-2006年的气温、降水量、大风日数、无霜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图里河近46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显示:46年来,图里河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0.39%/10a,且上升幅度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80年代最多,2001--2006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相对湿度和大风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无霜期日数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升降趋势;年蒸发量总的趋势是微量上升,尤其是1990年以后。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雪山地区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的感知认识。结果表明:居民对玉龙雪山地区气候变化的感知强度与科学研究结果总体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居民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影响的感知不很强烈,认为气候变化并未影响到农作物长势和产量,但对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略有增加和作物生长期延长的感知却持较高赞同度。居民对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的感知强度总体上与海拔高度相关显著,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则与年龄显著相关。气候变化已促使山区居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农业经济,并积极参与山区旅游、外出打工,以弥补微薄的农业收入。同时,居民也期望政府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干旱和倒春寒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纬度地区的城市电力消费对气候变化有较为敏感的响应。该文引入了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和能源影响的研究方法, 分别建立了气候变化对电力消费影响强度的动态评估模型和降温度日模型, 对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量主要受到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其中气温为关键性因子; 综合考虑各气候因子和气候变化的稳定性, 1956—2005年的近50年, 广州市气候变化对城市电力消费影响强度是持续稳定增加的, 正强度出现的概率呈现出增大趋势, 以10%/10a的速度增长; 通过对广州市降温度日的分析可知, 5—10月为主要的降温时期, 其气温的升高对降温度日强度变化影响很大, 达到46.6%/ ℃, 同时, 广州市的降温期长度变率也呈递增趋势, 因此, 气温的升高引发的降温度日的增加对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有深刻影响; 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 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 ℃, 广州市全年单位工业产值耗电将增加2.02%, 5—10月的平均气温每升高1 ℃, 居民生活用电量的百分比将增加1.25%。在未来, 气候变暖将使城市用电压力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提供的13个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情景下(高排放SRESA2、中等排放SRESA1B和低排放SRESB1)重庆地区21世纪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重庆气候总体有显著变暖、变湿趋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为每100年2.3~4.2℃,年降水增加趋势为每100年5.9%~8.8%。冬季变暖最明显,春季降水增加较显著、秋季减少较明显。在A2、A1B和B1情景下,21世纪后期气温分别比常年偏高3.68、3.28、2.26℃,年降水分别比常年偏多5.24%、5.77%和3.43%。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黄河上游水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采取假定的气候方案,分析了黄河上游水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对上游水文影响较在,气温影响相对较小,在气温不变、降不减少10%的情况下,年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减少12%和6.9%,若降水不变、气温升高1℃时,则二者将分别减少4.3%和5.1%左右;汛期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非汛期强烈。  相似文献   

8.
应用碳足迹方法和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开展石家庄市城区1500户家庭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居民在各收入水平状况下的生活和出行碳足迹以及评价碳足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碳足迹增加的过程,技术进步对降低居民生活碳足迹有积极作用。研究建议:通过推广节能型建筑和集中供热等措施,降低城镇居民的生活碳足迹;通过建立方便、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降低城镇居民的交通出行碳足迹。  相似文献   

