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GPS动态定位技术在测绘及相关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定位精度。PPK是一种后处理动态定位模式,它改变了RTK流动站与基准站间存在数据通讯的模式,在通讯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弥补了RTK的不足。PPK有多种数据解算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TBC与TGO软件的PPK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网络信号和基线长度限制,在南北极、远岸岛礁等地区,常用的GPS RTK技术无法应用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且GPS并非我国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无法确保永久安全可靠。为此,本文探索利用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通过动态后处理(PPK)技术辅助无人机摄影测量,以解决上述问题。以大疆精灵4 RTK无人机为例,分别利用BDS-3、GPS及BDS-3+GPS组合观测值,对无人机POS数据进行PPK处理,分析在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不同导航卫星星源对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平面和高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BDS、GPS、BDS+GPS组合对无人机单点定位POS数据进行PPK处理后,空三加密点平面定位精度由分米级提升至厘米级,高程精度由米级提升至分米级甚至厘米级,与引入5个地面控制点的定位精度相当。北斗PPK技术辅助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满足平原地区1:500比例尺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在不使用GCP,仅依靠GNSS动态后处理(PPK)技术获取的具有精确定位的影像实现地理配准,并把基于GNSS实时动态(RTK)技术获取的地理配准成果和通过地面GNSS-RTK技术采集的检查点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相机校准的前提下,不采用GCP仅依靠GNSS动态后处理(PPK)技术获取的具有精确定位影像的地理配准成果也可以达到cm级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邸健  杨国东  张旭晴 《测绘工程》2021,30(4):44-52,58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是继GNSS技术普及之后测绘科技的又一进步,为无人机搭配轻型高精度的GNSS差分模块,减少像控点的布设甚至可以直接获取地理位置成为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采用U-blo x公司的多星座接收模块NEO-M8T组成一套质量轻、低成本的PPK系统,同时将BDS/GPS组合定位算法与改进的LAMBDA模糊度解算方法相结合,提高定位精度和固定解比率,最后与单一GPS定位结果和组合GPS/GLONASS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地面静态定位精度达到cm级,机载动态定位固定解的比率及其定位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无人直升机搭载激光雷达(LiDAR)进行输电线路巡检具有高精度、低成本的优点,为了获取高精度输电线路三维点云高精度地理空间坐标,采用基于基站差分动态后处理(PPK)、江苏省连续运行参考站(JS-CORS)、千寻位置(QX-CORS)等三种不同定位服务方式进行输电线路巡检,分析了三种定位下获取的点位定位精度以及点云质量. 实际结果表明,PPK定位方式平面检核点与高程检核点误差平均值皆在0.1 m以内,其精度最高,数据质量最好,JS-CORS实时定位方式与QX-CORS实时定位方式精度次之. 为无人直升机搭载LiDAR进行输电线路巡检选择定位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RS)能够实时、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数据的3维定位结果,在通讯条件受限、GPS动态定位技术无法应用的情况下,使用虚拟RINEX动态测量数据后处理PPK(PostProcessing Kinematic)技术可以弥补网络RTK的不足,提高作业效率。本文介绍了虚拟RINEX PPK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勘测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无人机应用动态后处理?(PPK)技术时需要临时架设地面基站,增加外业工作负担.?以大疆精灵4实时动态定位(RTK)?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距离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基站、地面基站的数据参与无人机PPK技术,并与无人机RTK处理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ORS基站相关成果受距离影响明显,离实验区域近时,其...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CORS系统实时动态定位精度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GZCORS试运行阶段的实时动态GPS定位数据,验证了其实时动态定位初始化时间、定位精度、时间可用性等都优于设计精度,表明了其具有很好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静态模拟动态的手段,研究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实时确定海上舰船位置和姿态的方法,并分析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定位定姿精度.