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讯     
牙鲆鱼苗放流攻关课题已超额完成有关指标 “胶州湾牙鲆鱼增养殖技术研究”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协助进行。国内首次人工培育种苗和在胶州湾标志放流牙鲆鱼苗,最近已通过了由  相似文献   

2.
牙鲆鱼白化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伟  侯林  姚锋  高岩  吕红丽 《海洋科学》2004,28(6):60-65
牙鲆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我国俗称比目鱼、偏口,属于鲽形目,鲽总科,鲆科,牙鲆属。该鱼肉细嫩、口感好、营养高,在我国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经济鱼类。分布于干岛群岛至香港之间,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日本沿海、朝鲜半岛西岸均有分布。牙鲆是冷水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国外,日本最早于50年代就开始进行牙鲆人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外周血细胞是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血细胞形态与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鱼类免疫机理。作者在实验中发现,不同鱼类血细胞的种类及其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以确定鱼类外周血细胞的组成是否可以反映其种间差异。 牙鲆是中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目前有关其血细胞的形态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牙鲆外周血细胞为材料研究其超显微结构,以便能准确地了解牙鲆血细胞的分类及不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名贵的海产鱼类,也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大规模增养殖的经济鱼种之一。目前随着牙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养殖中各种病害的爆发也相继增多、由此给养殖业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各种防病、治病方法。其中,通过接种疫苗对鱼类病害进行免疫防治被认为是最重要、有效和绿色环保的方法之一,许多针对鱼类病原的灭活、减毒和基因工程疫苗相继研制成功,这些疫苗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性,减少发病率。作者利用制备鳗弧菌灭活疫苗对牙鲆进行注射免疫的方法,从而观察牙鲆外周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探讨了鱼类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保护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牙鲆是荣成市工厂化养殖的重要鱼类品种。邱家渔业公司在多年牙鲆养殖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有益的经验,他们从3厘米~5厘米大小的牙鲆鱼苗养成至20厘米以上的牙鲆鱼,只用7个月的时间,并且鱼的养殖成活率达60%,基本上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现将他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名贵的海产鱼类,也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大规模增养殖的经济鱼种之一。目前随着牙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养殖中各种病害的爆发也相继增多,由此给养殖业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各种防病、治病方法。其中,通过接种疫苗对鱼类病害进行免疫防治被认为是最重要、有效和绿色环保的方法之一,许多针对鱼类病原的灭活、减毒和基因工程疫苗相继研制成功,这些疫苗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性,减少发病率。作者利用制备鳗弧菌灭活疫苗对牙鲆进行注射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今我国各类主要经济鱼种的年龄与生长问题,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已作过调查研究,唯鲽形目鱼类尚未见过正式报告。关于牙鲆的年龄,日本前川兼佑(1951)曾用鳞片对濑户内海的牙鲆作过年龄鉴定,最首光三(1957)对东海的牙鲆也有过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今我国各类主要经济鱼种的年龄与生长问题,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已作过调查研究,唯鲽形目鱼类尚未见过正式报告。关于牙鲆的年龄,日本前川兼佑(1951)曾用鳞片对濑户内海的牙鲆作过年龄鉴定,最首光三(1957)对东海的牙鲆也有过类似的报道。现在笔者亦  相似文献   

9.
牙鲆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静 《海洋科学》1995,19(2):65-67
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TemmincketSchlegel)属蝶形目(Pleuronectiforme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牙鲆为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在我国沿海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关牙鲆的核型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弄清这种鱼类的核型,对于了解其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其种群遗传学以及牙鲆在分类和系统演化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1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采用青岛近海垂钓获得的活鱼7尾(雌3尾、雄4尾)。染色体制备采用PHA体内注射法[1]。于活鱼…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对牙鲆胚胎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胚胎和仔鱼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因而许多学者强调在水质评价中利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进行毒性试验的重要性。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一些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研究,而且对该种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利用牙鲆的受精卵进行重金属Cu,Zn,Cd,Pb和Cr对胚胎和仔鱼影响的试验研究,为海产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芳香化酶Cyp19a在鱼类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中起关键作用,通过调控体内雌、雄激素的转化来影响鱼类性别表型形成。为深入研究Cyp19a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性腺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作用机制,本文从牙鲆cDNA中克隆获得1557bp的cyp19a基因编码序列,并成功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经体外重组与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Cyp19a蛋白;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技术检测抗血清效价,评估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免疫结束后得到的抗体血清效价超过了1∶50000,且纯化后抗体具有较好活性。Western Blot(WB)检测结果表明Cyp19a兔多抗可以特异性识别牙鲆重组Cyp19a蛋白和内源性Cyp19a蛋白。蛋白水平的雌雄性腺差异表达分析显示,牙鲆Cyp19a蛋白在卵巢中高表达,在精巢中微量表达。利用Foxl2和Dmrt1重组蛋白处理牙鲆性腺分化期幼鱼可分别显著上调和下调Cyp19a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牙鲆Cyp19a多克隆抗体并进行了应用,为深入研究牙鲆等鱼类性别分化机制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牙鲆苗种大规模培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鲽形目鱼中的一种经济鱼类,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肉质鲜美等优点,为我国北方人民所喜爱食用。目前日本已把它作为重要的养殖对象。 早在五十年代末期,我所脊椎动物研究室就开展了牙鲆人工育苗的研究,并取得实验性培苗的成功。 从1983年开始,我们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牙鲆苗种大规模培育试验。主要目  相似文献   

