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业务化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中尺度静力平衡层状云系数值模式;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特点,开发了模式预处理、后处理和产品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了一套可在业务中实时运行的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经过两年多的业务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实用,对降水场和云场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小、中雨量级的稳定性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模拟的云场同卫星、雷达实测云系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及降水预报等实时业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数值预报系统上的航空气象要素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建立在数值预报基础上的航空气象要素(颠簸、积冰和云等)预报技术,给出了预报颠簸强度的晴空湍流指数和预报积冰的积冰强度和积冰严重性指数,并利用预报模式进行了模式成云预报和云区诊断分析,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模拟及预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珠江流域4~9月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CAPS的非静力高分辨率区域预报模式ARPS(先进区域预报系统)对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ARPS较好地模拟台风"云娜"的移动路径及台风大暴雨.并着重讨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台风"云娜"数值模拟的影响,通过对雷达资料同化进模式与没有雷达资料同化进模式对比模拟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雷达资料进模式,对中高层的风场调整,改进对台风细微结构特征描述,加大近台风中心南侧的西风分量和近台风中心西侧的北风分量,从而改进云娜台风登陆后西行移动路径预报;对扰动温度、雨水混合率、云水混合率及水汽混合率场等调整,改善模式初始场台风中高层成雨条件,对台风降水预报,尤其暴雨的落区、降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预报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4.
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的层状云模式,用于人工增雨和降水预报;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和地形的对流云模式,用于强对流预报和人工增雨防雹;研制中小尺度云分辨模式,用于研究α、β、γ中尺度云群的宏微观结构和演变规律;研制云辐射模式,研究辐射对云和降水的影响。该项目4次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999—2003年得到国家973项目“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的支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周秀骥、楼小凤、刘奇俊和北京大学赵春生以及秦瑜、刘玉宝、刘公波、何观芳等同志在15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5.
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项目在河南、山东、吉林3省建立了层状云人工增雨外场观测作业试验区,研制了层状云数值模式,结合分析得出了层状云人工增雨新的概念模型、相应的催化条件判据和作业指标;研制了催化条件的飞机实时识别技术和地面综合集成识别技术;建立了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模拟预报的实时业务和省级的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系统(催化条件综合识别判据、实时监测识别技术、催化指标和作业决策系统等),提出了相应的作业流程。 在鄂西北(十堰市)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区进行了大量外场观测和作业试验,用研制的三维对流云催化模式进行实时预报和催化数值试验,初步提出了催化的最佳部位、时机和剂量;开发应用了高成核率火箭;用雷达识别作业条件并建立了指挥作业的技术流程,因而大大减少了作业的盲目性,提高了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台风移动路径数值预报的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一个区域中α尺度数值预报业务模式进行垂直分层增加和积 云对流参数化改进,并设计八种对比试验方案,对9406号台风进行模拟预报,通过 对比分析各方案模拟预报的台风移动路径,探寻数值模式对台风移动路径预报的 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张广兴  吕斌 《气象》2002,28(6):3-7
介绍了区域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系统,模式与MICAPS平台的结合,运行的硬件、软件平台,在新疆气候及复杂地形下对模式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大气云模式对月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用的 T42L10月长期数值预报谱模式采用了模式诊断云方案,在辐射计算中,用模式的预报水汽场和模式诊断云代替原民T42L9中的气候纬向平均水汽场和云,模式诊断云计算中还考虑了大地形作用对云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92年8月31日的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进行30天长期数值预报,对比研究了这两种不同的云模式对月际数值预报的影响.模式诊断云方案的预报明显优于气候云方案,采用模式诊断云预报的500hPa 高度场月平均的倾向相关系数有所提高,月平均预报误差减少.模式诊断云方案的预报误差低于对应的持续性误差.模式诊断云方法由于考虑了在预报时间内云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提高了模式中的辐射计算精度,从而改进模式中的云、辐射作用,克服由于气候云方法所出现的预报偏差,较显著地改善月际数值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丽萍  管兆勇  陈德辉 《大气科学》2008,32(6):1341-1351
