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造成矿作用的定义、类型及特点张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改造成矿作用改造型矿床类型划分成矿特点改造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是涂光炽六七十年代经过大量的研究,于80年代正式提出的成矿作用术语。改造成矿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  相似文献   

2.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找矿潜力很大的一种矿床类型。近几年来逐渐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矿床类型加以研究和勘查。本文综合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提出层控地下热卤水成矿作用。层控有机成矿流体作用和层控深源成矿流体成矿作用是该类矿床的三种主要成矿作用。该类矿床的成因类型总体上可以归属于层控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中国萤石矿床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综合考虑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将中国萤石矿床划分为沉积改造型、热液充填型和伴生型3种矿床类型。在全面分析萤石矿典型矿床的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要素,以相同或相似的二级成矿必要要素组合确定沉积改造型、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的亚类型,沉积改造型进一步划分出2个矿床式,热液充填型划分出5个矿床式,伴生型按伴生主矿种划分出4个矿床式。文章分析了每一个矿床式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床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总结了每一个矿床式的二级成矿必要要素。  相似文献   

4.
多宝山矿集区位于早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上,地处兴安地块东缘,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金、铜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在调查区域成矿背景、收集和分析矿集区矿床同位素测年数据、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宝山、铜山、争光等矿床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元素组合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的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认为叠加改造是多宝山矿集区重要的成矿作用。斑岩型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争光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矿集区形成小多宝山、三矿沟等小型矽卡岩矿床的同时,并对多宝山、铜山及争光矿床进行叠加改造。初步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及体制转换与叠加改造成矿的关系:加里东期成矿作用形成于古亚洲洋的俯冲碰撞形成的岛弧环境;印支期成矿作用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消减有关;燕山期成矿作用是在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性与应有地位——矿床分类的四分法。滇中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因。其主要论据与以下要素有关:裂谷成矿背景;矿源层(K、J)、矿源岩(元谋古陆);矿体受地层层位、岩相、岩性控制,其生成与煤系(提供有机质)、盐层(提供卤素)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流体性状与水的来源、有机质类型及其作用在不同成矿期、成矿阶段显著不同。从岩石学的名词概念来解读和划分"改造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上限确定在后生作用之后,下限在变生作用之末。  相似文献   

6.
大陆成矿作用是当代区域成矿学研究的重大前沿,增进对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是孕育和建立大陆成矿理论框架的核心和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对系统完整地记录大陆碰撞过程的典型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碰撞造山过程及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了对碰撞成矿阶段以及各阶段动力学过程认识不清,引发了较多争议。青藏高原造山带,成矿规模大、形成时代新、矿床类型多、保存条件好,为系统地研究大陆成矿作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印度-亚洲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组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历时3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青藏高原重要成矿事件的时空坐标,初步建立了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或构造控制模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大陆碰撞带成矿理论新框架,包括三大成矿作用和12种矿床类型:同碰撞造山成矿作用(65-41 Ma,4种矿床类型),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40-26Ma,4种矿床类型),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25-0 Ma,4种矿床类型)。其主控因素分别为:碰撞造山背景、壳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剪切变形;陆内转换背景、幔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后碰撞伸展环境、壳/幔岩浆作用和热液对流系统。  相似文献   

