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根据莺歌海盆地区域地质背景与古新近系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烃源岩研究及生烃模拟实验结果,深入研究了不同层位烃源岩尤其是古近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重点剖析了烃源条件及高温高压环境中有机质热演化成烃特点。研究表明,中新统海相陆源烃源岩分布较广泛,其有机质干酪根类型属Ⅱ2—Ⅲ型,处在成熟-高熟大量生气阶段,为盆地浅层及中深层天然气气藏主要烃源岩;始新统及渐新统湖相及煤系亦是盆地重要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部及与琼东南盆地毗邻的东南部,其生源母质类型属偏腐殖型,且处于成熟-高熟/裂解气阶段,具有较大生烃潜力。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点与烃源条件分析,结合近年来天然气勘探成果与有利油气富集区带综合评价,预测盆地临高反转构造带及临高海口-昌化区是勘探古近系烃源供给之油气有利富集区;莺东斜坡以及靠近琼东南盆地1号断裂带附近区域亦是勘探古近系烃源供给之油气的重要勘探领域。同时中深层深部高温超压九大构造圈闭系列则是勘探发现大中型天然气田群建成特大气区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
南海曾母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曾母盆地近几十年来的油气田(井)勘探资料和近年来的地球物理调查成果,在研究区域地质、沉积特征与烃源岩演化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曾母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分布特征,并总结其分布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多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近年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陆续发现大中型气藏,证实了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油气地质条件相似,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该区的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研究。基于近年来新采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华光凹陷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区内发育4种伸展构造样式,分别是地堑、半地堑、多米诺式半地堑和地垒;经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特征,相应发育两个期次的正断层。下构造层古近系受裂陷作用控制,断层发育,地层分布受断裂控制明显,上构造层新近系-第四系构造活动微弱,断层不发育,地层变形小且沉积厚度趋于稳定。华光凹陷古近系为河湖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其中下渐新统崖城组煤系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上渐新统陵水组是主要储层发育时期,新近系-第四系为浅海-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其中中新统储层发育,上中新统及以上海相泥岩是良好的盖层。因此,华光凹陷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4.
波斯湾盆地具有形成烃源岩优越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条件,长期继承性地发育多套海相优质烃源岩,即前寒武—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志留系热页岩、侏罗系海相碳酸盐岩、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和古近系海相页岩.前寒武系至古近系烃源灶在波斯湾盆地从东南部至西北部发生迁移.波斯湾盆地油气存在“下气上油”的纵向分布特征和“东南气西北油”的平面分布特征.烃源灶分布及规模控制油气分布范围及资源规模.烃源岩成熟度控制着纵向和平面油气相态分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曾母盆地近几十年来的油气田(井)勘探资料和近年来的地球物理调查成果,在研究区域地质、沉积特征与烃源岩演化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曾母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分布特征,并总结其分布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海盆地处在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新生代最活跃区域,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尤其是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在此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近海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幕式演化特征,逐渐形成了"沟-弧-盆"系统,在边缘海浅水及深水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断坳双层结构的不同类型的新生代盆地,沉积充填了古近纪断陷裂谷早期中深湖相地层及其烃源岩、断陷晚期煤系地层及烃源岩、新近纪坳陷期中新统海相地层及其烃源岩,进而为油气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近海盆地沉降沉积中心具有由陆逐渐向深海洋盆迁移的特点,形成了多套不同类型储盖组合,加之与晚期新构造运动和烃源供给系统时空上相互耦合配置,进而最终形成并控制影响了近海沉积盆地油气分布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盆地经历了多年油气勘探,无论是在中生界还是新生界,至今未获得油气突破。新生界储层具有优越的储集条件,故重点分析了古近系阜宁组和三朵—戴南组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演化特征。以钻井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将阜宁组和三朵—戴南组划分为4种沉积相类型,即河流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和湖相,其中河流相在研究区可划分为辫状河流相和曲流河流相;并且分析了各沉积相、沉积亚相和沉积微型的岩电性特征。仔细解剖地震反射特征,进行阜宁组和三朵—戴南组地震相分析,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解析各地震相沉积意义。根据瓦尔特定律,将单井沉积相分析与地震相分析充分结合,分析各层段沉积相分布特征。阜宁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流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相;三朵—戴南组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扇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根据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结合沉积相分析,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古近系阜宁组至三朵—戴南组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费尔干纳盆地是位于中亚地区南天山山系中呈负向地形的坳陷,受基底断裂和区域构造活动控制,形成3个不同的构造层系。盆地基底为褶皱造山条件下形成的强烈变质的古生代地层,中部的盆地盖层沉积为中生代至古近纪拉张裂谷稳定沉降条件下形成的,最上部为新近纪至现今造山阶段形成的磨拉石建造。费尔干纳盆地主要发育中下侏罗统湖相沼泽相泥页岩、上白垩统乌斯特里奇组区域海侵层和古近系海相泥岩和泥灰岩等3套烃源岩;发育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等4套含油气储集层系;且区域性盖层、准区域性盖层和局部盖层发育,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受构造变形和沉积环境控制,主要发育构造型、构造—地层型和地层(岩性)型3大类型油气藏(田)。第四纪早期的构造活动控制了盆地内油气田的最终分布,扭断层破坏了已有的圈闭并为烃类向上覆新近系储层的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造成大量烃类气体散失。  相似文献   

9.
