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5年和2016年的7~8月的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75科229属309种。其中,有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74科228属308种;包括17种乔木、27种灌木、13种藤本和252种草本植物;在这些植物中,有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还有一些半湿生和中生植物。在植物区系组成中,种子植物科的分布有5类型和4亚型,世界分布科有44科,占总科数的58.67%;属的分布区类型可以划分为15类型和9亚型,以温带分布为主,有102属,占总属数的44.54%。  相似文献   

2.
试论沙冬青属的染色体地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沙冬青属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及中亚东部荒漠的一个特有属,是我国荒漠中唯一的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本文采用细胞学的方法,研究沙冬青属2种植物及其近缘属──黄花木属和黄华属在青藏高原的代表种(黄花木、紫花黄华)的核型、酯酶同工酶,进而探讨沙冬青属的演化趋势、地理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本文是植物染色体地理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中-晚白垩世火山碎屑岩为多源的角砾凝灰岩、角砾岩和集块碎屑岩,成分以安山质为主。橄榄玄武岩主要在史莱夫角出露,为全晶质斑状构造;主要出露在中利文斯顿和汉那角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多具细晶微斑构造。更新世至现代的火山岩为全晶质斑状的橄榄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熔岩的基本矿物组合大致相似,均为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的氧化物,但矿物的含量比例因岩性不同而有所区别。岩石中的斜长石斑晶多具正环带;随着岩石SiO2含量的增加,斜长石中Or和Ab组分增加而An含量下降,斑晶边缘成分一般与基质里长石的成分相近。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含有中长石-拉长石斑晶,玄武岩主要含拉长石斑晶,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中斜长石斑晶的核部为富钙的倍长石。更新世-现代的橄榄玄武岩,其所含斜长石斑晶和基质长石亦比较富钙。玄武安山岩中的辉石多为普通辉石,橄榄玄武岩和玄武岩中含有透辉石斑晶。辉石的Ti含量低,这是钙碱性火山岩的共同特点。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含有贵橄榄石斑晶。粗玄岩中橄榄石成分与史莱夫角基质橄榄石成分相近。更新世至现代的橄榄玄武岩中既有正常结晶的橄榄石斑晶,还见到高Fo组分的深源捕掳晶。上述玄武岩中矿物组合的基本特征证明  相似文献   

4.
对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湿地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湿地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探讨了研究区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植物45科123属196种,其中,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包含的植物属较多,分别占研究区植物属总数的17.07%、9.76%、7.32%和7.23%。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主要以广布性的湿生、盐生和中生植物为优势种,植物群落以盐生、湿生和沼泽型的植物群落为主。提出了采用天然湿地补水、湿地封育、人工种草和栽植湿地植物恢复技术,以及实施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湿"等工程,进行湿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5.
根据野外231个样方数据统计得出,组成漓江湿地植被的植物种类有157种,隶属57科124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2科119属152种;乔木9种,灌木25种,藤本植物4种,草本植物119种。除水生和湿生植物之外,还有一些半湿生和中生植物。漓江湿地植被区系组成中,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有5个类型和2个亚型,世界分布科30科,占总科数的60%;属的分布区有11个类型和10个亚型,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共51属,占总属数的47.22%。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短花针茅草原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共统计种子植物31科,96属,161种,并集中分布在几个大科,区系的优势现象明显;②属种比为1∶1.68,较内蒙古自治区、全国及全世界均低,物种分化程度低;③植物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但与热带植物区系也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具有过渡性;④植物区系组成以年轻成分为主,兼有古老性;⑤植物生活型特征表明本区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表现出草原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特征,但由于该区土壤覆沙或沙质化明显,因此,灌木和半灌木种类也较多;⑥植物水分生态类群以旱生为主,非旱生也占有很大比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⑦该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应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鳖科针叶草属在我国海草分布记录仅有1种,即针叶草。首次在海南花场湾新发现一种海草,疑似针叶草属一亚种或变种,在水深约2 m红树林旁的泥砂中,与贝克喜盐草混生,分布集中且面积较小,面积约25 m2。比较分析了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针叶草和丝状针叶草3种海草的生境、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在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针叶草和丝状针叶草较为相似,大小上比后两者小1个数量级,果实着生在根上,初步确定该种为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基于针叶草属分布面积极小,在我国海草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引起关注,建议将针叶草属纳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8.
