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剥蚀系统(LAICPMS),对北羌塘半岛湖新第三纪粗面安山岩中的碱性长石和斜长石进行了系统分析,讨论了激光探针原位(insitu)测试方法的有关细节及其对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耦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了本区长石矿物中痕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性状。结果表明,长石中强烈地富集了Rb、Sr、Ba和Eu,在两类长石中,无论是大离子亲石元素还是稀土元素,均未显示明显的选择性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2.
作者列举了利用扫描核探针对深海锰结核、单个微化石、锰矿、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等地质试样的微区定量分析和元素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说明该技术特别是质子诱导X射线发射技术在地学领域的作用并指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词扫描核探针元素空间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3.
富钴锰结壳分析技术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毅民  张学华 《岩矿测试》1998,17(4):306-311
简要评介了用于富钴锰结壳成分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包括船上现场分析,陆上实验室的多元素分析,矿物微区分析和元素微区分布特征研究的微探针方法及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讨论了结壳品位分析时的取样问题及干基温度的确定和对“绿色”分析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富钴锰结壳分析技术评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要评介了用于富钴锰结壳成分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包括船上现场分析、陆上实验室的多元素分析、矿物微区分析和元素微区分布特征研究的微探针方法及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讨论了结壳品位分析时的取样问题及干基温度的确定和对“绿色”分析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激光探针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悌平 《地学前缘》2003,10(2):263-268
微区分析是同位素测试发展的重要方向。激光探针微区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是同位素微区分析的重要手段。激光探针微区稳定同位素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开始时主要集中于轻元素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目前它已广泛用于碳酸盐碳、氧同位素 ,硫化物硫同位素 ,硅酸盐氧、硅同位素和氮同位素研究。近年来 ,多接收等离子质谱分析技术在重金属元素 (如铁、铜、锌、钼等 )的同位素分析方面取得迅速发展。因而 ,重金属元素的微区稳定同位素研究又成为当前的热点。文中对轻元素和重元素的激光探针微区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制样装置与设备 ,各种相关分析技术 ,以及在矿物、岩石与矿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激光探针微区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含U副矿物的地质年代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目前已经发展起来的各种微区原位测年技术的特点和研究矿物内部结构的技术。微区原位测年技术有离子探针、激光探针同位素测年技术、电子探针、质子探针和X射线荧光探针Th U 全Pb化学等时线年龄技术。综述了锆石、独居石、磷钇矿、榍石、磷灰石、金红石、斜锆石等含U副矿物在U Th Pb年代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及进展,并介绍了锆石、独居石、磷钇矿、榍石等具有多世代性的矿物的成因判别方法,概括了用于岩浆过程、变质过程和沉积过程年代学研究常用的含U副矿物,及其相应的年代学研究需要注意及可解决的地质问题和适用性。总结了岩石年代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和提取贮存在副矿物中有价值的年龄和成因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富含硅酸盐不相容元素的锶钛铁矿族(LIMA系列)、磁铁铅矿族(HAYI系列)矿物及其相关的钛氧化物矿物的探针成分分析,对比南非Debeers,Jagersfontein及Bultfontein等地金伯利岩区的相似矿物研究,发现这类矿物的产出、相互关系及化学成分非常相近,与共生的金云母、碱性闪石等含水矿物一起,反映了富K,Ba,Ti,Zr,Nb,REE等不相容元素的流体对先前亏损的方辉橄榄岩的交代作用.LI-MA,HAYI系列矿物是流体对镁钛铁矿、铬尖晶石等的继承交代产物.不相容元素的局部富集还可形成一些罕见的矿物相,如REE-Ti及Zr-Ti氧化物.与之相关的呈海绵边或基质、空洞充填产出的钙钛矿、富锰钛铁矿、富锰锌尖晶石、柱红石、铬阿玛科矿等,则与碳酸盐化及金伯利岩岩浆晚期不相容元素的浓聚有关.对这类矿物化学成分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不但从微观角度揭示了不相容元素在部分上地幔岩石中的富集,提供了卷入交代流体的总成分目录,而且表明南非和山东金伯利岩地球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微束分析技术能够在微米-纳米尺度上精确分析矿石矿物的物相、形貌、结构、成分以及同位素组成,为地球科学精细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利用多种微束分析技术的自身优势,综合运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micro-XRF)、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直观且全面快速鉴别钴赋存状态的技术方法。首先采用偏光显微镜选出部分代表性的探针片,然后进行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面扫描,获得探针片中钴及组合元素分布规律及特征,再利用偏光显微镜细致观察鉴别,结合元素分布特征规律识别出独立钴矿物以及含钴矿物,最后圈出代表性矿物并采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进行主微量化学成分测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中非铜钴成矿带上典型铜钴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研究,查明了谦比希东南矿体中的钴主要以独立矿物(钴镍黄铁矿、硫钴矿、硫铜钴矿)和类质同象(主要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中)两种形式存在,而谦比希西矿体中的钴主要以独立矿物——硫铜钴矿的形式零星存在。  相似文献   

9.