雷暴数值预报的实际应用离我们还有多远?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 即利用一个复杂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气象模式驱动一个三维雷电模式, 在只采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条件下, 对北京的一次实际雷暴过程进行模拟试验, 分析了雷暴云的宏观动力、 微物理过程及电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其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利用高分辨中尺度模式预报出的三维气象场作为雷电模式的初始场, 完全可以不需添加虚假的扰动来触发雷暴云的发展, 高分辨中尺度模式的预报场本身所包含的水平非均匀、 垂直强非静力性及较强的对流不稳定信息足够促发雷暴云的剧烈发展; 用较为真实的三维气象场作为初始场模拟产生的电场分布特征与云微物理分布特征及环境气象要素的分布结构非常协调, 得到的雷暴云的电荷结构特征以及电结构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更为复杂, 更真实的体现了实际雷暴云本身发展的复杂性, 同时, 模式能够模拟出合理的云闪及正负云地闪, 且模拟的闪电频数随时间发展演变趋势基本与观测实况基本吻合, 从而表现了对雷电天气潜在的预报能力。本次模拟的北京雷暴云在发展过程中, 水物质霰的最大质量比、 最大正电场强度及闪电频数随模拟时间的演变发展趋势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逐小时气温数值预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简称MM5),分别就湖北省7个代表站20时和08时气温变化趋势及逐小时气温预报进行试验研究。3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温度趋势预报具有较高的预报能力,对温度逐小时预报能力较弱,但经过模式系统误差分析,对模式输出结果进行主客观综合订正,其平均准确率可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量的卫星云图观测资料来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报能力,解决并提高对台风强降水云系变化的预报精度,延长对未来云系变化的预报时效,构建基于合作对策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的华南区域台风卫星云图非线性智能计算滚动集合预测模型,对增强卫星云图资料在台风暴雨天气预报中的实用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3—2016年华南区域台风影响过程的卫星云图,采用类似于数值预报模式的集合预报方法,通过对间隔6 h的卫星云图云顶亮温样本序列做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将提取出的时间系数作为云图预报建模的预报分量。考虑台风云系的发展变化主要受云团环境物理量场的影响,利用数值预报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作为各预报分量的预报因子,并采用k-近邻互信息估计的分步式变量选择算法,通过两步过程实现相关变量的选择与弱相关变量的剔除,分别建立相应时间系数的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进一步将预报得到的各时间系数与空间向量合成,重构得到未来时刻的卫星云图预报图,实现了云图6—72 h的长时效客观滚动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所预测的云图与实况云图相关较高,重构云图的基本轮廓、纹理特征分布、清晰度以及云系强弱方面都比较接近原始云图。另外,研究进一步基于相同的云图预报因子,针对同样的建模和预报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案进行和新方案一致的云图预测。对比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预报模型比线性方案能更好地预报未来较长时效台风云团的发展、移动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其预测的云图与实际云图的主要特征更相似。云图预报时效达到了72 h,具有业务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GMS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与常规气象资料、预报经验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集智能网络模型、统计回归、云指数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自动化定量短时大、暴雨预报应用系统。经1995—1996年汛期试用表明,该系统对短时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有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年1月—2013年12月以及2017年1—11月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采用自适应线性最小二乘回归(LS)和自适应递推卡尔曼(Kalman)滤波两种动态时变参数方法,建立了河套周边地区0~168 h预报时效的总云量精细化预报,并与GFS模式直接输出的总云量、线性预报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得到的总云量以及非线性预报模型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LSSVM)得到的总云量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1)相比GFS模式直接输出的总云量,LS、BP神经网络、LSSVM得到的总云量与实况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明显减小。LS方法误差最小,LS方法的年MAE均在20%~25%,且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改进效果越大。LS方法、多元逐步回归方法、BP神经网络、LSSVM四种方法在6—8月的改进效果最大。(2)LS方法预报的总云量与实况云量的相关性最好,即使168 h预报时效的相关系数依然在0.64以上,远高于其他几种模型的预报结果。(3)LS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少云和多云天空状况下预报的击中率,且最优(少云击中率平均提高24 %,多云击中率平均提高34 %)。(4)自适应递推Kalman滤波方法存在预报滞后现象,改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With the ARPS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Data Analysis System (ADAS) and its complex cloud analysis scheme, the reflectivity data from a Chinese CINRAD-SA Doppler radar are used to analyze 3D cloud and hydrometeor fields and in-cloud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Forecast experiments starting from such initial conditions are performed for a northern China heavy rainfall event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reflectivity data and other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on short-rang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The full 3D cloud analysis mitigates the commonly known spin-up problem with precipitation forecast, resulting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recipitation forecast in the first 4 to 5 hours. In such a case, the position, timing and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re all accurately predicted. When the cloud analysis is used without in-cloud temperature adjustment, only the forecast of light precipitation within the first hour is improved. Additional analysis of surface and upper-air observations on the native ARPS grid, using the 1 degree real-time NCEP AVN analysis as the background, helps improve th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rainfall forecasting slightly. Hourly accumulated rainfall estimated from radar reflectivity data is found to be less accurate than the model predicted precipitation when full cloud analysis is used.