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辽河水中PAHs的污染水平及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辽河的干支流选择12个例行监测断面,分别于2007年8月和11月采集水样,分析16种US EPA(美国环保署)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辽河丰水期16种PAHs总量的浓度范围为216—848 ng/L,平均值为430 ng/L,枯水期16种PAHs总量的浓度范围为221—1360 ng/L,平均值为660 ng/L。特征指数表明,辽河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料的高温不完全燃烧,燃烧源为机动车、煤和生物质等。  相似文献   

2.
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水环境管理由水质目标管理向流域水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依据。根据辽河流域大尺度水生态空间格局分异的自然属性,结合国内外相关生态环境分区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辽河流域水热比(P/T)、径流深(RD)、数字高程(DEM)、多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水文地质(RP)等自然因素、河流水环境因子及水生生物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CCA),筛选出DEM、RD、RP、NDVI指数作为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的主要因子,并依此建立了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指标体系与分区技术方法。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可分为4个水生态功能一级区,即西辽河上游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冀北山地丘陵水生态区、西辽河中下游西辽河平原水生态区和辽河中下游平原水生态区及浑河—太子河上游山地丘陵水生态区。辽河流域多年历史数据与野外水生态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流域内鱼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为辽河流域水生态综合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技术方法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型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底栖动物是维系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的重要水生生物指标。随着中国对基于流域完整性水生态管理的日益重视,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因而底栖动物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提高。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底栖动物的主要研究方向、影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方向上,由于底栖动物对水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因而以不同尺度空间上的自然环境、生境条件和水质等因子为分界,分析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流域内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环境因子变化或生境受损可直接影响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种群特征。对底栖动物的研究方法可分为模型分析法和生物指数评价法两类,在应用中可侧重不同模型和指数的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分布特性及形态特征,对城区段河流干支流中的重金属Zn,Pb,Cd,Cu,M n,Cr,Se的含量和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使用PHREEQC软件对重金属存在形态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样区河段7种重金属中污染较重的为Mn和Cr,平均值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GB 3838-200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7种重金属可以归为两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PC-I(Mn,Cd,Se)主要受人为污染因素的影响;第二主成分PC-Ⅱ(Zn)主要受自然地质背景影响。重金属污染指数范围在28. 49—473. 76之间,表明采样区段部分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已超过可接受水平。形态分析表明,在水体中7种重金属大多以胶体(Cu(OH)_2)或沉淀(ZnCO_3、PbCO_3、MnCO_3等)的形态存在,溶解态含量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污染防治与河流水体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珠江流域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HBV-D水文模型和多个气候模式预估了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珠江主干流西江的径流过程,分析了21世纪水资源量和洪水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50年后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较基准期(1961—1990年)明显增加;流域平均的月降水量和径流量在5—10月间均呈增加趋势,12月至次年2月呈减少趋势;年最大1 d和7 d洪量逐渐增加,重现期逐渐缩短。2030年前枯水期径流增加有望缓解枯水期用水压力,而2050年之后丰水期径流量以及洪水强度、发生频率的增加将给珠江流域防汛抗洪带来更大压力,在制订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适应性对策时应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贵州赤水河流域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定量评估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1)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EI指数为68.15,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为良;2)赤水河流域贵州段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流域监测区内生境质量为I级,生物多样性丰富;3)流域NDVI平均值0.42,植被覆盖度高,固土护坡、水源涵养能力较强;4)流域雨水充沛,河网密布,水网密度高达6.8;5)流域土地坡度起伏大,监测区内中度以上土地侵蚀强度的土地面积约占49%。相比,流域污染负荷指数较低,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7.