核废料地质处置库UO2的氧化及氧化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直接关系到处置库的安全性,为此,许多研究者在实验室研究了UO2氧化行为。然而,短期的实验结果无法直接外推地质处置库中长期氧化行为,天然类比研究为这种外推提供了可能,因此, UO2氧化的天然类比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系统地总结了天然类比研究的现状,包括沥青铀矿与UO2的可比性、沥青铀矿风化产物的共生组合和共生次序、沥青铀矿及其风化产物的化学成分特征、沥青铀矿风化过程中类比元素的迁移性等;并初步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如铀酰矿物的微结构研究、类比元素在沥青铀矿和铀酰矿物中分布的激光探针研究、地下水成分分析、模拟实验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低水平r射线测定法和电子探针法,初步研究了宁强陨石的化学元素丰度、宇宙成因核素的含量以及少量单矿物化学组成。宁强陨石的难熔元素丰度相对于Cl的富集因子约为2,而一些易挥发元素显示不同程度的亏损。宁强陨石的元素丰度与阿仑德(Allende)陨石的丰度十分相似,意味着宁强陨石亦属CV群。根据测得的宁强陨石的[2]Al含量,估算出宁强陨石的宇宙线暴露年龄至少为3百万年。此外,用中子探针测定了从宁强陨石中挑出的13颗单矿物,其中有一颗熔为典型的富钙、铝包体,其难熔元素丰度相对于C1的平均富集因子为20—10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研究,笔者确定了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探针片中锆石、磷灰石U-Pb同位素年龄的流程,包括样品制备、矿物成因分析、仪器测试条件和测试过程。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在探针片上确定测年矿物的共生组合及地质意义,将测得的年龄与特定地质事件,如变质事件、热液事件等相联系,对年龄数据给予合理的地质解释。利用此方法对一些岩石中的锆石、磷灰石在探针片上进行了测试,与用传统单矿物制靶方法测试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在探针片上进行含铀矿物原地原位U-Pb测年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核-幔物质晶体化学、矿物学及矿床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地幔氧化物及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会发生与其温度和压力相适应的多型转变 ,并导致元素金属性的增加 ,即氧离子半径的缩小以及硅和其他阳离子半径的增大。来自地核部分物质的晶体化学及晶体物理目前还很少涉及 ,根据其物质组成 ,可能具有金属及金属互化物的性质 ,即原子呈等大球最紧密堆积 ,具有高熔点、难溶性等特征。在地球形成时作为地核物质是最先凝聚的 ,并由于重力分异沉入地核 ,上升至浅部时不与其他元素化合 ,保持了零价状态 ;等大球最紧密堆积使其在地球各层圈中晶体结构保持恒定。地幔热柱使核、幔物质上升至地球浅部成为可能 ,并形成矿物及矿床。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为例 ,已经发现了多达 5 0种的铂族元素矿物、铁族元素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 ,包括成分复杂多变的Os Ir ,Os Ir Ru ,Pt Fe ,Ir Fe Ni,Fe Ni Cr及Fe Co等矿物 ,它们还与来自核幔边界的Si,Fe ,FexSiy,FeO和SiO2 矿物共生 ,其中铂属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矿物应视为来自E层的地核矿物 ;探讨了该区矿物与陨石矿物在共生组合方面的相似性 ,地核矿物的聚集可能会形成新型的金属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藏蛇绿岩中不寻常的地幔矿物群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铬铁矿中,首次发现由100余种(亚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合金,氧化物,硫(砷)化物和硅酸盐。根据实验资料,其中一部分是超高压成因矿物。可能来自地球核-幔边界,是地球外核与下地幔底部硅酸盐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另一部分矿物可能来自下地幔,过渡带和上地幔。西藏地幔矿物群,无论在矿物学和地球动力学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平  陈友红 《岩石学报》1996,12(1):163-168
作者利用质子微探针和微束PIXE定量分析技术,对山东梭罗树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相容元素(Sr,Y,Zr)主要富集于单斜辉石内,尖晶石则几乎富集质子探针所能检出的所有微量元素,而石榴石中微量元素含量最少。研究表明,微区微量元素分布很不均匀,推测可能受地幔交代过程中溶液的渗滤效应以及存在微粒包裹体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沂蒙矿、蒙山矿等地幔矿物时,新发现了两种Zr-Ti、REE-Ti氧化物矿物。Zr-Ti氧化物新相6个样品点的探针成分分析(wt%):TIO227.756~46.811,ZrO231.724~58.092,TFeo2.75~5.82,CrO31.728~4.765,Nb2O51.353~4.357,Ta2O50.155~2.814,SiO20.894~13.749,主次元素的成分变化幅度均较大,但以氧为4计算的阳离子总数均为2,因此分子式可简写为(Ti,Zr,Si,Fe)2O4或(Ti,Zr)2O4,与人工化合物ZrTiO4相似。