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100 hPa高度场与川渝盆地盛夏气温场相关分析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层次大气环流变化对川渝盆地盛夏气温长期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南亚高压南北位置异常对盆地盛夏气温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00hPa南亚高压南北位置异常与盆地盛夏气温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相关,南亚高压主体部分年代际南北进退,引起了川渝盆地盛夏气温年代际异常变化。当南亚高压偏南时,盆地盛夏气温偏低,反之则偏高。同时,中低层500 hPa高度距平场及北半球850hPa夏季距平风场也有明显的不同异常分布,南亚高压是影响川渝盆地冷暖持续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100 hPa高度场与川渝盆地盛夏气温场相关分析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层次大气环流变化对川渝盆地盛夏气温长期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南亚高压南北位置异常对盆地盛夏气温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00hPa南亚高压南北位置异常与盆地盛夏气温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相关,南亚高压主体部分年代际南北进退,引起了川渝盆地盛夏气温年代际异常变化.当南亚高压偏南时,盆地盛夏气温偏低,反之则偏高.同时,中低层500 hPa高度距平场及北半球850hPa夏季距平风场也有明显的不同异常分布,南亚高压是影响川渝盆地冷暖持续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冰梅 《气象科学》1993,13(4):448-455
本文将盛夏的气温变化用特征量来体现,通过对特征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盛夏气温日变程的特点和构成气温年际变化的成份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盛夏平均最高气温和高温出现频率的年际变化是构成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成份,而最高气温的变化与总辐射的强弱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近百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郑祚芳  祁文  张秀丽 《气象》2002,28(7):18-21
利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武汉市1906-2000年的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武汉市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气温气候基本态在20世纪经历了低、高、低、高4个阶段,目前处于高基本态高变率时段。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点,年气温存在65年、33年、18年左右的主要周期,冬季气温存在67年、27年、18年、13年、7年左右的主要周期。分析了武汉市近百年来严重冷暖冬事件出现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江西省永修地区1961—2015年盛夏(7—8月)气温和汛期(4—6月)降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均存在25—30 a的变化周期,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两者自1961年以后均未表现出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从大气环流指数和外强迫指数中筛选影响永修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显著相关因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永修地区盛夏气温预测模型和汛期降水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预测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模拟出1961—2010年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的变化,还能很好地分别预报出2011—2015年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  相似文献   

6.
盛夏副高脊线异常变化对我国气温影响及海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51—2006年全国160站盛夏(7—8月)气温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分析了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及其与500hPa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发现:盛夏副高脊线异常偏北年主要集中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副高脊线异常偏南年则主要集中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盛夏副高脊线位置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至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气温存在着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与东亚中纬度500hPa上空西风环流强弱变化密切相关,前期3月白令海至阿拉斯加地区500hPa高度场异常变化对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变动有着较好的指示性,前期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型,尤其是前期3月北亚热带海区关键区海温、加利福尼亚海区关键区海温和关键区综合海温指数对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盛夏副高脊线异常变化对我国气温影响及海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6年全国160站盛夏(7—8月)气温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分析了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及其与500hPa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发现:盛夏副高脊线异常偏北年主要集中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副高脊线异常偏南年则主要集中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盛夏副高脊线位置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至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气温存在着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与东亚中纬度500hPa上空西风环流强弱变化密切相关,前期3月白令海至阿拉斯加地区500hPa高度场异常变化对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变动有着较好的指示性,前期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型,尤其是前期3月北亚热带海区关键区海温、加利福尼亚海区关键区海温和关键区综合海温指数对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西盛夏高温天气特点与环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1959-2000年盛夏极端最高气温≥35℃及≥37℃总日数与平均气温≥30℃总日数进行气候分析,发现: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7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代均明显偏少,而8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均明显偏多;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减少趋势,而8月份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增多趋势。7月与8月极端最高气温≥35℃与日平均气温≥30℃总日数,分别由1990年以前的多日数期向少日数期转变和由1989年以前的少日数期转多日数期。广西盛夏高温总日数偏多年龄与偏少年份500hPa环流场存在明显的差异,500hPa高度场有较明显的10a尺度变化,而这种10a尺度的环流异常变化是造成90年代广西盛夏8月份高温总日数偏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梗 《四川气象》1995,15(4):24-26
利用近70年(1924-1994)重庆气温资料,分析了重庆盛夏季节(7-8月)凉热的气候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采用了均值生成函数和非线性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盛夏气温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0.
华南盛夏气温异常成因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中国大陆160站和台湾地区3个代表站盛夏(7~8月)温度资料、北半球500 hPa高度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台湾地区及其与华南大陆地区盛夏气温的一致性;华南地区盛夏气温异常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武汉市直接辐射、总辐射、气温、地表温度、地气温差、相对湿度、风速和云量等气象要素逐分钟资料以及日全食各个阶段发生时刻,对各要素进行特征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1)日全食间,直接辐射量和总辐射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9,其中总辐射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气温、地表温度和...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an in-homogeneity adjusted dataset of the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tensity at Wuhan St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long-term trend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 recorded during 1961–2015 by using an urban-rural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UHI effect is obvious near Wuhan Station in the past 55 years, especially for minimum temperature. The strongest UHI intensity occurs in summer and the weakest in winter. For the period 1961–2004, UHI intensity undergo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near the urban station, with the increase especially large for the period 1988–2004, but the last 10 years witnes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in minimum temperature being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annual mean urban warming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overall warming are 0.18?C/10yr and 48.8% respectively for the period 1961–2015, with a more significant and larger urbanization effect seen in Tmin than Tmax. Thus, a large proportion warming, about half of the overall increase i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s observed at the urban st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half a century.  相似文献   

