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结合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提出了应急避险场所调查的内容、方法、工作流程及技术指标等内容,总结分析了北京市应急避险场所的分布、类型、规模、物资储备、建筑形式、路线长度及受灾情况等特征。同时,根据给出的应急避险场所适宜性简易评价方法对全市的应急避险场所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避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不仅在灾中或灾后能为灾民提供一个临时安置或生存场所,而且更是社会整合其有限资源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平台。本文结合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现状及特征,从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安全性、可达性及有效性3方面,对传统的AHP方法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多指标因子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及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与避险场所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方法,即"决定性与程度性指标分析法",应用于北京市避险场所的选址评价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是指在灾中或灾后能为灾民提供一个临时安置或生存场所。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其基础和核心工作是避险场所的适宜性评价。结合多指标因子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及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与避险场所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方法,即极限综合评价法。该方法较传统的评价方法有更好的适用性,且操作简单,得出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7处典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不仅在灾中或灾后能为灾民提供一个临时安置或生存场所,而且更是社会整合其有限资源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平台。本文结合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现状及特征,提出了地质灾害隐患应急避险场所的概念、适宜性评价原则及标准。  相似文献   

6.
日前,北京市地勘局派出技术队伍完成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北京市地灾隐患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所)现状调查评价》工作。 该项工作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物探等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类突发地质灾害开展了详细调查,包括地质灾害点4614个、地质环境点3132个,并对其中57处重要地质灾害点隐患点进行了初步勘查,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为北京市编制突发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制定突发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市10个山区县183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开展了调查评价工作,最终确定1094处可用避险场所,并提出汛期避险方案,形成了10个山区县的分报告及总报告。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并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旨在使人们更加重视防灾减灾,掌握安全逃生技能,当灾难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包括对地质灾害隐患监测人的补助和对选择避险搬迁的受威胁者的搬迁补助。为提高受威胁者搬迁积极性,提出新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方案,在不扩大预期财政总支出的前提下调整了避险搬迁相关资金的分配方式,使及早选择地质灾害搬迁的受地质灾害威胁者享受的补助相对提高。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综合评价体系对新方案和现行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方案在提升受威胁者搬迁的积极性和搬迁的紧迫感方面较现行方案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5月13日,当栾川县地矿局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的村干部将一张“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明白卡”送到狮子庙镇红庄村王铁成老人的手里时,他激动地说:“您给俺送的可是‘连心卡’啊!”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日,《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片》座谈会暨首发仪式在京举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片》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联合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制作,国土资源电子影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共5集,每集约8分钟。内容包括滑坡危害与预防、泥石流沟识别与避灾、滑坡前兆与临灾避让、地质灾害简易监测、临灾预警与转移避让等。目的是通过电视媒体特别是县级电视媒体播放,向受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广大民众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1.
安溪县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治 《福建地质》2001,20(1):37-40
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安溪县地质灾害区域分布特点和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其地质灾害的前兆特征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Overview of som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Saudi Arabi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e Saudi Arabia has hars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hich enhance some geomorphologic/geological processes more than in other areas. These processes create different geological hazards. The general physiography of the Saudi Arabi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d Sea coastal plains and the escarpment foothills called Tihama, followed by the Arabian Shield Mountains, the Arabian Shelf plateau and finally the Arabian Gulf coastal plains. These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sand accumulations, earth subsidence and fissures, flash floods, problematic soils, slope stability problems, and karst problems. The current study gives an overview of all these hazards with examples, as well as develops a geo-hazard map for the Saudi Arabia.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esert environment needs much concern and car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gencies have to join together with other people to keep the system balanced and to reduce the resulting geological hazards. Also, remedial measures should be proposed to avoid and reduce these natural hazards.  相似文献   

13.
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及其形成条件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川藏公路沿线山高谷深,地形切割破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强烈,气候恶劣多变。致使外力地质作用强烈,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形成。而道路的开凿,沿线不合理的垦荒伐木和水利工程则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老变形体的复活。要彻底改变川藏公路沿线复杂、恶劣的环境条件和根治这里的地质灾害是不可能的。可在维护和改善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大型。特大型的地质灾害以不同方式进行躲避,对中小型地质灾害采取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整治对策。同时对一些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应进行必要的监测,以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24日四川省华蓥市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洪水灾害,高山坡上的潜在变形破裂岩体一旦失稳崩落,将与洪水相遇转化为泥石流,危及河两岸近3000居民.笔者于2003年7月现场考察了华蓥市潜在灾害区,并对防灾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施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迫切需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改进.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进一步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仅是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要求,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干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首先回顾了陕西省地质灾害灾情,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介绍了陕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5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具体防治对策上,提出“构建综合体系,形成防治合力”,即构建防御管理、治理、资金保障和应急救援4体系构成的防治综合体系,深入探讨了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矿业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作用于地质环境造成的灾害事件。近几年,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呈加剧趋势,对矿业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造成重大的群死群伤灾难。依据2002—200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成果资料,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的方法,按不同省区市、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区、不同类型矿产、不同规模的矿山、不同开采方式,简述了中国矿业开发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5种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危害,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7.
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防治地质灾害的角度,探讨防治工程如何结合三峡库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力求近期与远期的目标利益为最佳兼顾,从单纯的地质灾害工程防治综合向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问题转变,坚持防治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将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力求获得库区整体的最大综合实效。  相似文献   

18.
盐湖环境变化趋势与趋利避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湖/湖泊是气候变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以国内外典型盐湖区地质灾害为案例。说明自然引起的盐湖地质灾害,人类在事先监测而掌握其变化趋势情况下,可趋利避害,减少损失程度。文中分析在中国西部气候可能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情势下,中国盐湖的变化趋势,并就其近期湖水涨缩特点划分3种类型(湖水上涨型区、湖水下降型区和湖水上涨不稳区)。为了适应中国盐湖区气候一湖泊变化,提出在重要盐湖区增建和完善水文、气象观察站,并与遥感监测相结合;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的近期西部盐湖区环境变化的重大基础项目。同时需在重点盐湖区增设防洪防旱水利设施工程、制定湖区生态保护措施等,在筑建盐田和基建工程时应充分考虑洪水泛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确定了灾害风险评价的主要影响要素和指标体系,依据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求得各关联因子的关联度和关联序,在此基础上,按各因素的关联度占所有因素的关联度之和的比重作为权植。在以往的区域风险评价中,一般是按关联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给定权值,人为影响比较大。本文采用的这种权值确定方法可以避免人为夸大各因子之间的作用,更趋于合理,而且也为采用计算机制图提供了前提。并以黄河上游地区为例进行了以县(市、旗)为单元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我国煤矿的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综合分析了煤矿区地震、滑坡、地面沉陷与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及突水等主要地质灾害。通过对各类灾害特征、成生机理及危害的研究,认为(1)煤矿地质灾害严重地危害着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2)煤矿矿震生成主要是脆硬-软地层结构、褶皱构造、构造活化区及地下水突变、采煤卸载等内外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3)煤矿滑坡、地面沉陷及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和突水等地质灾害是矿区工程活动破坏了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山体原始平衡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地质灾害链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