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2010上海网络世博会为例,采用SPSS18.0和AMOS17.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对网络浏览者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建立重大事件网络虚拟旅游消费者感知态度的测量模型,并进行测度研究,通过建构SEM模型探索网络虚拟游客消费感知态度及评价对行为意图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网络世博会虚拟旅游消费感知态度包括实用维度和享乐维度2个测量维度。②上海网络世博会游客旅游消费感知态度总体均值较高,10个测量指标均值均达到满意水平,网络游客对于实用维度的感知均值高于享乐维度;女性群体感知态度的均值在两个维度上均高于男性;未婚群体在实用维度上感知均值高于已婚群体;参观过世博会的旅游者的享乐维度感知均值高于未参观过世博会的群体。③感知评价满意度是网络游客感知态度影响行为意图的中介变量,网络游客感知态度通过对感知满意评价的显著影响而影响网络虚拟旅游者的网络行为和其世博旅游行为意图。④网络游客消费感知态度中的享乐维度对网络游客世博游览行为意向产生直接而显著影响,而实用维度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有益拓展了游客消费行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领域与实证应用,对世博会等类同国际性重大事件的营销推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旅游节庆品牌认知是衡量游客认识和理解节庆品牌内涵及价值的标准,城市旅游节庆的主题也体现了城市意象的相关元素。在分析台北市地理区位、社会文化和城市功能等属性后,明确了台北具有"生态、创意、旅游"三大城市意象。以台北101跨年晚会为例,研究旅游节庆品牌认知对游客支持意愿的影响,分析旅游节庆对推广城市意象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度是影响游客支持意愿的六大驱动因素;节庆品牌认知对支持意愿的影响存在年龄、学历和居住地三方面的群体差异性;基于城市意象特征塑造旅游节庆品牌有利于推广城市意象,并延长节庆品牌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3.
随着遗产旅游的迅速发展,游客的体验及其影响已不容忽视。但目前的研究多忽略了遗产旅游地的特殊性即遗产价值,也较少关注到旅游中“认知”的作用。因此本文在传统“ACSI”模型基础上引入“认知”变量,以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杭州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对游客认知进行测度并构建“认知-感知-忠诚度”模型,探讨“认知”对“满意度”“忠诚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游客对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认知不足(;2)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对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对遗产旅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直接产生正向影响。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活动兼具“休闲”与“求知”的二元属性,因此不能忽略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需关注到其本身的价值和游客的求知动机。本研究的发现可为遗产旅游地管理者和旅游企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从文化景观感知角度出发构建都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者文化景观感知指标体系,探讨其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游客文化景观感知分为四个维度:“曲艺表演和手工艺品文化景观感知”、“儒学建筑和名人故居文化景观感知”、“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感知”、“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感知”。(2)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对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四个维度的认同度均和游客的重游意愿之间都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3)旅游者对夫子庙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以及夫子庙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的感知到的认同度越高,则其重游的意愿也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5.
魏遐  潘益听 《地理研究》2012,31(6):1121-1131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兴起,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提高游客体验价值成为增强湿地公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尽管有不少学者对游客体验价值的结构维度进行探讨,但对游客体验价值的概念没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游客体验价值的定量研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因此,本研究提出量表开发的五个步骤,选取西溪湿地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项目个项—总体相关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等方法,开发出由服务、特色、教育、成本、生态、信任、关怀7个体验因子、26个项目构成的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量表,为游客体验价值的测量提供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6.
