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与海泡石矿成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华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内菊花石假象的成因研究,结合对该组内燧石结核,菊花石内正延性玉髓和海泡石形成时代关系的现状关系的观察,认为华南地区栖霞组内的海泡石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与该组内燧石结核和菊花石假象内的正延性玉髓同期形成,其成因既与高盐度的沉积环境或高盐度的成岩环境条件无关,也与热液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的交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收集大量菊花石标本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及X射线衍射分析,识别了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内矿物的成因类型,建立了矿物交代序列,并通过对菊花石假象内各种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和对交代方解石,脉方解石及其围岩的氧,碳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菊花石交代过程中的成岩环境,合理地解释了菊花石内正延性玉髓和栖霞组内海泡石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刘新宇  颜佳新 《沉积学报》2007,25(5):730-736
燧石结核是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其成因具重要的古地理、古海洋意义。通过对湖北黄石、江苏南京和广西来宾三地栖霞组燧石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研究,确定了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序列。研究区燧石结核主要由微石英、负延性玉髓、粗晶石英组成,并含少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生物碎屑。其中,微石英、负延性玉髓、正延性玉髓、白云石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方解石晶粒形成于晚期成岩作用,粗晶石英的形成则具有多期性。结合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和海泡石成因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组成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硅质来源与当时全球硅质生物的繁盛有关。燧石结核内玉髓和白云石形成环境条件及形成时间的确定,为建立更加合理的燧石结核成因模式和白云岩化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对深入探讨本区二叠纪层状硅质岩的成因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菊花石的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菊花石产于二叠纪栖霞组碳酸盐岩层位中,菊花石经光学显微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其原生矿物主要天青石和菱锶矿,两种含锶矿物后期广泛被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交代,依据其菊花石原生矿物组成,将我国菊花石划分为天青石型(浏阳菊花石为典型)菱锶矿型(宣恩,来宾菊花石)和青青石-菱锶矿混合型(永丰型菊花石)菊花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论华南栖霞组中的菊花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中的菊花石指华南栖霞组中由柱状晶体放射状排列而成的菊花状晶簇。它最早发现于湖南浏阳永和镇栖霞组上部(方邺森等人,1988),之后又见于广西来宾县城郊栖霞组上部(沙庆安等人,1990),它们被认为是天青石或天青石假象。笔者(1991)在湖北省黄石地区栖霞组上部发现该类假象,并认为其原生矿物是六水碳钙石。虽然它们分别被解释成不同矿物,但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成分、结构构造均具极大的相似性。对该矿物集合体的不同解释将对栖霞组沉积环境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与六水碳钙石假象的对比,讨论该矿物集合体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广西来宾菊花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来宾菊花石的野外工作及其形貌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阐明了菊花石的分布和形貌特征及其后生变化规律,认为菊花石主要是由天青石、方解石和玉髓三种矿物组成。天青石为原生矿物,后经碳酸盐化,继而硅化形成方解石和玉髓。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层纹灰岩和江西慈化洪桥剖面栖霞组粒泥灰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的灰岩样品40件及该剖面中产出的菊花石样品8件、江西慈化洪桥剖面的粒泥灰岩样品8件、浏阳永和剖面的灰岩样品10件及该区产出的菊花石样品3件进行了黄铁矿矿化程度(DOP值)的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的DOP值多数大于0.42;结合岩石微量元素比值特征的分析,表明华南地区栖霞组灰岩形成于缺氧的沉积环境.DOP值的变化趋势为:浏阳>来宾>慈化,表明华南地区3个剖面的沉积环境含氧量的关系为:浏阳<来宾<慈化.DOP值在3个剖面上的周期性变化与剖面中的沉积旋回相对应,亦表明沉积环境的含氧量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颜佳新  伍明 《古地理学报》2004,6(2):191-195
菊花状天青石是华南地区栖霞组内一种特殊的矿物集合体,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在研究其成因过程中,系统分析了湖北黄石和湖南浏阳栖霞组内菊花状天青石的Sr同位素组成以及湖南浏阳、湖北黄石、江西永丰和广西来宾四处天青石假象、天青石围岩(泥晶灰岩)和围岩中方解石脉的Sr同位素组成。Sr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天青石中的87Sr/ 86Sr最高值为0.707525,最低值为0.706981,平均值为0.707215。与天青石相比,天青石假象、天青石围岩和方解石脉的87Sr/ 86Sr值整体相对富含87Sr。由于天青石假象和方解石脉明显为晚期成岩作用成因,它们相对富含87Sr的锶同位素特征应是晚期成岩作用叠加的结果,与其类似的泥晶灰岩的87Sr/ 86Sr值也可能同样受到了晚期成岩作用的影响。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比同组泥晶灰岩更好地记录了栖霞期海水的Sr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9.