研究表明: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实时动态定位,一般可获得2cm的平面定位精度和4cm左右的高程精度;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一定的情况下,航向角的精度高于横滚角和俯仰角;真实动态观测值的随机误差比静态模拟的大,定位和定姿精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介绍GPS PPK技术和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提出对测量成果进行有效质量控制的方法,并结合包头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对GPS后差分技术和RTK技术在土地调查应用上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分析对比GPSPPK技术和RTK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有效范围,提出GPS PPK技术和GPS RTK技术联合作业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土地调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了解GYCORS试运行阶段的系统概况,验证了系统实时动态定位初始化时间、实时定位精度、时间可用性、空间可用性等都优于设计精度,表现出了良好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航测成图作业方式没有充分地利用PPP、PPK技术进行作业生产的问题,采用了实际算例对不同技术方法、不同的观测数据用GrafNav软件对PPP、PPK技术进行了解算和验证分析,有力地证明了PPP、PPK技术在GrafNav软件应用中的优越性,且又通过在航测成图中的应用分析,提出了适合实地情况的作业方式.研究结果为航测成图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新的作业方法和精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历元间差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可行性问题,该文利用IGS跟踪站数据,对此方法的精度进行分析:借助自编程序,对IGS跟踪站不同采样率数据进行动态模拟的数据处理和误差统计,对历元间差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精度进行比较和初步分析,验证GPS数据采样率对该技术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满足地震等地质灾害引起的同震地表形变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GPS设备海上动态定位精度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高精度全站仪对GPS设备动态跟踪进行动态定位精度评定.阐述了检测基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利用惯性测量设备提供的姿态数据将GPS定位数据归算到检测基准.简要介绍了进行动态定位精度评定所采用的方法,并对系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室内无标志动态目标的视觉定位方式,采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动态目标图像坐标,并利用分区定位方式对多相机视场内的动态目标进行定位,根据观测到动态目标的相机数目将多相机视场范围区域划分为单目区域、双目区域和多目区域,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定位方式。仿真和真实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可以达到10 cm左右的定位精度,运行效率可以达到50 ms/帧。提出的无标志动态目标定位方法具有更高的鲁棒性,基本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且定位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深海长航时高精度定位是水下测量载体开展海洋测量的前提,超短基线系统是将声学基阵集成到一个换能器中,通过对声学信标的测距测向实现定位,体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与便利性。为进一步提升超短基线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在超短基线多信标同步定位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超短基线多信标约束定位方法的概念,并根据多信标约束模式(测距约束、测距测向约束)、信标基阵构建模式(固定基线、动态基线)等不同情况进行了探讨。超短基线多信标约束的深海动态定位实验表明,在超短基线单信标定位精度为深度的2‰的情况下,多信标固定基线测距测向约束定位精度可提升至深度的1‰,入射角度、基线长度以及动态基线测距精度等是影响多信标约束定位的重要因素。超短基线多信标约束的多种定位模式体现出切实的可行性和良好的适应性,在深海定位技术发展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标准单点定位与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介绍标准单点定位(SPP)与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别,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比对两者的静态和动态(0速)定位精度,得出结论:在目前GPS系统状态下,SPP静态定位精度优于±2m,动态定位精度在±3m左右;PPP静态定位精度达±1cm,动态定位精度优于±10cm。在一定速度范围内,两者定位精度相差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动态条件下对人员无法到达区目标定位的方法,分别研制了GPS激光测距定位系统和GPS近景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了水上动态实验,分析了两套系统的定位精度,验证了两套系统在动态测量模式下的可用性,提出了对人员无法到达区目标定位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定位定向系统(POS)可直接获取航摄像片线元素与角元素,减少航测内外业工作量,提高航测作业的效率,无人机摄影测量已成为航空摄影测量的重要方式.常规实时动态(RTK)产品重量较大,难以应用于荷载有限的微小型无人机的POS系统.本文基于Doppler值修正伪距观测量,并联合平滑伪距与相位观测量实现无人机动态后处理定位(PPK).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较之单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BDS)组合系统可充分满足无人机动态定位的精度需求,结合平滑伪距与相位观测量可改善PPK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现有GNSS动态定位精度评估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区别于传统组合导航滤波算法的摄影/惯导组合定位技术。将多个摄影节点的位置观测量作为基准,利用最小二乘最优估计法统一解算捷联惯导误差参数。摄影/惯导组合定位方法的基本观测量、工作模式与卫星导航定位方法有本质区别;同时又具备高精度定位、高动态定位、高数据刷新率和差异数据观测量4个条件,十分适合作为GNSS动态定位性能测试的评估技术。通过在标志场内进行的摄影测量试验和摄影/惯导组合定位性能仿真试验,验证了摄影/惯导组合定位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为首次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