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与人口重心向沿海地区的快速转移,水资源成为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日益紧迫的淡水问题,我国采取包括海洋水库在内的诸多措施。文章简述海洋水库的概念与分类,回顾海洋水库的修建历程,并对海洋水库修建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对比地下水开采、内陆水库、海水淡化、污水回用、跨流域调水和海洋水库等水资源管理方式,加之考虑沿海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海洋水库在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环境持续性以及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海洋水库的建设有利于沿海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危机的重要措施和实现"陆海统筹"的关键技术,有利于"山顶到海洋"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和开发;结合海洋水库的修建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海洋水库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沿海地区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从海水中直接提取淡水(海水谈化)、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生产工艺用水和城市大生活用水(海水直接利用)、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生产人类需要的化学品(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总结了在海水资源利用方面国际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和产业化水平。认为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和替代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产业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海洋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在20%以上,但是,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还相对落后,建设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刻不容缓.文章从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迫切性出发,构建了现代海洋产业服务体系,并结合舟山市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舟山市现代海洋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水冲厕利用前景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冲厕是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阶段沿海地区有效节约生活淡水消耗的一种现实可行的途径。在目前的居民生活用水结构中,冲厕用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达到41%,一般国家也达到20%~30%。国内城市冲厕用水的消耗量虽然现阶段还相对较少,但增长趋势比较明显。如果以海水替代淡水冲厕,可节约同等数量的淡水,节水效果是显著的。在沿海缺水地区,尤其是在一些严重缺水的海岛及一些沿海大城市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显著的效果。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海水冲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涉及到经济成本和环境问…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水利用技术与21世纪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是海洋中最大的资源,其中约97%是淡水,海水的总体积约13.7X107km3,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危机是水资源危机。已知有100多个国家缺水,严重缺水的国家约26个。我国是淡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世界人均淡水总量约12000m3,而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虽有2.8X1012m3,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约2300m3,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位居世界各国排名的第88位。据预测,我国从21世纪开始将全面进入水资源危机阶段。目前中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淡水的需要量日渐增加。单靠降水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且,在海岛、舰艇和海洋平台上无法利用雨水。因此,现在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淡化海水的问题。在某些地区淡化海水已经成为人们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包括美、日在内已有几十个国家,安装了大规模的海水淡化设备。有的日产上百万吨淡水。有一些产油国和非洲的严重缺水国家,不惜用高昂的代价去换取日常用的淡水。  相似文献   

7.
海水冷却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用水中约 5 0 %是工业冷却水。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海水冷却 ,是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资源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海水冷却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 ,目前我国基本具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直流、循环 )冷却关键技术。寻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加强有关行业、院所、企业的“强强联合”,适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海水冷却塔技术 ,加快产业化技术示范 ,是推进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修建海岸水库是满足滨海地区淡水资源的保障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分析海岸水库的建立对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的影响,采用SUTRA(saturated-unsaturatedtransport)模型建立具有代表性的二维海岸模型开展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潮汐作用抑制底层盐水楔的入侵,加快海陆物质交换;实例中计算表明建坝后,海岸水库坝体的建立加剧了海水入侵;水库水位在平均海平面以下时,潮汐动力因素占主导,海水入侵严重且随着水位抬高,海水入侵程度基本保持不变,应注意海水入侵的防治;库区水位在平均海平面以上时,海水入侵程度随着库区水位的抬高而减少,可以调节水库水位进行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的防控;海岸水库在建设中存在一个控制水位,当水库水位在控制水位以上,库区水体盐度和含水层淡水储量能得到保证;库区高水位时内陆物质运移时间较长,运移区域较广,氮类污染物易在库底含水层堆积,需重视含水层的地下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围绕海洋经济应运而生的海岛现代服务业在浙江省舟山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已成为我国唯一以群岛设置的地级市——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07年3月,中共舟山市第五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服务富市”的发展战略。文章针对舟山市的经济社会实际,深入研究探讨海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对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蛋白质供给、粮食安全保障和带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技术体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梳理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轨迹,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海水养殖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厘清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路径对策建议,即加强产业顶层规划设计、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现代海洋种业、持续推动养殖模式升级和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等。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养殖是舟山开发利用海洋的主要经济活动,也是舟山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为促进舟山更好地发展海水养殖业,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基于2006-2018年舟山海水养殖的相关数据,对舟山养殖海域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舟山养殖海域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养殖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养殖海域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养殖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幅度较大,并与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球科技创新中最具实效性和创新性的领域之一。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科技布局和成果产出;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领域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理论体系不完善、稳定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平台支撑能力薄弱、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不强、产品集成开发亟待提升;提出了海洋生物领域科技发展战略对策和建议:关注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利用效率、重视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重视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和宣传。