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龙岩中甲铁矿是上世纪60年代探明的海相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多金属硫化物磁铁矿矿床。随着该矿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的突破,最近发现矿石中共(伴)生的分散元素铟、镉含量超过综合利用工业最低品位要求,铟、镉的储量估算均可达大型规模。通过研究铟、镉的赋存状态,认为矿石中尚无铟、镉的独立矿物存在,铟、镉主要与锌呈类质同象存在于闪锌矿的晶格中;铟、镉综合回收经济评价表明,铟、镉在选矿流程中主要走向锌精矿,可在锌的冶炼过程中综合回收,并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永安—梅县凹陷带内有众多与该矿床类似的铁多金属矿,该矿床共(伴)生铟、镉含量及赋存状态的考察,对区域同类矿床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提升经济价值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富铟及贫铟矿床成矿流体中铟与锡铅锌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富铟矿床几乎是锡石-硫化物矿床或富含Sn(Sn以硫盐类矿物存在或赋存于方铅矿等硫化物中)的CuP-b-Zn矿床。Sn的存在与否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In的富集与否。以富铟与贫铟矿床主成矿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成矿流体中In、Sn、Pb和Zn的含量,结果显示,两类矿床成矿流体中Pb和Zn的含量处于同一水平,而富铟矿床成矿流体中In和Sn的含量远远高于贫铟矿床,二者相差1~2个数量级。这一方面说明富铟的成矿流体是形成富铟矿床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说明Sn在In的迁移富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井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是国内外罕见的,铜锡、银、铅、锌多种成矿组分复杂共生,是一个具有铜锡银铅锌5种主元素和硫铟镉金等可供综合利用的大型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4.
采用王水溶样-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砷、锑、铋、银、镉、铟6个元素,探讨了测定过程中对砷、银、镉、铟干扰的消除问题。方法检出限(10SD,μg/g)分别为:砷0.2、锑0.01、铋0.005、银0.01、镉0.01、铟0.005;精密度(RSD,n=12)分别为砷1.3%~3.0%、锑0.65%~2.3%、铋1.2%~2.6%、银3.2%~6.6%、镉3.7%~8.0%、铟1.1%~5.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砷96.8%~106%、锑102%~108%、铋102%~106%、银99.7%~104%、镉103%~108%、铟97.9%~100%。用拟定方法测定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砷、锑、铋、银、镉、铟,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方法适用于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等地质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铟矿床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它在高科技产业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供求矛盾突出,其消费价格水平不断上涨。目前,世界矿业界在铟业投入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断增加,以寻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相对来说,与铟有关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新探明的储量远远跟不上其消费的增长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大地质投入,探求新的资源量,保障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世界上铟矿床的分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以及铟矿物学、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指出,为了寻找潜在的铟资源,必须加强铟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在对铟的成因矿物学、成矿机制及其成矿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铟矿床的成矿模型和找矿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6.
硫铟铜矿在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的发现及深部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少怀  何升  黄宏祥 《地质通报》2014,33(9):1425-1429
硫铟铜矿(CuInS2)是一种罕见的铟独立矿物,在中国未曾报道过。在研究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矿石矿物组成时,首次发现了硫铟铜矿。硫铟铜矿通常见于中高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东南矿段铜矿体中出现了硫钨锡铜矿、硫钼锡铜矿、硫铁锡铜矿、硫砷锡铜矿、锡砷硫钒铜矿、似黄锡矿、辉钼矿等高温矿物,指示紫金山矿床深部成矿温度较高,成矿流体中In、Sn、Pb、Zn、Mo、W含量较高,具有斑岩型等中高温热液成矿系统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新桥铜硫铁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瑞榕  刘成刚 《地质论评》1984,30(2):126-134
该矿床为沉积叠加热液多因复成矿床。伴生组分有金、银、铂、铟、镉、镓、锗等二十余种,是一个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型含金铜硫铁矿床。本次工作采用了矿相鉴定、化学物相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及数理统计方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了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皮桥辉 《地质与勘探》2014,50(2):291-302
许多矿山开采和选矿排放的尾砂中蕴藏丰富的伴生金属资源,随着这类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尾砂伴生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大厂矿集区茶山、车河、长坡和绿荫塘四个尾矿库中铟、镉、镓、锗等稀散元素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以期评价其潜在经济价值。调查结果表明,解放前修建的绿荫塘老尾矿库尾砂稀散元素铟、镉、锗均远超过工业品位,具有一定开采价值。70年代修建的长坡尾矿库铟、镉达到工业品位;90年代修建的车河、茶山尾砂库只有铟达到工业品位。四个尾矿库中稀散元素含量与尾砂来源和选矿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生次生淋滤富集作用。对环境有毒害的稀散元素镉尽管含量较高,但其主要赋存在闪锌矿中并没有释放到土壤环境中产生污染。这些调查研究结果将为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中铟与锡铜铅锌的关系及其富集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大鹏  张乾  武丽艳  叶霖  刘玉平  蓝江波 《岩石学报》2019,35(11):3317-3332
