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开展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研究是开发海上油田的三大技术难题之一。BZ34-3/5油田是渤海海域的小边际油田,针对该边际油田“现有油田附近含油构造”特点采用了“三一”开发模式和两腿三桩轻型平台,并且采用了一井双泵采油技术,自投产以来日产油达300多立方米,这标志着该海上小边际油田建成并成功投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油田的开发和开采模式对于边际油田的开发具有普遍意义,因此简要介绍了该油田开发模式和电潜泵采油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正海  李达  易丛  何骁勇  朱磊 《海洋工程》2015,33(1):125-132
从南海某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出发,根据目标油田的油藏规模和储量,兼顾周边油田的区域开发需求,确定油田开发思路和钻完井机具、方式的选择方法。详细阐述油田生产处理、油气水输送、原油储存和外输的主工艺流程设计思想,系统论述油田开发主要工程设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经过初步工程方案筛选后,针对油田独立开发的关键设施———浮式储油生产装置(FPSO)或浮式储油装置(FSO),以改造升级旧 FPSO、旧油轮改造成 FSO 及新建 FPSO 等三个可行的开发方案为基础,确定相应的主工艺流程,从各方案技术优缺点、工期编排及工程投资估算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油田开发工程方案的最终选择。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南中国海油田独立开发方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对于远离陆地的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边际油田开发新型平台及水下储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渤海海域众多浅水无依托边际油田开发存在的投入成本过高问题,通过技术论证提出新型移动式多功能简易海洋平台概念方案,并对水下沉垫储油的油气置换工艺进行了设计与优化,采用内部收益率、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边际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与风险承受能力。成功将新型平台概念运用到BZ3-2边际油田项目开发中,并与歧口、涠洲及番禺油田项目的经济效益相比较,结果显示新型平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等水深轻张型张力腿平台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海上边际油田的分布特点,100m-300m左右中等水深范围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海域。运用常规技术已很难在这一海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更经济有效地开发这些边际油田对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适合我国中等水深海域国际油田开发的轻型张力腿平台型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三种轻型张力腿平台,对其运动性能及系索张力进行了比较,以期找适合我国中深水海域边际油田开发的张力腿平台型式。  相似文献   

5.
系统介绍了胜利滩海油田勘探开发基本情况、含油面积、生产层位、控制储量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特点,为实现滩海边际油田的最佳经济效益,分析对比了人工岛方案和常规海洋石油开发工程建设模式基础,确立了“安全、简易、经济、高效、重视环保”工程建设指导思想,逐步探索出适应胜利滩海石油开发工程的建设模式。着重阐述了胜利滩海石油工程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工程建设模式的优缺点、适应性、使用价值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边际油田特点和近海结构形式的深入研究,提出适合于海上边际油田的结构形式和开发思路。简易平台和小型浮式生产系统等结构的设计与应用,使得海上中小型孤立小油田的开发安全可行且有利可图。然而渤海油气田有其自身特点,设计一种集采油、生产、储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移动式平台,也为我国边际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总体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平台展开结构计算,使其满足强度要求,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我国运用已久,但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相对于陆上油田开发,海洋油田的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钻井少、资料数据相对有限的特点。通过多年利用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内的多种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海上油(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动态跟踪研究、剩余油(气)分布研究以及参与储量计算、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客观评价和归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多年来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控制平台工程投资对提高海上边际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安装费约占平台工程投资的50%。因此,就要求尽可能节省安装费用和工期,从而促使采用不同的平台安装方案。结合国际上不同结构型式的简易平台,分别对采用小型起重船安装、采用钻井平台安装和自主安装三种方式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简要介绍了一种结合这三种安装方支优点的新型平台(SSF)。  相似文献   

9.
5月8日,从国勘Addax公司喀麦隆海上RDR区块INM钻采平台传来喜讯:今年初在该平台部署的两口近油田勘探井MIB001井和MIB002井相继完钻,经过测井、MDT和取芯验证,分别发现18米和38米厚油层,初步计算可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亿桶。经济评价结果也表明,这些新增储量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价值。两口井近期可完井并投产。  相似文献   