沉积型天青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积型天青石矿床和蒸发岩类 ,特别是石膏的沉积密切相关 ,含矿地层主要是纹层状叠层石或藻灰岩。天青石中硫、锶同位素值和海水硫、锶同位素值相近。在蒸发条件下海水浓缩到一定浓度时 ,产生天青石沉积 ,或是富锶的硫酸型晶间卤水和钙碳酸盐反应 ,形成交代型天青石。天青石主要分布于蒸发盐盆地的边缘部位 ,位于钙碳酸盐和钙硫酸盐沉积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10.
应用岩相学及矿相学镜下鉴定、粉晶衍射半定量分析、包裹体测试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结合地质温压计估算流体的温度,对天青石矿床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新疆乌恰县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中矿石类型主要有厚层块状天青石岩、天青石化灰岩、天青石化硅质细砾岩及热液角砾状天青石岩。矿物主要为天青石、方解石、白云石等。成矿流体主要为3种类型,分别为气相高温中盐度流体、液相中温高盐度流体及液相低温低盐度流体。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2个期次5个阶段,其中2个期次分别为热卤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盆地流体改造期。5个阶段为富锶热卤水同生沉积-交代阶段、富锶热卤水同生沉积阶段、热卤水喷流沉积阶段,后期含碳酸盐质的热水混合沉积阶段,盆地流体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1.
Nodular celestite in the Chihsia Formation (Middle Permian) of south Chi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e middle Permian Chihsia Formation of south China accumulated on a shallow shelf, and consists mainly of black to dark grey micritic limestone rich in chert nodules and organic matter. A unique type of nodular crystal cluster is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carbonate succession. Most crystal clusters consist of calcite. Some, however, are composed of celestite, and geochemical, microscopic and crystal morphological data suggest that celestite was the precursor of the calcite. The celestite developed displacively within the sediments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before compaction and before local dolomitization of the host rock. Similar strontium isotopic valu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elestite clusters, replacement calcite, vein calcite and host rock. The value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middle Permian sea water. The strontium in the celestite was furnished chiefly by either diagenetic alteration of strontium‐rich marine aragonite to strontium‐poor calcite, or aragonite dissolution induced by aerobic oxi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or both. The sulphur isotopic values of the celestite are about 6–11‰ heavier than the sulphur isotopic value of sulphate in coeval sea water. Based on geological context, this difference is attributed to microbial reduction of porewater sulphate in the Chihsia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碳酸盐岩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颜佳新 《沉积学报》2004,22(4):579-587
