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降雪天气的观测和记录降雪时,如果是雪随降随化,那么按照普通降水进行处理,则立即将自动站雨量传感器的承水器进行加盖,并将人工观测降水量的雨量筒和储水瓶取下以便进行承接降雪。由于加盖之前承水器有滞留的降雪,会使自动站有小时降水量出现,在此时间段内自动站降水量应按照缺测处理,并用人工观测的降水量发报,而加盖的时间和操作记录应该详加备注。如果地面的三支温度表被降雪覆盖,那么在降雪停止以后应小心的将温度表从雪中取出来,使温  相似文献   

2.
开展人工降雨,布雨量点,可不携带雨量简和量杯,只要带一钢卷尺和一杆标准称就可测算出准确的降水量,此法为小气候布点带来了方便,观介绍如下。要知测雨新法必须首先弄清降雨量的概念,降雨量即天空降水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在水文上称之为降雨深,气象学称之为降水量,据上述概念则降水量的公式为:h=(1)式中h为降水量,V为降水体积,r为圆形接水桶上园半径(r2为接雨面积)。当桶上口径一定时,则1/rr2为雨量换算系数,只要知道降水的体积或质量,就可算出降水量。又因V==P/p,雨水的密度p…  相似文献   

3.
EL601型蒸发器的观测是由测针和电铃(ELECTRONIC BELL)相互配合来完成的(如图1所示).当慢慢旋转测针使电铃刚发出声音时,可由测针上的刻度读出当时的水面高度.而蒸发量=前一日水面高度+降水量-测量时水面高度.  相似文献   

4.
1 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雨量迹线有缺测 ,由于未守班不清楚降雨情况 ,例如不知起止时间、不知间歇情况 ,则按实有记录统计 ,缺测时段空白 ,日合计 ( )。2 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雨量迹线有缺测 ,但是在汛期夜间进行值班 ,或在平时 ,清楚仪器有小毛病 ,夜间进行巡视仪器 ,观测降水情况 ,记录的处理方法就参照白天缺测的处理方法进行统计。2 .1 若缺测时间在两正点之间 (无虹吸或笔位无下落 ) ,则该时降水量照常计算。2 .2 缺测时间跨越一个或几个正点时 ,而无虹吸 ,有关降水量应用其它雨量记录代替 ,如无其它雨量自记记录时 ,则整个缺测时段计…  相似文献   

5.
融雪性降水量资料实时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区域自动站冬季融雪产生的雨量记录的识别和自动处理的方法。将融雪性降水量的识别分为降雪和融雪两个过程。在满足降雪的前提条件下,测站有雨量记录,且当时符合融雪条件,则该雨量记录作为融雪产生的记录处理。据实际使用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降雪和融雪的条件以区域自动站的气温作为主要依据,结合临近的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进行综合判别。为提高对天气状况和降水性质的识别还加入了雷达估测降水和冬季降水相态判别等产品,弥补用单一参考站降水资料的缺陷,对融雪雨量记录识别效果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茂功 《山东气象》1999,19(3):55-5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明确定义: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为了严格按照降水量定义的规定,国外部分国家把标准雨量器口缘的高度定为0cm(坑式雨量器口缘与观测场地面同高)。50年代以来,我国台站常规雨量器的高度一直是70cm,为了获取与标准雨量器所测得记录的差值,在中国气科院大气所指导下,我站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70cm和0cm高度降水量记录的对比观测,现将1993~1998年各月观测结果进行分析。1 结果分析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董国清 《气象》1985,11(4):32-32
一般情况下,SL_1型翻斗式遥测雨量自记记录的整理方法与虹吸雨量计相同。由于笔尖的上跳高度并不是十分均匀的,有时和自记纸上的格数不完全吻合,所以,在跳数清楚时,应以跳数为准。 当降水量较大,看不清跳数或者上下出格或者上下基线不到时,应以实际迹线所占的格数为准,但要注意和6小时雨量读数及整个降水过程的雨量读数相吻合,因为记录器和计数器应该是同步的。例如图1中,02—08时6小时的降水读数为12.1毫  相似文献   

8.
利用X波段全固态多普勒雨量雷达资料和相应的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西安2021年9月和10月两次持续降水过程的降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雨量雷达反演降水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从两次降水过程整体变化趋势分析,雨量雷达估测的降水量能较好地表现出实际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雨量雷达反演的降水量小时数据与地面观测小时降水数据的相关性为0852;当小时降水量达到20 mm以上时,雨量雷达数据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EL60 1型蒸发器的观测是由测针和电铃 (ELECTRONICBELL)相互配合来完成的 (如图 1所示 )。当慢慢旋转测针使电铃刚发出声音时 ,可由测针上的刻度读出当时的水面高度。而蒸发量 =前一日水面高度 +降水量 -测量时水面高度。图 1 EL60 1型蒸发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电铃出现故障时 ,为了得到蒸发量 ,必须目测调整针尖与水面恰好接触。在 2 0时观测时 ,光线一般不好 ,很难将针尖与水面做到恰好相接。因此 ,应始终保持电铃不出故障。有关电铃的资料十分少见 ,地面测报规范丝毫未提。为了维修的需要 ,根据实物绘成图纸 ,以方便大家参照…  相似文献   