西藏日喀则流沙固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1995年首次在西藏日喀则进行固沙植物的引种试验,大多数中国内地固沙植物不适应该地的流动沙丘,沙面高温和生长季短是主要制约因素。沙木蓼和籽蒿表现最好;油蒿种子不能成熟,因此不能做后续植物;乡土植物砂生槐在播种当年出苗率低、生长缓慢,只能用做后期植物。在西藏日喀则,有效的植物固沙程序是:在保护措施(草方格沙障、砾石层)下,在流动沙丘上播种外来种沙木蓼、籽蒿和油蒿或移栽籽蒿,同时播种乡土植物砂生槐。在沙木蓼和籽蒿种群衰退、油蒿种群未衰退但不能靠天然下种自行更新时,砂生槐开始发挥固沙作用,并最终凭其适沙特性和长寿命接替先锋固沙植物有效地固定沙丘。选择乡土固沙植物应将重点放在蒿属和锦鸡儿属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沙漠生物土壤结皮(BSCs)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力变化特征,以库布齐沙漠不同演替阶段BSCs(对照样地、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BSCs中细菌、固氮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以及土壤酶活力变化,探讨不同演替阶段BSCs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BSCs演替等级提高,优势细菌由蓝细菌门(对照样地:36.1%;藻结皮:46.9%;藻藓混生结皮:30.7%)转变为变形菌门(藓结皮:36.2%);优势固氮菌由伪枝藻属(藻结皮:80.2%)转变为斯科曼氏球菌属(藓结皮:60.6%);真菌担子菌门丰度(藻结皮:1.0%;藻藓混生结皮:5.0%;藓结皮:13.5%)随BSCs正向演替逐渐提高。藓结皮中细菌、固氮菌和真菌特有OTU数量较对照样地、藻结皮和藻藓混生结皮分别提高1.8~8.3、1.9~33.0倍和1.8~33.0倍;沙漠BSCs正向演替阶段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顺序为固氮菌>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参与碳、氮循环的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力(P<0.05)。随着沙漠BSCs演替...  相似文献   

10.
闽东南沿海一些地理环境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达贤  陈佳源 《地理学报》1991,46(4):405-414
本文认为,闽东南沿海的气候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土壤属半干润老成土;原生植被不可能是湿润季雨林,而可能是具有旱生特征的常绿硬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或森林灌丛;在土地利用上以旱作为特征,应把该区与台湾海峡一起作为一个自然区划单元划出,建议称为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半岛岛屿州。  相似文献   

11.
白茨: 属蒺藜科, 白茨属, 是我国古老的乡土沙生植物种。在内蒙古自治区有四种: 1.小果白茨 2.白茨 3.大白茨 4.球果白茨 白茨在亚州中部旱生区系中, 它是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是沙漠、半沙漠区域建群植物种之一。是优良的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固沙植物。经研究: 白茨具有较强的耐旱性, 耐热性, 耐瘠薄, 耐沙漠、抗风蚀的特性。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 积极保护天然野生的自然资源, 大量培育和发展白茨对固定流沙, 资源开发与利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植物群落调查与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热带高山湿地,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强,该湿地被严重破坏。2012年7月,详细调查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实施后植物组成及群落特点,通过对47个样方的调查,在研究区内记录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分析了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九湖湿地的优势物种为阿齐薹草(Carex argyi)、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 effuses)、紫羊茅(Festuca 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等,优势种部分为组成草甸的主要物种;与2000年相比,该湿地植物物种数增加了74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植物等;依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物种组成和生境土壤特征,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6种类型: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退化半湿生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退耕还草、还泽政策产生了很大效果,研究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人工湖泊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的增加对该湿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不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猪毛菜属(Salsola L.)植物的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黄俊华 《干旱区地理》2005,28(3):325-329
对中国猪毛菜属7组37种的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以种类的绝对优势及具有不同演化阶段的组成为中国猪毛菜属的分布中心,该区中以新疆为中心由西向东种类多样性递减:中闽猪毛菜属生境主要为旱生、盐生环境(占总种数的92%),分布海拔可从平原地区的260m上升到高山地带3500m,一些种成为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中国猪毛菜属的地埋成分有6种类型,以伊朗.亚洲中部分布型及亚洲中部分布型为主(占总种数的78.38%),中国猪毛菜属与中亚地区的渊源关系十分密切,与东部地区的关系微弱,中国猪毛菜属种类是中亚地区的植物向东迁移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杨喜林 《中国沙漠》2009,29(3):433-437
 通过对中国沙漠地区十字花科植物标本鉴定和文献考证,对《中国沙漠植物志》十字花科3属,14种,1亚种和1变种的名称做了订正,包括枝芥属和对枝芥,爪花芥属及福海爪花芥和大花爪花芥,念珠芥属及短果念珠芥、蚓果芥和直毛蚓果芥(变种),短梗厚壁荠,垂果四棱荠,薄果荠,新疆庭荠,倒卵叶庭荠,沼生蔊菜,异蕊芥,棒果芥,灰毛糖芥,芝麻菜(亚种),无包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沙漠植物学术语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Ying心 《中国沙漠》1995,15(2):191-195
