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剖面的常量元素和地球化学指标,揭示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剖面化学风化过程以及对古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中Ca元素重度亏损,其他常量元素均出现了相对富集;石槽剖面风化强度总体上低于南方红色风化壳,属于中等风化阶段;多个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石槽剖面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很强-风化减弱-风化加强-风化较弱4个阶段的变化,指示辽南地区在石槽剖面发育期内古气候环境经历了湿热-暖湿-回暖-相对暖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福建长乐屏山风化坑与河流壶穴的成因及其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化坑和壶穴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其形成原因和形态完全不同,但容易被误解和混淆.结合对福建长乐三溪河地区这两种坑穴地形的实地考察,本文从地貌学,沉积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等各个方面对两者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和对比.研究表明:风化坑形成于岩石面积水的风化作用,壶穴则是由河流的旋转水流对河床产生的侵蚀作用形成;山顶风化坑的发育与河流流水作用没有关系,河流壶穴的形成与河谷的发育过程有关,河谷中的风化坑只能在河流深切后,流水不再作用到的河床部位发育;只要条件合适,风化坑或壶穴随时可以生成;风化坑与河流壶穴的形态,坑内沉积物的磨圆度、粒度特征等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形成过程.风化坑内碎屑与周边岩石的化学蚀变指数CIA 值的差异反映了风化坑的化学风化成因;风化坑内碎屑与周边岩石石英长石比例的差异说明风化坑是矿物差异风化的结果;用CIA 值和英长比均无法区分河流壶穴和风化坑中的碎屑颗粒,但两者化学元素迁移特征的差别反映了风化坑的风化作用和河流壶穴的流水搬运作用的成因差别;风化坑的风化程度达不到当地风化壳的风化程度,但不同气候带风化坑碎屑的CIA 值能反映不同气候带风化作用的强度差异.  相似文献   

3.
黄日辉  刘韫  王为 《热带地理》2016,36(2):284-295
风化坑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但容易被误解或与其他成因坑穴地形混淆。通过对庙湾岛风化坑地貌特征及形态参数进行详细测量和分析,采集风化坑内残积碎屑物、坑外岩石和当地风化壳样品进行粉晶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主量分析(XRF)和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XRD),对风化坑发育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风化坑的发育与地形坡度有关,通常出现在平坦裸露的岩石面上。2)风化坑的形态特征表现为宽且浅,口缘有出水口,底部平坦,侧壁最凹处与出水口高度一致,其口径发育的速度远大于深度,长轴发育速度远大于短轴。3)同一岩石面上的风化坑具有不同的大小和深度,显示了其发育程度不一,其最大、最小深度对比反映了风化坑的发育过程。4)风化坑碎屑物与表岩之间的元素迁移和化学蚀变指数(CIA值)的差异,反映了风化坑的化学风化成因。5)风化坑碎屑物的英长比大于表岩,证明了化学风化导致的矿物差异风化作用。研究表明:庙湾岛风化坑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为坑内积水的化学风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阿尔泰山古风化壳”课题的样品粒度分析,表明在不同剖面上古风化壳的粒度组成及土体化学各粒级含量及各类元素在不同母岩风化剖面上的迁移聚集趋势,并结合粘土矿物的分析说明风化壳形成过程中淋溶作用的强弱程度,确定其不同岩性。  相似文献   

5.
南极长城站地区西湖水化学组成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锋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7,9(4):30-34
在对南极长城站地区西湖水化学组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化学风化反应平衡方程,对西湖水化学组成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化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影响西湖水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化学风化过程和海洋物质的叠加效应。西湖水中Ca和Mg元素主要来源于陆地原生矿物的化学风化,尤其是碳酸盐风化;Na和K元素则主要来源于海洋物质的叠加效应。硅(铝)酸盐风化产生的元素量对湖水的贡献率较小,反映出在南极低温条件下化学风化尚停留在硅(铝)酸盐脱盐基阶段。  相似文献   

6.
径尾岩体稀土含量(REO)0.022%~0.091%,平均0.038%,略高于广东省燕山三期侵入岩的稀土元素丰度(327.63ppm)。岩体风化强烈,形成1m~30m风化壳,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赋存于风化壳中。  相似文献   

