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长白山天池碱性熔岩中普遍含有碱性长石斑晶,其端员成分为:Or_(36)Ab_(59)An_(5)。利用魏森堡和旋进照相测出的晶胞参数为;α=8.290,b=12.996,c=7.146,α=91°18′,β=116°02′,γ=90°14′。三斜晶系,C_1~1-P_Υ以费氏台、油浸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手段配合,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碱性长石斑晶应局歪长石,而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透长石。  相似文献   

2.
3.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供水目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由浅层淡水发展到咸水体之下的深层淡水,其开采深度一般在350—600米之间。然而随着开发利用深层淡水,出现了资源评价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由于地下水的补给资源不足,开采量远远超过补给资  相似文献   

4.
5.
燕辽三叠纪碱性偏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牟保磊  阎国翰 《地质学报》1992,66(2):108-121
华北地台北部燕辽地区发现一批三叠纪(245—195Ma)碱性或偏碱性杂岩体。这些杂岩体均贫硅,绝大多数富含铁、镁、钾、磷和稀土等不相容微量元素。~(87)Sr/~(86)Sr初始值为0.7055—0.7057,它们可能源自被交代蚀变的上地幔。结合燕辽地区三叠系的分布及构造形变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三叠纪存在构造岩浆活动带,它是本地区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济南北部中基性杂岩体中首次发现的黑榴霓辉正长伟晶岩和黑榴霓辉霞石正长伟晶岩的岩石学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伟 《地学前缘》2001,8(4):391-396
辫状微纹长石通过粗化、微孔隙和亚颗粒的形成 ,最终发展为脉状微纹长石和条纹长石 ,粗化沿着不规则的前锋从晶体边缘往内部推移和扩展。亚颗粒和微孔隙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碱性长石的反应性和岩石的渗透性。通过沿着晶体边缘的拱状褶边、平行褶边以及褶头的过渡带往整个晶体内的推移和“繁殖” ,辫状微纹长石最终改造为脉状微纹长石和条纹长石。水从褶边向晶体内部的扩散促进了褶边的粗化以及过渡带的发展。流体长石相互作用机制包括 :体积扩散、管道扩散、溶解再沉淀。碱性长石流体的氧同位素交换机制主要是溶解再沉淀。碱性长石在次固相下的微组构重组织发生于约 4 75~ 4 0 0℃的温度下 ,区块性条纹长石的形成温度更低。碱性长石的微组构重组织导致放射成因氩的局部和部分丢失 ,从而给出年轻的表面年龄。  相似文献   

8.
      大陆碱性玄武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洋岛玄武岩高度相似,被看做是板内玄武岩在大陆上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山东 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为例,探讨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山东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按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分为两类:早期定向分 布、相互平行的三个火山群(包括鲁西的潍坊火山群、沂水火山群和胶东的蓬莱火山群)和晚期杂乱分布的孤立小火山。 早期火山群碱性较弱,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碧玄岩为主,微量元素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变化大;晚期孤立小火山碱性强,以 碧玄岩和霞石岩为主,微量元素特征和同位素组成较均一。因此,从岩性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看,山东的火山群相当于洋 岛/海山的造盾期玄武岩,而孤立小火山接近于洋岛/海山上的复苏期玄武岩。潍坊火山群和沂水火山群在Sr-Nd,Nd-Hf同位 素相关图上都存在从亏损到富集的两端元混合排列趋势,但两者的排列趋势有一点区别。其中同位素富集的端元相对于原 始地幔具有偏低的Ce/Pb比和偏高的Ba/Th比,指示其为大陆下地壳物质。同时,这种富集端元的Th/La比值明显低于大陆下 地壳的平均值,其放射成因Hf相对于放射成因Nd过剩(即Nd-Hf同位素解耦),说明这种富集端元不是岩浆上升过程中混染 的下地壳物质,而是经历过早期熔融的再循环大陆下地壳(榴辉岩或者石榴辉石岩)。鲁西两个平行火山群在同位素排列上 的区别类似于夏威夷玄武岩中的KEA链和LOA链,因此,山东的平行火山群的深部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地幔柱,再循环大陆 下地壳物质可能是这种地幔柱的重要组成物质。晚期的孤立小火山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火成碳酸岩非常相似,如在原始地 幔标准化图上都具有K,Pb,Zr,Hf,Ti的负异常等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其地幔源区为碳酸盐化的橄榄岩。孤立小火山中等亏损 的Sr,Nd,Hf同位素特征支持碳酸岩熔体来自年轻的(中生代?)再循环洋壳。  相似文献   

