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球化学水样品中锡的含量普遍较低,目前还没有标准检测方法。笔者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SDG)对水样品进行分离富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品中的痕量锡。通过对SDG柱分离条件优化,得到在过柱溶液酸度为1%(v/v)的盐酸、离子强度(以Na Ac浓度计)为0.1 mol·L~(-1)、洗脱液酸度为6 mol·L~(-1)盐酸、洗脱液体积为30 mL的条件下,锡的分离效果最佳。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品分析中,方法检出限为0.37μg·L~(-1),方法精密度(RSD%)在10%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0%~110%,可以满足地球化学水样品中痕量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三江地区含锡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含锡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研究,哀牢山-金沙江锡矿带的含锡花岗岩形成于燕山中晚期(133~80Ma);临沧-左贡锡矿带的年龄范围648~370Ma,相当于徵江期到海西期;潞西-腾冲锡矿带,属于燕山晚期到喜山期(105~51Ma)。  相似文献   

3.
吴大清 《矿物学报》1989,9(3):232-240
用抽空石英管法研究以Fe_(0·96) Sb_(2·04) S_(4·12)为投影顶点,8×(PbS-SnS-SnS_2)为投影平面的Pb-Sn-Fe-Sb-S体系的相图表明,由于Pb(?)Sn~(2+)之间互相取代,500℃时辉锑锡铅矿固溶体中Sn~(2+)变化范围(以单位分子式11个金属原子总数为计量)是0—4.8个原子,400℃时则为0—4.0个原子。同时,Sn~(4+)变化范围是1.3—2.3个原子和1.5—2.1个原子。圆柱锡矿固溶体变化范围较小。500℃时Sn~(2+)变化范围是0.4—1.8个原子,400℃时为0.5—1.7。Sn~(+4)变化范围则分别为3.2—4.2个原子和3.3—4.2个原子。变更Fe含量(0.81—1.09)及Sb含量(1.83—2.29)进行的几组合成实验表明,上述两个矿物中Fe、Sb含量变化范围很小,不超过±0.15个原子。辉锑锡铅矿固溶体可与方铅矿、块硫锑铅矿、针硫锑铅矿、硫锡铅矿、硫锡矿、圆柱锡矿等形成平衡结线。而圆柱锡矿不与方铅矿、硫锡矿、硫锡铅矿形成平衡结线,但可与辉锑矿、SnS_2及上述其他矿物形成平衡结线。结合锡的硫化物及氧化物(锡石)热力学稳定场计算表明,在本体系内辉锑锡铅矿在300℃时稳定区的硫活度在lga_(s2)=-20(atm)附近,氧活度小于lga_(o2)=-40(atm),而圆柱锡矿稳定区硫活度大于lga_(s2)=-10(atm)。  相似文献   

4.
矿物岩石中微量锡的测定,常采用苯芴酮,茜素紫或磷苯二酚紫分光光度法测定,但方法繁琐,控制条件较严。近年来国内常采用四价钒和氯化铵或氯化钠体系中用催化极谱测定锡,但在生产应用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研究锡的络会吸附波中,发现锡在PMBP——二苯狐——氯化钠——硫酸体系中有一个稳定、灵敏、对称的络合吸附催化波。灵敏度可达0.02微克/毫升,峰值电位在-0.52伏左右(饱和甘汞电极)。为此,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锡,汇集了氢化物、石墨炉二种方法的优点,对仪器及操作作了改进,将发生的气相氢化物通过干燥,用液氮冷凝使之富集,最后导入石墨炉原子化,从而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锡的灵敏度有很大的提高。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35ppm灵敏度为0.024ng/ml/1%。可分析含2×10~(-5)—3×10~(-3)%锡的样品。 一、仪器及装置 1.仪器P—E4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计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系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根据成矿花岗岩和成矿元素组合的不同,可分为3个成矿系列:锡(钨)成矿系列(Sn-W-Nb-Ta-Be)、锡-多金属系列(Sn-Ag-Cu-Pb-Zn)和含锡的多金属系列(Pb-Zn-Cu-Ag),3个系列的成矿时代相同(130~150Ma),均与大兴安岭南段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与锡(钨)成矿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具有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与含锡的多金属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类,具有I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而当钾长花岗岩类与花岗闪长岩-二长斑岩等构成花岗质杂岩体或定位在相近空间时,常形成锡-多金属共生组合.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系列是与含锡的钛铁矿系列和含多金属的磁铁矿系列两种不同花岗岩类有关的含矿热液同位叠加成矿的结果.高成熟度、富锡的锡林浩特元古宙变质岩的重融-分异演化,可能是形成大兴安岭南段锡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三氧化二锑中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力  汤淑芳 《岩矿测试》2009,28(2):185-187
500℃时在锌粉、氯化铵存在下,锑以三氯化锑形式被挥发除去,锡与锌形成锌-锡合金留在残渣中,从而消除锑对锡的干扰。在10%(体积分数)的盐酸介质中,硼氢化钾将锡(Ⅱ)还原成四氢化锡,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锡的荧光强度。方法检出限为0.20 mg/kg,精密度(RSD,n=7)为3.73%,回收率为91.0%~104.5%。  相似文献   