7.
武江在粤北坪石盆地保留有6级河流基座阶地,是目前广东省内发现级数最多的阶地.阶地基座受后期风化作用影响,发育了深厚的红色风化基座.已有的河流阶地TL年代数据显示,本区风化基座的发育年代符合中国南方红土期的时空变化规律,但其形成机制与我国红土期相应的华南地貌风化壳有别.风化基座发育受到本区构造抬升和夏季风气候的共同影响.在我国南方红色风化壳广泛发育时期,西部地区的泥石流也出现多期活动.总体上看,泥石流发育期滞后于红土发育期,且不存在红土期内多次发育的特征,这说明夏季风气候对华南地区的影响大于西部地区.红色风化壳发育和泥石流发育共同反映出夏季风气候的加强,季风区内的水循环加快,风化侵蚀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8.
阿尔泰山砂金分布同阿尔泰山北西构造带、花岗岩体、含金矿化带、含金蚀变带和基岩等的分布密切相关;并与古风化壳分布一致.到目前为止,虽未发现原生金矿床,但含金地质体分布却较为普遍。由于经过地质时期的长期风化,特别是第三纪的化学风化作用,释放出大量的金元素与金粒,为阿尔泰山砂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表明原生金矿并不是砂金物质的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9.
拱王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化壳的化学、粘粒矿物及磁化率等实验分析表明 ,云南东川拱王山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较低 ,处于Ca、Mg淋失阶段的后期或SiO2 淋失、Fe、Mn富积的早期。该地区风化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现代环境的不相容性。它们是在古风化壳基础上发育的继承性风化壳。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前剥蚀面上 ,风化壳红土化程度的差异 ,是不同时期风化作用的产物。除山顶残留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之外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 ,这一现象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特征。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性质、发育时代和环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含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粘土矿物多属“伊利石-高岭石”型组合,少数样品属“高岭石-伊利石”型组合,据硅酸系数和粘土矿物组合判断,古岩溶风化壳红土的发育阶段处在化学风化的初期,但由于目前所见红土仅反映当时风化壳剖面根部的化学风化状况,故其较弱的风化指数仍能间接指示古岩溶发育时期湿热的地表环境,扫描电镜观测结果亦表明,风化壳红土中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以化学溶蚀形成的为主,机械侵蚀形成的为辅,反映了高原风化壳红土垢长期残留特征,对应风化壳发育时期的湿热环境。  相似文献   

11.
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和次生矿物的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侵蚀过程一样,是地形塑造的重要因素。风化过程的结果形成复杂的地表构造层——风化壳。风化壳是岩石发生变化和地下水形成的地带,是许多有用矿物的产地(铁、铝及  相似文献   

12.
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和次生矿物的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侵蚀过程一样,是地形塑造的重要因素。风化过程的结果形成复杂的地表构造层——风化壳。风化壳是岩石发生变化和地下水形成的地带,是许多有用矿物的产地(铁、铝及  相似文献   

13.
阿尔泰山古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阿尔泰山零星残留着一系列古风化壳,本文主要运用土体化学组成分析,研究各类元素在不同母岩风化剖面上的迁移聚集趋势,并结合可溶盐,碳酸钙含量测定以及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判断风化壳形成过程中淋溶作用的强弱,最终确定其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华南地区分布较广的玄武岩风化壳剖面由于代表了自基岩开始向上逐步风化成壤作用加强的过程,具有深入研究土壤磁学参数与成壤强度之间关系的潜力。对来自海南文昌南阳的新生代玄武岩风化壳剖面的磁化率测量和分析表明:该剖面低频质量磁化率(Xlf)和高频质量磁化率(Xhf)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而言,随着成壤强度的增加先缓慢降低而后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百分频率磁化率(Xfd%)则从玄武岩基岩到风化壳顶部呈明显的升高趋势;低频质量磁化率与高频质量磁化率的差值(Xfd)则随着成壤强度的增加先缓慢升高而后迅速升高。这些数据暗示,各种磁学参数与成壤强度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相对而言,百分频率磁化率(Xfd%)在一个较广的成壤强度范围内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成壤强度指示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该类型剖面更为深入的环境磁学和岩石磁学研究,有可能更详细地了解风化成壤过程中磁学参数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辽东半岛红色风化壳粒度分布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贝克曼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对辽东半岛大连市棋盘子村和龙王村的红色风化壳作粒度特征分析,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的差异指示出两地风化壳风化程度较弱,风化不完全.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化学分析进一步探讨两地的风化特征,发现两地各自发育的母岩都具有不均一性,棋盘子村风化壳的发育与母岩具有同源关系,龙王村风化壳发育与母岩非同源.与南方红色风化壳比较,南方红色风化壳风化程度高于棋盘子村,且母岩具有均一性.  相似文献   