10.
降水量是气象台站重要观测项目之一。目前,大部分基层台站用于降水量观测的仪器主要靠雨量器、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和虹吸式雨量计3种。《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雨量器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水平,以保证所测降水数据的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使器口倾斜。尤其是雨量器结构粗糙且每次观测都要取下承水器,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倾斜。那么雨量仪器安装不水平对测量水有何影响呢?大部分观测员都认为会比实际雨量偏小,其实不尽然。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降水情况下的误差进行分析,同时提供一些消除误差的方法供参考。为了…  相似文献   

11.
强降雪天气中GPS可降水量与地面空气湿度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翠  李国平  陈小雷 《高原气象》2011,30(6):1626-1632
利用2008-201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可降水量在强降雪天气过程中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回流降雪过程出现前24h,可降水量存在一个极大值,而且这个值越大,对应的过程降水量就越大;在降雪开始前,可降水量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持续高于月均值;降雪过程结束后,可降水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2.
雨天防故障     
降水,给高空探测带来一些困难,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高空故障,影响探测质量和施放高度。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晴天抓高度;雨天防故障”。现就高空探测中,雨天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防止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雨天,高空湿度一般都很大,饱和的湿空气进入探空仪盒内,附在探空仪上遇冷凝结。当电码筒上凝成一层薄霜时,就会使感应器指针尖部与电码简之间接触不良,造成探空仪电码讯号不清,而影响地面接收质量。严重时可造成探空记录缺测或重放球。防止的办法是在施放前用防冻油在电码筒上薄薄地涂上一层,同时将感应器指针尖部也涂上防冻油,这样水汽就无法在电码筒和指针尖上凝结。防冻油在电码筒表面又起润滑作用,保证感应器指针与电码槽路接触良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9-2013年上海市加密观测自动站降水资料和110报警信息资料,对上海市短时强降水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地理分布特征、概率分布特点的同时,找出降水极端性与暴雨红色预警标准的对应关系,以及110报警次数与短时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动站1 h雨量≥30 mm、≥50 mm和3 h雨量≥50 mm、≥100 mm的5 a累计频数的大值区基本集中在市区及其周边地区,郊区次数明显减少,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 h雨量≥50 mm的情况,出现次数最少的为3 h雨量≥100 mm的情况。2)从不同降水强度的发生概率分布来看,郊区弱降水发生概率大于市区的,市区强降水(1 h雨量≥25 mm)发生概率大于郊区的。3)对流降水情况下,降水累积概率为1%时,对应的1 h雨量市区为63.6 mm、郊区为58.7 mm,接近暴雨红色预警标准;对应的3 h雨量市区为90.8 mm、郊区为86.8 mm,较暴雨红色预警标准的阈值小。4)报警次数与降水量的关系:1当1 h雨量40 mm或3 h雨量60mm时,报警次数变化不大,基本在10次以下;当1 h雨量≥40 mm或3 h雨量≥60 mm时,报警次数逐渐增多,大部分在20次以上;当1 h雨量≥60 mm(达到暴雨红色预警标准)、3 h雨量≥80 mm(未达到暴雨红色预警标准)时,报警次数明显增多,基本超过30次,最多达100次以上。从报警次数的角度来看,暴雨红色预警的3 h标准设定为80~90 mm更合适。2当逐1 h和逐3 h雨量不是很大、但累积降水量较大(特别是累积降水量超过100 mm)时,报警次数急剧增多,很多超过100次,说明报警次数还与降水的持续时间有关。3当累积降水量、逐1 h和逐3 h雨量都增加时,报警次数增加最快。4报警次数的极值并非都出现在逐1 h和逐3 h雨量大值时,在1 h雨强不是很强,但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大的时候,也十分容易出现报警极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6个代表站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二维Gumbel-Logistic分布,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过程降水量和日最大强降水雨量的联合概率特征。结果表明,各代表性台站的过程雨量和强降水雨量的联合分布均符合二维Gumbel分布。强降水雨量与过程降雨量联合分布所描述的极端事件是更小的小概率事件。相同强降水雨量条件下,过程雨量越大,重现期越长当强降水雨量增大时,同一过程雨量的重现期也延长。在同级强降水雨量出现的条件下,各地过程降雨量往往是愈往南方其条件概率愈大,而其出现的过程雨量也随之增大。这为研究强降水极端状况的全方位特征做出了新的试验.也曼加客观地揭示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多方面概率特征.  相似文献   