8.
聂凤军  曹毅  丁成武  刘翼飞 《岩石学报》2014,30(7):2063-2080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以含有大量锡、钨和钼为特征。这些矿床独特的成矿元素组合(如铜-锡、铁-锡、铜-锡-铅-锌-银、铜-银-锡和铁-钨-钼)及其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花岗岩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均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深源岩浆再造和古陆块体活化相互联动(叠生)作用的产物。所谓的叠生作用主要指地壳浅部构造形迹活化和地壳深部物质再造,前者为成岩(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空间条件,后者为岩(矿)体的形成的奠定了物质基础。钕和铪同位素数据表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含锡、钨和钼花岗岩分别具有完全不同的εNd(t)值和εHf(t)值,成岩(矿)物质分别属于壳源和幔源,其中后者对前者的叠加改造是导致铜-锡、铁-锡和铜-银-锡等多元素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叠生成矿作用概念的提出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兴蒙造山带含锡、钨和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因,而且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湖南锡田锡矿的发现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新华  贾宝华 《中国地质》2006,33(5):1100-1108
湖南锡田锡多金属矿是近些年来南岭继骑田岭锡矿取得重大突破后寻找锡矿又一大的发现。锡田锡多金属矿由锡田岩体内外与岩体有明显成因联系的若干类型矿床组成。在南北长约18km,东西宽约10km的范围内,蕴藏的矿产资源包括锡、钨等多种金属矿产。形成一个以锡田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岩体型钨-锡矿床→构造蚀变带(脉)型钨-锡矿床→矽卡岩型(复合型)锡-钨矿床→铅-锌矿床的矿化分带。笔者通过对锡田锡矿主要矿床(化)类型的产出规律、赋存状态、形成原因与模式的探讨和研究,认为在同一成矿区形成种类齐全的不同的矿床类型是这一地区找矿潜力巨大的最重要的依据。笔者对锡田锡矿的找矿潜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对锡田锡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0.
1978至1982年期间,作者在深入研究我国湖南大型内生硼矿床的富锡镁铁硼酸盐矿物工作中,发现该矿物的晶体结构与黑硼锡铁矿(Hulsite)等型,但化学成分富镁,属单斜富锡镁铁硼酸盐系列的镁端员新矿物,取名为黑硼锡镁矿(Magnesiohulsite)。1983年11月,经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IMA)讨论,获全票通过。标本现收藏于武汉地质学院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利用钒(Ⅳ)作催化剂,在硫酸—氯化钠体系中测定矿石中的锡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几种卤化物作了比较试验,发现加入溴化钠对测定锡的灵敏度最高。通过试验拟定了硫酸—钒(Ⅳ)—溴化钠催化极谱法测定矿石中低含量锡的方法。铅干扰锡的测定,可在硫酸介质中加氯化钡作载体使之生成硫酸铅沉淀消除,在该方法条件下,锡在0—50微克/20毫升之间,波高与浓度呈直线关系。本法经过几个矿区近千个试样的生产实践与其它方法对照,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
锡的螯合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献科 《岩矿测试》1991,10(1):64-65
本文用巯基乙酸(TGA)或柠檬酸(Cit)定量释放Sn-EDTA中的EDTA,选择性的螯合滴定法测定样品中的Sn。大量金属离子(除Bi~(3+)外)包括Al~(3+)、Th(Ⅳ)、Zr(Ⅳ)和∑RE,均不干扰。选用二甲酚橙-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为指示剂,终点清晰、敏锐。已成功地测定高铝锡合金、锡铅镉合金、锡基合金和锡精矿中的Sn。  相似文献   