10.
水下井口回接是海洋石油钻井工程中的一项特殊工艺。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边际油田的开发效益,利用临时弃井的井进行水下井口的回接,并在此基础上建造小型生产平台是开发边际油田一项不错的选择。于1988年钻探的BZ34-3-2D井,试油显示较好,采用了保留水下井口的临时弃井。介绍了井口回接工艺以及该工艺在BZ34-3油田的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对常规井口回接工艺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利用水下摄像技术观察水下井口情况,最终回接成功,对今后水下井口回接作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新近系砂岩油藏的开发已经成为渤海油田实现增储上产的重要保障.此类油田沉积类型主要属于河流相和浅水三角洲相,砂岩具有分布范围有限,单层厚度薄,纵向上泥岩隔夹层比较发育,横向上物性变化快,油水界面受构造和岩性边界双重因素控制等特点.为了规避这些因素给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和井位优化尤其是水平井实施带来的风险,在W油田开发过程中综合应用层位精细标定、高频拓展处理、叠前多参数同步反演和属性约束储层参数预测技术,实现了储层精细描述,准确地认识了储层的响应特征、几何形态和隔夹层发育情况,对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气性也有了较可靠的预测.这一技术体系的研究成果为W油田的科学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海上勘探区 ,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海域 ,其范围为 :西起四女寺河口 ,经套儿河口、老黄河口、新黄河口、小青河口 ,东到潍河口 ,海岸长 4 1 4km,胜利矿产登记线内面积 4 870 km2 ,水深一般 0~ 5m,最深 1 8m。截止 2 0 0 0年年底 ,已完成二维地震 71 3 6.1 km,三维地震 1 588.58km2 ,完钻探井 1 0 2口 ,测井解释油气层井 87口 ,试油 85口 ,其中 74口获工业油流 ,6口获低产油流。发现了埕岛、埕北 3 0、新滩 3个油田 ,在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生界、上古生界、下古生界、太古界中发现了 8套含油层系 ,6种类型的油气藏 ,已探明含油面积 1 45.8km2 ,石油地质储量 3 860 9万 t;控制含油面积57.5km2 ,石油地质储量 894 8万 t,其中埕岛油田是渤海域发现最早的亿吨级油田 ,目前已建成 2 1 6万 t年生产能力 ,累积产油 1 0 57万 t。根据两轮资源评价及勘探实践的认识 ,与本区有关的 8个生油凹陷 (岐口、沙南、渤中、埕北、桩东、青东、莱州湾、潍北 )总资源量约 1 2 .0亿 t,目前已找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为 4 .75亿 t,仍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今后将对 8个构造带 (埕子口、埕岛、埕北 3 0、长堤、垦东、青东、青坨子、潍北 )进行勘探 ,落实探明储量 ,进一步投入开发 ,为胜利油田  相似文献   

13.
JZ油田东区是JZ油田的卫星区块,具有典型复杂断块的特征。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储量风险大及海上开发成本高等特点,运用勘探思维,深入研究油源、疏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明确提出该区的成藏模式,并确定了油田滚动开发的思路。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结合地震、电测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研究区开展了多轮次的精细地质油藏一体化研究,使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渤海SZ36—1油田的油层水驱效果和水淹规律,进行了密闭取心作业。取心层位具有连通程度高、岩性疏松、含水率大等特点,取心难度大,研究利用选择合理的取心工具和取心钻头,优选泥浆体系,优化泥浆性能和井身结构,合理选择施工参数,顺利完成了取心作业,为SZ36—1油田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利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为以后渤海油田进行密闭取心作业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渤海古近系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从构造、储层与沉积、流体和油藏等方面对渤海海域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按河流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两种沉积相类型分别对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类油田的流体分布特点和油藏模式,并认为渤海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以中到大型为主,储层岩性大都属于高孔高渗的疏松砂岩,储层具有分布较稳定、油层厚和物性好等特点,原油以普通稠油为主,其次是中、低黏油.  相似文献   

16.
锦州25—1油田是渤海湾近年钻探发现的大型油田。锦州25—1区块先后钻了十多口探井,在钻井作业中遇到上部井眼扩大严重、井径不规则、井垮、起下钻遏阻卡、电测作业遏阻、电测井底沉砂较多、井漏等复杂情况。通过对锦州25—1区块前面几口探井钻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了锦州25—1区块的地层压力剖面分布。经过不断的总结与措施改进后,在后面的探井钻井作业中做到了起下钻顺利,上部井径扩大率较小,未出现井垮情况,电测一次到底,钻井作业生产时间大幅度提高,为锦州25—1油田的生产井钻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渤海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渤海404个站位的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潜在生态风险、地累积指数等指标定量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利用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渤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湾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最高,渤海海峡最低;渤海Cd具有强潜在生态风险,Hg具有中等?强潜在生态风险,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Cr和Ni的少量站位超过毒性阈值上限,其余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低于毒性阈值下限,表明渤海发生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污染的概率很低。沉积物中粒度效应控制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具有主要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Cd,主要分布于辽东湾的锦州湾和复州湾,其次通过河流进入海洋的Hg对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有重要影响,亟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以渤海湾应用的典型三桩筒型基础为例,通过结构静力分析和拖航稳性分析,推导出结构浮运重量与吃水对应关系,为结构设计和浮运施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现场施工证明了计算分析的正确性,并对渤海近年该典型结构海上成功应用实例进行介绍,以期开阔工程技术人员海上简易平台设计思路,为极浅海海洋工程技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