全球已知的富铟矿床多与锡石硫化物矿床或富含锡的硫化物矿床有关,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酸性岩浆作用有关。尽管铟的富集参考机理已经积累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关于锡在铟的富集成矿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铟与锡等成矿元素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科学问题依然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和其中的"包体"、都龙矿区南温河花岗岩及矽卡岩矿物、广西昆仑关花岗岩、湖南柿竹园和骑田岭花岗岩中In与Sn、Cu、Pb、Zn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浆从结晶成岩→分异出成矿流体→遭受变质与蚀变→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的全过程,In与Sn始终保持同步变化的正相关关系,而In与Cu、Pb、Zn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花岗岩中云母类矿物是In和Sn的主要载体矿物,且其中In与Sn也同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从岩浆结晶成岩到富集成矿过程中,铟与锡是共同迁移的。本文认为在锡存在的情况下,铟更容易超常富集,这可能就是富铟矿化多与锡矿化伴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典豪等著《蔡家营铅-锌-银矿床》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同时对其围岩热液蚀变、矿石物质成分、伴生有用元素金、银、镉、铟的赋存状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时代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详细阐述。在上述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地球化学场和燕山期构造一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的角度,探讨分析了蔡家营矿床的成矿机制并建立了其成矿模式。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立论有据,论述严明。对于从事矿产勘查的地质工作者,成矿理论研究者以及高等地质院校的师生均有参考价值。书价8.50元。  相似文献   

11.
陈程  赵太平 《矿床地质》2021,40(2):206-220
铟作为支撑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金属,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焊料合金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铟的重要来源是与花岗质岩浆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其中铟的富集程度远超其他类型矿床.文章在简要概括铟矿床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铟在岩浆-热液系统各演化阶段的富集过程以及锡、铟同步富集的原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如果有黑云母、角闪石等铟的主要载体矿物发生分离结晶,铟的成矿潜力便会被大大削弱.当铟进入成矿流体后,铟的氯化物、氟化物和氢氧化物对铟的搬运有重要作用,流体的温度、pH值以及金属配体的种类和浓度是控制铟迁移和沉淀的重要因素.而当铟从流体中沉淀时,因四次配位的In3+与贱金属硫化物(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等矿物)中四次配位的金属离子更相似,造成大量的铟以类质同象替换的方式进入硫化物而与锡发生分离;沉淀后的含铟矿物在后期地质过程中可能经历铟的重新活化、迁移和扩散等过程,导致铟再次富集.铟的富集过程与锡有关,这可能是由于铟和锡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二者在表生环境中活动性弱,会滞留在经历化学风化的富黏土的沉积岩中,这样的沉积岩经变质作用会形成大量的云母类矿物,而黑云母作为铟和锡的共同载体,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可能是导致铟和锡在矿床中同步富集的根本原因.此外,新近在一些贫锡岩浆热液矿床中发现铟也能够超常富集,其机理尚不清楚.加强表生环境中锡与铟预富集过程的研究以及贫锡矿床中铟富集机制的研究,对查明铟-锡共生、分离机制和完善铟成矿理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某铅锌矿矿石中除铅、锌外,还含有银、铜、硫、金、铟、镓、镉、锗等伴生元素。过去对该矿只根据铅、锌、硫工业指标,计算它们的储量。而对伴生元素仅作了一些组合分析,用伴生元素综合回收最低品位估算了银、铟、镓、镉的储量。矿体中铜品位很低,只局部圈定了矿体,计算了铜储量。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大厂锡矿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广西大厂锡矿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桂西北海西-印支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断裂凹陷盆地中,是中国重要的、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它主要由长坡-铜坑和高峰矿床、拉么矿床、大福楼矿床和亢马矿床等组成,其铟资源量约6 000 t。文章在对长坡-铜坑矿床、高峰矿床以及拉么矿床不同类型围岩(包括花岗岩质岩石)、矿石以及不同矿床类型中矿石矿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中的In、Cu、Cd、Sn、Fe、Zn等微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矿床、不同矿物组合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测试以及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大厂锡矿岩浆源区是富铟的,在正常的沉积岩中不存在铟的初始富集;In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与层状和块状的矿体关系密切。在成矿作用过程中,In的分布和富集对矿物组合和矿石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大厂铟矿的形成是富铟的岩浆源区重融产生含铟岩浆,在岩浆侵位冷却过程中,由岩浆结晶所产生的流体携带In、Cu、Fe、Zn、Sn等成矿元素从岩浆中出溶,形成含In的成矿流体。水-岩反应以及在大气降水来源流体的参与下,导致In、Cu、Fe、Zn、Sn等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分散元素独立矿床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分散元素成矿研究概况。分散元素通常是指镉、镓、锗、铟、硒、碲、铊和铼等8种元素。由于它们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低(一般为10^-9~10^-6级),不易形成独立矿物,难以发生有意义的富集。大百科全书云:“分散元素不形成独立矿床,它们以伴生元素方式存于其他元素的矿床内”。因此,长期以来,分散元素多被作为其他矿床的伴生组分,并侧重于含量和赋存状态两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稀散金属(包括镉、镓、铟、铊、锗、硒、碲、铼)是现代工业、国防和尖端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支撑材料,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战略意义,因而被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视为21世纪的战略物资加以保护和储备。因此,如何加快稀散矿产资源找矿突破、增强稀散金属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一方面"稀散金属难于富集成矿"的内在特征决定了它们具  相似文献   

16.