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春季暴雨落区数值预报模型和指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预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基层台站,但对于其丰富的物理量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还不够。文章利用T106物理量预报产品,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1998~2001年湖北省春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分析了有利于产生暴雨的多个物理要素,发现了产生暴雨的一些物理量及其值的结构特征,包括不同的物理要素场形态的走向、预报值的大小、上下层的配置,加深了对暴雨发生机制的认识,归纳出湖北省春季暴雨落区、落点的预报模型和指标,在促使暴雨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的同时,使暴雨预报更加精细化。  相似文献   

16.
WRF模式不同微物理过程对东北降水相态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微物理过程对中尺度模式降水相态预报的影响,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1)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SM 6方案、Goddard方案和New Thompson方案等3种不同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2006-2008年东北地区存在降水相变的11次降水过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通过对降水和云微物理特征影响的分析,了解不同方案间的预报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物理方案对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影响不明显,而降水相态对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较为敏感,主要表现在对雨区和雨夹雪区预报影响显著。从总体预报效果来看Goddard方案表现较好。选用不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底层大气云微物理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直接导致了降水相态预报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we attempted to improve the nowcasting of GRAPES model by adjusting the model initial field through modifying the cloud water, rain water and vapor as well as revising vapor-following rain w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nowcasting is improved when only the cloud water and rain water are adjusted or all of the cloud water, rain water and vapor are adjusted in the initial field. The forecasting of the former (latter) approach during 0-3 (0-6) hours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urthermore, for the forecast for 0-3 hours, the latter approach is better than the former. Compared with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for which the vapor of the model initial field is adjusted by the background vapor with those by the revised vapor, the nowcasting of the revised vapor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background vapor.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vapor is adjusted in the model initial field, especially when the saturated vapor is considered, the forecasting of the vapor field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hanged vapor field influences the circulation, which in turn improves the model forecasting of radar reflectivity and rainfall.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云变量自由变化的方案,在国家气象中心全球业务模式T213L31的初始场中增加有关云变量的信息,通过2005年6—8月和2015年12月—2006年2月各3个月的连续滚动对比试验的统计分析和个例预报分析,研究探讨了全球模式初值中增加云变量对模式预报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由变化的方案在初值场中增加云的信息,使模式能够较为合理地描述出模式预报初期与云相关变量分布和变化特征,降低了spin-up现象对模式前期降水预报能力的影响,同时对500 hPa形势场预报也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使用INCA(Integrated Nowcasting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多源资料融合分析和短临外推预报系统的预报结果作为气象强迫场,驱动一路面温度理论预报模型(Model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emperature of Roads,METRo),开展江苏省高速公路夏季路面高温预报试验,并使用公路沿线逐小时的路面温度观测资料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报出高速公路沿线日最高路面温度的逐日变化趋势,以及日最高路面温度的大范围空间分布特征。平均日最高路面温度预报绝对偏差为4.1℃,平均相对偏差为10.8%。其中,日最高路面温度预报绝对偏差在5℃以内的站次占总数的64.5%,相对偏差在15%以内的站次占总数的74.6%,比常规业务预报方法分别提高了23.1%和25.3%。但该预报方法对较小的温度波动以及局地性较强的极端温度分布特征的预报技巧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