7.
滇中砂岩铜矿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可清  熊鹏飞 《地球科学》1995,20(2):199-202
分析了滇中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过程,砂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沉积作用期、成岩作用期和后生作用期,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了构造改造期及表生改造期,其中成岩作用期是主要的成矿时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叠加成矿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叠加成矿是指不同构造—成矿期发生的不同期的成矿作用,即在原有成矿的基础上,后期又发生了另一期成矿作用,后者叠加于前者之上。文中将叠加成矿分为三种类型:(1)同型叠加,基础矿床属内生成因(或外生),后被另一期的内生成矿作用(或外生)所叠加;(2)异型叠加,基础矿床属沉积或沉积变质成因,后被他期岩浆气液成矿作用所叠加;(3)复型叠加,叠加作用发生了多次,成矿类型也各异。文章最后指出了研究叠加成矿的意义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层控菱铁矿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云南滇中地区层控菱铁矿的矿床类型、原生沉积成矿作用特征、区域动力改造成矿作用特征及表生改造成矿作用特征。研究认为,该区菱铁矿的富集成因机制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点,可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即:原生沉积-成岩阶段,发生于1600~1500M a之间,是形成菱铁矿矿源层的重要阶段;区域动力改造阶段,发生于800~650M a之间,是菱铁矿的主要富集成矿阶段;表生改造阶段,主要发生在第三纪,是菱铁矿床形成垂直分带并再次产生改造加富作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矿床成矿系列(以下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或矿床类型组合的自然分类,是矿床地质科学和矿产资源评价中研究成矿规律的成矿学理论之一。矿床在自然界并非单个(或孤立地)存在,它们靠成因联系,并相互依赖着构筑成矿床组合的自然体,赋存在与成矿作用相匹配的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构成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称为矿床成矿系列(陈毓川等,2006)。特定的时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内一个大地构造活动旋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特定的空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亦就是成矿的地质构造背景,一般相当于形成的三级构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是指特定的时、空域中发生的地质成矿作用,即岩浆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在水体中沉积成矿),变质成矿作用,表生成矿作用,与岩浆、变质成矿作用无关的流体成矿作用(陈毓川等,2015);并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的自然体。  相似文献   

11.
Cu-Mo-Pb-ZnVAg-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同一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演化或不同成矿流体体系在同一空间叠加的产物。该成矿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成矿作用的动力学和矿产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省内矿床的形成时代、成矿环境、地质成矿作用及矿床"自然组合"的研究认识,认为矿床是地质环境中的组成部分,成矿作用是形成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个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构造环境(单元)中的矿床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利用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的自然组合这一成矿系列概念,基本确定了甘肃省内成矿系列序次,重点是对成矿系列进行了划分和鉴别,提出全省有11个成矿系列类型、39个成矿系列的新认识。论证了成矿系列的产出特征,确定出各系列的矿床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努和廷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努和廷矿床为同生沉积后生改造型铀矿床。晚白垩世二连期湖泊发育区控制了矿床定位。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沉积成矿、后生改造和表生作用3个阶段,成矿年龄为85Ma、(41±5)Ma和6~13Ma。在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建立了努和廷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矿床分类作为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成矿理论研究的基础.中国大陆地质构造强烈多期,除形成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外,具鲜明的后期改造特点,准确甄别矿床的成因类型,对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宝山多金属矿田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的提出大宝山是一个大型的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多种成因的矿床类型,早在国内享有盛名.六十年代,许多人将大宝山矿床归属于碳酸盐岩中沿层交代的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花岗闪长斑岩是形成母岩.后来,有人提出次英安斑岩是成矿母岩.近年来又有“层控矿床”、“沉积成矿热液叠加的复生矿床”“海底火山沉积-断裂凹陷型黄铁矿型铜矿”、“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复生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地台型火山成矿作用的火山喷发异地沉积改造矿床”种种说法.随着矿床的开发,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许多新的地质事实表明,大宝山是一个复成矿床.本文试从多源成矿和不同的成矿作用来阐述矿床类型,进而对成矿作用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八论矿床的成矿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是区域成矿研究的一种学术思想,亦是地球系统四维成矿论.认为地球的矿床世界是由特定的时空域内,各类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类型组合的矿床自然体矿床成矿系列及其联合体成矿体系所组成.矿床形成决定于时间、空间、成矿作用三要素.矿床世界的基本单元是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组成成矿体系,成矿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沉积改造金属矿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士范 《矿床地质》1996,15(3):229-237
在论述沉积改造金属矿床Hg、Pb、Zn、Sb和菱铁矿的成矿、改造机理及赋存深度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沉积改造金属矿床是先沉积后成矿或改造的,成因清楚,含义明确,应从“层控矿床”中划分出来,单独成为一类矿床类型。该矿床赋存深度在潜水面以下200~300m或400~500m以内、地下水滞流带以上“还原成矿改造带”中  相似文献   

18.
Cu-Mo-Pb-Zn-Ag-Au成矿系统的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uˉMoˉPbˉZnVAgˉ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同一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演化或不同成矿流体体系在同一空间叠加的产物。该成矿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成矿作用的动力学和矿产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喷流沉积(SEDEX)成矿与沉积-改造成矿之对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主要从矿床产出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化流体来源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喷流沉积的块状硫的矿床,把国内外一些典型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改造矿床的成矿作用,作一个系统的对比,来探求两种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便于指导这两类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