Taranaki盆地是新西兰国家唯一在产油气的盆地。其勘探活动和油气发现主要在陆上和浅水区,深水区目前勘探程度极低,是近年来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关注的重要新领域之一,但存在构造沉积演化不清、勘探潜力不明的问题。从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入手,追溯新西兰板块漂离冈瓦纳古陆东缘之前的沉积环境及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划分深水区地层层序;同时运用地质类比评价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了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储盖组合类型、圈闭条件以及可能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其勘探方向。指出:①盆地深水构造-沉积演化与目前研究认识程度较高的陆上及浅水区有差异,其地层系统及地层沉积充填格架可划分为4个层序;②深水区存在比盆地陆上及浅水区更老的新含油气系统,其沉积充填了裂谷期陆相煤系和裂后期海侵泥岩2套烃源层系,且具有"裂谷期生气、裂后期生油"的成烃特点,生烃潜力较大;③深水油气藏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三角洲砂岩及晚白垩世浅海相滨岸砂岩,而东部隆起之上的火山披覆构造圈闭为该区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加蓬海岸盆地主要分为南加蓬次盆和北加蓬次盆,是典型的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盐岩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差异性,并且对盆地内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加蓬海岸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盐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盆地烃源岩特征、储层分布、圈闭特征、封盖条件、油气成藏,以及油气藏储量等各方面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并指出,由于加蓬海岸盆地的绝大多数油气成藏都与盐岩密不可分,因此深化盆地内盐岩展布特征的研究,对进一步评价北加蓬次盆的盐下层系及南次盆登泰尔地堑的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近年来一直未获得商业性油气的重大发现,古近系是坳陷内主要的勘探层系,但对其自下而上的物源体系、沉积充填演化规律认识不清。在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以古近系沉积时期三级层序为基本单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古地貌、周缘水体分布、重矿物组合及岩石薄片等资料,并利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等分析方法,开展了珠三坳陷古近系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演化及其对大型碎屑岩储集体分布的控制影响研究。认为珠三坳陷古近系存在两大物源区,一是南部神狐隆起,其母岩构成以岩浆岩、浅变质岩及前古近系沉积岩为主;二是北部海南隆起、粤桂隆起及相关河流体系组成的综合物源区,母岩构成以岩浆岩为主。确定了始新统文昌组断陷沉积时期,主要形成了湖泊-(扇)三角洲体系的构造沉积充填格局,且沉积了巨厚的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为本区的主力烃源岩;下渐新统恩平组—上渐新统珠海组断拗沉积时期,主要沉积充填了恩平组湖泊-(扇)三角洲体系以及珠海组滨海潮坪-(扇)三角洲体系。以上研究成果为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下一步寻找优质大型储集体并获得油气发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优选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目标区,开展了上下扬子区陆域地质考察,对比分析了苏北—南黄海及上扬子四川叠合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现状、区域构造特征和烃源岩条件等。认为受区域构造演化差异的影响,南黄海崂山隆起海相中—古生界保留更完整,尤其是下古生界构造更稳定、地层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条件好,发育多个大型构造圈闭,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宽扎盆地为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期3个阶段,过渡期发育阿普特阶盐岩.宽扎盆地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盐下下白垩统阿普特阶湖相烃源岩、盐间早白垩世阿普特期海相烃源岩和盐上古近纪始新世海相烃源岩.宽扎盆地油气田均围绕烃源灶分布,烃源岩是该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宽扎盆地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盐下下白垩统、盐间下白垩统、盐上上白垩统和盐上古近系)以及2种成藏模式(古生新储和自生自储).宽扎盆地深水21区块Cameia-1井、Cameia-2井以及21区块Azul-1井盐下地层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表明该盆地深水区存在盐下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并发育优质湖相烃源岩,提高了宽扎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东非裂谷东支包含多个盆地,面积大,勘探程度低,构造演化复杂。