13.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促食因子,在调节鱼类的摄食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牙鲆NPY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作者克隆了牙鲆NPY成熟肽序列(m-NPY)及含有信号肽的全长序列(f-NPY),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分别进行体外重组表达,筛选出诱导剂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0.8 mmol/L及最佳诱导时间3 h;此外,根据牙鲆NPY第49-64位氨基酸序列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该多抗能够有效检验重组NPY及牙鲆体内NPY的表达。研究结果为研究重组牙鲆NPY蛋白在牙鲆水产养殖产业中的应用及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浅色黄姑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呼吸和排泄是鱼类代谢活动的重要特征,是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评估鱼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养殖容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了解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可以了解鱼体的代谢水平和活动规律等,可为鱼类的养殖生产、新品种培育、移植驯化、养殖水体水质调控和活体运输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鱼类耗氧率的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文献[1-11],但关于排氨率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见有牙鲆、犬齿牙鲆、大西洋鲆等种类的报道[12-14]。  相似文献   

15.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s)是一种内源性酶,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细胞膜(plasma membrane)中,它在许多代谢活动中,如动物的生长、蛋自质的合成、营养成分的转运、类固醇的生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am et al.,1985)。因此,对于碱性磷酸酶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鱼类的消化生理,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鱼类体内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转运机制。假雄牙鲆是在雌性牙鲆的一定生长发育阶段,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之性转化所获得的。对于假雄牙鲆的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至今还未见正式报道。本实验以一年龄假雄牙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消化器官中碱性磷酸酶的比活性,并初步探讨了在不同发育时期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变化,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假雄牙鲆体内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和机制,并有助于牙鮃的人工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盐度及保存时间对牙鲆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授精是鱼类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获取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是这一活动中的重要步骤。环境因子对于海产鱼类精子生理状态的影响国内已有初步研究[1,2],但环境因子对牙鲆精子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实验着重研究了牙鲆精子于室温条件下贮存不同时间后,这些精子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活力,以及室温条件下,于精液中保存了不同时期后的精子在天然海水中(盐度为32)使卵子受精的能力。1材料与方法1.1精、卵的获取实验中所用的牙鲆亲鱼取自山东荣成市寻山养鱼场的亲鱼池。卵子和精子系采用人工挤压的方法获得。挤压过程中防…  相似文献   

17.
牙鲆骨骼结构与生态习性统一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英 《海洋科学》1985,9(3):28-31
关于此目鱼类(Heterosomata)的研究,很早就有了许多报道,但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 aceus( T.et S. )的骨骼与生态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对黃渤海此目鱼习见经济种牙鲆骨骼系统的观察进行了描述,并就其结构特点与生态习性的统一性作了重点的常规对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已开发近40种重要经济鱼类的种苗大批量生产技术。在公立和私立的孵化场,几个主要的种类:真鲷、牙鲆、黄尾Shi的养殖数量达几千万尾。本文就日本栽培渔业协会鱼类钟苗生产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养殖大西洋牙鲆幼鱼肌肉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等生化组织,并计算了其比能值,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大西洋牙鲆属高蛋白、低脂肪、低比能值鱼类,肌肉氨基酸含量同其它鲆鲽鱼类相比,属中等水平,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肌肉蛋白中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794;脂肪酸含量中棕榈酸(16∶0)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18∶1 n)和DHA(22∶6 n-3);其EPA(20∶5 n-3)和DHA(22∶6 n-3)的含量较高,营养丰富且平衡良好,是值得推荐的优良养殖品种和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20.
假雄牙鲆不同组织中溶菌酶比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溶菌酶(Lysozyme)是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Ingram1980年报道 ,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胞壁结构 ,增强由补体介导的溶菌作用 ,同时对真菌、寄生物以及病毒也具有破坏作用 ,因此 ,溶菌酶对于鱼类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溶菌酶在鱼体内的分布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鱼类抵抗各种疾病的机制。以往的实验对溶菌酶在鱼体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研究得较少 ,对于牙鲆体内不同组织中溶菌酶活力的比较则未见报道。本实验以1a龄假雄牙鲆为实验材料 ,研究溶菌酶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并初步比较其比活性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