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永定河流域1957-2010年降水、实际蒸发和气温实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SWAT模型,验证了还原径流的必要性,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永定河流域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60、70年代为永定河流域的丰水期,80年代至今为枯水期。永定河流域80年代后的实测径流资料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需进行径流还原后才能保证径流资料的一致性。气候变化是80年代后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贡献量约占总减少量的65.4%,人类活动的贡献量占34.6%,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1引言本溪是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主要生产钢铁、水泥等工业原材料。本溪市由于城区工业高度集中,企业又多为50年代生产设备,耗能大、污染重。又因受山区地形特点的影响,大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使得市区大气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气污染是全国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经过几年的治理,本溪的环境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仅从1989、1995两年的本溪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情况分析就可看出,反映本溪市区大气污染状况的TSP、SOz、NOx、CO及降尘的浓度,在每个监测点上均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本溪市区的环境治理已初见成效。但目前,交通区(永丰)的大气…  相似文献   

9.
孙淑清 《高原气象》1999,18(4):541-551
对近五年华北地区的降水资料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了水资源枯、丰的变迁及它们的地域特征。并对大气环流及海温异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北降水距平有明显的二十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从总体上说,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为丰水期,70年代至90年代则为枯水期,而从1992年以后又开始变为正距平。这种年代际变化有很强的地域性,个别地区表现出与平均趋势截然不同的变化,对比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环流状态发现,华北地区二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进行探讨,从胁迫-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许昌市5条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5年5条河流健康状况虽逐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仍处于严重不健康-亚健康之间,河流污染严重、景观功能低下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The mercury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the water of aquatic ecosystem of the Northern Dvina River delta are defined. The interrelations of mercury concentrations with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water body, namely with pH, Eh, temperature, salinity, oxygen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re studied. The dominant forms of mercury migration and its presence in the water are revealed. Regularities of changes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the estuarine area of the river, peculiarities of mercury compound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barrier zone of the Northern Dvina River-Dvina Bay of the White Sea a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2.
黄河宁蒙河段凌汛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水文观测资料,对黄河上游宁夏和内蒙古河段封、开河期的凌汛灾害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蒙河段凌汛灾害是特定的气象、地理和水文条件所造成的;封河主要是在经向型、开河在纬向型的有利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与冷暖空气的侵入、气温剧烈降升、大气与水体对流失热和增热密切相关;气温的变化取决于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因子的作用,冷暖空气的强弱则取决于涡度平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枯季是水旱、水生态和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时期,枯季径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生态和流域水资源管理.基于中国网格气象数据和主要江河枯季径流资料,初步分析了1961—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江河枯季径流演变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全国枯季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北方地区升温较早,南方地区2001—2018年升温明显.全国约84%...  相似文献   

14.
A methodology of plotting of the water levels along a river and its using for (1) finding places where ice jamming is possible, (2) estimation of the maximum levels caused by jams, and (3) estimation of risks of flooding in ungauged river sections is presented. For the Northern Dvina River case study, isolines of the 2003 river flood levels are plotted for the entire river length and places of possible jams are defin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然而城镇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本文利用城乡梯度研究方法结合湿地分布特征,设置从沈阳城市中心到城市边缘的研究样带,沿着城镇密集区(浑河)—郊区(蒲河)—乡村(卧龙湖,仙子湖)梯度带选取典型湖泊和河流湿地样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城镇化对湿地水体碳氮磷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湿地水体碳氮磷含量与城乡梯度具有相关性,总碳(T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SUVA280值沿城镇密集区—郊区—乡村梯度带逐渐增加,即远离市中心的乡村卧龙湖湿地最高,分别为(120.68±2.34)mg/L,(41.56±6.27)mg/L和(0.35±0.10)L/(mg·m),显著高于位于四环以外乡村仙子湖湿地、流经沈阳市四环蒲河和穿越三环浑河湿地水体。湿地水体氮磷含量总体上沿着城乡梯度带呈降低趋势,但蒲河湿地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最高,分别为(5.35±0.19)mg/L和(1.45±0.07)mg/L,显著高于位于城镇密集区的浑河湿地水体。城镇化作用总体上增加了湿地水体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其中,横穿城镇密集区的浑河湿地水体NH4+-N含量最高,为(1.28±0.14)mg/L;NO3--N含量则是位于郊区的蒲河湿地水体最高,为(1.42±0.15) mg/L。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改变了湿地生态系统水体碳氮磷含量,使水体DOC含量降低,小分子化合物增多,不利于DOC在水体中的累积;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也使氮磷排放增加,使水体氮磷超标,导致流经城镇密集区部分的浑河和蒲河湿地NH4+-N和NO3--N含量高于乡村。未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应严加控制和合理规划,防止城镇化导致的湿地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近50多年来淮河流域气候水分盈亏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雅琼  申双和 《气象科学》2019,39(4):457-466
