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滤食性贝类对养殖海区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杨红生  周毅 《海洋科学》1998,22(2):42-44
贝类是世界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形成产业的养殖种类多达30余种[4]。以牡蛎养殖等为代表的贝类养殖业,在国内外均有悠久的历史。贝类养殖形式主要有3种:潮间带和潮下带的底播养殖、潮间带插桩养殖和浅海筏式养殖。贝类养殖发展规模日趋扩大,但由于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某些海区自身污染加重,生态系统失衡,对养殖海区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关滤食性贝类自然种群对海区影响的研究始于50年代,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贻贝(Mytilusedulis,Pernacanaliculus等)、牡蛎(Crassostreavirginica等)和扇贝(Chlamysislandic…  相似文献   

2.
泥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泥蚶Tegillara granosa(Linnaeus,1758)在我国山东以南沿海均有分布,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在浙江南部,泥蚶作为底播养殖贝类与对虾混养,生长迅速,经济效益高,进一步增加了对泥蚶苗种的需求量。泥蚶养殖主要依据采捕野生苗养成,近十几年来,各地天然蚶苗资源急速下降,有的地区甚至绝产,严重地制约着泥蚶养殖事业的发展。几年来,在广大海水养殖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泥蚶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2],但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对虾育苗设施,进行泥蚶工厂化育苗生产,提供泥蚶养殖所需的苗种,是当前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截至2015年9月长海县养殖用海权属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软件对长海县海域养殖用海规模及结构进行空间统计,结果表明,长海县海域养殖用海面积为738 556hm~2,占大连市的64%,养殖方式主要为底播养殖。通过SPSS软件对2016年长海县的养殖用海规模和海水养殖业产值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16年海水养殖业产值可达133亿元,用海规模新增面积最大可达102 000hm~2。  相似文献   

4.
发展海水养殖与减轻赤潮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海水养殖与减轻赤潮灾害梁松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之一,海水养殖产量每年超过300万吨,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总产值达数百亿元的重要海洋产业。到2010年,我国将实现海水养殖年产量1000万吨的宏伟目标。但在发展中却面...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浙江省及省内主要海水养殖区的自身污染状况,文章利用2005—2021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统计资料》及《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部分养殖品种的产污系数等数据对浙江省海水养殖活动产生的污染量进行初步评估,并经过换算将不同种类的污染物统一用等标污染负荷表示。同时对浙江省主要沿海城市产生等标污染负荷情况及海水养殖产量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结果显示,2005—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等标污染负荷量累计超过70亿m3/a。总体趋势为先波动上升,然后连续上升。等标污染负荷最高地区是宁波市,污染负荷量累积达271 769.2万m3/a,其次分别为台州市、舟山市和温州市。从品种角度来看,贝类产生等标污染负荷最高;从养殖方式来看,筏式养殖和底播产生等标污染负荷最高。时空演化分析表明,浙江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与海水养殖产量变化基本同步,等标污染负荷与海水养殖产量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6.
海水养殖对浮游生物群落和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以来 ,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基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 ,进一步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水域污染问题。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沿海养殖区赤潮频繁发生 ,对虾、扇贝等病害严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我国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海水养殖现状1.1养殖类型近年来 ,我国海水养殖在养殖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 ,由过去的单一种类养殖转变为多种类间养、轮养、混养 ,增加了复养指数 ,提高了水体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海水养殖业现状及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讲述了河北省水产增养殖渔业的发展现状,对海水养殖区的浅海水域养殖面积发展利用、沿海岸各市滩涂养殖面积的利用,渔业和养殖业水产品生产现状,陆基型海水工厂化集约式室内苗种生产、养殖品种的养殖生产方式组成及其淡水渔业和养殖种类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我国海水养殖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养殖产业规划滞后和养殖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若干问题。简要介绍"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研究"的立项背景和研究目的,鱼类、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容量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展示了近海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一个范例。海水养殖的长远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沿岸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是支撑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总结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管理取得的进步并指出尚存在的问题。针对海水养殖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海水养殖业的规划管理和海水养殖技术改进等方面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90年代,海南省沿岸海水池塘养殖大规模兴起,近年来,更有逐步扩张的态势,部分养殖池塘无地可挖,便破坏红树林、沙滩、防风林等重要生态资源和岸滩资源,造成资源环境的破坏。为了整治、修复受损的海域及海岸带资源,保障海域、海岸带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和海水池塘养殖业健康发展,文章在对海南省海水池塘养殖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海水池塘养殖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健康养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魁蚶底播增养殖稳产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魁蚶目前底播增殖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详细叙述了通过底播海区的选择和整理、底播苗种的规格、底播时间、底播密度、方法及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的运用,使魁蚶底播增养殖达到无公害、稳产生产水平,取得了比较好的底播效果.实验结果对推动魁蚶增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