16.
岱海是东亚夏季风边缘地带的闭流型半咸水湖泊,其汇水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易于引发湖泊水位和水化学变动。选用DH11-1岩芯进行1 mm分辨率XRF元素扫描分析,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旨在查明这些元素与外源碎屑、自生碳酸盐沉积以及岱海水位、水化学变化的关联。结果显示,Si、Al、Ti、K、Fe、Rb等元素相关性好,并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其含量变化与主要河流带入的碎屑物的多寡有关;Ca元素主要反映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即文石和方解石矿物含量的增减。研究发现,在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之前,岱海在过去~400年期间的环境特征总体可划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水位、水化学特征及水量平衡有所不同,总体受汇水盆地降水量变化的控制。此外,沉积物中Cu、Zn、Cr可能与人类活动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岱海是东亚夏季风边缘地带的闭流型半咸水湖泊,其汇水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易于引发湖泊水位和水化学变动。选用DH11-1岩芯进行1 mm分辨率XRF元素扫描分析,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旨在查明这些元素与外源碎屑、自生碳酸盐沉积以及岱海水位、水化学变化的关联。结果显示,Si、Al、Ti、K、Fe、Rb等元素相关性好,并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其含量变化与主要河流带入的碎屑物的多寡有关;Ca元素主要反映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即文石和方解石矿物含量的增减。研究发现,在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之前,岱海在过去~400年期间的环境特征总体可划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水位、水化学特征及水量平衡有所不同,总体受汇水盆地降水量变化的控制。此外,沉积物中Cu、Zn、Cr可能与人类活动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拱王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环境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化壳的化学,粘粒矿物及磁化率等实验分析表明,云南东川拱王 山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较低,处于Ca,Mg淋失阶段的后期或SiO2淋失,Fe,Mn富积的早期,该地区风化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现代环境的不相容性,它们是在古风化壳基础上发育的继承性风化壳,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前剥蚀面上,风化壳红土化程度的差异。是不同时期风化作用的产物,除山顶残留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之外,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特片。  相似文献   

19.
湘桂黔滇藏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对湘,桂、黔,滇,藏等地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从表生地貌学,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分析红色石灰土性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提出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的二阶段模式;1)地貌夷平-风化物质积累阶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溶蚀残余物质不断积累,最后在夷平面上形成厚层连续的泥质风化壳,夷平面的地貌水文条件有利于粘粒的形成和保存,但限制了富铝化作用的有效进行,造就了岩溶风化壳粘粒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这与研究区23个红色岩溶风化壳剖面化学,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特点一致。2)地貌切割-风化壳淋溶阶段,原始夷平面上的风化壳大多呈灰色,只有在构造隆升和地表微切割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淋溶条件开始改善的情况下,风化壳才有可能枞根本上转为红色。  相似文献   

20.
蒋伟  李永化  魏东岚  沈俊杰  李爽 《地理科学》2018,38(8):1391-1396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与城山头剖面的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自剖面底部到顶部无规律性变化,显示了主要化学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较为一致,符合风化壳沉积类型特征;剖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结合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及SiO2/Al2O3及SiO2/R2O3系数,可以认为这套红色风化壳应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风化作用的产物。通过与山东庙岛群岛风化壳的对比及风化壳厚度的计算,可以认为该套风化壳的形成时代应在上新世或更早。依据风化壳在滨海地区的残存高度可以推断,自第三纪晚期以来辽南地区最高海平面高度未超过今天的海平面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