某多金属矿区总储量报告中,除对主要组份铅、锌进行储量计算外,并对伴生的硫、铜、钼以及稀有分散元素锭、铟、镉、银(银、镉虽不属分散元素,但在本矿区的赋存性质与分散元素类似,故将其与镓、铟合并叙述,以下同)等也进行了计算.笔者愿就某队的工作结果,结合北京地质勘探学范永香同志在矿区的研究成果,整理介绍出来,希望能有助于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100号矿体物质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0 0 #矿体物质成分研究结果认为生物礁环境有利于形成大型富矿、矿石物质为多来源复杂成因 ,矿石中的含银、铟、镉元素具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郑义  郭春丽  王登红  赵汀  王岩 《地质学报》2023,97(11):3569-3603
铟(In)是21世纪重要的紧缺战略性矿产,对国家稳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铟资源,但尚未发现铟的独立矿床,目前已知的57个伴生铟矿床兼有镉(Cd)、镓(Ga)、锗(Ge)的资源潜力。本文在详细梳理所有伴生铟矿床的区域分布、成因类型、形成时代、赋存矿物、独立矿物和富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铟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统计发现:我国伴生铟矿床高度集中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和华南地区;可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叠加(复合/改造)型、斑岩型和受变质型;7类矿床中,铟无一例外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作为副产品被回收;85%的伴生铟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古近纪和中生代之前的矿床数量较少。目前全球已发现了19种铟独立矿物,我国报道了其中的5种。硫铟铜矿(CuI nS2)是我国最常见的铟独立矿物,其余的铟独立矿物如自然铟,羟铟矿等仅出现在特定的伴生铟矿床中。目前研究多关注扬子地台西南缘的矽卡岩型伴生铟矿床,而对散布于全国各地其他6类伴生铟矿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铟富集机制的认识,更不利于摸清国内铟资源家底...  相似文献   

19.
牛角塘伴生型镉矿床镉的富集程度高,比克拉克值高4~5个数量级,比工业品位高十几倍至上百倍。早寒武世清虚洞期牛角塘地区处于台缘滩丘环境,在清虚洞组中上部形成了藻丘建造,发育了含藻类、藻球粒、藻鲕粒、核形石和生物碎屑的白云岩,是该矿床最主要的容矿岩性单元。矿体普遍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容矿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矿体的分布受清虚洞组藻丘建造以及有利岩性组合的联合控制,具明显的层控、相控、岩控的特点。藻丘建造还可能提供了部分矿源。镉的超常富集、成矿与麻江古油藏的成藏演化具有一定的关系:一是牛角塘矿床成矿年龄为433~510 Ma,即加里东运动的中晚期,而加里东运动中晚期是麻江古油藏的油气活动时期,麻江古油藏的早期演化阶段与牛角塘镉矿的成矿期大体是重合的,成藏应略早于成矿,成矿是在古油藏液态烃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且成矿期有可能一直延伸至油藏被破坏以后;二是油藏流体为成矿提供具还原性质的成矿流体和部分硫源。特殊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油藏为牛角塘矿床镉的富集和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四川岔河锡矿区富铟矿石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铟(In)是一种稀散元素,它极少呈独立矿物出现,而是以其他矿物,例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等为载体。近年来,随着对铟的年需求量不断上升,铟的市场标价一路走高,今后的上涨空间仍然很大。作者通过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初步发现四川岔河锡多金属矿区的铟含量很高,最高可达186.5×10-6,因此,推测此地区有很大的找铟前景。通过对铟与其它成矿元素的相关分析,发现该地区的铟与Zn、Cu、Fe、Cd、Sn、Ga都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由此推测铟可能存在于它们的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或)锡的氧化物中,进一步的电子探针工作发现,铟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闪锌矿中最高含量可达500×10-6。因此,初步推断岔河地区铟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应该考虑在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和采选冶过程中加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