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Smart 3D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是一个三角网集合,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管理与城市规划的问题,该文提出了Smart 3D数据三维模型重建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分割过滤方法,提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基于参数化建模、纹理重建方法构建了建筑物三维模型。利用敦化市的倾斜影像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维重建模型精度高、效果好、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实现了城市建筑物模型的单体化。  相似文献   

2.
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能够快速建立目标区域的实景三维模型,但是该机制下的模型为连续不规则三角网(TIN),无法对其中具体的地理对象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提取建筑物,并与传统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语义分割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倾斜模型对应数字正射影像中的建筑物。通过对提取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建筑物矢量面,为每个建筑物添加基本属性信息,利用矢量面实现建筑物单体化并发布三维模型和数据服务,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倾斜摄影模型展示研究区域地理空间和建筑物信息。  相似文献   

3.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应满足自然资源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进行实体化改造,三维模型单体化正是实体化改造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ityGML的三维模型单体化方法,首先根据地物实体轮廓的二维矢量面提供的顶点坐标及高程信息,构造墙面、屋顶等多边形平面组成地物的简单三维表达,然后配合渲染到纹理技术(RTT)进行纹理贴图,基于CityGML为每个二维矢量面对应的地物重构出有语义、有LOD层级的三维模型。该方法能够高效地实现三维模型单体化,且成果模型容量小,可满足各种实景三维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传统倾斜摄影测量在同时获取正射和倾斜影像数据时,往往对建筑物低空立面纹理采集不够精细,且多数建筑物或地物模型毗连成片,不利于单独管理与使用。鉴于此,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单体三维建模方法。首先结合建筑物几何特征和分辨率需求,研究三维环绕式航线设计方案,采集覆盖全局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然后将倾斜摄影模型的点云划分为虚拟网格,并将每个虚拟网格中的点云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设置高差提取建筑立面的点云,经点云分类处理,进一步提取轮廓信息;最后通过提取轮廓线相交三角形,实现单个建筑模型的三维构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动、高效地单体化构建倾斜摄影建筑模型,对工程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倾斜摄影技术生产的三维模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实现特定对象的单独管理和应用的问题,该文在分析了当前几种主流的单体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矢量边界为基线,对倾斜三维模型进行物理切割的单体化方法.该方法以矢量多边形边界为基线,以三维模型为研究对象,从相交判断、基于TIN的切割和修正、基于纹理的切割和修正以及自动单体化软件设计4个方面进行了关键技术研究.经过实验和结果分析,算法的逻辑正确可行,运算效率较高,在面对大面积的三维模型时,健壮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验证,是一种更加完善和更加自动的,能实现较快速度的单体分离,能积极促进倾斜摄影三维成果更加广泛应用的单体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相关部门的人口管理提供服务,实现智慧社区。本文针对小区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单体化及属性查询进行研究,通过对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分层分户单体化,建立数据库,并对单体化模型及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网络发布,实现单独查询每户房屋的信息,并通过编程技术实现弹窗美化与照片信息显示。通过某小区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为相关部门的人口管理服务提供支持,实现了智慧社区。  相似文献   