以肯尼亚北部South Lokichar,Kerio及Turkana盆地为例,在区域构造、沉积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裂谷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认为:South Lokichar盆地为被动裂谷,Kerio及Turkana盆地为主动裂谷。South Lokichar盆地经历了初始裂陷期、快速裂陷期及裂陷后期3个阶段,为一个完整的旋回;Kerio和Turkana盆地形成演化主要是受火山事件的控制,呈幕式拉张,此地区主要发生2期火山事件,对应着2期沉积旋回。裂谷演化控制烃源岩发育,South Lokichar盆地快速裂陷期发育大面积中深湖沉积环境,形成生烃指标优越的厚层泥岩;裂陷后期沉积地层厚度适宜,烃源岩恰处于成熟阶段,这2个阶段较好的匹配形成了优质烃源岩。Kerio和Turkana盆地2次火山事件形成中深湖沉积环境,但是持续时间短,分布面积较小,同时强烈的火山喷发使得中深湖相沉积中凝灰岩含量很高,烃源岩厚度仅为20~50m。烃源岩厚度薄是Kerio和Turkana盆地暂无发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海上含油气盆地,其中充填了巨厚的古新近系含油岩系。尽管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已取得重要成果,但烃源岩分布等油气地质问题是制约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障碍。基于此,作者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该盆地古新近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有利储层形成的基准面旋回位置,指出了潜在烃源岩的有利分布层位和区域,提出了不同区域油气勘探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6.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古近系晚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是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晚始新世平湖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断―坳转换时期,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形成于半封闭海湾沉积环境。本文对断坳转换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的分布、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断—坳转换下的煤系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富含反映干燥针叶类裸子植物来源的异海松烷和潮湿蕨类植物来源的β-扁植烷等二萜类化合物,从斜坡带向凹陷中央具有β-扁植烷增加的特征。从显微结构上表现为富含树脂体的煤系烃源岩,其具有"早期利于生油、晚期持续生气"的生烃模式。正是这种分布格局、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决定了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黄海海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2000年以来在黄海采集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结合我国及邻国在该海域的钻井成果,分析和讨论了黄海地区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对南、北黄海沉积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和盆地的构造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古生代它们是台地相沉积,中生代和新生代是张裂盆地;通过对我们采集的地震剖面之分析和研究,认为盆地中的中生界和古近系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新近系发育了良好的区域盖层,储层在盆地中普遍发育。因此,在南、北黄海沉积盆地中可以找到中、小型油气田。另外,对盆地中的古生界应加强研究,在保存较好并且中新生代沉积较薄的地方做探查工作,应该有一定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收集南沙西南海域近几十年来的油气田(井)勘探资料和多年来我局的工作成果,在研究区域地质、沉积特征、油气地质条件与烃源岩演化的基础上,来分析油气资源在整个盆地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第四系—新近系、中—下三叠统青龙组、上二叠统、下二叠统—上泥盆统、中—下志留统,奥陶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等7套地震地质层序;主要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纪—早古生代克拉通发育、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稳定台地—陆内裂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与抬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沉降5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非裂谷西支Albertine盆地勘探获得突破,使该区成为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地区。Rukwa盆地作为东非裂谷系中沉积厚度最大的盆地,勘探程度很低。盆地为半地堑结构,位于Tanganyika-Rukwa-Malawi剪切带上,具有走滑拉分的性质。发育二叠系—三叠系Karoo地层、白垩系—古近系Red Sandstone和上新统—更新统Lake Beds三大套地层,沉积地层总厚度最大可达11km,且横向变化很大。盆地内发育Karoo煤层或黑色页岩和Lake Beds湖相泥岩2套潜在的烃源岩。盆地东南部地层埋深大,具备较好储盖组合条件,断层发育,圈闭和油气运移条件较好,推测为有利勘探区。烃源是盆地勘探最主要的地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