开展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乡村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皖南地区典型的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从游客体验视角,构建了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因素恒等性检验。结果表明:影响西递、宏村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的旅游体验因素有文化认知、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学习认知4种类型;从路径系数来看,案例地研学旅行者的文化认知(0.510)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情感体验(0.340)和审美体验(0.224)次之,学习认知(0.212)位居最后;论文构建的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跨样本稳定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西递、宏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和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旅游城市游客公共交通感知、满意度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兆峰 《地理研究》2014,33(5):978-987
良好的旅游公共交通是游客在目的地区域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基础,而游客对公共交通的感知会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和行为意图构成影响。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案例区,利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张家界游客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及其表现,以及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对游客目的地整体满意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发现,张家界游客旅游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共有“便捷性”、“费用和安全性”和“美观和科学性”三个维度,这些维度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和行为意图只产生较弱影响。其中,“便捷性”对整体公共交通满意度和重游意愿的影响较强,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的影响较弱;“美观和科学性”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不产生显著影响;“费用和安全性”也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自驾游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自驾游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自驾游已成为中国城镇居民节假日出游的主要方式,应当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而在游客满意度热点研究中,对自驾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的研究尚不多见。在中国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背景下,以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与建模分析,构建自驾游客感知维度及其对总体满意度影响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的自驾游客感知维度,构建四个外生结构变量,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来检验其对自驾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游客旅行需求、自驾旅行优势对自驾游客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其次是目的地的设施与管理,而高速公路对自驾游客总体满意度影响路径的研究假设没有得到支持。对分样本进行的因素恒等性检验揭示,自驾游客感知-满意度模型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揭示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主要缘于自身需要,追求个体出行的自由和舒适成为自驾游客的主要目标,游客感知与体验应是自驾车旅游系统中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程绍文  李艳  张晓梅  李照红 《地理科学》2017,37(10):1569-1576
以武当山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游客问卷与访谈调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定量分析武当山旅游体验对游客认知、思想、行为意愿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 武当山游客的旅游动机有宗教朝圣、文化体验、娱乐放松及感情交流4类;② 宗教文化旅游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及对道教文化的认知、态度及践行意愿;宗教文化旅游对游客的影响强弱因动机而不同,自强至弱依次为宗教朝圣、文化体验、感情交流及娱乐放松。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中国主题公园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产品创新能力和游客体验水平提升成为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的关键。以芜湖市方特梦幻王国新推出的夜场产品为研究案例,在大量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主题公园夜场旅游产品的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1)该主题公园夜场旅游产品游客表现出年龄轻、学历高,学生多、收入水平不高等特征,多以本省为主、散客自助游为主。(2)游客满意度感知可分为4个维度,即整体体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设施满意度、项目满意度,每个维度均处于较好的满意水平,其中以设施满意度为最高。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具有很高的重游意愿。(3)重要性-绩效性分析表明,游客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其感知重要性,服务构成了供给方的短板;不同群体游客对夜场满意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体特征上。本研究对中国其他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城市夜间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游客满意度是旅游管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因而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基于国内游客满意度研究在模型构建、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采用文献分析的基本方法,重点从游客满意度内涵、形成机理、测评3个方面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研究发现:基于期望视角的内涵构建是游客满意度内涵研究的主要方面;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要素包括期望、感知价值、情感、感知质量、旅游地形象等多个方面,其单一或综合的作用形成游客满意度的复杂机理;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方法及指标的选择受研究需求的影响和制约,形成多样化的评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的测评方法及结果的比较分析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刘昌雪  汪德根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369-1376
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为例, 在国际主流CSI 模型基础上, 构建测评旅游者对昆曲满意度的CSI 模型, 并基于SEM分析方法, 得出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外在观赏性”, 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些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和外在观赏性对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有着显著的影响, 并通过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 旅游者的满意度继而会影响忠诚度。由此, 应深度提炼挖掘昆曲的内在价值, 重视对昆曲及其附属产品的外在包装, 提高旅游者欣赏昆曲时的感知质量, 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3.