注释并举例说明我国沙区植物常用术语,如短生植物、类短生植物、替代种、特有种、属的起源中心、发展中心、演替、顶极、偏途顶极等。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石林石漠化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和次生林生态系统内的岩生维管植物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1.三种生态系统内分别记录到15科21属21种、15科25属25种和28科39属41种岩生维管植物。2.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表现为石漠化(11.17±2.98 g/m~2)次生林(6.04±1.03 g/m~2)人工林(1.29±0.44 g/m~2),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F=14.27,P0.001),岩石裂缝中生长的少量阳性灌木个体异常地增加了石漠化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物量。3.超过75%的物种分布于石壁、石坑、石隙等微生境,而石台、石面和石沟很少有植物殖居;按中国植被进行的生活型分类,三种系统中草本物种数占各自系统内总物种数比例分别为42.8%、60%和34.2%;灌木和藤本次之,其物种数差异不大,其中落叶种数较常绿物种数多;乔木物种组成只有中、小乔木,占群落中总物种数的比例最低。4.MRPP分析显示,三种生态系统岩生维管植物组合模式存在显著差异(A=0.125,P0.00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人工林石漠化次生林,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物种数呈上升趋势,其中阳性物种逐渐减少,阴性物种逐渐增加,物种从随机分布过渡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13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园林水景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分析了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及应用现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园林水景中普遍应用的水湿生木本植物共有43种,分别隶属20科32属,其中,水生木本植物7种、湿生木本植物36种,应用频次较高的是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水翁蒲桃Syzygium nervosum、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等植物。通过调查发现广州城市园林水景中水湿生木本植物应用存在种类少、配置模式单一和生态效应不突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大力开发和筛选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加强乔灌草复层景观构建及注重景观效果与生态效应相融合等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湿地植被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走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张掖市城北郊湿地植被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区系成分中,世界性分布和北温带分布种子植物科区系成分占主要优势;植物有45科124属195种,植被主要有沼泽草甸植被和灌丛植被两大类型;湿地植物生长季节景观特征明显;人为干扰所引起的湿地生境恶化,使湿地植被由湿生植物群落向旱生植物群落逆向演替,同时湿地污染严重,使得群落结构逆向变迁。建议加强张掖市城北郊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临泽荒漠绿洲湿地植物生态系列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黑河中游临泽县荒漠绿洲湿地植物群落组成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和多变量排序等方法,研究典型内陆盐沼植被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特征,探讨了影响临泽荒漠绿洲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临泽荒漠绿洲湿地,共监测到40种高等植物,隶属于18科38属;湿地植被分为3个植被类型,11个群丛。在湿生带、湿生—旱生交错带和旱生带的梯度上,植被类型从以小粒苔草(Carex karoi)、小花灯芯草(Juncus articulatu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的盐碱化沼泽植被,经以赖草(Leymus secalinus)、碱蓬(Suaeda glauca)和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为主的盐化草甸植被,过渡到以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为主的碱化草原植被。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表现为湿生—旱生交错带最高、旱生带最低的特征,而群落优势度指数表现为交错带最低、旱生带最高的特征。湿生—旱生交错带基本包括了湿生带和旱生带的优势种,其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21种),而旱生带最小(8种)。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全盐含量均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土壤含水量和全盐含量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临泽荒漠绿洲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关键因子。土壤表层含水量和全盐含量也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关键因子。此外,土壤含水量还是影响群落优势度的主要因素,而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群落均匀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沙葱的地理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沙葱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北部荒漠区及白银、兰州市的西北部部分县(区)的黄土低山丘陵区,分布区总面积约125 715.9km2。有气候和土壤因素形成的两种生态类型,且沙葱荒漠的物种组成成分相对简单,共有76种,分属14科45属;群落类型可划分为5类14个群丛组合,表现出以超旱生小灌木层片、强旱生小半灌木层片及沙旱生草层片为主的旱生结构特征。此外,甘肃沙葱种群及群落表现出均匀度低、优势度高、分布范围广、群落结构单一、适应性极强、具有地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