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的不断开发和旅游产业的体系日益成熟,两大产业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态势,带来了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契机。文章阐释了产业融合的内涵和对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意义,剖析了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缺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能、传统文化表现手法陈旧、缺少大规模市场等问题,提出了旅游产业与海洋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和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运用现代科技,促进海洋非物质文化旅游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内容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运用政府引导作用,推进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培育大型企业,扶持中小型企业,形成文化产业规模效应;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等相关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e potential for fluid leakage from sub-surface reservoir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O2 storag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nd water resources. Understanding the genesis, morphology, fluid flow mechanisms and extent of fluid escape from reservoirs allows for better risking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storage potential. Here we describe in detail the structures of fluid escape pipes from the Loyal Field, observed from a 3D full and partial stack seismic dataset. The seismic imagery suggests that the fluid escape pipes are rooted at least in the main Paleocene reservoir and by-pass the reservoir seal to cross the post Lista Formation overburden up to the intra-Neogene units. The pipes extend for a few hundred meters to a few kilometres and show varying shape and structure from blow-out structures to incipient mud volcano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both from main baseline and partial stack data allows a division of the pipes into two families: (1) seeps and pipes following structural discontinuities and (2) pipes unrelated to the pre-existing structural features. The pipes internal seismic response, the reflector termination of the main condui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tacked bright reflectors suggest an upward migration mechanism (during pipe birth and development), requiring a cyclic switching from non-Darcy hydrofracturing (during overpressure) to Darcy flow lateral migration (during low-pressure stage).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CLUSTAL X 1.81对位排序软件和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MEGA) Version 3.1系统发育相关分析软件包,分析了渤海、黄海和东海不同群体的三疣梭子蟹mtDNA D-loop片段序列,(不包括引物)D-loop序列(不包括引物)长约1 241 bp,该片段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75.8%和24.2%,AT含量均明显高于GC含量,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025.依据D-loop序列,应用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及最大简约法(MP),构建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亲缘关系的系统发生树,MP、NJ和ME树中所显示的三疣梭子蟹亲缘关系基本一致.NJ和ME树中来自东海的XM1与DT5聚为姊妹群;来自渤海的PL1与来自东海的YT1聚为姊妹群;来自东海的DT3与来自黄海的DD1聚为姊妹群,再与来自渤海的PJ1相聚形成一个单系;来自东海的ZS1与来自黄海的QD1聚为姊妹群;来自东海的DT4与来自黄海的YC1相聚,再与来自东海的YT2,YT3相聚.在MP树中,来自黄海的YC1与来自东海的DT4相聚为姊妹群,再与YT2相聚;来自渤海的PL1与来自东海的YT1聚为姊妹群;来自东海的XM1与DT5聚为姊妹群;来自东海的DT3与来自黄海的DD1聚为姊妹群,再与来自渤海的PJ1相聚;来自东海的ZS1与来自黄海的QD1聚为姊妹群;这些群最后再与来自东海的YT3相聚.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各海区三疣梭子蟹种群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交流,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不以海区划分和地理位置的远近为依据.洄游和长期以来跨海区的捕捞作业可能是三疣梭子蟹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根本原因;蓬勃发展的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和放流也会导致亲蟹和苗种跨海区交流,对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的保护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课题,地球面积的1/3为干旱,半干旱区,在中国,这一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47.5%,其中仅降水量小于200mm的干旱区就占国土面积的26.6%。干旱区水资源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总水量少,补给来源单一,时空分布不均,蒸发在水循环中起主导作用,河流与含水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海域,其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渔业发展,保护该海域生态环境。基于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附近两个站点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间的海流观测资料,利用调和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舟山群岛海域冬季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两站点处潮流均为正规半日潮,以M2和S2占主,各主要分潮潮流均为往复流;潮流、余流流向均为西北-东南流向,与站点所处的狭窄水道主轴方向一致,说明地形因素影响明显;同时,观测站点处水体的垂向平均动量平衡分析表明,在沿水道主轴方向上,余流受盛行风场控制,风场转向会导致余流转向,而在垂直于水道主轴方向上,由于受水道两侧岸线的支撑作用,水体在近岸堆积,故在该方向上主要为正压梯度力与科氏力的平衡,反应了地形对流场特征的影响。研究成果揭示了舟山群岛海域冬季的流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机制,对实现此海域内海洋牧场的精细化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上丝路")以南海—北印度洋为纽带,开启了人类合作、互助、共赢的新篇章。在常规能源日益紧缺的困境下,海洋资源必将是21世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文章探析了"海上丝路"涉及海域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的分布特征,为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参考,助力我国引领国际海洋开发建设,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再分析风场资料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舟山群岛海域可再生能源评估、海洋灾害预防决策以及港口运维和船舶运输等涉海发展领域,然而不同业务机构所提供的再分析数据在舟山近海的性能表现不一,严重阻碍了此类数据的有效应用。基于2018年全年单点浮标观测资料,综合评价了舟山群岛近海面(10 m)风场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利用误差分析和风玫瑰图等统计工具对6种主流海表风场再分析资料,包括: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the 5th generation ECMWF atmospheric reanalysis,ERA5)、NECP第二版全球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CFSv2)、美国宇航局物理海洋学分布存档中心的多卫星融合资料(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日本55年再分析数据(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JRA-55)、第二版现代研究与应用回顾性分析数据(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ersion 2,MERRA-2)和ECMWF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再分析数据(the 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CAMS)在时间变化特征上进行了对比与评估。研究表明:在综合性能方面,ERA5对风场的再现能力最优,其次为JRA-55;在要素可信度方面,ERA5对风速的再现情况相对较优,而CFSv2的风向再现情况较好;风场产品在不同季节的模拟能力有所差异;不同风场产品在不同风速区间的重构能力也有所不同;在全年风向分布方面,各再分析资料都存在显著的东向偏差。研究结果为不同应用场景下风场资料的选取提供评估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发适用于舟山群岛近海的高精度长周期风场数据产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