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镜头     
由于气候变暖,北极附近海域没有出现往年那样大面积的浮冰,并且还造成多处浮冰支离破碎。生物学家称,许多依靠冰面生存的动物可能会被淹死,  相似文献   

2.
车忱 《海洋世界》2007,(9):58-61
尽管许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科学家在内,极力否认全球变暖,但北冰洋上厚厚的冰层在融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家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北极熊在冰面上步履蹒跚地寻找下一个落脚点。进入8月,北冰洋变得更“热”了——国外某政治漫画网站上贴出这样一幅漫画:一只北极熊正在探路,从薄薄的冰层下面突然探出一个跟它长得很像的“黑家伙”。当然,大家都知道,  相似文献   

3.
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了北极海冰1972~1989年的资料,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区域特征、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征。发现由于北极海冰南侧被殴亚和北美大陆所包围,处于基本封闭状态,只有通过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和格陵兰海和娜威海与大西洋相连的两个通道,其环境条件与南极海冰绝然不同,因此其特征也明显不同。1、季节变化小。净冰面积冬季是夏季的2倍左右,而南极海有6倍之差。2、海冰寿命较长。以多年冰为主,平均寿命为1.3年。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1,(9):7-7
去年夏季,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在北冰洋上进行了冰浮标布放作业。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那些留在北极漂浮冰面的冰浮标怎么样了呢?近日,从该项目现场执行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雷瑞波博士处了解到,第四次北极考察共布放冰上浮标6个,其中运行时间最长的浮标共工作了343天,随浮冰漂移的距离达2500多千米。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的极地工作人员为发现和开拓北方航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对这条航道的主要障碍——海冰的分布情况还没有充分掌握,因此,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那里的气候特点、海流方向和北极中央区海冰的运动规律。为此,原苏联政府决定在北冰洋最北面的海区的冰面上建立一个气象站。为了能够顺利地把探险所用物资运往北冰洋,他们在鲁道夫岛——法兰士约瑟夫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北极海域海洋观测与通讯导航节点浮标的供电问题,提出利用北极海域冰面上冷空气与冰下海水之间的温差能转换为电能,为冰基浮标供电。根据北极温差的时空分布特性与冰基浮标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冰基浮标温差能发电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根据5 种工质的热力循环性能计算结果,确定R124 工质作为系统的循环工质。仿真结果表明:温差能发电系统在北极冬季两个月的总发电量为745 kWh,相当于3.72 t 能量密度为200 Wh/kg 的锂电池。因此,北极海域温差能转换发电系统能输出相当可观的功率与电能,显著提升冰基浮标的供能水平,提高其观测能力,延长其持续工作时间,减少破冰船对其的维护频率,从而打造冰下观测网络的关键节点,支撑北极冰下移动观测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备受瞩目,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北极国家能源产量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以北极国家为出发点,采用文献梳理法,系统研究俄罗斯、美国、挪威、加拿大等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北极地区待发现油气资源与已发现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伴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突破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北极国家纷纷加快北极地区油气开发活动的进程,目前北极国家油气开发活动主要在陆地,而未来将逐步迈向北极近海。中国作为北极事物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可以积极与北极国家开展合作,进而参与到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8.
BCC_CSM对北极海冰的模拟:CMIP5和CMIP6历史试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松  苏洁  储敏  史学丽 《海洋学报》2020,42(5):49-64
本文利用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在最近两个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和CMIP6)的历史试验模拟结果,对北极海冰范围和冰厚的模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 CMIP6改善了CMIP5模拟海冰范围季节变化过大的问题,总体上更接近观测结果;(2)两个CMIP试验阶段中BCC_CSM模拟的海冰厚度都偏小,但CMIP6试验对夏季海冰厚度过薄问题有所改进。通过对影响海冰生消过程的冰面和冰底热收支的分析,我们探讨了上述模拟偏差以及CMIP6模拟结果改善的成因。分析表明,8?9月海洋热通量、向下短波辐射和反照率对模拟结果的误差影响较大,CMIP6试验在这些方面有较大改善;而12月至翌年2月,CMIP5模拟的北极海冰范围偏大主要是海洋热通量偏低所导致,CMIP6模拟的海洋热通量较CMIP5大,但北大西洋表层海流的改善才是巴芬湾附近海冰外缘线位置改善的主要原因。CMIP试验模拟的夏季海冰厚度偏薄主要是因为6?8月海洋热通量和冰面热收支都偏大,而CMIP6试验模拟的夏季海冰厚度有所改善主要是由于海洋热通量和净短波辐射的改善。海冰模拟结果的改善与CMIP6海冰模块和大气模块参数化的改进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通过改变短波辐射、冰面反照率和海洋热通量,使BCC_CSM模式对北极海冰的模拟性能也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9):7-7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进化生物学家布莱尔·赫奇斯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蛇,其成体的长度还不到10厘米!这种蛇纤细如意大利细面条,体型小到可以舒服地躺在0.25美元的硬币上。除了这种小蛇,赫奇斯和他的同事还在加勒比海的岛屿上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青蛙和最小的蜥蜴。  相似文献   