二叠系栖霞组是华南地区一个特殊的碳酸盐岩地层,富含有机质和燧石结核,具广泛的空间分布,但是岩相和厚度变化极小,同时发育天青石结核和海泡石。概述前人对这些沉积特殊性的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对其特殊性的深入成因分析表明,栖霞组其他沉积特殊性均与栖霞期的缺氧沉积环境有关,而缺氧沉积环境的成因可能与栖霞期较高的生物产率有关。根据栖霞期全球古气候、古海洋背景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栖霞组的沉积学特征,认为栖霞组特殊性的成因可能与当时较高生物产率有关,进一步研究、确定栖霞期较高生物产率的成因及其变化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南浏阳永和碳酸盐岩中的天青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浏阳永和天青石赋存于二叠系栖霞组,由生物屑泥灰岩或泥晶灰岩构成的灰岩瘤状体中。瘤状体中含一团或数团呈放射状类似菊花的天青石晶簇。 分析结果证实,本区天青石晶体成分纯净,仅含有少量方解石。据化学分析数据,运用氧原子法计算,其晶体化学式是(Sr 0.97600,Ba 0.0012)SO4。 野外和镜下观察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菊花状天青石是在碳酸盐沉淀后,在成岩阶段,由于介质性质(Eh、pH等)的变化,原先呈分散状分布的天青石重新溶解,向弱酸性和氧逸度较高的地方聚集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浏阳产菊花石的微观组织,发现浏阳菊花石的花瓣保留了原生矿物——天青石SrSO4及其单晶体的外形,但是花瓣内部出现了硅化现象;菊花石中存在多种纳米矿物材料,例如非晶纳米硅氧线、颗粒状纳米CaCO3和SrSO4、CaCO3的二维纳米片和纳米带等。某些非晶纳米硅氧线外包覆了纳米晶化层,镁含量越高,非晶纳米线越容易晶化。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巴东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详细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重点对湖北省巴东水布垭剖面栖霞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组碳酸盐岩中 CaO 、Al2O3 、K2O 、Fe2O3 、P、Ba 和 Mn的含量主要与沉积环境或原岩岩性有关,地层中SiO2、MgO 、Sr 和 Na 的含量主要与成岩作用有关。建立了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模式。该研究合理地解释了本组岩石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化了对该组岩石形成环境,特别是成岩环境的认识,区分了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该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对合理地选取有关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该组岩石及类似地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早期形成的碳酸盐结核在埋藏期间会经历多种碳酸盐矿物相沉淀的复杂胶结作用,岩石学研究是探究结核成因的关键。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石学观察和阴极发光技术,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泥页岩中各种形状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结核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特征。这些结核为成岩早期的产物,构成结核的自生碳酸盐矿物特征显著:(1)球粒方解石结核中,方解石呈纤维状或刃片状,球粒间充填晶粒方解石或因压实呈贴面结合,纤维状方解石发桔红色和暗红色2种光,刃片状方解石发暗红色光;(2)粉晶方解石结核中,方解石呈他形粒状,含有机质包裹体或纤维状晶形残余,晶间含沥青和纤维状方解石残余,主要发暗红色光;(3)白云石结核有泥晶和粉晶2种晶体类型,粉晶白云石结核含较多泥质,泥质条带或有机质条带处常见纤柱状白云石;(4)沿裂缝充填的方解石和白云石常呈纤维状或纤柱状结构,发暗红色光或不发光。研究区长7油层组碳酸盐结核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和复杂的胶结作用:球粒方解石和泥晶白云石代表了结核开始形成时的胶结作用,可以准确地反映结核的成因;粉晶方解石、粉晶白云石反映了交代成因;裂缝中纤维状、纤柱状方解石和白云石集合体则为结核经历了较强压实作用之后充填裂缝而成。  相似文献   

17.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火山岩成岩作用及对储集性能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心观察资料,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火山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地研究,把成岩作用类型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13种成岩作用类型。根据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依据,结合盆地埋藏-热演化史和烃类充注史等资料,将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火成岩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火成岩共发生了3期溶蚀作用、2期构造作用、2期油气充注作用,以及绿泥石、硅质、碳酸盐等胶结作用。主要成岩序列为溶蚀作用Ⅰ→构造作用Ⅰ→栉壳状绿泥石→细纤维状绿泥石→硅质Ⅰ→较粗纤维状绿泥石→烃类充注Ⅰ→硅质充填Ⅱ→亮晶方解石Ⅰ→构造作用Ⅱ→溶蚀作用Ⅱ→烃类充注Ⅱ→亮晶方解石Ⅱ→铁方解石→硅质充填Ⅲ→溶蚀作用Ⅲ。成岩作用对储集性能的控制具有改善和破坏的双重作用,对储集性能具有改善作用的成岩作用类型有挥发分逸出作用、熔蚀作用、冷凝收缩作用、脱玻化作用、机械压实破裂作用、风化淋滤溶蚀作用、次生溶蚀作用。对储集性能具有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类型有熔结作用、充填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