13.
云和气溶胶对温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江南地区近50年地面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侯伟芬  王谦谦 《高原气象》2004,23(3):400-406
利用近50年(1951—1999年)中国160个测站的气温资料,通过距平、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最大熵谱、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江南地区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间江南四季气温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春、夏、秋、冬季气温的气候趋势系数分别为0.16,-0.08,-0.02和0.29,冬季及春季变暖较明显.夏秋季则稍稍变凉。各季气温变化的周期也不相同,夏季气温异常表现为3.6年的主周期和2.5年、5年的次周期,冬季气温异常表现为6.3年主周期和3.3年的次周期。  相似文献   

15.
采有英国Hadley中心的GISST海冰面积资料,NCF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与夏季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变化和随后夏季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之间地区气温以及8月份华北和西南地区降水呈明显正相关,而和6月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则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同时,春季格陵兰海冰异常时期对应着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明显主为化,表明海冰与我国气温及降水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6.
Using an improved CCM1/NCAR climate dynamic model and a combination distribution ofland-ocean-vegetation during 40-50 MaBP,a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representingdifferent stag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ing and different land-ocean distributions are designed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Plateau uplifting and land-ocean distribution variation on Asianclimate change.It is shown that Tibetan Plateau uplifting can firstly increase the precipitation in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initial uplift to half height of mod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ndecrease the rainfall during the time from the half height to the present plateau.At the same time.the uplifting can reduc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a.Besides.the effects of the uplift andland-ocean distribution change on the variation of winter and summer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利用MM5V3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ECHAM5全球环流模式的结果,对中国地区实际温室气体浓度下当代气候(1981—2000年)及IPCC A1B情景下21世纪中期气候(2041—2060年)分别进行了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模拟试验。首先检验全球和区域模式对当代气候的模拟情况,结果表明:区域模式对中国地区地面温度和降水空间分布的模拟能力优于全球模式;与实际观测相比,区域模式模拟的地面温度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偏低,模拟的降水量偏多,降水位置偏北。IPCCA1B情景下中国地区21世纪中期气候变化的模式结果显示:各季节地面温度在全国范围内都将比当代升高1.2~3.9℃,且升温幅度具有北方大于南方、冬季大于夏季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秋季和冬季降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将增加10%~30%,春季和夏季降水则呈现"北方减少、南方增多"的趋势,变化幅度在-10%~10%之间。21世纪中期地面温度和降水变化还具有一定的年际特征:地面温度在中国地区各子区域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升温速率在0.7~0.9℃/10a之间,温度变率也比当代有所增大;降水在西北地区略呈下降趋势,在其它子区域均为上升,降水变率的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地面气温序列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4年我国西南地区322个站的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了乡村站、小城市站、大中城市站和国家基准/基本站气温变化趋势特点, 着重研究了城市化对城镇站和国家站地面气温记录的影响程度和相对贡献比例。结果显示:区域平均的各类台站年平均气温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城市站、国家站的增温速率均高于乡村站。大中城市站和国家站的年平均热岛增温率分别为0.086 ℃/ 10a和0.052 ℃/10a, 其增温贡献率分别达57.6%和45.3%。与大多数地区不同, 西南地区的增温速率明显偏小。因此, 尽管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比许多地区弱, 但其相对贡献明显, 表明城市化对该区域气温趋势的绝对影响较弱, 但相对影响较强。另外, 城市热岛增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表现为秋季最强, 春季或冬季次之, 夏季最弱。热岛增温贡献率则为春季最大 (100%), 夏季次之 (73%以上), 秋季和冬季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春、夏两季背景气候变凉或趋势微弱, 热岛增温在实际增温中占有更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13个水稻新不育系育性指标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1998年度参试的13个新不育系为材料,依据在三亚市、武汉市和贵阳市三个地理生态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所获得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温度、日照长度资料,采用光温因子分极和育性量化模型等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育性指标的生态特性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它们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Using an improved CCM1/NCAR climate dynamic model and a combination distribution of land-ocean-vegetation during 40-50 MaBP,a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ing and different land-ocean distributions are design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Plateau uplifting and land-ocean distribution variation on Asian climate change.It is shown that Tibetan Plateau uplifting can firstly increase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initial uplift to half height of mod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n decrease the rainfall during the time from the half height to the present plateau. At the same time.the uplifting can reduc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a.Besides.the effects of the uplift and land-ocean distribution change on the variation of winter and summer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