REE-Ti氧化物矿物新相的成分也较复杂,主要元素为REE(Ce,Nd,La,Sm,Pr…)及Ti,次要元素有Nb,根据五个样点的探针分析结果,简化的分子式(Ce…)2(Ti…)3O9,与人工化合物Ce2Ti3O8.7类似,属等轴晶系。两个新矿物相均产于蒙山矿中的微裂隙和熔融交代海绵边中,呈斑点状、蠕虫状、微脉状,组成元素复杂,不同颗粒分析点成分有差异,且在同一微脉中成分也有变化,反映了这两种新矿物相是非平衡的交代一结晶产物。从矿物的产出关系和成分的特征来看,它们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利用质子微探针和微束PIXE定量分析技术,对山东梭罗树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相容元素(Sr,Y,Zr)主要富集于单斜辉石内,尖晶石则几乎富集质子探针所能检出的所有微量元素,而石榴石中微量元素含量最少。研究表明,微区微量元素分布很不均匀,推测可能受地幔交代过程中溶液的渗滤效应以及存在微粒包裹体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7.
中太平洋YJB海山富钴结核矿物组成与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样品采自马尔库斯(MARCUS)海脊YJB海山。利用等离子光谱、等离子质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场发射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其富钴结核中不同构造层的矿物组成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球状结核核部是玄武岩,向外具四层构造。矿石矿物为水羟锰矿和少量的钙锰矿,脉石矿物为磷灰石、石英、斜长石等,微量矿物有蒙脱石、高岭石、钠沸石、方英石、辉石、束沸石等。老结核相对富TMn、Cu、Ca、P等元素,新结核相对富集TFe、Co、Ni、Si、Al等元素。在老、新结核中,从下部构造层到上部构造层,TMn、Co、Ni、Cu、Ba、Zn、Pb、Mo等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TFe逐渐增加。核内玄武岩属大洋板内玄武岩,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有关。结核的稀土元素总量是1 924.07×10-6,Ce具明显的正异常。在老、新结核不同构造层中,Ce的演化趋势同TMn等元素,其他稀土元素与Fe等相似。  相似文献   

18.
离子探针(或称二次离子质谱)是应用质谱研究一次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产生的二次离子质量特征的大型分析仪器。早期离子探针受质量分辨率不高、高真空进样系统技术不过关、一次离子束束斑较大且种类有限,以及一次离子束轰击电不良导体(如最常见的各种硅酸盐矿物)表面产生的严重荷电等诸因素的限制,只能对金属、半导体和合金材料做小区域(>100μm)元素丰度分析。当时它唯一的优势是能进行深度剖面研究。因而这一技术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极其有限。 1.现代离子探针主要功能的改进及其独特的优势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离子探针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离子探针的功能不断增强,性能逐渐提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1974,(3):213-220
电子顺磁共振是目前国际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新的物理方法。它和核磁共振,核四极矩共振,穆斯鲍尔效应一起形成了“矿物共振波谱学”。电子顺磁共振在地学上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矿物,更确切地说,是矿物中的微量杂质(主要属过渡族元素的离子)。有关矿物中的微量杂质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少。除其成分、价态、结构、键性等等问题之外,它们的分布状态或存在形式也是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往往想了解的是,这些微量杂质在矿物中是均匀分布的,还是不均匀分  相似文献   

20.
鸟眼构造是碳酸盐岩地层中一种特殊的构造,指示潮上-潮间带沉积环境。安徽巢湖地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底部普遍发育一层鸟眼构造,但对其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还缺乏基本的认识。通过光学显微镜、粉晶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及LA-ICP-MS原位微区元素含量测定等方法,对东马鞍山组鸟眼构造的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鸟眼内部矿物组合以方解石为主,石英及黏土矿物含量较低,方解石晶粒较大且由核部到边部晶粒逐渐变小,富集Sr、REE等离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基质矿物组合以白云石为主,石英及黏土矿物含量多于鸟眼核部,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富集Fe、Cu、Ti等离子半径较小或不易迁移的元素。这些综合信息反映了巢湖东鞍山组鸟眼构造是由成岩阶段基质白云岩化析出Ca,在沉积有机质分解聚集形成的气泡孔洞中重新沉淀形成方解石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