7.
从场景整体点云数据中提取单体建筑物的点云是建筑物单体三维建模的基础。然而,现有点云提取方法在提取建筑物点云数据时往往包含部分植被、地面等非建筑数据点,不利于建筑物对象建模。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使用CSF方法对初步提取的建筑物点云数据进行净化处理。该方法首先将场景点云数据投影生成点云图像,根据图像特征初步提取单体建筑物点云数据;然后对获得的单体建筑物点云数据采用CSF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可以获得较为纯净的单体建筑物点云数据。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对建筑物点云数据进行净化,得到较为纯净的单体建筑物点云数据,为基于点云数据的建筑物单体模型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三维不动产权籍测绘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峰 《测绘通报》2019,(9):73-76,114
随着城市空间利用的复杂化、规模化,传统的二维GIS无法满足三维不动产的精细化、准确化的空间信息管理。本文以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为出发点,对三维不动产权籍测绘生产中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建立、三维模型单体化、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三维模型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关联,以及三维不动产权籍数据库建立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并通过实例得以验证,实现了三维不动产登记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具体业务的工作效率,可以辅助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9.
基于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单体化分类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  冯学兵  刘阳 《北京测绘》2018,32(4):409-414
目前,利用倾斜摄影测量进行城市三维建模技术已趋渐成熟,实景三维模型也越来越多的用于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本文阐述了三种不同类型城市三维模型建设方法,结合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分析了多种模型单体化构建方法的优缺点,按照城市构成要素对单体化模型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城市管理部门的三维模型应用需求,研究二维数据与三维模型数据融合组织方式,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三维模型在城市管理、土地管控、规划审批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凯松  刘增良  董志海 《北京测绘》2021,35(8):1074-1078
针对实景三维模型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单体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的单体化模型重建技术.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空三成果、倾斜摄影航片和手持拍摄照片进行三维模型的重建,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完成三维模型重建,重建的三维模型有较高的还原度和精度,满足LOD(Levels of Detail,多层次细节)3级别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需求的增大,传统二维地图的信息深入程度、展现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三维仿真技术为基础的三维电子地图成为新的热点。本文以"三维仿真楼宇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在线三维仿真成果在楼宇管理中的应用。三维仿真楼宇经济系统采用在线三维仿真,以楼宇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融合数据存储和挖掘、Web动态网页等技术,打造集信息发布、管理、查询、展示、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周鑫鑫  吴长彬  孙在宏  丁远  贺涛 《测绘学报》2016,45(12):1476-1484
地理场景中点要素三维注记配置规则多为"遮挡则不显示"和"遮挡直接显示",该类规则的缺陷是注记信息丢失或存在大量遮挡,普适性不强,尤其不适用于小规模地理场景点要素三维注记配置。本文首先归纳了三维注记绘制的内容、位置及方法,并针对小规模地理场景点要素三维注记配置问题,以"信息不丢失、注记尽可能少的遮挡"为配置目标,配置规则为"遮挡后优化并显示"。算法以透视变换矩阵、逆透视变换矩阵及GRID算法为基础,以遗传算法为核心,以三维注记质量评价函数为遗传算法适应度评价函数,实现点要素三维注记的可行最优解求解。经多视角、多平台对照试验可知,本算法适用于多视角三维注记优化配置,具备普适性;与主流GIS平台(SuperMap Desktop、ArcScene)的三维注记配置效果作对比,本算法三维注记质量值分别相对提升144%、232%,符合配置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型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三维模型建设,大多应用BIM、VR、AR,以及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等技术,然而,这些感官成果缺少计算思维。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人们对地理信息成果的要求不仅能"直观看到",还要具备基于计算思维满足智能需求的计算功能。应用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技术构建城市地理信息底层因满足了这一需求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站式地理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地理大数据体系,探讨了“GIS+BI”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地理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共享、关联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建立一种新的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分析模式,满足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地籍调查、资源审计等多元应用需求。并以“地理大数据仓库”为建设理念,构建数据生态模型,建成一个“标准统一、信息全面、富有活力、随需而变、方便易用”的以地理大数据为核心价值的一站式地理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实现地理大数据可视化、动态化的智能分析,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价值,让数据成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Due to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need for efficient maintenance and updating of 3D building models is ever increasing. Change detection is an essential step to spot the changed area for data (map/3D models) updating and urban monitoring. Traditional methods based on 2D images are no longer suitable for change detection in building scale, owing to the increased spectral variability of the building roofs and larger perspective distortion of the very high resolution (VHR) imagery. Change detection in 3D is increasingly being investigated using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data or matched Digital Surface Models (DSM), but rare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regarding to change detection on 3D city models with VHR images, which is more informative but meanwhile more complicated.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3D models are abstracted geometr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urban reality, while the VHR images record everything.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changes directly on LOD (Level of Detail) 2 building models with VHR spaceborne stereo images from a different date,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addressing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3D models. In the first step, the 3D building models are projected onto a raster grid, encoded with building object, terrain object, and planar faces. The DSM is extracted from the stereo imagery by hierarchical semi-global matching (SGM). In the second step, a multi-channel change indicator is extracted between the 3D models and stereo images, considering the inherent geometric consistency (IGC), height difference, and texture similarity for each planar face. Each channel of the indicator is then clustered with the Self-organizing Map (SOM), with “change”, “non-change” and “uncertain change” status labeled through a voting strategy. The “uncertain changes” are then determined with a Markov Random Field (MRF)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es. In the third step, buildings are extracted combining the multispectral images and the DSM by morphological operators, and the new buildings are determined by excluding the verified unchanged buildings from the second step. Both the synthetic experiment with Worldview-2 stereo imagery and the real experiment with IKONOS stereo imagery are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monitoring the building changes, as well as updating 3D models from one epoch to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6.
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源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机助制图,由于二维系统自身因素的限制,它也可以被称为是三维空间平面化的符号表示系统,所以在表达上不如拥有现实感的三维更加直观。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传统的2D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更直观的视觉需求,而三维系统的建立恰好弥补了二维的不足。本文主要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分别研究水井位置、工业设施和地下水体污染轻重的空间关系,景区的三维模型建立,三维场景中表面及矢量要素的立体显示以及DEM、TIN在三维建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伟  金贤锋 《测绘通报》2020,(12):58-64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建设及未来的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撑。以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为主要特征的测绘地理信息,能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各环节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和基于数据成果的定制服务。而融合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实现统一“底图”、统一“底数”、统一“底线”、统一“底板”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以及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是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梳理“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技术体系和数据成果定制体系两个方面,研究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展望了面向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徐旺  游雄  张威巍  邓晨 《测绘学报》1957,49(12):1619-1629
城市AR中,场景结构的自动获取,对自适应信息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层叠式”信息表现形式引发的信息指示不明、场景感知混乱等问题的关键步骤。然而,场景结构信息隐藏在场景图像中,直接提取十分困难。2D地图描述了地理实体的位置、轮廓和空间布局,可作为场景结构提取的先验信息。针对城市AR中场景结构获取难、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2D地图的建筑物场景结构自动化提取方法。在地理配准的基础上,首先根据2D地图中建筑物的轮廓和属性信息,构建场景图像语义分割的结构线索;然后将其作为过分割处理后场景图像合并的依据,生成多个包含语义信息的图像区域;最后根据图像区域与2D地图中建筑物轮廓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取出场景图像中的区域轮廓、场景深度和平面朝向等场景结构信息。试验选取了格拉茨地区32个建筑物场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实时地提取建筑物场景结构,且建筑物立面提取的质量明显优于对比方法。提取的场景结构能应用于城市AR多种自适应信息表达方法中,使信息标注更明确,遮挡关系更清晰。  相似文献   

19.
20.
3维技术以其直观、眩目的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利用3S技术和Skyline开发平台,可以构建大型企业3维地理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设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兼容原有2维系统的总图3维信息系统,将为企业的日常管理、设计施工、分析统计、规划决策等提供更加可靠、直观、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