15.
毫米波测云雷达在降雪观测中的应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毫米波云雷达联合称重式雨量计、气球探空和S波段天气雷达在北京对2015年11月三次降雪进行了观测,以2015年11月22~23日降雪过程为例,主要从降雪系统的宏观结构特征、微物理变化以及毫米波雷达在降雪探测中电磁波衰减情况、雪粒子含水量和地面降雪量估测几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毫米波云雷达具有高时空分辨率,能对降雪系统进行精细化探测,在降雪系统发展最旺盛的阶段能够通过反射率(Z)、退极化比(LDR)和径向速度(V)初步判断出云中是否含有过冷液滴;(2)降雪回波强度最大值能反映整层云系中含水量最大的区域,当最大值Z大于20 dBZ时,最大值的大小、最大值持续时间、最大值出现的高度与地面降水量成正相关,速度最大值表示云中粒子上升最大速度(速度为正时)或者粒子下落的最小速度(速度为负时),主要分布在-0.5~2 m s?1,速度最小值表示粒子下落的最大速度,主要在-3~-1 m s?1;(3)随着高度增加反射率的垂直廓线会出现多个峰值,这是由于不同高度层风速分布不均造成的,降雪回波这种特点比降雨回波更明显;(4)对比Ka与S波段雷达反射率可知,两雷达反射率平均差值小于2.5 dBZ,Ka波段反射率略大S波段雷达反射率;(5)降雪量反演与地面降雪量仪数据对比,逐小时降雪量反演精度为20.38%,累计降雪量反演误差为6.58%,24小时累计降雪量绝对误差为1.9 mm,说明云雷达估算累计降雪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很准确的反映地面实际降雪情况,当降雪系统发展旺盛时,雪粒子含水量分布在0.05~0.15 g m?3,在降雪初期或者降雪系统消散期,雪粒子含水量一般小于0.04 g m?3,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整层降雪回波的雪粒子含水量。这些云雷达在降雪观测中的应用和初步分析结果可以更好的地了解降雪系统宏微观结构,为云模式的发展和人工影响天气中增雪潜力评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世林 《气象》1976,2(2):26-26
有一段时间,我站雨量自记记录在下雨时常出现梯形跳升现象,既造成降水时数缺测,又使得时段降水量统计上失真。此现象在降水量和强度特别大的时候一般还不会出现,但在降水量和强度较小的时候,便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2011年2月发生在河北省的一次回流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降雪过程前期,GPS可降水量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后期自北向南减小,与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地面冷高压的南压对应.②第1阶段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GPS可降水量不断增加,对应的实际降水也是先增后减;第2阶段的降雪主要表现为回流降雪,降雪前期GPS可降水量迅速增长,实际降水出现在GPS可降水量峰值及下降阶段.随着地面冷高压逐渐南压,GPS可降水量逐渐下降,实际降水也逐渐减弱至停止.③在探空层结曲线上,高湿层位于地面附近和700 hPa附近,而二者之间的近地层存在着低湿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贵阳基准站2004—2020年17 a的自动翻斗雨量器、人工雨量筒、虹吸雨量计降水量资料,对3种观测方式的年、月、日降水量偏差程度及自动与虹吸自记观测小时降水量差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比人工、虹吸自记观测降水量偏大,偏差集中在±5%以内,人工与虹吸自记观测降水量偏差最小。日降水量≤10 mm的天数占总降水日数的75.2%,其中自动与人工雨量观测偏差超常的天数占6.8%;剩余日降水量>10 mm的天数中自动与人工雨量观测偏差超常的天数占26.6%。自动与虹吸自记观测小时降水量偏差超常时的差值绝对值与小时降水量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山东省122个国家自动站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资料,从日积雪深度和过程总降水量两个角度分别定义第一和第二类极端降雪事件,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如下:(1)山东省极端降雪事件发生在江淮气旋和回流天气形势下,出现在11月(初冬)和2月(早春)的可能性最大,江淮气旋类多出现在2月,回流类多出现在11月。(2)极端降雪事件中鲁东南、鲁西北西部和鲁中北部地区降雪量大且出现极端降雪次数多。江淮气旋类极端降雪过程降水量大值中心出现在鲁东南、鲁中北部和半岛地区,而回流类过程降水量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3)相比较于江淮气旋类降雪过程,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出现的单站最大降水量更大,且大雨以上量级降水范围更广。通常极端降雪过程中,降水量最大为50.0~59.9 mm,多数站点过程降水量为10.0~29.9 mm。(4)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两类极端降雪过程地面气旋初生时中心气压值、冷高压中心强度和位置、低空急流的厚度和强度等特征有所不同。(5)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水汽辐合层次深厚,700 h Pa与850 h Pa均有明显的水汽辐合,江淮气旋类极端降雪过程中水汽辐合层次较低,主要位于850 h Pa附近。对于过程降水量超过50.0 mm的极端降雪事件,700 h Pa和850 h Pa比湿均达到并超过5 g·kg~(-1)。(6)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伴有不同范围寒潮。  相似文献   

20.
青岛一次中到大雪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梁卫芳  刘珍芳  江敦双  孙正 《气象》2006,32(1):89-94
2005年2月17~18日,受冷空气和较强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青岛发生中到大雪降雪过程。对这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雷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低空暖平流、垂直风切变和高空西风急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中空西南气流和近地层从黄渤海海面的水汽输送提供了降水所需的水汽。随着2.0~2.7km高度上,一个以青岛为中心的中尺度气旋性风场的出现,降雪强度迅速达到最强,该风场破坏,降雪强度也迅速减弱;雷达回波首先出现在3.0~5.5km的高度上,然后向上下扩展加强;降雪初期,0.8~3.2km高度上有弱回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