9.
1印度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1)人口庞大,贫困人口多,发展任务繁重。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七十七国集团”的主要成员国。印度独立以来,人口急剧增加,成为严重影响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1947年,印度人口3.34亿,2000年突破10亿,年增长高达1.4%。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0年江西省26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气候变化事实;基于“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3.0)2014--2100年数据,预估未来不同RCP情景下区域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升温趋势高于江西全省;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未来气温依然呈现为上升趋势,如果从现在开始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气温的上升趋势将在2040年后得到缓解。如果长时间存在高能源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则未来降水年际变化更大,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将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11.
据2007年2月2日日本气象厅网报道,2007年日本气象厅预算为686.94亿日元,比2006年的预算增加了1%。预算重点资助项目是台风、暴雨、地震、海啸预报、警报的研究与业务工作,以及气候变化、地球环境问题对策研究工作。用于气象方面的投入资金明显增加,资助的主要项目是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的研究与预报,预算为13.62亿日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了143%;气候变化、地球环境问题对策研究预算为1.37亿日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了118%。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建立长期有效的气候变化科技业务支撑系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科研与业务工作的需求。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检测、影响评估与对策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建设紧密围绕科技发展需求,以业务服务产品为中心.发布权威性的气候变化业务服务产品.减少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短期气候预测的多时间序列相空间相似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对气候系统进行定时观测而积累的关于它过去和现在情况的大量数据,本文提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一种多时间序列相空间相似模型,并从与云南气候变化有某种物理关系的20多个时间序列出发,建立了一个云南短期气候变化的年度预测模型。模型对云南80个气象观测站点1991~1998年的5月雨量距平和5月气温距平预测检验的距平同号率分别达到424/640= 66.3% 和426/640= 66.6% ;对云南1990~1997年的6~8月雨量距平、6~8月气温距平、年雨量距平和年气温距平预测检验的距平同号率则可分别达到404/640= 63.1% 、463/640= 72.3% 、456/640= 71.3% 和455/640= 71.1% 。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近40年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买苗  曾燕  邱新法  高苹  王萧宇 《气象》2006,32(5):62-66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46个气象站1960--2000年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日照百分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20世纪90年代较60年代下降了2.49%;日照百分率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春季和秋季下降不明显。对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除极少数台站的日照百分率呈略有上升趋势外(主要出现在流域上游),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下降表现得非常明显,遍布整个流域的中、下游。  相似文献   

15.
陕南2002-06-08暴雨洪水灾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太原市1961年至200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以1971年至2000年各要素的平均值作为基本气候态,统计分析近40a来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0a来太原市气温呈非连续的增温趋势,平川上升率为0.273℃/10a,山区上升率为0.266℃/10a;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平川减少率为38.07mm/10a,山区减少率为20.75mm/10a。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突变性和时空不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兰江流域近43年气候变化及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丽莉  顾骏强  樊高峰 《气象》2007,33(2):70-75
利用累积距平法对兰江流域近43年(1961-2003年)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兰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兰江流域近43年来气温、降水量总的趋势是上升的;1990年代是兰江流域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最显著的时段,主要表现在冬春气温明显上升,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加:兰江流域年径流深与年降水量基本保持同步变化。兰江流域过去43年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水资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由于兰江流域内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致使流域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的金华地区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出现供水紧张。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光温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光温条件的影响王贵生,苗峻峰(天津市气象局)引言当代气候变化已引起各方面的密切关注。从上世纪末以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确实出现了上升趋势。近百年来全球平均的实测增温约0.6℃。80年代是本世纪全球气温变暖最显著的10年...  相似文献   

18.
用2004-2005年6-9月日平均用电负荷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气象条件与用电负荷的关系,分月建立了气象负荷的预报方程。对解决趋势负荷难以确定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通过计算气象负荷变量和用电负荷变量来预报用电负荷的解决方法。经2006年试用,预报效果稳定,平均相对误差为1.9%,而且对用电负荷起伏较大的变化过程亦能做出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组建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几百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中全球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的,全球地面气温上升了0.3℃到0.6℃,如果人类不有效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将持续变暖,在未来40年至50年内全球平均温度如每10年上升0.2℃,[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梳理日本适应气候变化法律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日本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框架机制,结合其目前具体的适应实践进展,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启示。研究发现,日本适应气候变化法律政策的发展经历了由重减缓、轻适应,到上升至国家战略,再到立法这3个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国立环境研究所、地方公共团体、地区气候变化适应中心、企业和居民为主体的多主体适应框架,从科研成果与决策应用转化、适应信息“共享—反馈—更新”有效循环、建立跨地区合作平台、适应资金支持、实施进度监测管理等5个方面构建了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机制。目前日本各适应主体逐步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实践,但适应工作仍处于初期阶段,适应信息共享体系、跨地区合作细则以及适应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日本的法律政策经验和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中国应科学定位适应气候变化法律地位、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监测评估—信息共享—适应行动—效果评价”多主体适应框架的机制体制,引导企业采取气候风险管理和适应性商业活动,提高居民的适应认知和适应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