水分盈亏是区域干湿气候划分的重要依据。基于淮河流域63个气象台站1957—2014年逐日观测数据,运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及ArcGIS反权重空间插值法,结合Penman-Monteith蒸散计算模型获得淮河流域水分盈亏量的周期特征、突变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水分盈亏月变化基本符合5月最低,7月最高。(2)从季节分布来看,水分亏缺面积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亏缺程度春季最强。从平均年水分盈亏量分布来看,水分盈亏量由南向北递减。且不论季节还是年状况,山地及河流对区域水分盈亏量的南北递减存在滞后作用。(3)从各因子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分布来看,江苏东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大部、湖北中部水分盈亏量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潜在蒸散量,其他区域的主导因子为降雨量。(4)淮河流域水分盈亏量存在周期特征,第一主周期为10 a。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评估鄱阳湖及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文中收集整理了2015年流域水资源、农作物及水产品产量、污染物排放量、水土流失等数据,运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等对江西省鄱阳湖及五河流域年度流域物质生产、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承载力、蓄水功能和水土保持五大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鄱阳湖及五河流域2015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经济价值为4.53×10~(11)元,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比例最高的是流域物质生产,为54%,这反映了江西省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农业大省。江西省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承载力、蓄水、水土保持等其他功能价值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服务功能价值将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PRMS水文模式系统 ,模拟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丰、枯水年不同季节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 ,滦河流域蒸发量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且湿润季节变化绝对值较大 ,干旱季节变化百分率较大。而地表径流量、次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及河川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湿润季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高 ,干旱季节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lts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unsteady water motion in the Tom River over the section between the town of Tomsk and the river mouth, when it is under pressure head of the Ob River flood waves, are presented. The research i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eld materials, numerical computation results of field and hypothetical hydrological regimes simulating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of long waves of the Ob and Tom rivers in the region of their confluence. 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performed with the help of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river channel “Tom” and “Confluence” in order to reveal a possible formation on the Tom River of a counterflow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factors.  相似文献   

20.
水汽输送与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及降水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196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初夏水汽输送的分布和演变过程及其与中国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夏水汽输送总体上随夏季风前沿自南向北加强,有3次水汽通量突然增大的涌先后从中国南海北传到25°N及其以南、25°—30°N、30°N及其以北地区,水汽涌和相应峰的发生时间分别对应华南前汛期、江南南部初夏雨季、长江流域梅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江南南部在初夏雨季处在水汽通量高值区的北缘、水汽辐合区内。青藏高原南侧水汽辐散区是影响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直接水汽源,澳大利亚北部到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南部地区的大面积水汽辐散区则是间接水汽源。经向水汽输送演变对雨季起(讫)具有标志性意义,纬向水汽输送也不容忽视。雨季开始(结束)时江南南部地区的南界(北界)中低层水汽流入(流出)显著增大,但北界(南界)水汽通量并未同步发生显著变化;雨季期间的纬向水汽输送明显增强,水汽通量大于经向水汽输送。雨季强、弱具有年代际变化,且与纬向水汽流入的相关比经向水汽流入的相关更显著。影响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有两条,北支是从孟加拉湾北部经缅甸和云南、贵州的水汽输送,南支是经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中国南海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汇合的水汽输送。强雨季年孟加拉湾北部的东北向水汽输送和中国南海的北向水汽输送都增强,弱雨季年则相反。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南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是显著的水汽辐合区,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水汽输送通道而不是水汽源,水汽辐合越弱(强)越有利于(不利于)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降水,其影响机制可能在于通道上的对流活动对江南南部初夏雨季水汽输送具有拦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