13.
腾冲—梁河地区含锡花岗岩序列—单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告琛  林文信 《云南地质》1991,10(3):241-289
腾冲-梁河地区的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岩群、8个序列、30个单元。东河岩群、古永岩群、槟榔江岩群分别是晚侏罗-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形成的花岗岩序列的组合体。单元是形成时代和岩石特征大体相同的侵入体组合;序列是具有相似岩石特征和同源岩浆演化关系的多个单元组成。区内岩浆活动主要受断裂控制。由于在同一造山期内,不同深度的断裂同时活动或同一断裂带在不同深度内的脉动,导至不同深度源的岩浆流同时上升,从而形成物源不同的若干岩浆序列在时问空间上的聚集(成为岩群)。区内锡(钨)、铅锌等多金属、磁铁矿、稀有和稀土元素、水晶等的成矿均与一定的花岗岩序列一单元有关。以锡为主的成矿多集中在古永岩群中的小龙河序列和槟榔江岩群中的来利山序列,系来自以上地壳长英质组分为主的物源岩浆形成的钾长花岗岩。整个岩浆序列演化最后出现区内主要的一类锡矿床,即锡石云英岩矿床。  相似文献   

14.
湖南骑田岭芙蓉锡多金属矿田锡的赋存状态及迁移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芙蓉矿田锡矿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构造蚀变带型、蚀变岩体型、矽卡岩型、脉状云英岩型等五种类型。各类型矿体中锡主要以锡石锡的形式出现,其分布率由92.17~97.77%,硫化锡、胶态锡、硅酸锡的分布率<8%。锡元素在钠长石化成矿作用阶段,很可能是以氧的络阴离子SnO33-、氢氧络阴离子〔Sn(OH)6〕2-的形式迁移;在云英岩化成矿作用阶段,主要以氟的络合物,如Na2SnF6,Na2〔Sn(OH、F)6,〕SnF4,K2SnF6等形式搬运;到了绿泥石化锡石硫化物阶段,锡又以硫化锡酸盐、硫化物(Na2SnS3,SnS2,SnS)和氯的络合物(Na2SnC l6)、氟的络合物等形式进行迁移和搬运。  相似文献   

15.
施琳  唐良栋 《云南地质》1991,10(3):290-322
腾冲-梁河地区锡矿床是富亲石元素地壳在板块会聚碰撞作用下与再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地球化学旋回中形成的。成矿期前的富集,发生于花岗岩上升侵位、分异演化过程中。由于早期硅酸盐结晶不相容,锡及相关元素逐渐向花岗岩演化序列晚阶段聚集,最终富集于残浆中。残浆在高蒸气压驱动下,向岩基顶部或近侧围岩压力释放带侵位,发生减压沸腾。含矿气-液流体与硅酸盐分离,在非平衡结晶分异条件下,锡及相关元素进入流体相,形成岩浆期后成矿流体。岩浆期后含矿气-液锡的沉淀富集机理决定于成矿流体活动的物理化学场性质。构造封闭岩体内,矿石沉淀富集作用主要由对同源母岩早期晶出的矿物碱交代作用和流体温度压力改变引起的热化学参数变化所形成,产出含锡(钨)-稀有金属变花岗岩型和内云英岩型矿床。构造开放岩体外.成矿流体迁移到长英质围岩断裂-裂隙带中,矿石沉淀富集受减压沸腾和气-液、酸-碱分离作用的制约,并有异源组分加入,产出锡石外云英岩型、富硫化物锡石-石英型矿床。富碳酸盐沉积围岩的物理化学场是以与异源物质交代平衡为主要沉淀富集机理。除接触交代矽卡岩中有部分钙硅酸盐含锡外,随成矿流体与碳酸盐平衡交代进程中流体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变化,可发生一系列多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主要有:云英岩化矽卡岩型,含锡硼镁铁矿磁铁矿型,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含锡硫盐-方解石型。在梁河丝光坪尚产出一种以高、低温矿物共生为特点的锡石-木锡石-蛋白石绢英岩型浅成高温热液锡矿床。  相似文献   

