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冬小麦产量气象统计预报方法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福华 《山东气象》2001,21(2):25-26
针对冬小麦产量气象统计预报方法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在气象产量序列的分离与订正、趋势产量的预测、气象因子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淄博市冬小麦产量气象统计预报方法研究中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影响我国冬小麦产量的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收集整理了全国52个市、县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型资料,总结撮出预报因子,通过定量分析,了解了影响各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大面积冬小麦产量监测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张家川县历年冬小麦产量与光、热、水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进行统计,寻找出造成小麦产量波动的关键期和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产量与关键气象因子之间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应用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对甘肃冬小麦产量预报惯用的气象模式进行修正。综合气象模式入选气象因子与影响我省冬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素相吻合,预报范围由代表站扩大到整个冬麦区,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A2和B2情景下冀鲁豫冬小麦气象产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是我国的冬小麦主产区。利用1978—2008年冀、鲁、豫三省的历史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分别建立了三省冬小麦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模型,趋势产量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超过0.90,气象产量模型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将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基准气候条件下的格点资料回代到冬小麦气象产量模型,以验证区域气候模式的可用性。利用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A2和B2情景下三省的格点资料和三省冬小麦气象产量模型,估算得到了三省2012—2050年的冬小麦气象产量,结果表明:无论在A2还是B2情景下,河北和河南两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均表现出以减产为主、山东省冬小麦气象产量以增产为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九三地区1970-1995年大豆单产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求出了气象产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大豆单产与各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找到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济宁地区水稻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延贵  潘成英 《气象》1997,23(9):43-45
利用济宁市31年的水稻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水稻生产的不同气候年型、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找出了影响产量变异的着急时期和主导气象因子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影响冬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冬小麦生育期间的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产量和生理气象指标资料,计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标准化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和标准化降水量;在进行通径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日照、温度和降水对冬小麦气象产量的贡献率;运用积分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逐旬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影响系数,构建了冬小麦产量气象要素影响定量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表明,利用通径分析和积分回归原理计算的气象要素影响系数,能够准确反映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的冬小麦产量气象要素影响定量评价模型能够定量评价全生育期各气象要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出的气象要素定量评价技术路线,为开展气象要素定量评价业务服务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决定冬小麦产量的自身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和农业技术诸方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不同发育阶段进行冬小麦产量预测的生物学指标、气象指标和农艺措施指标,旨在为深入开展冬小麦产量预测、减少地面监测的盲目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河南省19812016年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观测资料及气象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偏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拟等,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出苗返青期和开花成熟期延长,返青开花期缩短,全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不同生长阶段内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不一致。最高气温与小麦气象产量为负相关关系,最低气温、太阳辐射与小麦气象产量为正相关关系,降水量与不同区域的小麦气象产量相关关系不同。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各气象要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小麦相对气象产量对各气象要素变化的敏感性不同;小麦生长时期内最高气温升高1 ℃,相对气象产量减少约16.00%;最低气温升高1 ℃,相对气象产量增加约17.00%;降水量减少10.00%,相对气象产量增加约0.35%;太阳辐射减少10.00%,相对气象产量减少约1.70%。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系统分析了冬小麦主要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冬小麦穗粒数影响的规律。分蘖-拔节期受相对湿度影响较大,拔节-乳熟期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返青-抽穗期受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时段非线性影响分析的冬小麦产量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预报的准确性、稳定性, 通过气象产量与气象因子的膨化相关普查, 筛选出长时段、非线性因子组建预报方程,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经4年的使用验证及与其他几种统计方法的比较, 该方法预报结果较为理想, 可用于基层台站的冬小麦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13.
用模糊聚类法预报冬小麦产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安气象观测站10a的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及气象观测资料,用回归分析确定出冬小麦生育期的冬前分蘖、拔节到孕穗期降水量、开花到乳熟期的降雨日数3个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显。然后利用这3个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并用预报年的相关资料计算做出产量趋势预报。对1999年2000年西安地区产量年景试报,预报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4.
南丰县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1998年早稻产量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找到了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进而分析了导致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5.
渭南市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2012年渭南市气象与冬小麦产量数据,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趋势产量,结合调和权重法预测趋势产量,采用SPSS20.0软件对气象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得到年景和定量气象产量预测模型。统计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合计值,得到年景(或定量)预报产量。通过验证,年景和定量产量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棉花产量丰歉气象指标和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拴  王建林 《气象科技》2001,29(3):30-35
该文在研究影响棉花产量丰歉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基础上,建立棉花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标,它较好地反映了气象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将棉花全生育期内主要影响因子以相关系数为权重,适当分类组合,得到5种组合因子,利用该因子建立的棉花产量丰歉评价模型,考虑了全生育期气象要素对棉花产量的综合影响,评价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增城1992—2021年香蕉种植面积、产量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对增城香蕉产量预报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增城香蕉产量气象波动指数为0.2784,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的98.32%,气象因素是影响增城香蕉产量波动的最主要因子。(2)1992—2021年中气象丰年8年(占比27%)、气象平年7年(占比23%)、气象歉年15年(占比50%);丰年气象产量波动大,歉年气象产量较为平稳。(3)日照时数、平均气温以及最大风速是影响增城地区香蕉产量的最关键气象因子。(4)预报模型对历年香蕉产量预报平均误差为8%,平均准确率达94.1%,预报准确率基本满足日常业务服务,研究成果可为日常农业气象服务及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冬小麦生产气象保障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正研级高工史定珊和笔者多年从事小麦气象研究和业务服务的系统总结,“是一本小麦气象服务的实用性科学专著”(程纯枢)它围绕冬小麦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8 5 0试验区 1971~ 1990年的气象因子及大豆产量资料进行了降水、积温的限制因子分析 ,得到降水是影响大豆产量主要限制因子 ;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大豆产量的预测模型 ,找出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主成份分析法是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农作物产量预报中应用不多。主成份分析法,是将若干个预报因子(X_1,X_2……X_m)提供的信息进行浓缩、组合成个数较少的、互不相关的因子。用这些较少的因子来代替较多的因子,建立回归方程。 本文以山东省有代表性的十九个县的冬小麦产量和气象资料为样本,用主成份分析法作了一九八五年冬小麦产量预报,预报产量和实际产量接近。 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别来源于省统计局和省气象局资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