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经纬仪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推算其空间任一点位的中误差计算公式,并进行必要的仿真分析。通过误差分布规律的仿真图像,分析经纬仪测量系统所测得的空间三维坐标点位的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经纬仪测量系统野外作业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
建立经纬仪测量系统的首要问题是进行经纬仪系统定向,经纬仪系统定向主要包括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其中绝对定向是确定经纬仪测量系统的尺度因子。在实际测量中,针对不同位置和姿态的基准尺对系统整体定向的精度影响较大以及多余观测少等问题,通过对多个位置和姿态的基准尺进行测量,增加约束条件,提高点位测量的精度,改善点位误差的空间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较好地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摄影测量系统精度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冯其强  李宗春 《测绘工程》2010,19(2):53-55,58
根据经纬仪测量系统点位真实精度的经验值和分别用工业摄影测量系统与经纬仪测量系统测量出的点位进行公共点转换得出的差值,来估计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测量的点位精度,从而提供一种检测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精度的新方法。分别使用INCA3与Nikon D2H相机试验,发现INCA3相机的精度大约是Nikon D2H精度的2倍。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以电子经纬仪为角度传感器的积木式工业测量系统方法,推导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并将其应用于竖琴式斜拉桥模型试验变形测量中.研究结果表明,在6 m×5 m×4 m的空间区域内,此系统测量精度均优于±0.2 mm,与百分表测试值对比,其差值小于20%.  相似文献   

5.
线型空间三维坐标组合式测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在狭长条带状测量空间内进行三维坐标测量的难度较大这一问题,该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探讨了经纬仪测量系统的支导线测量方案,指出了构建全局控制的必要性。设计了两用觇标模型,提出了全站仪配合两用觇标构建全局控制、经纬仪测量系统检测细部的组合式测量方案,解决了两者的精度匹配问题。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组合式测量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线型空间三维坐标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一种视觉引导经纬仪自动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将TM5100A经纬仪加载高精度摄像头构造视觉引导测量设备,标定十字丝中心点在像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对经纬仪旋转水平角和垂直角与目标图像中心像素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标定;摄像头采集目标图像并处理获取目标中心像素坐标,根据像素坐标与经纬仪旋转角关系计算经纬仪旋转角度,进而实现视觉引导经纬仪自动测量;对加载摄像头的经纬仪驱动误差进行测试,驱动误差允许的情况下测试并分析了视觉引导装置的点位测量精度、角度测量精度以及视觉引导准直测量精度,比人工测量精度高,符合工业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视觉测量技术在大型天线模胎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于数码相机的视觉测量系统应用于大型天线的模胎检测:采用回光材料制作人工标志,利用经纬仪系统测量少数控制点,经光束法平差解算点的坐标,与经纬仪系统的测量结果相比较,点位的测量精度要优于0.25mm,面型的计算精度则达到了0.1mm。  相似文献   

8.
光束法平差在工业测量系统TSST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模拟摄影测量系统,把角度传感器视为摄影机,将物方点的角度观测值化算为虚拟像点坐标,从而按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进行两台或多台经纬仪间的系统定向和空间坐标解算。利用光束法平差技术研制开发了中文TSST2.00工业测量系统软件;对经纬仪整平状态和未整平状态下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光束法平差技术可以处理经纬仪在任意姿态的观测值,其精度达到了整平状态的结果;最后还介绍了TSST工业测量系统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陀螺仪的寻北原理,并以一种新型自动化陀螺经纬仪为例,探讨了地理纬度对陀螺补偿角、仪器常数和陀螺经纬仪测量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陀螺经纬仪测量精度随地理纬度变化的关系,提出了提高陀螺经纬仪测量精度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不同设计和最小读数的五台光学经纬仪水平角测量的精度,使用一根已知长度的精密横尺和一台威特T3精密经纬仪。首先,用T3经纬仪测量视差角,再用各台试验仪器测此视差角。将计算的测角均方根差作为标准差进行比较。结果是:采用双读数测微器经纬仪的精度最高。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光学测微尺读数经纬仪的精度都与单读数测微器经纬仪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1.
在近景摄影测量中,为将所摄物体定向和检定照相机需要控制点。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前方交会,以为所摄物体提供必须的控制点。在估算摄影测量的测定精度时,控制点的精度是异常重要的。文中对所导出的公式从数学和试验上进行了论证,以评定经纬仪位置与控制点位测定精度的关系并给出获得控制点最高精度的最佳经纬仪位置。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在水电站水轮机组安装测量中的应用、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对测量精度提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卫星装配过程中的星体变形测量问题,采用双经纬仪系统通过准直测量建立星体坐标系,利用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系统获取测量点坐标。通过公共点转换将加装载荷前后的测量点坐标均转换至星体坐标系,实现了星体坐标系下的卫星变形测量。  相似文献   

14.
经纬仪实时空间测量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经纬仪实时空间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配置,描述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和误差影响情况,介绍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通过对标准量具的检测,证明该系统是可靠的,对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是可以满足的,在其它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采用单站光电经纬仪测量目标姿态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光电测量仪对目标姿态的高精度测量方法,本文基于光电经纬仪姿态角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建立了目标三维姿态角的数学模型,并对空间余弦的姿态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提高目标姿态的测量精度,通过模拟试验和测量精度分析验证改进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测量方法对目标姿态的测量精度有很大的提高,其测量误差小于0.5°,结果稳定可靠。研究结果可以采用光电经纬仪对目标姿态的更高精度测量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在大尺寸空间测量等领域,出现了诸多精密仪器,并且测量手段和测量方法也层出不穷,可是经纬仪测量系统依然以其特有的优势,在特定的测量要求(立方镜准直)、特定的测量环境下(测量范围较大且有遮挡)依然在诸多领域被应用,因此如何能够在更好的保证测量的精度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传统经纬仪交会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尺的位置、姿态、特别是标尺的个数等因素的不同设置,看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试验证明,进行多标尺联合标定的方法,可以在全方位测量空间内较好地控制了测量误差,改善测量误差的空间分布,提高了测量空间内的整体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柔性坐标系引入经纬仪工业测量中,使其系统自定位不再受仪器整平误差和相对定向误差的影响。为了求解系统自下位的参数,本给出了两种系统的自定位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柔性坐标系引入经纬仪工业测量中,使其系统自定位不再受仪器整平误差和相对定向误差的影响。为了求解系统自定位的参数,本文给出了两种系统自定位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广云  黄玲 《测绘工程》1998,7(4):27-31,37
将电子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模拟摄影测量系统,把经纬仪水平角、垂直角观测值化算为虚拟像点坐标观测值,按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进行二台或多台经纬仪间的系统定代间坐标解算,从而实现了经纬仪在任意姿态下的空间坐标测量功能。在光束法平差的基础上开发了中文版TSST2.00工业测量系统软件。最后介绍了偏置型抛物面天线的数学模型和TSST工业测量系统在其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余弦法进行井下经纬仪导线非对中测量的探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晖 《测绘通报》2000,(4):20-21
将正余弦原理应用在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中 ,从而形成了井下经纬仪导线非对中测量的一种方法 ,并应用误差传播定律 ,对最佳图形及其该法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