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主要进行了保湖供水方案的优化设计,从技术角度提出了一个最佳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旨在为该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致远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108-111
分析了三江源区水资源现状,论述了建立水资源三级保护区的意义、作用和划分方案,实施林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的水文生态效益及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对秦皇岛市城市水资源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预测秦皇岛市在以1999年为基准年,不进行结构调整状态下的总体发展趋势,从中获取有关水资源的供需信息,然后进行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据此进行城市总体结构和水资源利用结构的优化研究,获得了秦皇岛市区水资源利用规划方案;将所得规划结果输入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后果进行了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玛纳斯河流域属内陆盆地,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通过建立地下水模拟模型,研究了水资源不同开发利用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羊河流域严峻的生态和社会现实问题,对1990~2020年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开展了动力学模拟研究。多方案策略分析表明,在现有水资源条件下,用水矛盾将日益加剧,粮食总产天明显增长。随着人口增加,将失去目前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仅靠现有的水资源供需大体平衡,势将造成大面积耕地缺水和绿洲经济社会的蜷缩。应早日实施外调水工程,对商品粮基地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莉新 《水科学进展》2007,18(6):879-883
首先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水资源供需紧张度系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动力学评价思路。进而结合江苏省水资源特点,计算了包含经济增长率、供水水平和保证率三组参数8种典型方案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则和量化评价方法。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验证了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何磊  陈圣波 《世界地质》2004,23(2):163-168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水资源网络化管理系统既是一个基于3S技术和网络技术集成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也是一个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它的三维环境可视化功能可显示河流地形和走向,公共信息交互式操作能方便用户查询各种空间信息和数据,网络化管理职能为水资源管理部门对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预测和决策提供了参考。本文对这项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和运行步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虑经济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以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的限制和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存关系等为约束,建立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三者相协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识别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滇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识别研究,得出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对该方案进行分析,得出滇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间的协调性及其随时间的动态演变特性.  相似文献   

10.
兰盈盈  赵康文  肖长来 《水文》2007,27(1):86-88
本文分析研究了洮儿河扇形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GMS软件对其水流进行了模拟预测。针对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问题,设计了三种模拟预测方案,经过分析比较各方案模拟结果,选出了适合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并为该方案得以实施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3)
水资源的保护与监督管理,是水利相关部门必须肩负的责任。采用理论分析,结合辽宁省水资源保护与监督管理的实际,对水资源及其配置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重视海水及回收水利用;同时提出了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边际成本分析能对具有技术可行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作出经济合理性分析。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有关节水、治污及挖潜等措施的内涵作了界定,并对其边际成本函数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边际成本均衡原理和多目标水资源系统规划理论,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用于节水、治污及挖潜等措施决策方案优选的边际成本分析比较法以及目标规划模型法。以实例计算验证了所提决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王献坤  庞良  王伟峰  郭东兴 《地下水》2002,24(3):169-171
本文通过揭示目前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水利部门在落实国务院“三定”方案指示精神和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进程中,面对以往在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在机构功能设置等诸多方面扩展推进思路。尽快使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真正步入良性循环渠道,尽快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进而为城镇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现代化提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崔起  于颖 《地下水》2007,29(6):21-23,28
目前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依然停留在借鉴和摸索阶段,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任务、遵循的原则、配置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雅玉  张新民  谭龙 《水文》2014,34(5):61-66
根据马莲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极端贫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常规水资源量低、水污染问题较严重等特点,利用系统分析理论和优化技术建立了流域的大系统、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利用优化的NSGA-Ⅱ方法进行求解,得到流域2020年期望水资源配置下的最佳分配方案为:流域总供水量57 086×104m3,工业供水量21 690×104m3(总产值约为144.6亿元),能源基地供水量4 329×104m3(总产值约为346.32万元),农业供水量20 840×104m3,生活供水量9 452×104m3,生态供水量811×104m3。对比期望方案供水量增加了6 710×104m3,综合缺水率减少了11.41%。并根据预测的流域的分配方案和预测的流域需水量,进行了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分析,通过平衡分析的结果进行流域的综合管理研究。2020年在最优水资源分配方案下,工业缺水率3.21%、减少了4.51%;能源基地缺水率0.00%;农业缺水率4.64%、缺水率增加26.17%;生活缺水率0.00%;生态缺水率1.00%、缺水率增加了1.00%。配置方案实现了流域内水资源的最佳分配,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为流域经济、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质量保护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什噶尔河流域水环境系统十分脆弱, 运用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水质模型等方法进行了重点河段污染物控制量计算, 合理的划分水功能区, 拟订可行的水资源保护目标, 确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济源市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瑞  王小伟 《地下水》2010,32(3):132-134
完成了济源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需水量预测、水平衡分析,开展了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研究;提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和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充分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数学模糊模型,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合理的方法,其评价结果可作为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案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雷雷 《地下水》2011,(4):119-121
大连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的缺水地区之一,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从大连市水资源环境现状出发,在全面分析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模拟了在现状延续型、经济发展型、节水型、协调发展型4种方案下模拟了2005~2025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前提下,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是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满意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孙绪金 《中国岩溶》1990,9(3):220-230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邯郸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运用系统理论对该区水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提供一个在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