10.
一维海冰热力模式的守恒型差分格式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斌 《海洋通报》1996,15(4):8-16
根据前人研究的一维海冰热力模式,考虑到方程的特点,采用积分插值法构造了守恒型差分格式,并对海冰热力模式所描述的冰内热扩散传导和冰底厚度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当冰面覆盖积雪时,用该解法同样计算了雪层内的热扩散,考虑冰雪之间的热力相互作用后,得到冰厚在有雪盖情况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Down     
凌晨 《海洋世界》2015,(2):58-61
<正>冰原辽阔,天高云淡,阳光灿烂。天地之间,一只灰白色的北极狐快速奔跑着,不时停下来东闻西嗅。冰原上到处都是罅隙,融化的冰水在其中荡漾。有的地方,罅隙变成了水塘,海水漫了过来,掩过冰面。北极狐绕不开,只好淌水而行,湿了的爪子让它不舒服。它找了块干燥的冰面,举起爪子想舔干水分。几只北极燕鸥掠过天空。北极狐朝燕鸥飞去的方向看,举起的爪子不由得又放下。北极狐心急火燎地重新上路,燕鸥的气味越来越浓重,这代表着将出现鲜嫩的燕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9,(4):9-9
北极的巨大变化是过去两年中的热点问题。北极是地球上变暖最快的地方。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到1℃,而北极的大部分地方则升温3℃,有的地方甚至升温5℃。每年夏季,北极都有大量的海冰融化。有人预测,到2030年,北极夏季可能连一块冰都没有。海冰消失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过去,人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航运和矿物开采的影响,二是给北极熊带来的生存困境。但是,北极海冰融化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最令人担心的是北极冻土层,  相似文献   

13.
韦普自希特,K(KarlWeyPrecht,18389.8~1881.3.29)奥地利北极探险家。发现前苏联以北的一个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1838年9月8日生于柯尼希,1881年3月28日逝世千米赫尔什塔德。在海洋学上的贡献是,两次参加北极探险。第一次试图寻找由大西洋经欧亚大陆北部通往太平洋的航道(东北航路)。第二次,1872~1874年与奥地利北极探险家J.佩耶(Jul山sPayer,1842~1915)率领奥地利一匈牙利探险队北极探险航行。经东北航路从巴伦支海到达白令海峡,航行到新地岛附近时被浮冰所困,漂流一年多(372昼夜),于1873年8月30日发现一个新地…  相似文献   

14.
独闯北极     
我叫奥斯伦,酷爱探险。1994年3月2日,大风呼啸,掀起白色的巨浪。我乘着一个雪撬,独自一人,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地球上最为恶劣的环境,横穿北极。横穿北极,重要的是要学会同浮冰打交道的本领。我学会了识破浮冰的真善美,例如黑色浮冰潜藏杀机,为危险的极薄的冰块;而白色的或蓝色的冰块,则  相似文献   