16.
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矿床特征和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江鑫培 《云南地质》1990,9(4):291-307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其西有个旧锡-多金属矿,东有都龙钨锡—多金属矿,系南岭锡钨成矿带之西延部分。矿床产出于以寒武系为核心的构造隆起内,矿化主要沿不整合接触面上迭加逆冲断层的破碎带内充填分布,对围岩的交代作用不强。在阿尾矿段,存在隐伏的花岗岩,具有宽厚的接触变质晕圈,矿化出现按深度(温度)的分带现象。本文主要通过对矿石矿物的观察分析,划分了矿床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7.
南岭地区锡多金属矿床是由锡、铜、铅、锌、金、银(有时伴有铁、钨、钼)等成矿元素组合而成的,它分布比较广泛,是区内最重要的锡矿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与由钨、锡、铌、钽、铍(稀土)等成矿元素组合的矿床一样,常与酸性花岗岩体伴生在一起,因而长期以来中外许多矿床学家一直认为硅铝壳富锡带深熔作用形成的含锡花岗岩浆是原生锡矿(包括锡多金属矿床)的唯一来源。即其成因上与陆壳改造型(系列I、S型)花岗岩有关。本文根据区内与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运用岩石中稀土元素定量模式的计算,首次提出区内与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体是下部地壳玄武-安山质岩石和少量硅铝质岩石部分熔融,再经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演化后派生的酸性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以过百万吨锡、铜金属储量、千年产锡历史、百年找矿研究经历、十余种金属元素共同成矿富集而闻名中外。1成矿地质背景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处于北西向哀牢山-红河深大断裂、南北向小江深大断裂和越北古陆(西部)环形断裂带及北东向(华夏系)断裂带交切部位,同时产于个旧-右江裂谷与红河裂陷槽交汇处(秦德先等,2004),构造岩浆作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9.
李欢  吴经华  蒋维诚  任涛  刘飚 《地质学报》2021,95(12):3926-3936
锡同位素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其在考古学及天体化学中的运用显示出非常大的示踪潜力和价值,然而目前其在地质学(尤其是矿床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缺乏系统介绍.本文总结分析了世界上目前所发表的主要天然及人工样品的锡同位素数据,发现天然样品中锡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差异,其中玻璃陨石最富重锡(其δ122/118 Sn值可达2.53‰),而黝锡矿(黄锡矿)最富轻锡(其δ120/116Sn值可达-1.71‰).其中,含锡矿物(如锡石和黝锡矿)中的锡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要远远大于全岩样品.地幔及地壳来源的不同岩性或地质体的全岩锡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别;锡同位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馏,且分馏程度可能远远大于锡同位素的初始值差异.锡石锡同位素对成矿环境非常敏感,其形成时的流体成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物化条件(如温度、盐度、氧逸度、pH值等)等因素均能影响其锡同位素的组成.深部流体(如岩浆来源)结晶的锡石富重锡,而浅部流体(如地层流体)的加入将使锡石富轻锡,因此锡石的锡同位素具有判别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潜力.展望未来,锡同位素的研究有望在以下三方面取得突破:①各地球圈层锡同位素储库数据的精确测定;②矿物原位微区锡同位素的准确快速分析;③热液矿床锡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建立.聚焦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含锡矿物的锡同位素组成变化,有望揭示含锡流体性质及物化环境,从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沉淀等角度探讨成矿过程中锡同位素分馏的控制因素及其示踪机制,建立复杂锡成矿系统中的锡同位素演化模型.系统的锡同位素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多类型锡矿化的"源"、"运""储"过程提供新的思路,为判别有争议锡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关键的锡同位素证据,进而为研究大规模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提供全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腾冲地块锡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古近纪岩浆活动相关,但仅矿区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锡含量(平均25×10^(-6)),区域上同时代的非成矿花岗岩体并未发生锡的富集。本文通过搜集分析现有研究数据,总结了富锡成矿岩体和区域非成矿岩体在岩浆源区、演化条件和结晶分异程度的异同:区域非成矿岩体锆石ε_(Hf)(t)值(-15.1~+3.39)表明,自东北向西南幔源物质加入有升高的趋势,但区域玄武岩中低含量的Sn(1.61×10^(-6))表明幔源物质混入不利于岩浆中锡的富集。晚白垩世部分非成矿岩体与成矿岩体具有相同ε_(Hf)(t)(-9.7)值,表明其皆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岩体均表现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特征,且锆石Hf同位素(t_(DM2)=1724Ma)和全岩Nd同位素(t_(DM2)=1836Ma)二阶段模式年龄基本一致,因此其源区可能并非富锡的高黎贡山群变质沉积岩,而可能是其中未经风化的变质花岗岩。根据腾冲地块地层厚度(28km)和莫霍面深度(47~35km)推断岩浆源区至少位于地下30km(8.4kbar),由于仅靠地温梯度(25℃/km)无法达到初始熔融温度(>1066℃),源区部分熔融过程很可能受地幔热的影响。根据Fe_(2)O_(3)/FeO比值,非成矿岩体(0.59)与成矿岩体(0.48)均具有较低的氧逸度,属钛铁矿系列,但成矿岩体的结晶分异程度明显高于非成矿岩体,且成矿岩体富含挥发分,高含量的挥发分降低了岩浆固结温度(650~550℃),延长了结晶分异时间,促进了锡在晚期岩浆中的富集。因此腾冲地块富锡花岗岩主要是普通岩浆在低氧逸度环境下发生高度结晶分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