陈钢华  张艳  胡宪洋 《地理研究》2023,42(2):371-388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推动了国内冰雪旅游产业和研究的快速发展。作为冰雪旅游产业核心地域载体的滑雪度假区亦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识别及其影响评估成为冰雪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本文遵循情感地理学关注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研究传统,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和吉林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样本采集地,借由量表开发与验证流程,从度假游客感知视角识别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并检验它们对滑雪度假游客体验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识别了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15个),并开发、验证了滑雪度假区属性量表(59个测项);(2)滑雪度假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雪道、娱乐、工作人员和人文环境对度假游客体验有显著影响;(3)积极情绪、沉浸体验、难忘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在滑雪度假区属性与游客重游意向、口碑推荐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为与滑雪度假区属性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并深化了对滑雪度假情境下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文化变迁遵从资本逻辑,节庆的重构受到经济导向的影响。论文以云南省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的“山康茶祖节”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6年4月、2017年4月、2018年1月进行了4次田野调查,采用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与当地居民、政府工作人员、外地游客共计38人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了节庆重构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山康茶祖节重构了布朗族2大文化体系,即茶祖文化和茶魂文化。节庆蕴含的文化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文化符号,产生了经济价值,经济成为地方文化形成的外部驱动力,“在地者”民族文化认同成为地方文化形成的深层内部驱动力。节庆表征了当地民族文化,促进了茶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在地者”的生活,山康茶祖节成功地将文化与经济融合起来,丰富了节庆的内涵。研究探讨了传统节庆在经济导向下的文化重构,深入揭示了节庆的内涵演变,有助于扩展传统节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民俗节庆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为认识居民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内关于地方依恋的探讨尚处于萌芽阶段,应用研究主要以旅游地和旅游者为对象。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沉寂淡化半个世纪之后又重新兴起,节日的内容形式功能已被重构。本文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珠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并结合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探究民俗节庆的重构与居民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乞巧节对珠村世居居民、新移居居民、租房于珠村的居民这三种不同身份居民心理形成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意向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乞巧节使居民们更好地融合到了珠村社区。② 重构后的乞巧节在改善原住居民精神生活、优化珠村村落风貌、提升珠村族群的凝聚力、增强文化自豪感、保护乞巧文化及推动珠村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③ 重构后的传统民俗节庆生产了新的文化记忆,其如何被居民内化吸收、如何被整合进原生态的乞巧文化中,都有待探索。本研究对丰富地方依恋在微观空间层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声景学及其在旅游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音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活动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强化旅游者对旅游地地方感知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旅游者完整深刻的旅游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从旅游地理研究的现状来看,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旅游设施空间配置、旅游形象塑造构建、目的地营销拓展等方面,研究者普遍关注了旅游系统中的视觉要素,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他要素却关注得较少。基于此,在对旅游系统中声音要素进行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声景学及其相关理念引入旅游研究的范畴,为研究旅游系统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和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指出了拓展现有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声景学的引入,对完善和深化旅游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国军  李凌  刘博  陆汝瑞 《地理学报》2014,69(12):1871-1886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基于服务质量、食物质量、环境、原真性食物、原真性环境、原真性服务、感知价值、满意度、行为意向等9 个概念的理论模型,讨论广州西贝西北菜餐厅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顾客行为意向。研究发现:① 跨地方文化生产餐厅的原真性可从原真性食物、原真性环境、原真性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原真性饮食文化生产凸显了地方性,但被消费者认知的原真性,是一种被凸显的、符号化的、重塑的原真性,是对学术界争论的几种原真性的杂糅和融合。② 在跨地方文化生产中,原真性环境和服务比原真性食物更重要,尤其是在定位高档的跨地方饮食文化消费情境中,原真性服务对顾客满意感有显著影响,充分证明原真性服务是跨地方文化生产餐厅原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顾客的原真性体验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地方性饮食在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中的原真性重塑及融合的结果。③ 原真性服务对跨地方饮食文化的原真性重塑具有关键作用,消费者对跨地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体验,取决于远离饮食文化源地的经营地的地方性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张宏梅  陆林 《地理研究》2010,29(6):1129-1140
旅游者和东道主之间交往的性质等因素决定了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交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术界对主客交往效应的经验研究也没能得到统一的结论。本研究根据目的地国内旅游主客交往效应研究的不足,以阳朔国内旅游者为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主客交往偏好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主客交往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形象显著影响满意度,但主客交往对满意度无直接影响,主要通过目的地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地说,主客交往偏好包括密切交往和适度交往两个维度,密切交往对认知形象有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密切交往通过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显著正向直接影响满意度;认知形象通过情感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文章最后还分析了研究的理论和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Homestay tourism has begun to flourish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ecoming a model of tourism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ttracting increasing amounts of capital.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ourist questionnaire data for key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ourists' perceived value,18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erception of homestay tourism are examined. Through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hree main factors of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perception, cultural experience perception and service value perception are extracte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ach of these perceptions,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degree of support for homesta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btains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tourism, and construct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tourist perception and the degree of homestay tourism support. By calculating the regression path of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the standardized path coefficients of the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perception, cultural experience perception and service value perception are found to be 0.724, 0.813 and 0.692, respectively. These three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tourism agglomeration. Positive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tourism, while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perception provides its basic condition, and the service value percep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homestay tourism development. To better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tourism,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developing the tourism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to cultivating tourism cultural experiences, and to improving of tourism service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