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宇彬 《地质科学》1959,2(2):48-50
广西中部極广泛地分布着中、上石炭紀黄龙灰岩和馬平灰岩以及下二迭紀的栖霞灰岩和茅口灰岩。它們在構造上多形成寬闊平緩的“箱狀”及“槽狀”短軸向斜盆地,盆地內也有上二迭紀及三迭紀地层出露,構造体系完整,有时为逆掩断层带所割切。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 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山西式”铁矿几乎分布于整个华北地区,其成因曾是一个古老的地质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并结合镜下鉴定与能谱分析对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本溪组铁质层中铁质鲕粒结构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大部分铁质鲕粒具有放射结构,并能隐约看到同心圈层,同时,在鲕粒内部及其周围发现了大量的似蓝细菌丝状体,以及铁质凝块和球粒,具有明显的微生物成因特征。因此,认为铁质鲕粒的形成与微生物密切相关,微生物参与了铁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贵州沫阳剖面二叠纪末浅水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吴夏 《沉积学报》2012,30(4):679-688
处于大贵州滩南缘的罗甸沫阳剖面在晚二叠世时发育典型的浅水相沉积组构,包括长兴期生物礁、生物灭绝事件界面附近的不连续面以及可能的古岩溶堆积物。其中长兴组为典型的钙质海绵礁,造礁生物主要包括古石孔藻、Tubiphytes和纤维海绵,同时大量的栉壳状胶结物填充礁体孔隙并具有世代性。在沫阳剖面的不连续面,可识别标志包括缝合线和侵蚀面两种,分布于上二叠统顶部泥粒岩-颗粒岩(〖XCTT.TIF〗类、海绵、钙藻以及Tubiphytes为主)与鲕粒灰岩之间。在部分露头上还可见一类特殊的角砾岩:角砾类型既包括生屑团块和泥晶团块,还包括硅质岩碎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且磨圆很差。大量含巨鲕的鲕粒灰岩直接上覆于角砾岩,以及角砾岩顶部的裂隙之中。除此之外,包括垮塌角砾岩和洞穴堆积物等特征的发现,都指示了沫阳剖面在当时岩溶发育。这类沉积物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晚二叠世时,沫阳地区持续发育的生物礁形成了突出的古地貌单元,随着相对海平面的下降晚二叠世沉积物发生暴露。在大气淡水-渗流成岩作用影响下,暴露地表的突出地形上岩溶作用发育;非突出地形受风化剥蚀及随后海侵过程的双重影响,与上覆地层之间显示侵蚀面或缝合线接触的特征。从野外露头情况来看,沫阳剖面并没有像其他浅水台地一样在生物灭绝事件之后发育微生物岩,而是直接出露一套含核形石和巨鲕的鲕粒灰岩。以鲕粒灰岩为主的“灾难沉积物”紧邻长兴组生物碎屑灰岩的情况在华南比较少见,这对于进一步了解生物灭绝事件起因以及当时特殊的海洋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璞 《地质科学》1959,2(3):71-72
根据已知資料,超基性岩和基性岩在我國的出现有以下三种情況:第一种情況是成帶狀出现在地槽之中、地槽边緣、地槽中的背斜帶及地槽中次一級降起的兩侧或其中;第二种情況是呈分散狀态出現于地台区的古老地块(隆起区)之中;第三種情況是成帶状出现在兩种不同大地構造單位的鄰接帶。而超基性和基性岩体分布的位置常常更接近凹陷区(或过渡帶),特別是古老地块与鄰近的凹陷帶(或过渡带)。  相似文献   