9.
巨大的蒙古-外贝加尔晚古生代碱性正长岩,花岗岩岩区呈NEE-SWW展布,长约200km,包括350多个岩体。哈里顿诺活岩体位于岩区中段,面积约230km62,上A型花岗岩类组成,包括依次生成的碱性正长岩-花岗岩系列和过碱性正长岩-花岗岩系列。其中正长岩均多于花岗岩,两个系列的岩石都以含大量中条纹长石和几乎不含斜长石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东北平原西部的碱性尘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年冬春季节在东北平原的西部常有碱性尘暴发生。碱性尘暴是指地表碱性物质被风吹扬、在空中悬移造成的能见度低于 1 0 0 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碱性尘暴以碱性物质为主 ,并伴有一定的沙尘和盐尘物质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尘暴。碱性尘暴发生时 ,白色的盐碱物质大面积地弥漫在空中随风迁移 ,所到之处均披覆了一层白色的碱尘物质 ,当地群众称这种碱性尘暴为“刮白烟”。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美国西部的Owen和Mono湖盆区就有关于碱性尘暴现象和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报道。碱性尘暴不仅造成土地沙化 ,而且大量的碱性物质沉降在土壤表面造成了土地碱…  相似文献   

11.
林德松 《矿产与地质》1994,8(3):183-188
通过国外碱性交代岩矿床的成矿区域背景、矿床类型、交代作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综述,和与国内混合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不属于同一成因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在初始pH=12.3的碱性条件下,毒砂经过不同时间(0.5 h、2 h、4 h、6 h、8 h)处理后,通过SEM、XPS和前线轨道理论对其表面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毒砂表面Fe原子活性最强,最易从表面氧化而出。As元素与Fe迁移较同步,而S元素不同步。随时间增加,毒砂表面氧化程度增大,Fe原子析出最多。推测其表面反应过程:在碱性条件下,毒砂表面上的Fe原子首先被氧化析出为铁离子,在铁离子和氧气的作用下,As被氧化成为As(Ⅲ),吸附在结构疏松的氢氧化铁中,S被氧化为硫酸根,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石膏。最终氧化产物因溶解性和结晶性不同而不同程度地附着在毒砂表面。  相似文献   

13.
钙碱性火山岩构造背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钙碱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及其构造背景的研究表明,钙碱性火山岩的形成不一定仅限于板块俯冲过程,在不具备板块俯冲的其它构造环境下也能够形成。  相似文献   

14.
巴尔哲花岗岩是一个罕见的亏损^18O的碱性花岗岩体,其中的石英、长石、钠闪石、锆石以及全岩的氧同位素含量都是国内碱性花岗岩中最低的。根据其氧同位素资料,结合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该岩体以及我国东部低^18O碱性花岗岩的成因,认为用岩石与大气降水间同位素交换和开放体系下的岩浆去气作用解释该类岩石成因较为合理,但也有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虽然碱性火成岩(Na_2O+K_2O Wt%>0.3718,SiO_2 Wt%为14.5)是比较少的,但它们产有许多重要的大型贵金属矿床,以及是这些矿床的源岩。大型贵金属矿床包括:(1)阿拉斯加型(Alaskantype)层状碱性超镁铁质杂岩中不混溶PGE+Au硫化物和金属熔合物包铁的正岩浆矿床;(2)斑岩型铜—贵金属矿床,容矿岩为橄榄粗玄质正长岩,少量容矿岩为正长岩—辉石岩—霓霞岩—碳酸盐岩组成的杂岩。它们特征是,铜硫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利用岩浆与源岩之间的平衡关系研究了钙碱性系列岩浆的源岩,认为钙碱性系列岩浆的源岩既不是大洋壳,也不是上地幔,而是下地壳。作者以Sr~(87)/Sr~(86)比值为例,证明了放射性元素子体同位素比值不是这类岩浆起源于上地幔或大洋壳的证据,而是起源于下地壳的物质表现。造山带中,由于地壳的上隆和地幔的下凹,在下地壳出现了减压场,使这里的热传导速度降低,发生热聚积,结果导致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生成了钙碱性系列岩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