15.
北极快速气候变化越来越深刻影响着北极地区以及全球的环境变化,已成为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北极东北陆架作为世界上最宽广平坦的陆架,既是北冰洋季节性海冰形成的主要源区,又是现代海冰变化最强烈的区域,对气候变化敏感,响应强烈,属于环境脆弱地区。通过全面分析近年来国际上在末次冰消期以来快速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东北陆架环境响应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沉积物“源—汇”过程、海冰演化历史、碳循环以及快速气候变化事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发现东北陆架地区沉积物和有机碳来源复杂,时空变化强烈,气候和环境变化过程与海冰演化息息相关。未来的研究应加强现代过程的长期连续观测,重视地质记录中气候环境演变信号的精确解译,深化数值模拟技术和大数据的挖掘与使用,开展不同时间尺度北极快速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并加强北极快速气候变化对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对东亚以及我国环境变化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帕里(William Edward,Parry,1790~1855)。英国极地探险家。1819~1824年在探索西北航路时,发现并考察了加拿大北极群岛中的一系列岛屿和海峡。1827年,乘雪橇船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出发试图到达北极。6月23日,帕里一行抵达北纬82°45′的海区,在进军北极点上刷新了当时的“世界记录”。为纪念帕里在北极考察活动中的功绩,英国另一名北极探险家约翰·罗斯将加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9,(1):7-7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北极变暖,春天的破冰时间提前。北极熊为了生存,必须寻找其他的食物来源。过去,人类曾发现北极熊吞食棉凫(棉鸭)蛋和黑雁蛋。最近,有研究者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未来雪雁蛋可以作为食物,缓解北极熊的生存压力。北极熊和雪雁在加拿大的哈德逊湾“相遇”。在那里,北极熊每年通常会有4~5个月待在陆地上。由于气候变暖,每年的破冰时间平均提前0.72天,  相似文献   

18.
冰面水体是冰盖物质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格陵兰岛北部为研究区,选取该区域消融期内不同时相的WorldView-2影像,统计分析区域内典型地物光谱特性,构建了针对冰面水体的归一化水体增强指数NEWI (Normalized Enhanced Water Index);依据影像上地物分布规律和直方图图形特征,定位冰雪混合物和冰面水体边缘地带灰度值相似的模糊区域,增强区域间地物对比度,提取出冰面水体的精细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数有效凸显了冰面水体与非水体的反射率差异。与常用的水体指数NDWI等相比,冰川环境下,本文指数在提高区分度方面优势明显。通过精度评价可知,本文方法所提取出的冰面水体精细化程度高、提取结果完整、错误率低。本研究对冰面水体信息增强及精细化提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极河流径流是北冰洋淡水的最大来源,其变化会对北冰洋中的诸多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海冰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北冰洋温盐、海冰以及环流对北极河流径流的敏感性。通过对比有气候态北极河流径流输入的控制实验结果和径流完全关闭的敏感性实验结果,研究发现北极径流对北冰洋温度、盐度、海冰以及海洋环流等有显著的影响。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在河口附近的陆架上温度降低、盐度升高,且导致500 m深度处温度下降以及盐度升高;河口附近的陆架处,海冰密集度与海冰厚度增加。关闭北极河流径流也对北冰洋内的环流有影响:由于缺少来自欧亚大陆的北极径流的输入,穿极漂流与东格陵兰流流速减小且盐度增加;关闭北极径流导致近岸海表面高度降低,沿欧亚陆架的北冰洋边界流减弱,白令海入流增强。通过对比关闭北极径流实验与控制实验的温度和盐度剖面,发现关闭北极径流后大西洋层温度降低,各陆架海盐跃层的梯度减小,盐跃层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20.
冰面水体是冰盖物质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格陵兰岛北部为研究区,选取该研究区消融期内不同时相的World View-2影像,对区域内典型地物统计分析其光谱特性,构建了针对冰面水体的归一化水体增强指数NEWI(Normalized Enhanced Water Index)。依据影像上地物分布规律和直方图图形特征,对冰雪混合物和冰面水体边缘地带灰度值相似的模糊区域定位,增强区域间地物对比度,提取出冰面水体的精细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指数有效凸显了冰面水体与非水体的反射率差异,与常用的水体指数NDWI等相比,在冰川环境下,提高区分度方面优势明显。通过精度评价可知,本文方法所提取出的冰面水体精细化程度高,提取结果完整,错误率低。本研究对冰面水体信息增强及精细化提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