6.
朱海之 《地质科学》1963,4(2):88-100
黄土属于粉砂岩类。粉砂岩占沉积岩的很大一部分。就以黄土和黄土状沉积为例,它分布的面积约占整个大陆10%。目前对粉砂岩的研究还远不如对砂岩、粘土岩、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岩等做得详细,所以也影响了对黄土的研究。我国黄河中游地区黄土的发育最为典型,其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沉积的地质时期也延续较长。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对黄土进行岩石学研究。通过岩石学研究,不仅能对我国黄土的特征有所了解,有助于工程建设,并且还可以对现在还进行得较少的粉砂岩类的研究提供许多有意义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60,3(4):192-192
1955年11月地貭調查所放射能探查車在鳥取、岡山县境的人形山卡附近发現沉积型鈾矿,現称为人形山卡矿山。在人形山卡西南隅的东到东北方,有准平原化的花崗岩基露出,其上盖复有新第三紀的砾岩、砂岩、泥岩及砂岩、泥岩互层,再上有安山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类分布。此第三系最厚可达数百米。鈾矿主要产子第三系基底部砾岩、长石砂岩或凝灰貭砂岩中,形成略呈水平的层状矿体。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內外普遍采用的砂岩分类乃是按物貭成分的分类。这些分类由于主要只考虑了砂岩的碎屑矿物成分,因而对其成因条件的反映有一定局限性。此种缺点在研究陆相沉积和构造活动較剧烈地区的沉积时表現得尤其突出。近年来,国外的一些学者已认識到这种缺点,开始探討更为合理的砂岩成因分类,但因所提方案存在有缺点,仍未受到人們的重視。作者在工作中深感已有分类的上述缺点,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材料并参考已有分类的优点,試提了一个砂岩分类草案。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砂岩成岩作用与致密储层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主力气层储层岩性致密,成为制约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为了查明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手段,深入研究了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主力气层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发现,储层砂体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成熟度较低;研究区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结论认为:成岩作用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早成岩的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成岩期A期在酸性介质条件下由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中成岩B期的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地台北緣已发現的磷矿主要为下寒武紀的层狀与結核狀磷块岩,其次有志留、泥盆紀含介壳磷酸鹽化砂岩。目前看來后者价值不大,前者却可成为新疆所需磷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傅家谟 《地质科学》1959,2(4):119-120
鈾矿虽然已在許多不同地質环境中找到,但目前只有兩种类型已經証明具有工業价值。大多数鈾矿系采自脈狀矿床,如此屬刚果的大申科洛伯维矿(Shin-kolobwe mine)。世界生产鈾的其余部分几乎全都采自沉积矿床中。只有很少量是由偉晶岩矿床及砂矿矿床开采岀来的,并且常常是作为开采其他矿产时的一种副产品。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西部是我国发育中新生代海相地层的少数地区之一。以沉积微相分析为手段,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库孜贡苏剖面晚白垩世-古近纪岩性、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等仔细研究,重点针对碳酸盐岩划分出(含)骨屑隐晶灰岩、隐晶灰岩、微(隐)晶白云岩、鸟眼隐晶灰岩、微晶鲕粒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球粒白云岩、生物灰岩、亮晶鲕粒灰岩等9个岩相类型。根据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组合和剖面结构沉积特征,划分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台地边缘浅滩和生物礁5个沉积相,并恢复了该区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为查清白垩纪-古近纪特提斯洋演化以及重建该地区古环境和油气勘探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周中毅 《地质科学》1959,2(4):125-126
磷矿矿石沒有标誌性的物理性質,因此在一般情形下很难凭它的外貌来确定它是否磷矿石。我国的磷矿石既有呈致密块状的也有呈礫石狀的,顏色也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寻找磷矿必須借助于化学試剂。目前所用的最广泛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用鉬酸銨的飽和水溶液与濃硝酸混合溶液作試剂,滴在岩石上,如果岩石含磷达万分之几就岀現黄色沉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遗迹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并得到普遍承认的动物化石是澳大利亚南部的伊迪卡拉动物群[15,16]。伊迪卡拉山的晚先寒武纪砂岩中发现有大型的相当进化的水母和蠕虫化石,其中含有直径数十公分的狄更逊虫(Dickinsonin costata)、体长3公分的枝沙蚕(Spriggina floundersi)以及遗迹化石等。其所在地层为寒武纪灰岩之下160米的庞德砂岩[1]。  相似文献   

15.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埋藏深度变化较大(0~2 673 m),大部分埋深800~2 000 m,平均孔隙度4.64%,平均渗透率0.147×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造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是:(1)在构造背景上,须家河组沉积时研究区靠近刚由海变陆而隆升的物源区,沉积物搬运距离较短,分异程度低,大量的泥岩、千枚岩等塑性岩屑及杂基被保存下来,同时碎屑颗粒分选磨圆程度较差,均不利于原生孔隙的形成;(2)在沉积条件上,由于辫状河河道水动力不稳定,侧向改道迅速,早期泥岩易被冲蚀,导致砂泥混杂,砂岩中含较多杂基,堵塞充填原始孔隙;(3)早期持续快速的埋藏过程,压实作用强烈,岩屑压实变形被挤入粒间孔隙中,同时普遍发育的石英次生加大使得砂岩越发致密,孔隙消失殆尽。(4)研究区须家河组远离沉积中心,缺乏烃源岩成熟产生的酸性流体溶蚀改造,导致次生孔隙不发育。  相似文献   

16.
张抗 《地质科学》1981,(3):254-258
关于鄂尔多斯断块[1]及其周缘的寒武纪地层与海侵,卢衍豪先生曾有论述。本文将讨论“霍山砂岩”的时代及其时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在云南镇雄县安家坝发现富铁豆鲕状赤铁矿体。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于梁山组上部,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通过少量剥土工程初步控制,矿体走向呈南西—北东向,倾向上延伸不明。致密状赤铁矿品位低,不具工业规模,豆鲕状赤铁矿平均品位34.09%,厚度4 m以上,达到赤铁矿最低工业指标要求。镜下显示,豆鲕状赤铁矿样品由鲕豆粒、陆源碎屑及填隙物等构成,鲕豆粒成分占40%以上,分布均匀,成分由粘土矿物构成,具弱褐铁矿化现象。研究认为,本区鲕状赤铁矿的形成经历了叠生成矿作用,原生沉积的铁质石英砂岩,经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叠生成矿作用形成原生沉积+风化淋滤叠生赤铁矿床。  相似文献   

18.
游家贵  宋普红  徐春生 《贵州地质》2011,28(3):211-214,226
贵州省三都县丰乐铁矿位于都匀以南,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状,含矿岩系产于泥盆系大河口组,岩性为铁质砂岩、含铁砂岩、泥质砂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等,矿石品位较低,属贫铁酸性铁矿石。认为其属于"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鲕粒以胶体化学方式沉积,成因类型系同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9.
陈瑞君 《地质科学》1983,(3):267-272
样品产于南海北部湾滨岸浅滩胶结较松散的长石石英砂岩中,属于上第三系下洋组。本文从海绿石形态、矿物的物理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形成介质条件等方面,探讨该区海绿石特征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20.
1957年6月我們在烟筒山进行宣龙鉄矿研究时,曾根据苏联的經驗对矿层下岩系中之一层厚12米的白色石英砂岩进行了斜层理测量及交錯层理野外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